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CMO述职报告里,藏着普通人的消费真相

表外表里

2天前

随着营销的破圈,霸王茶姬也逐渐突破了固有的标签用户,其创始人在2024年5月的大会上透露,品牌男性用户占比达到48%,同时覆盖了从00后到60后的广泛群体,比男性占比35%、80-00后占比超9成的行业数据更亮眼(外卖平台数据)。

文 | 赫晋一 周霄 张冉冉 杨晓庆

编辑 | 曹宾玲 付晓玲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又到了年终盘点的季节,今年品牌营销人的述职报告,可能不太好写。

随着用户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品牌想句Slogan、做几张海报就能收获青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遇上消费分化,营销人拼命搬砖,有时也只能换来工时的增长。

即使大手笔砸钱,也很难给ROI、GMV打包票——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流量金矿”上,坐满了饥渴的商家,各行各业流量竞争愈发激烈。

某车企CMO(首席营销官)曾发言称,“2024年是汽车营销人的‘挑战之年’,除了自带流量的品牌,很少有营销团队能在市场和用户那里拿到高分。”

然而在此之外,也有乐观的声音传来。巨量引擎最新年度CMO调研报告就显示,有超过8成的营销官对今年的业绩增长持有乐观态度,甚至62.8%的人明确表示会投入更多预算,选择收缩战线过冬的只有8.8%。

他们的报告,指明了品牌人的破局之道,也写出了普通人消费的真相。

卖产品前,先卖情绪价值?

一个塑料谷子,从9块9包邮炒到上千元;玩具、美妆装进盲盒里,身价原地翻了数倍,还供不应求……近两年,消费领域的“离谱”现象层出不穷。

不少人将此视为智商税的胜利,但确诊“奖励型人格”的年轻人们不这么认为——上班如此辛苦,不买点玩具来哄哄自己,根本没有出门的动力。

捂着钱包过日子的中年人也类似,平时买件衣服抠抠搜搜,“爷青回”的游戏说买就买,逃离格子间的旅行也是说走就走。

数据显示,“千金难买我高兴”越来越成为消费者买单的理由,人们逐渐从“只买贵的”消费升级时代和“只买实用的”性价比时代,过渡到情绪主导钱包的生活里。

这样的心态转变,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也有投射。

以林氏家居爆款包包椅视频为例,博主走进绵羊遍地跑的农场,没有被糟糕的环境影响,反而打开了椅子原地坐下,这种“随地大小坐,到处都是舒适圈”的生活态度取悦了年轻人,获得了超50万点赞。

除了“悦己”能让用户上头,“情怀杀”也是近两年的流量密码,以游戏为例,尽管玩家们不断尝鲜新游,但要在繁杂、多变的社会中寻找安全感,还得回到经典老游的怀抱。

可以看到,2024年虽是新游大年,但Steam官方数据显示,新游仅占用户总游戏时间的15%,玩家约50%的游戏时间花费在过去1-7年间的热门游戏上;内容平台上有类似的趋势:怀旧游戏成了热门话题,玩家们在一条条视频里,重温童年的回忆。

捕捉到这股“怀旧风”,游戏装备品牌盖世小鸡成功策划了多次IP热点营销。

如近期重置的经典游戏《仙剑奇侠传》,前导PV推出两天,播放量就达到了93万次,盖世小鸡限定款游戏手柄的视频紧随其后上线,频频刷脸,赚足热度的同时,也把“手柄比键盘更好操作”的品牌心智进一步烙印在了用户心间。

据盖世小鸡披露的数据,品牌抖音电商2024年GMV同比增长12.35倍,仅用一年的时间做到平台手柄行业前列。

可见,当下能“读懂人心”、提供情绪价值的宣传内容,更能戳中用户。巨量引擎的报告也显示,78.1%的CMO认为准确洞察消费者的内容偏好,能生产出更吸引用户和更高转化率的内容。

但当迎合大众情绪成为一个做了就能火的参考答案时,也会引发越来越多的品牌跟风。比如,“发疯文学”蔓延到茶饮圈后,前后有10余家品牌加入了“发疯小票文学接力赛”。

今天这家发疯了、明天那家摆烂了……品牌集体跟风玩梗,再好玩的内容也变得雷同,难以挑动用户的神经。

为了破除这一点,也有品牌开始另辟蹊径。如下图,在短视频平台上搜奶茶品牌,竟然能看到许多健身教练、专业运动员在科普“如何点奶茶”。

几乎跟“不健康”划等号的奶茶,从这些人嘴里说出来多少有些“违和”,但这恰恰正是品牌想达到的效果。

作为奶茶主流受众的年轻和女性群体,基本被瓜分完毕,抢夺其注意力要靠大力出奇迹,不如把眼光投向非常规用户。而健身和关注健康的人群中,就有不少想喝奶茶却碍于固有印象一直克制自己的人,品牌只要打破成见,就有可能将他们收入囊中。

