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中国经济第五大省,争夺战来了

国民经略

2天前

过去20多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产业大转移、转移支付等利好,再加上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的加持,四川经济一跃而上,2012年跻身前六,2023年跃居第五。

文|凯风

经济大省的竞逐战,仍在继续。

日前,四川发布2024年经济数据,GDP总量预计超过6.4万元,而同期河南GDP总量为6.36万亿。

这意味着,四川以微弱优势守住经济第五大省、中西部第一大省之位。

四川、河南双双跃升6万亿大省,既有经济普查调增的贡献,也与自身新兴产业的崛起不无关系,同样也不乏国家战略的加持。

两省差距不到1000亿,差距微乎其微,竞争远未到终局。

未来谁能站稳第五大省,谁能挑起中西部第一省的大梁?

01

第五大省,历来竞争激烈。

我国省域经济格局,粤苏一直稳居第一梯队,广东GDP总量已经攀升到14万亿;

鲁浙位居第二梯队,双双超过9万亿,得“九”望“十”,未来几年均有望站上10万亿。

而在第三梯队,则挤进了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等众多省份。

GDP总量5万亿、6万亿量级,彼此只有几千亿乃至1000亿左右的差距。

这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或某个传统支柱产业的衰退,就能在短短几年改变竞争格局。

四川与河南的第五大省之争就是如此。

川渝分家之前,四川经济更胜一筹。但自1997年重庆脱离四川升格为直辖市之后,四川经济位次一度徘徊在10名左右。

过去20多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产业大转移、转移支付等利好,再加上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的加持,四川经济一跃而上,2012年跻身前六,2023年跃居第五。

如今,如果四川、重庆合体,已经是一个GDP总量高达9.6万亿的超级经济体,与山东基本相当。

而自本世纪以来,河南一直都是TOP5经济大省,无论GDP、工业还是外贸,都稳居中部地区首位。

然而,过去几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先是年度GDP终核数据调减3000亿元,导致经济总量被四川赶超。

接着又因苹果产业链全球大调整,导致手机出口一度遭遇冲击,外贸总额被安徽赶超。

不过,经历转型阵痛的河南,正在走上新的道路。

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带动工业再次跃升,庞大的人口基本盘对消费形成强力支撑,国家战略的倾斜带动投资的不断跃升。

这也意味着,四川与河南的第五大省之争,还将长期持续。

02

河南,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过去几年,河南经济出现巨大波动,一部分源于经济主动“挤水分”,一部分是以富士康为主力的手机制造业遭遇巨大冲击。

其一,“挤水分”的阴影已经不复存在,第五次经济普查河南再次调增,就是再积极不过的信号。

根据最新发布的五经普数据,河南2023年GDP调增近1500亿元,由此带动当年重回6万亿大关,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6.35万亿。

其二,手机制造业遭遇“逆全球化”的影响,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崛起。

河南是苹果手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手机出口总额占了全省的40%以上
近年来,受到苹果手机“去风险”和分散供应链的影响,富士康主导的代工产业开始向外迁移,手机制造和出口自然备受影响。
所幸的是,当手机制造业遭遇冲击之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形成一定的对冲、补位效应。

去年,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大幅跑赢全国,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34%,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是高增46.1%。

数据显示,河南2024年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而在几年前,河南新能源汽车只有个位数。

这背后,得益于比亚迪、宁德时代、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争相布局,比亚迪在郑州打造了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而在手机制造上游移的富士康,也将新能源产业总部放在了郑州。

目前,河南已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

根据规划,2025年整车产量要达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

其三,庞大的人口基本盘,在国内大循环时代,有望成为托底内需和支撑经济的生力军,河南显然从中受益。

2024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而沿海经济大省普遍低于全国大盘。

广东是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则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虽然上千万人在外打工,但整个省域的人口仍然接近1亿人。

这一人口规模,与越南一个国家基本相当。

1亿人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劳动力供给,这在内需时代和产业转移时代可谓无往而不利。

新兴产业对冲,消费大盘稳定,外贸趋于反弹,河南经济未来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03

四川,何以守住第五大省之位?

