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扫码支付”贴遍大街小巷,支付宝要靠什么撼动由一张张二维码构筑而成的支付高墙?
商家最早嗅到支付宝的野心。2024年中,不少线下连锁品牌商和服务商们发现,支付宝正在推广一个名为“碰一下”的新支付方式,这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每个入驻的实体商户每月最高6000元补贴;推广员也能获得奖励,办理一台,入驻一个商户,推手获得560元佣金,日入可达千元;针对服务商,开户奖励100-150元/台,动销奖40元/60元/80元/台/月X6个月。”
自7月8日正式上线上海、长沙、武汉、青岛、成都和杭州等第一批城市后,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支付宝“碰一下”已经覆盖了50多个城市,数百万家大店小店。“支付宝看来是想干掉扫码支付,动作很快。”一位服务商向36氪评价。
在支付宝内部,“碰一下”算得上这两年的头号项目。据36氪了解,2023年初,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内部提出要调研比扫码支付更方便的支付方式,比如叠加使用NFC技术;2023年7月,原型设计启动;一年后,“碰一下”正式推出。
第三方数据显示,虽然仍是最大的第三方支付APP,但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已从2014年的接近80%下跌至2023年底的55%;其用户数据也遭遇增长瓶颈,逐渐落后于微信支付,支付宝官方自2019年公布用户数达到10亿后不再更新数据。
“支付宝早就想推广NFC,一开始推扫码支付是被动应战微信支付,那时NFC技术也不够普及,支付宝如今肯定希望能够继续做市场的引领者,在支付方式上有新突破。”一位支付员工告诉36氪。
2023年起,支付宝提出“双飞轮”,要同时做好互联网平台和支付APP,近期还再次调整了组织,新成立支付宝事业群和数字支付事业群两大事业群,一边加码内容、开放商业化寻找增量,一边则尝试在支付领域有所创新,巩固支付工具的定位。
支付宝碰一下设备,图片来自支付宝官方
用户很快感受到“碰一下”的存在。
居住在长沙的小敏发现,走进小区附近的仟吉饼店、零食很忙、钱大妈、名创优品等连锁店甚至餐饮店,“碰一下”的设备随处可见。
一直使用安卓手机的小敏觉得这个新玩意比扫码支付更快:最初设置好权限后,不需要再打开支付宝,手机解锁后碰一下蓝色环形识别区,几乎在同一时间,支付设备上传来一声清脆的“叮”,随即屏幕上便显示出支付成功的信息,整个过程不到3秒。
一位移动支付业内人士告诉36氪,“碰一下”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所以使用体验上和NFC很类似,但实际上也和扫码支付同源。
支付宝重拾之前,NFC曾是个没讲好的“老故事”。十多年前,苹果就曾尝试推广NFC支付,但并不成功,主因是POS机费率高达2-3%,商家意愿不高,再加上NFC在当时并不普及,许多品牌智能机没有搭配这个技术。“碰一下”的费率只有3‰,且该技术如今也已普及。
第一批城市目前“碰一下”的覆盖密度很高。
上海是支付宝首个试点的城市,“碰一下”已经从静安大悦城的第一家店铺到了青浦郊区的华新菜市场。在长沙,无论是国金街、海信广场等21个商业街和综合体,还是黑色经典臭豆腐、绝味鸭脖、零食很忙、戴永红等零食连锁店,或是美宜佳、711等连锁便利店、餐饮品牌店等上万家店铺都已装机。
“碰一下”的使用场景也更丰富,不仅可以支付,还能点餐。小敏曾在国金街的一家火锅店“碰一下”点餐,过程很丝滑,不需要分别打开微信和美团点评,支付宝内就能完成从下单到支付的闭环。
碰一下可以直接点餐,图片由作者拍摄
