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出海记”

上海证券报

2天前

“走出去,跟全球资管机构掰掰手腕!”某头部私募创始人的一句玩笑话,是近年来私募“出海潮”的真实写照。

“走出去,跟全球资管机构掰掰手腕!”某头部私募创始人的一句玩笑话,是近年来私募“出海潮”的真实写照。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月16日,逾90家内地私募旗下关联公司持有香港9号牌照,中东、欧美等地大型主权基金成为私募重要的募资来源。与此同时,私募“出海”的版图不断扩大,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称已布局美国、韩国等市场,与全球资管机构同场竞技。不得不说,在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全球配置时代的当下,“出海”已成为众多头部私募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出海”大军壮大,“火药味”不免越来越重。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国内头部私募如今不仅要与海外机构同台竞争,还面临着国内资管机构间的比拼,一场涵盖投研、合规、风控乃至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竞赛,在私募业拉开序幕。

走出去:私募纷纷落子海外市场

“现在没个香港9号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头部。”沪上某头部量化私募人士的感慨,道出了近年来私募行业愈发汹涌的“出海”潮。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共有94家内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旗下关联公司持有香港9号牌照,其中百亿级私募26家,包括佳期投资、上海保银私募、千象资产、合晟资产、天演资本、明汯投资、景林资产、重阳投资、金锝私募等。

“明显感觉近两年香港办公室的租金以及人才招募成本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私募加速‘出海’的势头。”上述头部量化私募人士坦言。

除了香港地区,多家头部私募还积极开拓新加坡市场。

“公司去年拿到了新加坡的资管牌照,并发行了美元基金,后续将在海外业务方面持续发力。”念空科技总经理王丽表示。

某私募服务公司的有关人士透露,去年以来,该公司举办了多场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召开的私募洽谈会,为有意“出海”的内地私募机构搭建与海外资管机构、投资者对接的平台。“近年来可以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私募‘出海’募资,引入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投资A股等境内市场。”他说。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出海”是外资机构与国内资管机构的一场“双向奔赴”。

“在外资机构眼中,中国市场是其全球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国内私募眼中,外资是资金结构中的长钱、稳钱,有助于提升投资的稳定性和自由度,对私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深圳某资深私募研究员表示。

“中东、欧美等地的大型机构对中国资产很感兴趣。”北京某“出海”已久的百亿级私募人士也称,尽管近两年中国资产震荡调整,但公司依旧获得外资的净申购,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资产在全球具有较高性价比,中长期配置价值在持续提升。

比一场:与全球机构同台竞技

私募业的“出海”并不止于海外募资。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私募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与全球资管机构正面比拼。

明汯投资表示,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是“A股为主、期货市场为辅”。随着在国内市场份额的日益扩大,以及人才和技术的逐步积累,2022年其业务开始扩展到全球股票和期货市场,目前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一定进展和突破,接下来会重点拓展亚太市场,比如在韩国市场已经实盘交易了一段时间,日本和印度市场在筹备之中。

沪上某知名量化私募创始人也称:“公司2025年计划进行美股市场的实盘交易,在大多数人眼中,国内量化机构与海外量化机构实力差距较大。事实上,目前国内量化人才质量已然很高,而且我本人此前也是在美国大型量化机构任职,对美股市场比较熟悉,所以拓展美股投资是基于全球布局的长远思考以及对公司策略的信心。”

另外,近年来多家主观多头策略私募也开始在全球范围拓展投资。

某主观多头策略百亿级私募合伙人称,去年以来招募了具备海外市场研究经历的研究员,同时以相对可控的仓位尝试配置了美股以及日本股市的优质标的。

止于至善总经理何理也称,全球各个市场存在不同的市场周期,充分参与全球化投资,可以有效克服市场周期性风险,发掘其中价值投资机会,以获取超额收益。目前除了美股,公司团队还在积极研究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私募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直言。

他认为,当前全球市场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全球化投资不仅有助于私募把握更多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一市场带来的周期性风险。与此同时,从海外成熟市场资管机构的发展路径来看,“出海”进行全球配置是私募走向大型资管机构的必经之路。

多位业内人士也称,国际化是私募机构成长之路上的一堂必修课。

国际化:头部私募仍需全方位“补课”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私募发现“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长期来看,‘出海’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但同时更考验管理人的全方位能力。具体而言,私募在海外募资时,公司治理结构、投研体系、风控体系、ESG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国内私募前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在公司治理、合规风控等方面亟待补上短板。在全球市场投资方面,目前大多数主观多头策略私募瞄准的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以及市场共识度较高的部分标的。后续国内私募需扩充投研人才梯队,提升对海外市场的跟踪和研究水平。”某老牌私募人士称。

明汯投资也表示,从行业发展来看,私募“出海”无疑是长期趋势,全球化资产配置已成为众多投资机构寻求增长和分散风险的重要方式。不过,未来国内私募“出海”须着重增强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适应海外市场的监管合规要求及营商环境;二是优化资产配置,强化募资能力以及做好风险控制;三是提升对海外资产的认识和理解,构建专业的海外投研团队,提升投研实力。

据悉,明汯投资目前在上海、北京、纽约、香港等地均设有办公室,后续在全球团队协作上着重推进全球招聘,打造以国际化为底蕴的公司文化,并构建国际化的培训体系。

李春瑜坦言,与大型外资量化机构相比,国内量化私募在高频交易、风控体系以及多资产配置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后续,国内量化私募可以通过持续优化自身策略、提升投研能力以及加强合规管理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另外,和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的波动性和投研难度更大,对机构的合规要求也更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国内私募要全方位“补课”,从提升风控管理能力、持续强化投研实力、重视公司合规管理、建立有效募资机制、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在全球舞台拥有一席之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走出去,跟全球资管机构掰掰手腕!”某头部私募创始人的一句玩笑话,是近年来私募“出海潮”的真实写照。

