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走200亿!两年收割8000个客户!世界500强被立案!央视:钱存保险公司更靠谱的5大理由

保险在线

5天前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三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老百姓存钱也基本上会选择这3种方式,而且三大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曾经,一则“对雪松控股下属的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查处”的通告,席卷了网络和朋友圈。

内容显示,已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已依法提取相关涉案数据,并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独立鉴定和司法审计;已对涉案相关资产予以查封、扣押、冻结。
公安机关敦促涉案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主动配合调查,积极退缴违法所得。对于主动投案、退赃退赔、认罪悔罪的,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雪松控股去年暴雷,老板已被抓
通告中的张某,也就是实际控制人张劲。

此前,雪松系元老陈晖就已失联,原雪松控股副总裁、雪松控股二号人物林伟龙,以及曾在集团内主管资金的头号人物谢少彬,也在半年前就被控制。

据说所涉案情,基本是涉众集资,以及过手资金拿回扣。
如今轮到了张某。
再看雪松控股,主做大宗商品,是广州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民营500强企业之前恒大也在这个榜单内。

去年除夕夜,一封“兑付无法完成”的致歉信,宣告了雪松控股正式“爆雷”。

后来,做空转贸易一事也被爆出来了,债务窟窿也越捅越大。

在2022年2月全面“爆雷”后,多只永续债,陆续发生了实质性违约。

还记得投资者口中2022年的第一场雪”吗?2月10日,头顶“世界500强”、“广州第一民企”光环的雪松控股广州总部楼下聚集了一批投资者进行维权。约200亿理财产品逾期未兑付,涉及投资者约8000人,人均金额约250万。其中很多钱是父母的养老钱,子女的教育金,拿专款专用的钱去投风险理财,无异于赌博。

据悉,自2021年3月雪松旗下多款理财产品发生大面积逾期,已经构成事实违约,其产品大都百万元起投。

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不要为蝇头小利就冲昏了脑袋,你贪的可能是人家给的高息,但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银保监会:天上不会掉馅饼

银保监曾多次提醒投资者,在实践中,承诺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所以无论打着什么美妙的旗号,无论什么明星代言,只要记住投资要取得高收益,背后一定是高风险、高波动。对那些承诺高收益而低风险的投资,一定要瞪大眼睛,更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

早在2017年,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统一规制,明确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对打破刚兑有了明确要求,明晰了刚兑的认定和处罚。

这个指导意见对于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花钱买的银行、信托、基金等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你的钱可能亏得血本无归,而且国家不负责兜底。

将来,在银行大堂你再也看不到理财经理和你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了!而之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两会现场答记者问的时候,说过的一番话特别值得大家注意:

郭树清提醒:听到“保本、高收益”这个说法要举报,因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这样的说法属于金融欺诈。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三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老百姓存钱也基本上会选择这3种方式,而且三大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无风险”利率又不断下行,安全且有稳定收益的“钱袋子”目前只剩下三种:银行存款、国债、长期储蓄型保险。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很稳定,流动性也比较强,但利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在同一家银行里本息和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都是受到全额保障的。

2.国债。国债有政府信用作背书,安全性非常高。但与银行存款一样,国债的收益率也在不断走低。其中,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013年的4.6%降到最近的2.79%。

3.长期储蓄型保险这类保险包括年金险和增额寿险,能帮助我们锁定未来的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而且安全性极高。

  • 终身年金险:活多久,领多久,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是对冲长寿风险最好的产品,可以用作养老金补充。

  • 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高,灵活性也比较高,是用确定的钱、确定的赔付条件,赔给确定的人,特别适合做资产配置,将财富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央视:投资,还是保险最靠谱

您选择投资理财渠道,无非是想让钱生钱,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先保住钱、避免损失钱的风险!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会要求抵押、担保甚至买一份保险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保险才是任何投资的基础。

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保险”成为了人们投资的“香饽饽”,保险再一次成为老百姓投资首选。

保险,其实就是保钱

保险虽不是储蓄,但它能保护您储蓄的安全;

保险也不是投资,但它能让您更放心地去投资;

保险也不一定是家庭的必需,但一定是家庭的必备;

购买保险不是花钱,而是保钱!