基于此,霸王茶姬将奶茶的糖分、热量「可视化」,让这部分群体可以边控糖,边实现一定的“奶茶自由”,再借助专业KOL之口,有力地传播出去。

随着营销的破圈,霸王茶姬也逐渐突破了固有的标签用户,其创始人在2024年5月的大会上透露,品牌男性用户占比达到48%,同时覆盖了从00后到60后的广泛群体,比男性占比35%、80-00后占比超9成的行业数据更亮眼(外卖平台数据)。

不过生产好内容只是品牌出圈的第一步,不懂得承接流量的价值,再“泼天”的流量也会被浪费。

平台画靶子,品牌打子弹

最近不少短视频用户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一旦点击了评论区的关联搜索,就会持续沉浸,根本停不下来。

比如,看完一条“羽绒服集体翻车”的视频,发现大家都在搜“羽绒服品牌排行前10名”,会按捺不住想点开的好奇心,而在看搜索词条下的视频时,又免不了被“如何挑选羽绒服”等话题吸引……

搜索能有如此魔力,在于用户在消费内容时,自带“提问脑”,更容易成为流量汇聚地。以抖音为例,截至2024年9月,平台的总流量中22%与用户搜索相关,同时平台上有76%创作者,因用户搜索获得了更多流量。

而“大家都在搜”,顺应了人们的从众心理,让求知如同“吃瓜”一样有趣,品牌宣传的种草效果也更佳。

对这样的流量“新绿洲”,商家自然跑步进场,纷纷在相关视频底部设置关键词,或在评论区顶部加入“小蓝词”,引导用户搜索。

比如,高梵在平台撮合下,与央视网合作完成新品多方位测评的视频,并挂上了“高梵羽绒服”搜索标签;此外,还联动代言人,挂上“杨幂同款”等标签等来引流搜索。

也就是说,平台针对大变的消费风向,通过各种营销工具的组合,一定程度上帮助品牌加强了营销确定性。

但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不同用户对商品的需求是个性化的。以游戏设备来说,一个手柄就既要考虑主设备、游戏等匹配性、货比N家,又要兼顾价格带等选择,一时半会很难下决定。

深谙这一点,盖世小鸡在某爆款游戏大热期间,通过各种关键词、达人合作等,揽了第一波搜索量和关注后,又将流量引入直播间,对手柄进行测评开箱/硬核拆解演示,并将“手柄玩家速通”以及“百元卷王”价格力标签绑定,戳中“性价比玩家”的痛点。

逐个击破购买犹豫点后,盖世小鸡迎来了销量起飞——旗舰店在该游戏上线后的3天,总曝光量超800W,库存很快被抢售一空,不得不限购。

说白了,对商家而言,种草只是第一步,转化才是终极目标,而完善的「内容蓄水-激发搜索-直播承接」全链路,更能用有限钱包砸出最大水花。

当然,这种情况更多适用于线上营销,很多时候品牌也需要线上和线下联动营销。

毕竟,通过门店,消费者们能更真切的体验产品和服务,进而提高成交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的研究就显示,线下服务更完善、体验更真实的沃尔玛,成交几率是亚马逊的40倍。

回到品牌们来看,以林氏家居为例,其在平台调动“明星专场+达人直播+品牌日播+门店自播”等多形式,共同引流,并在相应视频或直播中,推出大额优惠券,引导用户先下单再进店。

到线下核销时,产品质量、价格等也与直播间一致,尽可能保证门店有对应商品可供实地体验,同时门店装修也主打一个高级,送装服务一步到位。

深度服务下,进店确定性和转化率都大大提高:去年双十一期间,林氏家居新零售门店总成交额同比增长37%,全国超过500+家门店业绩破百万。

总而言之,品牌营销并非只有内卷一条道,而是像一场无限期游戏,总有更能抓住机遇的玩家,成为赢家。

过去的一年,消费潮起潮落,看似寒气四溢,其实微观世界仍有增长的路可以走。

也因此,商家一边高喊生意没以前好做了,一边又在内容平台上加大投入,希望自己能成为下一匹黑马,获得超额的生意增量。

而现实是,这场无限期游戏的基本规则不难理解,想做到却也不容易,能共情消费者喜悲、探究消费者实时需求、踩准平台趋势的品牌,才能拿到通关的密码。

随着营销的破圈,霸王茶姬也逐渐突破了固有的标签用户,其创始人在2024年5月的大会上透露,品牌男性用户占比达到48%,同时覆盖了从00后到60后的广泛群体,比男性占比35%、80-00后占比超9成的行业数据更亮眼(外卖平台数据)。