四川,堪称最近10年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自2007年首次迈过万亿大关,几乎每隔2-3年跨过一个万亿台阶,2021年突破5万亿,2023年突破6万亿,2027年有望挑战8万亿。

四川崛起的背后,西部大开发、产业西移、国家战略腹地是绕不开的存在。

2000年左右,国家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大量转移支付、基建项目和产业项目开始向西部倾斜,四川、重庆、陕西、贵州等省份迎来飞速发展期。

仅是一个税收方面的政策红利,就让许多东部和中部省份羡慕不已。

在西部,鼓励类产业可减按15%征收所得税,而正常情况是25%,这一政策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

除了西部大开发,四川还身兼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内大循环、国家交通第四极等多重战略叠加的优势,发展自然如虎添翼。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腹地”横空出世,曾经“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的四川再次被赋予重任,成为“关键产业备份”的首选之地,四川更成为唯一获批“我国重要的战略腹地”定位的省份

不仅如此,四川还是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24年,全国10万亿财政转移支付,四川、河南双双拿到了5000亿元以上,远超其他人口大省。

然而,政策只是一方面,能否把握住并最大化政策利好,才是关键。

制造大省,正在成为四川的新标签。

目前,四川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等3大万亿级产业,软件、电子信息、能源装备、 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五大集群跻身“国家队”,数量位居中西部之首。

这些产业,部分得益于持续的产业大转移,部分则与“三线建设”时期的布局不无关系,部分则是成都等中心城市培育而来。

未来,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抑或产业大转移,都还将对四川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支撑。

04

四川、河南,竞争优势几何?

我在《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中,将“陆权复兴”作为未来的八大趋势之一,在国内大循环时代,内陆地区或将再次脱颖而出。

同处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样都是人口大省,四川、河南都有望从产业大转移、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受益。

不过,四川与河南的产业结构不同,发展优势有别,未来有望走上错位发展之路。

河南的优势在于四通八达的交通、1亿户籍人口的基本盘、新能源产业崛起的巨大空间。

对于河南来说,守好人口、交通等基本盘优势,做强营商环境和治理水平,打破“富士康依赖症”,培育更多新兴增长极,则是关键。

四川的优势则在于中国交通“第四极”、强省会、国家战略腹地等带来的支撑,以及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抢先布局。

对于四川来说,在强省会之外培育更多经济强市,及时应对动力电池等产业产能饱和带来的风险,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无论谁能晋级第五大省,四川、河南的崛起对于全国都有着积极意义。

这既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务实之举,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未来摆脱转移支付以来的不二选择。

往期推荐
大势|大变局!第5个一线城市,呼之欲出
普查|GDP大调整!谁狂飙,谁掉队了?
形势反内卷第一枪打响,连锁反应开始了
省域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

趋势 | 出生人口逆转,什么信号

过去20多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产业大转移、转移支付等利好,再加上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的加持,四川经济一跃而上,2012年跻身前六,2023年跃居第五。

文|凯风

经济大省的竞逐战,仍在继续。

日前,四川发布2024年经济数据,GDP总量预计超过6.4万元,而同期河南GDP总量为6.36万亿。

这意味着,四川以微弱优势守住经济第五大省、中西部第一大省之位。

四川、河南双双跃升6万亿大省,既有经济普查调增的贡献,也与自身新兴产业的崛起不无关系,同样也不乏国家战略的加持。

两省差距不到1000亿,差距微乎其微,竞争远未到终局。

未来谁能站稳第五大省,谁能挑起中西部第一省的大梁?

01

第五大省,历来竞争激烈。

我国省域经济格局,粤苏一直稳居第一梯队,广东GDP总量已经攀升到14万亿;

鲁浙位居第二梯队,双双超过9万亿,得“九”望“十”,未来几年均有望站上10万亿。

而在第三梯队,则挤进了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等众多省份。

GDP总量5万亿、6万亿量级,彼此只有几千亿乃至1000亿左右的差距。

这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或某个传统支柱产业的衰退,就能在短短几年改变竞争格局。

四川与河南的第五大省之争就是如此。

川渝分家之前,四川经济更胜一筹。但自1997年重庆脱离四川升格为直辖市之后,四川经济位次一度徘徊在10名左右。

过去20多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产业大转移、转移支付等利好,再加上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的加持,四川经济一跃而上,2012年跻身前六,2023年跃居第五。

如今,如果四川、重庆合体,已经是一个GDP总量高达9.6万亿的超级经济体,与山东基本相当。

而自本世纪以来,河南一直都是TOP5经济大省,无论GDP、工业还是外贸,都稳居中部地区首位。

然而,过去几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先是年度GDP终核数据调减3000亿元,导致经济总量被四川赶超。

接着又因苹果产业链全球大调整,导致手机出口一度遭遇冲击,外贸总额被安徽赶超。

不过,经历转型阵痛的河南,正在走上新的道路。

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带动工业再次跃升,庞大的人口基本盘对消费形成强力支撑,国家战略的倾斜带动投资的不断跃升。

这也意味着,四川与河南的第五大省之争,还将长期持续。

02

河南,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过去几年,河南经济出现巨大波动,一部分源于经济主动“挤水分”,一部分是以富士康为主力的手机制造业遭遇巨大冲击。

