【通信产业网讯】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在探索中持续推进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我国低空要素发展持续向好,已在新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多个区域取得示范成效。赛迪研究院研判,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低空产业链关键环节仍存在短板制约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面临低空装备制造技术体系不健全、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够完善、低空运营服务市场化发展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推进低空装备科技创新、完善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以及推动场景牵引工作机制等方面发力,促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我国低空经济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2024年,整体来看,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政策引领与产业协同模式,一方面在政策法规、资金、空域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低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方面,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2024年预计可达6702.5亿元。其中,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接近55%,间接引质产生的其他领域经济活动贡献接近40%,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环节的贡献度较低,存在极大发展潜力。前沿赛道方面,民用无人机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机型,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达198.7万架,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22万本,相比2023年底分别增加56.8%和13.9%;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7.3%和228.2%。
展望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投入以及政策推进都将持续加码,低空企业将加速商业化进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据赛迪顾问预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低空经济有望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力量。
(二)我国低空要素发展持续向好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专利方面,我国是全球民用无人机第一大专利技术来源国,同时国内众多企业在eVTOL领域积极布局专利申请。创新产品接连发布。无人机领域,大疆运载无人机DJIFlyCart30(FC30)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奠定其安全商业运行基础;北京远度科技ZT-120V、深圳丰翼方舟ARK40、浙江华奕航空科技HY600和珠海紫燕灰鲸G1等大中型无人机创新产品也接连取得特殊适航证。eVTOL领域,亿航智能EH216-S获得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使其成为eVTOL行业首个“三证齐全”的研发制造企业,EH216-S还成功搭载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完成全球首个单次不间断飞行测试;峰飞航空V2000CG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珠海航展上,创新采用分体式设计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公开展飞,斩获订单超2000台。
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多地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浙江计划至2027年省内A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达150个,年低空飞行量达到200万小时,国家级低空经济相关试点数量达到5个,省级低空经济试点数量达到11个。飞行服务设施方面,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空域管理方面,国家空管委在多地启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适飞空域逐步划设和扩大。
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后续将进一步围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应用场景的规范管理等方面细化政策制定;多地政府也纷纷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性文件,目前全国已有45个城市启动了低空经济的政策规划。
(三)我国低空先行先试示范区多点开花,有望实现区域性规模化运营
我国低空经济先行先试举措已在新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取得示范成效。下一步,中央空管委将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这六个城市开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各重点地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探索多样化发展道路。
新疆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为其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基础优势。空域资源方面,新疆是我国空域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空域资源和全年可飞天数,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应用场景方面,低空产业可与农林植保、旅游观光、油田巡检和边防等应用场景完美融合;政策支持方面,新疆计划到2035年建成A2级以上通用机场累计达98个,为低空经济提供“硬基建”,并成立新疆航空产业(低空经济)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编制规划,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15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依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取得了竞争优势。同时,大湾区的金融、物流、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市场份额,已形成全球领先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
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长三角在民用航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技术体系,为低空经济与智能化技术、数据传输等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长三角科研、制造与资金优势突出,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推动整个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并通过成立长三角低空产业联盟,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健全跨区域低空产业链。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低空装备制造技术体系亟待健全
尽管我国在无人机、eVTOL等领域具备技术创新优势,涌现了如大疆创新、亿航智能等行业领军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显著份额,且具有一定的制造成本优势。但我国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和复杂结构制造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尚不足,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路径规划和多机协同等智能化关键技术尚未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如飞控、导航等仍较高程度依赖进口,高能量密度航空电池、高效航空电机等动力系统技术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关键技术的短板和装备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低空装备的大规模应用,对低空飞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了挑战。
(二)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亟待加快完善