文 | 赫晋一 周霄 张冉冉 杨晓庆

编辑 | 曹宾玲 付晓玲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又到了年终盘点的季节,今年品牌营销人的述职报告,可能不太好写。

随着用户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品牌想句Slogan、做几张海报就能收获青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再遇上消费分化,营销人拼命搬砖,有时也只能换来工时的增长。

即使大手笔砸钱,也很难给ROI、GMV打包票——短视频、社交平台等“流量金矿”上,坐满了饥渴的商家,各行各业流量竞争愈发激烈。

某车企CMO(首席营销官)曾发言称,“2024年是汽车营销人的‘挑战之年’,除了自带流量的品牌,很少有营销团队能在市场和用户那里拿到高分。”

然而在此之外,也有乐观的声音传来。巨量引擎最新年度CMO调研报告就显示,有超过8成的营销官对今年的业绩增长持有乐观态度,甚至62.8%的人明确表示会投入更多预算,选择收缩战线过冬的只有8.8%。

他们的报告,指明了品牌人的破局之道,也写出了普通人消费的真相。

卖产品前,先卖情绪价值?

一个塑料谷子,从9块9包邮炒到上千元;玩具、美妆装进盲盒里,身价原地翻了数倍,还供不应求……近两年,消费领域的“离谱”现象层出不穷。

不少人将此视为智商税的胜利,但确诊“奖励型人格”的年轻人们不这么认为——上班如此辛苦,不买点玩具来哄哄自己,根本没有出门的动力。

捂着钱包过日子的中年人也类似,平时买件衣服抠抠搜搜,“爷青回”的游戏说买就买,逃离格子间的旅行也是说走就走。

数据显示,“千金难买我高兴”越来越成为消费者买单的理由,人们逐渐从“只买贵的”消费升级时代和“只买实用的”性价比时代,过渡到情绪主导钱包的生活里。

这样的心态转变,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也有投射。

以林氏家居爆款包包椅视频为例,博主走进绵羊遍地跑的农场,没有被糟糕的环境影响,反而打开了椅子原地坐下,这种“随地大小坐,到处都是舒适圈”的生活态度取悦了年轻人,获得了超50万点赞。

除了“悦己”能让用户上头,“情怀杀”也是近两年的流量密码,以游戏为例,尽管玩家们不断尝鲜新游,但要在繁杂、多变的社会中寻找安全感,还得回到经典老游的怀抱。

可以看到,2024年虽是新游大年,但Steam官方数据显示,新游仅占用户总游戏时间的15%,玩家约50%的游戏时间花费在过去1-7年间的热门游戏上;内容平台上有类似的趋势:怀旧游戏成了热门话题,玩家们在一条条视频里,重温童年的回忆。

捕捉到这股“怀旧风”,游戏装备品牌盖世小鸡成功策划了多次IP热点营销。

如近期重置的经典游戏《仙剑奇侠传》,前导PV推出两天,播放量就达到了93万次,盖世小鸡限定款游戏手柄的视频紧随其后上线,频频刷脸,赚足热度的同时,也把“手柄比键盘更好操作”的品牌心智进一步烙印在了用户心间。

据盖世小鸡披露的数据,品牌抖音电商2024年GMV同比增长12.35倍,仅用一年的时间做到平台手柄行业前列。

可见,当下能“读懂人心”、提供情绪价值的宣传内容,更能戳中用户。巨量引擎的报告也显示,78.1%的CMO认为准确洞察消费者的内容偏好,能生产出更吸引用户和更高转化率的内容。

但当迎合大众情绪成为一个做了就能火的参考答案时,也会引发越来越多的品牌跟风。比如,“发疯文学”蔓延到茶饮圈后,前后有10余家品牌加入了“发疯小票文学接力赛”。

今天这家发疯了、明天那家摆烂了……品牌集体跟风玩梗,再好玩的内容也变得雷同,难以挑动用户的神经。

为了破除这一点,也有品牌开始另辟蹊径。如下图,在短视频平台上搜奶茶品牌,竟然能看到许多健身教练、专业运动员在科普“如何点奶茶”。

几乎跟“不健康”划等号的奶茶,从这些人嘴里说出来多少有些“违和”,但这恰恰正是品牌想达到的效果。

作为奶茶主流受众的年轻和女性群体,基本被瓜分完毕,抢夺其注意力要靠大力出奇迹,不如把眼光投向非常规用户。而健身和关注健康的人群中,就有不少想喝奶茶却碍于固有印象一直克制自己的人,品牌只要打破成见,就有可能将他们收入囊中。