事实证明:生了病的人想买保险,不是他认可保险了,是花自己的钱心疼了!所以,没有切肤之痛,不知道买保险的好处。总觉得买保险没有用。

你没买保险没出事,那是万幸;

没买保险出了事,就是悲剧;

买了保险没出事,那是幸福;

买了保险出了事,就是庆幸。

您放在银行的钱和放在保险公司的钱都是您的钱,不同的是:银行肥在现在,瘦在未来;保险规划,赢在未来!让现在有钱的您,变成未来值钱的您,保险恰能做到这一点。提早规划,提早安心。做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能在事业上真正做到大展拳脚!

钱存保险公司更靠谱的的理由





意外发生救急用

意外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不幸发生时,谁来帮助我们减少损失,替我们延续对家人的责任。保险的功能就在于此,用少部分的钱,在意外发生时,换得数倍于保费的赔偿金。




医疗费用有着落

我国目前每年平均约有150万人新发癌症,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癌症,有2.7亿人被诊断患有慢性疾病,疾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每年用少许的费用投保重疾险和医疗健康险,可以让我们身患疾病大笔医疗费用有着落。





储蓄教育金做准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读书,到完成大学学业,教育费用需要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毫无疑问,为人父母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及早储蓄规划子女的教育金,是年轻父母的当务之急。人寿保险中的储蓄型与投资型险种,都是很好的选择。




银发生活早规划

我国早于2000年就开始进入老年社会,超过65岁的人口为8913万人,到2030年,预计有1.5亿退休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已不可行,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家庭与压力。那么,老年生活的尊严靠什么?保险的多元化功能—储蓄、投资、保护财产,协助您建立安定的晚年生活,让您坐拥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建立安定生活

要是没有保险,人们的生活水准大概要降一半。因为,他要考虑生病时的费用、子女教育费、养老费以及一些意外事故产生的费用。但有了保险,我们可以用少部分的钱,在疾病、意外发生时获得有效的补贴。每一个人都渴望安定的人生,为了这份安定,我们应该及早付出。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三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老百姓存钱也基本上会选择这3种方式,而且三大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曾经,一则“对雪松控股下属的广东圆方投资有限公司等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查处”的通告,席卷了网络和朋友圈。

内容显示,已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已依法提取相关涉案数据,并已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独立鉴定和司法审计;已对涉案相关资产予以查封、扣押、冻结。
公安机关敦促涉案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主动配合调查,积极退缴违法所得。对于主动投案、退赃退赔、认罪悔罪的,可以依法从轻处罚。
雪松控股去年暴雷,老板已被抓
通告中的张某,也就是实际控制人张劲。

此前,雪松系元老陈晖就已失联,原雪松控股副总裁、雪松控股二号人物林伟龙,以及曾在集团内主管资金的头号人物谢少彬,也在半年前就被控制。

据说所涉案情,基本是涉众集资,以及过手资金拿回扣。
如今轮到了张某。
再看雪松控股,主做大宗商品,是广州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民营500强企业之前恒大也在这个榜单内。

去年除夕夜,一封“兑付无法完成”的致歉信,宣告了雪松控股正式“爆雷”。

后来,做空转贸易一事也被爆出来了,债务窟窿也越捅越大。

在2022年2月全面“爆雷”后,多只永续债,陆续发生了实质性违约。

还记得投资者口中2022年的第一场雪”吗?2月10日,头顶“世界500强”、“广州第一民企”光环的雪松控股广州总部楼下聚集了一批投资者进行维权。约200亿理财产品逾期未兑付,涉及投资者约8000人,人均金额约250万。其中很多钱是父母的养老钱,子女的教育金,拿专款专用的钱去投风险理财,无异于赌博。

据悉,自2021年3月雪松旗下多款理财产品发生大面积逾期,已经构成事实违约,其产品大都百万元起投。

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不要为蝇头小利就冲昏了脑袋,你贪的可能是人家给的高息,但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银保监会:天上不会掉馅饼

银保监曾多次提醒投资者,在实践中,承诺金融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所以无论打着什么美妙的旗号,无论什么明星代言,只要记住投资要取得高收益,背后一定是高风险、高波动。对那些承诺高收益而低风险的投资,一定要瞪大眼睛,更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