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加,对低空运营效率需求逐渐提高,网联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逐步显现,均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监管服务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发展早期,存在数量不足、供需错位和使用受限等问题。亟需构建空、天、地多网融合,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一体的智能网联低空产业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亟待加快低空智能网联技术突破。同时,对起降场地、配套服务、维修保障等也提出了新需求,亟需有序高效推进起降点、充电设施、维修保障、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能力布局和建设。
(三)低空运营服务市场环境亟待引导培育
低空运营环节是拉动低空经济可持续增长最核心的环节,当前我国低空运营服务市场尚未成熟,市场主体实力仍显薄弱,市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受传统通航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规模小等因素影响,我国多数传统通航运营企业业绩亏损,未孕育出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相关飞行活动以培训为主,消费类飞行服务占比较低,与美欧等国普遍60%以上的消费类飞行服务占比差距较大,而民用无人机中围绕轻小型无人机应用市场较为分散,大多数大中型无人机、eVTOL等新型低空航空器受适航进度影响尚未开展商业化应用。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低空装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加快技术与装备创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低成本、高可靠、高安全的低空装备产品体系。国家层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低空领域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层面,提升低空航空器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财税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人才层面,培养高水平低空人才队伍,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制,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保护人才创新收益。
(二)推进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与建设
一是完善政策与监管体系。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推进低空空域分类分级精细化管理,明确使用规则,建立覆盖全国的低空飞行运行保障机制,制定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与交通、通信、物流等领域的跨行业对接标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构建关键节点、低空航线、低空区域网络的“点-线-面”体系化网络布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区、分类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发。围绕低空智联网推动5G-A、低轨卫星、北斗系统等在低空领域相关技术研发与融合应用。同时,结合应用需求,研究低空飞行活动相关无线电专用频谱资源分配与技术路线选择等关键问题。
(三)推动完善“低空+”场景牵引工作机制
一是因地制宜谋划重大低空应用场景。各地区可结合自身低空要素资源优势,发挥区域特色,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低空经济发展策略。二是促进低空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加强空域、市场、技术、政策、金融、安全等关键要素统筹,在实施层面形成多方协作机制,促进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探索管理与模式创新。三是加强低空运营服务骨干企业培育。结合重大场景,选取一批有一定通航运营服务能力的企业,引导开展低空飞行相关运营服务工作,培育若干低空运营服务领域骨干企业。
【通信产业网讯】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在探索中持续推进发展,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我国低空要素发展持续向好,已在新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多个区域取得示范成效。赛迪研究院研判,2025年低空经济发展有望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低空产业链关键环节仍存在短板制约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面临低空装备制造技术体系不健全、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不够完善、低空运营服务市场化发展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推进低空装备科技创新、完善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以及推动场景牵引工作机制等方面发力,促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202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我国低空经济将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态势
2024年,整体来看,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政策引领与产业协同模式,一方面在政策法规、资金、空域开放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低空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方面,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2024年预计可达6702.5亿元。其中,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接近55%,间接引质产生的其他领域经济活动贡献接近40%,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环节的贡献度较低,存在极大发展潜力。前沿赛道方面,民用无人机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机型,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达198.7万架,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22万本,相比2023年底分别增加56.8%和13.9%;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7.3%和228.2%。
展望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投入以及政策推进都将持续加码,低空企业将加速商业化进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据赛迪顾问预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低空经济有望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力量。
(二)我国低空要素发展持续向好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专利方面,我国是全球民用无人机第一大专利技术来源国,同时国内众多企业在eVTOL领域积极布局专利申请。创新产品接连发布。无人机领域,大疆运载无人机DJIFlyCart30(FC30)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奠定其安全商业运行基础;北京远度科技ZT-120V、深圳丰翼方舟ARK40、浙江华奕航空科技HY600和珠海紫燕灰鲸G1等大中型无人机创新产品也接连取得特殊适航证。eVTOL领域,亿航智能EH216-S获得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使其成为eVTOL行业首个“三证齐全”的研发制造企业,EH216-S还成功搭载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完成全球首个单次不间断飞行测试;峰飞航空V2000CG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珠海航展上,创新采用分体式设计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公开展飞,斩获订单超2000台。
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多地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深圳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浙江计划至2027年省内A类通用机场达到2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达150个,年低空飞行量达到200万小时,国家级低空经济相关试点数量达到5个,省级低空经济试点数量达到11个。飞行服务设施方面,民航局已批准建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17个、试验基地3个,覆盖城市、海岛、支线物流、综合应用拓展等场景。空域管理方面,国家空管委在多地启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适飞空域逐步划设和扩大。