扫码支付诞生后统一支付生态至今,已许久没出现能与之一战的支付方式,即便7年前因智能机均推出人脸识别得以大规模商用的刷脸支付,离成为主流支付方式仍有不小的距离。两年前微信主推的刷掌支付,除了校园等特定场景有小范围普及,实际没有激起多大水花。
企业如今纷纷缩减预算的大环境下,支付宝推广“碰一下”的决心因此显得颇为瞩目。
据36氪了解,仅4个月推广补贴加装机超过百亿元,支付宝内部也不断抽调人员为项目组补充人力。36氪还了解到,支付宝计划投入至少300亿元做首批推广。
“碰一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支付宝拉新引流的作用。
Joe定居北京,他平常只用京东和拼多多购物,生活服务则使用微信和美团,此前没有下载过支付宝,但最近小区楼下的钱大妈店员几乎每次在他付款时都会拿起“碰一下”的机子和他推销一番。
支付宝还沿用了类似集五福的游戏化玩法
“刚开始很不习惯,现在也会时不时用一下,架不住有优惠,有时候能优惠好几块钱。”不过Joe坦言,一般没有店员推荐或者没有抢到大额优惠,还是习惯用微信扫码。
36氪采访一圈上海、杭州和长沙的用户后还发现,“碰一下”更利好安卓用户,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个全新的功能,使用步骤也比扫码明显减少。
对支付宝而言,颇具战略意义的是,那些从前只在淘宝下单时使用支付宝,在线下更喜欢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因为“碰一下”,更愿意用支付宝在线下付款了。
借助淘系电商,支付宝在线上的转化颇佳,但在线下却一直缺乏更有力、有差异化的抓手。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支付宝曾早微信一年(2011年)推出了条码支付,还抢先推广了二维码(2012年),但当时阿里体系内缺乏成熟的移动端产品,手淘2013年10月才上线,all in移动化则是2014年,支付宝也只是单纯的收支工具,扫码支付没能在支付宝手里立刻普及开来。
这给了微信支付机会。它很快凭借微信的社交能力,结合“扫一扫”功能,以扫码点餐、识别验票等场景在线下渗透地更快更深,吃尽移动化的红利,支付宝由此也被迫从开拓者变成了追随者。
上线半年后,许多用户已经开始频繁使用“碰一下”这个新鲜的功能,但处在早期的“碰一下”仍有不少仍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谈能否取代扫码支付也尚早。
首当其冲的是安全和信任问题。在一些用户眼里,“碰一下”太方便反而弄巧成拙:扫码支付要输入密码,人脸和指纹也都需要生物识别,但是碰一下连验证步骤都省去了。“扫码付款是把钱递出去,给多少,给不给,我有变更的余地,碰一下是让人没有掌控感,没有安全感。”一位用户对36氪说。还有人担心自己如果忘记锁屏手机保持常亮,放口袋或包里,在大街上就能被随意“碰一下”。
一位“碰一下”代理商则认为,碰一下的场景其实受到一定限制。二维码可以贴得到处都是,允许的距离更远,部分商场停车场还可以提前扫小票code并行处理,碰一下仍需要贴上机器,商家得排队处理订单,高峰时期根本忙不过来。“对商家而言其实还是扫码更高效,可以多个人同时扫码付款,按照目前的硬件模式,没有补贴商家配合意愿会比较低。”
目前,愿意积极推广“碰一下”的商家仍主要是各类连锁零食糕点店和购物中心品牌店,因为“碰一下”能让用户直接加入会员体系,有利于商家私域运营。而拥有自助结算系统的大品牌如MUJI和优衣库,至今都未接入“碰一下”。
更微小的商业体,如夫妻店和各类个体户则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运营和推广碰一下的设备,店主往往是拿了补贴后就把机子搁置在收银台,为了省事,不会向用户主动推荐。由于“碰一下”需要商户和用户网络环境都保持良好状态(NFC只需要商户POS联网),这类小店常常网络不稳定以至于耽误用户付款。
当“扫码支付”贴遍大街小巷,支付宝要靠什么撼动由一张张二维码构筑而成的支付高墙?