其一,“挤水分”的阴影已经不复存在,第五次经济普查河南再次调增,就是再积极不过的信号。

根据最新发布的五经普数据,河南2023年GDP调增近1500亿元,由此带动当年重回6万亿大关,2024年进一步提升到6.35万亿。

其二,手机制造业遭遇“逆全球化”的影响,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崛起。

河南是苹果手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手机出口总额占了全省的40%以上
近年来,受到苹果手机“去风险”和分散供应链的影响,富士康主导的代工产业开始向外迁移,手机制造和出口自然备受影响。
所幸的是,当手机制造业遭遇冲击之际,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形成一定的对冲、补位效应。

去年,河南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大幅跑赢全国,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34%,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是高增46.1%。

数据显示,河南2024年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4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70万辆,而在几年前,河南新能源汽车只有个位数。

这背后,得益于比亚迪、宁德时代、富士康等龙头企业的争相布局,比亚迪在郑州打造了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而在手机制造上游移的富士康,也将新能源产业总部放在了郑州。

目前,河南已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重点产业链。

根据规划,2025年整车产量要达到200万辆,新能源汽车140万辆。

其三,庞大的人口基本盘,在国内大循环时代,有望成为托底内需和支撑经济的生力军,河南显然从中受益。

2024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而沿海经济大省普遍低于全国大盘。

广东是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则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虽然上千万人在外打工,但整个省域的人口仍然接近1亿人。

这一人口规模,与越南一个国家基本相当。

1亿人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庞大的劳动力供给,这在内需时代和产业转移时代可谓无往而不利。

新兴产业对冲,消费大盘稳定,外贸趋于反弹,河南经济未来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03

四川,何以守住第五大省之位?

四川,堪称最近10年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自2007年首次迈过万亿大关,几乎每隔2-3年跨过一个万亿台阶,2021年突破5万亿,2023年突破6万亿,2027年有望挑战8万亿。

四川崛起的背后,西部大开发、产业西移、国家战略腹地是绕不开的存在。

2000年左右,国家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大量转移支付、基建项目和产业项目开始向西部倾斜,四川、重庆、陕西、贵州等省份迎来飞速发展期。

仅是一个税收方面的政策红利,就让许多东部和中部省份羡慕不已。

在西部,鼓励类产业可减按15%征收所得税,而正常情况是25%,这一政策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

除了西部大开发,四川还身兼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内大循环、国家交通第四极等多重战略叠加的优势,发展自然如虎添翼。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腹地”横空出世,曾经“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的四川再次被赋予重任,成为“关键产业备份”的首选之地,四川更成为唯一获批“我国重要的战略腹地”定位的省份

不仅如此,四川还是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24年,全国10万亿财政转移支付,四川、河南双双拿到了5000亿元以上,远超其他人口大省。

然而,政策只是一方面,能否把握住并最大化政策利好,才是关键。

制造大省,正在成为四川的新标签。

目前,四川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等3大万亿级产业,软件、电子信息、能源装备、 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五大集群跻身“国家队”,数量位居中西部之首。

这些产业,部分得益于持续的产业大转移,部分则与“三线建设”时期的布局不无关系,部分则是成都等中心城市培育而来。

未来,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抑或产业大转移,都还将对四川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支撑。

04

四川、河南,竞争优势几何?

我在《中国城市大变局》一书中,将“陆权复兴”作为未来的八大趋势之一,在国内大循环时代,内陆地区或将再次脱颖而出。

同处中西部内陆地区,同样都是人口大省,四川、河南都有望从产业大转移、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受益。

不过,四川与河南的产业结构不同,发展优势有别,未来有望走上错位发展之路。

河南的优势在于四通八达的交通、1亿户籍人口的基本盘、新能源产业崛起的巨大空间。

对于河南来说,守好人口、交通等基本盘优势,做强营商环境和治理水平,打破“富士康依赖症”,培育更多新兴增长极,则是关键。

四川的优势则在于中国交通“第四极”、强省会、国家战略腹地等带来的支撑,以及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抢先布局。

对于四川来说,在强省会之外培育更多经济强市,及时应对动力电池等产业产能饱和带来的风险,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无论谁能晋级第五大省,四川、河南的崛起对于全国都有着积极意义。

这既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务实之举,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未来摆脱转移支付以来的不二选择。

往期推荐
大势|大变局!第5个一线城市,呼之欲出
普查|GDP大调整!谁狂飙,谁掉队了?
形势反内卷第一枪打响,连锁反应开始了
省域中国第一个14万亿大省,诞生

趋势 | 出生人口逆转,什么信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