早在2017年,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统一规制,明确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对打破刚兑有了明确要求,明晰了刚兑的认定和处罚。

这个指导意见对于普通老百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花钱买的银行、信托、基金等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你的钱可能亏得血本无归,而且国家不负责兜底。

将来,在银行大堂你再也看不到理财经理和你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了!而之前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在两会现场答记者问的时候,说过的一番话特别值得大家注意:

郭树清提醒:听到“保本、高收益”这个说法要举报,因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这样的说法属于金融欺诈。

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机构无非就是三种,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老百姓存钱也基本上会选择这3种方式,而且三大金融机构,从法律的角度讲:银行可以倒闭,股市可能崩盘,唯有保险公司监管保障最强! 

当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无风险”利率又不断下行,安全且有稳定收益的“钱袋子”目前只剩下三种:银行存款、国债、长期储蓄型保险。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很稳定,流动性也比较强,但利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在同一家银行里本息和50万元以内的银行存款都是受到全额保障的。

2.国债。国债有政府信用作背书,安全性非常高。但与银行存款一样,国债的收益率也在不断走低。其中,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2013年的4.6%降到最近的2.79%。

3.长期储蓄型保险这类保险包括年金险和增额寿险,能帮助我们锁定未来的收益,不用担心利率下行和市场波动的风险,而且安全性极高。

  • 终身年金险:活多久,领多久,提供一辈子的现金流,是对冲长寿风险最好的产品,可以用作养老金补充。

  • 增额终身寿险:现金价值高,灵活性也比较高,是用确定的钱、确定的赔付条件,赔给确定的人,特别适合做资产配置,将财富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手里。

央视:投资,还是保险最靠谱

您选择投资理财渠道,无非是想让钱生钱,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先保住钱、避免损失钱的风险!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银行会要求抵押、担保甚至买一份保险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保险才是任何投资的基础。

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保险”成为了人们投资的“香饽饽”,保险再一次成为老百姓投资首选。

保险,其实就是保钱

保险虽不是储蓄,但它能保护您储蓄的安全;

保险也不是投资,但它能让您更放心地去投资;

保险也不一定是家庭的必需,但一定是家庭的必备;

购买保险不是花钱,而是保钱!

事实证明:生了病的人想买保险,不是他认可保险了,是花自己的钱心疼了!所以,没有切肤之痛,不知道买保险的好处。总觉得买保险没有用。

你没买保险没出事,那是万幸;

没买保险出了事,就是悲剧;

买了保险没出事,那是幸福;

买了保险出了事,就是庆幸。

您放在银行的钱和放在保险公司的钱都是您的钱,不同的是:银行肥在现在,瘦在未来;保险规划,赢在未来!让现在有钱的您,变成未来值钱的您,保险恰能做到这一点。提早规划,提早安心。做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能在事业上真正做到大展拳脚!

钱存保险公司更靠谱的的理由





意外发生救急用

意外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不幸发生时,谁来帮助我们减少损失,替我们延续对家人的责任。保险的功能就在于此,用少部分的钱,在意外发生时,换得数倍于保费的赔偿金。




医疗费用有着落

我国目前每年平均约有150万人新发癌症,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癌症,有2.7亿人被诊断患有慢性疾病,疾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每年用少许的费用投保重疾险和医疗健康险,可以让我们身患疾病大笔医疗费用有着落。





储蓄教育金做准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读书,到完成大学学业,教育费用需要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毫无疑问,为人父母的压力是巨大的。因此,及早储蓄规划子女的教育金,是年轻父母的当务之急。人寿保险中的储蓄型与投资型险种,都是很好的选择。




银发生活早规划

我国早于2000年就开始进入老年社会,超过65岁的人口为8913万人,到2030年,预计有1.5亿退休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已不可行,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家庭与压力。那么,老年生活的尊严靠什么?保险的多元化功能—储蓄、投资、保护财产,协助您建立安定的晚年生活,让您坐拥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建立安定生活

要是没有保险,人们的生活水准大概要降一半。因为,他要考虑生病时的费用、子女教育费、养老费以及一些意外事故产生的费用。但有了保险,我们可以用少部分的钱,在疾病、意外发生时获得有效的补贴。每一个人都渴望安定的人生,为了这份安定,我们应该及早付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