基于此,霸王茶姬将奶茶的糖分、热量「可视化」,让这部分群体可以边控糖,边实现一定的“奶茶自由”,再借助专业KOL之口,有力地传播出去。

随着营销的破圈,霸王茶姬也逐渐突破了固有的标签用户,其创始人在2024年5月的大会上透露,品牌男性用户占比达到48%,同时覆盖了从00后到60后的广泛群体,比男性占比35%、80-00后占比超9成的行业数据更亮眼(外卖平台数据)。

不过生产好内容只是品牌出圈的第一步,不懂得承接流量的价值,再“泼天”的流量也会被浪费。

平台画靶子,品牌打子弹

最近不少短视频用户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一旦点击了评论区的关联搜索,就会持续沉浸,根本停不下来。

比如,看完一条“羽绒服集体翻车”的视频,发现大家都在搜“羽绒服品牌排行前10名”,会按捺不住想点开的好奇心,而在看搜索词条下的视频时,又免不了被“如何挑选羽绒服”等话题吸引……

搜索能有如此魔力,在于用户在消费内容时,自带“提问脑”,更容易成为流量汇聚地。以抖音为例,截至2024年9月,平台的总流量中22%与用户搜索相关,同时平台上有76%创作者,因用户搜索获得了更多流量。

而“大家都在搜”,顺应了人们的从众心理,让求知如同“吃瓜”一样有趣,品牌宣传的种草效果也更佳。

对这样的流量“新绿洲”,商家自然跑步进场,纷纷在相关视频底部设置关键词,或在评论区顶部加入“小蓝词”,引导用户搜索。

比如,高梵在平台撮合下,与央视网合作完成新品多方位测评的视频,并挂上了“高梵羽绒服”搜索标签;此外,还联动代言人,挂上“杨幂同款”等标签等来引流搜索。

也就是说,平台针对大变的消费风向,通过各种营销工具的组合,一定程度上帮助品牌加强了营销确定性。

但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因为不同用户对商品的需求是个性化的。以游戏设备来说,一个手柄就既要考虑主设备、游戏等匹配性、货比N家,又要兼顾价格带等选择,一时半会很难下决定。

深谙这一点,盖世小鸡在某爆款游戏大热期间,通过各种关键词、达人合作等,揽了第一波搜索量和关注后,又将流量引入直播间,对手柄进行测评开箱/硬核拆解演示,并将“手柄玩家速通”以及“百元卷王”价格力标签绑定,戳中“性价比玩家”的痛点。

逐个击破购买犹豫点后,盖世小鸡迎来了销量起飞——旗舰店在该游戏上线后的3天,总曝光量超800W,库存很快被抢售一空,不得不限购。

说白了,对商家而言,种草只是第一步,转化才是终极目标,而完善的「内容蓄水-激发搜索-直播承接」全链路,更能用有限钱包砸出最大水花。

当然,这种情况更多适用于线上营销,很多时候品牌也需要线上和线下联动营销。

毕竟,通过门店,消费者们能更真切的体验产品和服务,进而提高成交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的研究就显示,线下服务更完善、体验更真实的沃尔玛,成交几率是亚马逊的40倍。

回到品牌们来看,以林氏家居为例,其在平台调动“明星专场+达人直播+品牌日播+门店自播”等多形式,共同引流,并在相应视频或直播中,推出大额优惠券,引导用户先下单再进店。

到线下核销时,产品质量、价格等也与直播间一致,尽可能保证门店有对应商品可供实地体验,同时门店装修也主打一个高级,送装服务一步到位。

深度服务下,进店确定性和转化率都大大提高:去年双十一期间,林氏家居新零售门店总成交额同比增长37%,全国超过500+家门店业绩破百万。

总而言之,品牌营销并非只有内卷一条道,而是像一场无限期游戏,总有更能抓住机遇的玩家,成为赢家。

过去的一年,消费潮起潮落,看似寒气四溢,其实微观世界仍有增长的路可以走。

也因此,商家一边高喊生意没以前好做了,一边又在内容平台上加大投入,希望自己能成为下一匹黑马,获得超额的生意增量。

而现实是,这场无限期游戏的基本规则不难理解,想做到却也不容易,能共情消费者喜悲、探究消费者实时需求、踩准平台趋势的品牌,才能拿到通关的密码。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