政策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后续将进一步围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应用场景的规范管理等方面细化政策制定;多地政府也纷纷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性文件,目前全国已有45个城市启动了低空经济的政策规划。
(三)我国低空先行先试示范区多点开花,有望实现区域性规模化运营
我国低空经济先行先试举措已在新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取得示范成效。下一步,中央空管委将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这六个城市开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各重点地区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应用场景探索多样化发展道路。
新疆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征为其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基础优势。空域资源方面,新疆是我国空域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空域资源和全年可飞天数,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应用场景方面,低空产业可与农林植保、旅游观光、油田巡检和边防等应用场景完美融合;政策支持方面,新疆计划到2035年建成A2级以上通用机场累计达98个,为低空经济提供“硬基建”,并成立新疆航空产业(低空经济)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编制规划,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大疆创新、丰翼科技等1500余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依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低空经济深度融合取得了竞争优势。同时,大湾区的金融、物流、电子信息等产业发达,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深圳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市场份额,已形成全球领先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
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推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长三角在民用航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技术体系,为低空经济与智能化技术、数据传输等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长三角科研、制造与资金优势突出,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推动整个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并通过成立长三角低空产业联盟,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模式,健全跨区域低空产业链。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低空装备制造技术体系亟待健全
尽管我国在无人机、eVTOL等领域具备技术创新优势,涌现了如大疆创新、亿航智能等行业领军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显著份额,且具有一定的制造成本优势。但我国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和复杂结构制造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尚不足,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路径规划和多机协同等智能化关键技术尚未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如飞控、导航等仍较高程度依赖进口,高能量密度航空电池、高效航空电机等动力系统技术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关键技术的短板和装备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低空装备的大规模应用,对低空飞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了挑战。
(二)低空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亟待加快完善
低空飞行活动日益增加,对低空运营效率需求逐渐提高,网联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逐步显现,均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监管服务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低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发展早期,存在数量不足、供需错位和使用受限等问题。亟需构建空、天、地多网融合,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一体的智能网联低空产业新型监管和服务模式,亟待加快低空智能网联技术突破。同时,对起降场地、配套服务、维修保障等也提出了新需求,亟需有序高效推进起降点、充电设施、维修保障、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和资源保障能力布局和建设。
(三)低空运营服务市场环境亟待引导培育
低空运营环节是拉动低空经济可持续增长最核心的环节,当前我国低空运营服务市场尚未成熟,市场主体实力仍显薄弱,市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受传统通航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规模小等因素影响,我国多数传统通航运营企业业绩亏损,未孕育出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相关飞行活动以培训为主,消费类飞行服务占比较低,与美欧等国普遍60%以上的消费类飞行服务占比差距较大,而民用无人机中围绕轻小型无人机应用市场较为分散,大多数大中型无人机、eVTOL等新型低空航空器受适航进度影响尚未开展商业化应用。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低空装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加快技术与装备创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低成本、高可靠、高安全的低空装备产品体系。国家层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低空领域基础研究,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层面,提升低空航空器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通过财税优惠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合提升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人才层面,培养高水平低空人才队伍,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制,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保护人才创新收益。
(二)推进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与建设
一是完善政策与监管体系。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推进低空空域分类分级精细化管理,明确使用规则,建立覆盖全国的低空飞行运行保障机制,制定低空新型基础设施与交通、通信、物流等领域的跨行业对接标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构建关键节点、低空航线、低空区域网络的“点-线-面”体系化网络布局,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分区、分类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动低空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发。围绕低空智联网推动5G-A、低轨卫星、北斗系统等在低空领域相关技术研发与融合应用。同时,结合应用需求,研究低空飞行活动相关无线电专用频谱资源分配与技术路线选择等关键问题。
(三)推动完善“低空+”场景牵引工作机制
一是因地制宜谋划重大低空应用场景。各地区可结合自身低空要素资源优势,发挥区域特色,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低空经济发展策略。二是促进低空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加强空域、市场、技术、政策、金融、安全等关键要素统筹,在实施层面形成多方协作机制,促进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探索管理与模式创新。三是加强低空运营服务骨干企业培育。结合重大场景,选取一批有一定通航运营服务能力的企业,引导开展低空飞行相关运营服务工作,培育若干低空运营服务领域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