商家最早嗅到支付宝的野心。2024年中,不少线下连锁品牌商和服务商们发现,支付宝正在推广一个名为“碰一下”的新支付方式,这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每个入驻的实体商户每月最高6000元补贴;推广员也能获得奖励,办理一台,入驻一个商户,推手获得560元佣金,日入可达千元;针对服务商,开户奖励100-150元/台,动销奖40元/60元/80元/台/月X6个月。”
自7月8日正式上线上海、长沙、武汉、青岛、成都和杭州等第一批城市后,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支付宝“碰一下”已经覆盖了50多个城市,数百万家大店小店。“支付宝看来是想干掉扫码支付,动作很快。”一位服务商向36氪评价。
在支付宝内部,“碰一下”算得上这两年的头号项目。据36氪了解,2023年初,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内部提出要调研比扫码支付更方便的支付方式,比如叠加使用NFC技术;2023年7月,原型设计启动;一年后,“碰一下”正式推出。
第三方数据显示,虽然仍是最大的第三方支付APP,但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已从2014年的接近80%下跌至2023年底的55%;其用户数据也遭遇增长瓶颈,逐渐落后于微信支付,支付宝官方自2019年公布用户数达到10亿后不再更新数据。
“支付宝早就想推广NFC,一开始推扫码支付是被动应战微信支付,那时NFC技术也不够普及,支付宝如今肯定希望能够继续做市场的引领者,在支付方式上有新突破。”一位支付员工告诉36氪。
2023年起,支付宝提出“双飞轮”,要同时做好互联网平台和支付APP,近期还再次调整了组织,新成立支付宝事业群和数字支付事业群两大事业群,一边加码内容、开放商业化寻找增量,一边则尝试在支付领域有所创新,巩固支付工具的定位。
支付宝碰一下设备,图片来自支付宝官方
用户很快感受到“碰一下”的存在。
居住在长沙的小敏发现,走进小区附近的仟吉饼店、零食很忙、钱大妈、名创优品等连锁店甚至餐饮店,“碰一下”的设备随处可见。
一直使用安卓手机的小敏觉得这个新玩意比扫码支付更快:最初设置好权限后,不需要再打开支付宝,手机解锁后碰一下蓝色环形识别区,几乎在同一时间,支付设备上传来一声清脆的“叮”,随即屏幕上便显示出支付成功的信息,整个过程不到3秒。
一位移动支付业内人士告诉36氪,“碰一下”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所以使用体验上和NFC很类似,但实际上也和扫码支付同源。
支付宝重拾之前,NFC曾是个没讲好的“老故事”。十多年前,苹果就曾尝试推广NFC支付,但并不成功,主因是POS机费率高达2-3%,商家意愿不高,再加上NFC在当时并不普及,许多品牌智能机没有搭配这个技术。“碰一下”的费率只有3‰,且该技术如今也已普及。
第一批城市目前“碰一下”的覆盖密度很高。
上海是支付宝首个试点的城市,“碰一下”已经从静安大悦城的第一家店铺到了青浦郊区的华新菜市场。在长沙,无论是国金街、海信广场等21个商业街和综合体,还是黑色经典臭豆腐、绝味鸭脖、零食很忙、戴永红等零食连锁店,或是美宜佳、711等连锁便利店、餐饮品牌店等上万家店铺都已装机。
“碰一下”的使用场景也更丰富,不仅可以支付,还能点餐。小敏曾在国金街的一家火锅店“碰一下”点餐,过程很丝滑,不需要分别打开微信和美团点评,支付宝内就能完成从下单到支付的闭环。
碰一下可以直接点餐,图片由作者拍摄
扫码支付诞生后统一支付生态至今,已许久没出现能与之一战的支付方式,即便7年前因智能机均推出人脸识别得以大规模商用的刷脸支付,离成为主流支付方式仍有不小的距离。两年前微信主推的刷掌支付,除了校园等特定场景有小范围普及,实际没有激起多大水花。
企业如今纷纷缩减预算的大环境下,支付宝推广“碰一下”的决心因此显得颇为瞩目。
据36氪了解,仅4个月推广补贴加装机超过百亿元,支付宝内部也不断抽调人员为项目组补充人力。36氪还了解到,支付宝计划投入至少300亿元做首批推广。
“碰一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支付宝拉新引流的作用。
Joe定居北京,他平常只用京东和拼多多购物,生活服务则使用微信和美团,此前没有下载过支付宝,但最近小区楼下的钱大妈店员几乎每次在他付款时都会拿起“碰一下”的机子和他推销一番。
支付宝还沿用了类似集五福的游戏化玩法
“刚开始很不习惯,现在也会时不时用一下,架不住有优惠,有时候能优惠好几块钱。”不过Joe坦言,一般没有店员推荐或者没有抢到大额优惠,还是习惯用微信扫码。
36氪采访一圈上海、杭州和长沙的用户后还发现,“碰一下”更利好安卓用户,因为这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个全新的功能,使用步骤也比扫码明显减少。
对支付宝而言,颇具战略意义的是,那些从前只在淘宝下单时使用支付宝,在线下更喜欢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因为“碰一下”,更愿意用支付宝在线下付款了。
借助淘系电商,支付宝在线上的转化颇佳,但在线下却一直缺乏更有力、有差异化的抓手。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支付宝曾早微信一年(2011年)推出了条码支付,还抢先推广了二维码(2012年),但当时阿里体系内缺乏成熟的移动端产品,手淘2013年10月才上线,all in移动化则是2014年,支付宝也只是单纯的收支工具,扫码支付没能在支付宝手里立刻普及开来。
这给了微信支付机会。它很快凭借微信的社交能力,结合“扫一扫”功能,以扫码点餐、识别验票等场景在线下渗透地更快更深,吃尽移动化的红利,支付宝由此也被迫从开拓者变成了追随者。
上线半年后,许多用户已经开始频繁使用“碰一下”这个新鲜的功能,但处在早期的“碰一下”仍有不少仍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谈能否取代扫码支付也尚早。
首当其冲的是安全和信任问题。在一些用户眼里,“碰一下”太方便反而弄巧成拙:扫码支付要输入密码,人脸和指纹也都需要生物识别,但是碰一下连验证步骤都省去了。“扫码付款是把钱递出去,给多少,给不给,我有变更的余地,碰一下是让人没有掌控感,没有安全感。”一位用户对36氪说。还有人担心自己如果忘记锁屏手机保持常亮,放口袋或包里,在大街上就能被随意“碰一下”。
一位“碰一下”代理商则认为,碰一下的场景其实受到一定限制。二维码可以贴得到处都是,允许的距离更远,部分商场停车场还可以提前扫小票code并行处理,碰一下仍需要贴上机器,商家得排队处理订单,高峰时期根本忙不过来。“对商家而言其实还是扫码更高效,可以多个人同时扫码付款,按照目前的硬件模式,没有补贴商家配合意愿会比较低。”
目前,愿意积极推广“碰一下”的商家仍主要是各类连锁零食糕点店和购物中心品牌店,因为“碰一下”能让用户直接加入会员体系,有利于商家私域运营。而拥有自助结算系统的大品牌如MUJI和优衣库,至今都未接入“碰一下”。
更微小的商业体,如夫妻店和各类个体户则没有足够的精力来运营和推广碰一下的设备,店主往往是拿了补贴后就把机子搁置在收银台,为了省事,不会向用户主动推荐。由于“碰一下”需要商户和用户网络环境都保持良好状态(NFC只需要商户POS联网),这类小店常常网络不稳定以至于耽误用户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