“走出去,跟全球资管机构掰掰手腕!”某头部私募创始人的一句玩笑话,是近年来私募“出海潮”的真实写照。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1月16日,逾90家内地私募旗下关联公司持有香港9号牌照,中东、欧美等地大型主权基金成为私募重要的募资来源。与此同时,私募“出海”的版图不断扩大,多家头部量化私募称已布局美国、韩国等市场,与全球资管机构同场竞技。不得不说,在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全球配置时代的当下,“出海”已成为众多头部私募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出海”大军壮大,“火药味”不免越来越重。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国内头部私募如今不仅要与海外机构同台竞争,还面临着国内资管机构间的比拼,一场涵盖投研、合规、风控乃至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竞赛,在私募业拉开序幕。

走出去:私募纷纷落子海外市场

“现在没个香港9号牌,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头部。”沪上某头部量化私募人士的感慨,道出了近年来私募行业愈发汹涌的“出海”潮。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共有94家内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旗下关联公司持有香港9号牌照,其中百亿级私募26家,包括佳期投资、上海保银私募、千象资产、合晟资产、天演资本、明汯投资、景林资产、重阳投资、金锝私募等。

“明显感觉近两年香港办公室的租金以及人才招募成本有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私募加速‘出海’的势头。”上述头部量化私募人士坦言。

除了香港地区,多家头部私募还积极开拓新加坡市场。

“公司去年拿到了新加坡的资管牌照,并发行了美元基金,后续将在海外业务方面持续发力。”念空科技总经理王丽表示。

某私募服务公司的有关人士透露,去年以来,该公司举办了多场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地区召开的私募洽谈会,为有意“出海”的内地私募机构搭建与海外资管机构、投资者对接的平台。“近年来可以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私募‘出海’募资,引入海外投资者的资金投资A股等境内市场。”他说。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出海”是外资机构与国内资管机构的一场“双向奔赴”。

“在外资机构眼中,中国市场是其全球配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国内私募眼中,外资是资金结构中的长钱、稳钱,有助于提升投资的稳定性和自由度,对私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深圳某资深私募研究员表示。

“中东、欧美等地的大型机构对中国资产很感兴趣。”北京某“出海”已久的百亿级私募人士也称,尽管近两年中国资产震荡调整,但公司依旧获得外资的净申购,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资产在全球具有较高性价比,中长期配置价值在持续提升。

比一场:与全球机构同台竞技

私募业的“出海”并不止于海外募资。

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私募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与全球资管机构正面比拼。

明汯投资表示,2017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主要发展方向是“A股为主、期货市场为辅”。随着在国内市场份额的日益扩大,以及人才和技术的逐步积累,2022年其业务开始扩展到全球股票和期货市场,目前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一定进展和突破,接下来会重点拓展亚太市场,比如在韩国市场已经实盘交易了一段时间,日本和印度市场在筹备之中。

沪上某知名量化私募创始人也称:“公司2025年计划进行美股市场的实盘交易,在大多数人眼中,国内量化机构与海外量化机构实力差距较大。事实上,目前国内量化人才质量已然很高,而且我本人此前也是在美国大型量化机构任职,对美股市场比较熟悉,所以拓展美股投资是基于全球布局的长远思考以及对公司策略的信心。”

另外,近年来多家主观多头策略私募也开始在全球范围拓展投资。

某主观多头策略百亿级私募合伙人称,去年以来招募了具备海外市场研究经历的研究员,同时以相对可控的仓位尝试配置了美股以及日本股市的优质标的。

止于至善总经理何理也称,全球各个市场存在不同的市场周期,充分参与全球化投资,可以有效克服市场周期性风险,发掘其中价值投资机会,以获取超额收益。目前除了美股,公司团队还在积极研究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私募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直言。

他认为,当前全球市场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全球化投资不仅有助于私募把握更多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单一市场带来的周期性风险。与此同时,从海外成熟市场资管机构的发展路径来看,“出海”进行全球配置是私募走向大型资管机构的必经之路。

多位业内人士也称,国际化是私募机构成长之路上的一堂必修课。

国际化:头部私募仍需全方位“补课”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私募发现“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长期来看,‘出海’是行业发展必然趋势,但同时更考验管理人的全方位能力。具体而言,私募在海外募资时,公司治理结构、投研体系、风控体系、ESG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国内私募前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在公司治理、合规风控等方面亟待补上短板。在全球市场投资方面,目前大多数主观多头策略私募瞄准的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以及市场共识度较高的部分标的。后续国内私募需扩充投研人才梯队,提升对海外市场的跟踪和研究水平。”某老牌私募人士称。

明汯投资也表示,从行业发展来看,私募“出海”无疑是长期趋势,全球化资产配置已成为众多投资机构寻求增长和分散风险的重要方式。不过,未来国内私募“出海”须着重增强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适应海外市场的监管合规要求及营商环境;二是优化资产配置,强化募资能力以及做好风险控制;三是提升对海外资产的认识和理解,构建专业的海外投研团队,提升投研实力。

据悉,明汯投资目前在上海、北京、纽约、香港等地均设有办公室,后续在全球团队协作上着重推进全球招聘,打造以国际化为底蕴的公司文化,并构建国际化的培训体系。

李春瑜坦言,与大型外资量化机构相比,国内量化私募在高频交易、风控体系以及多资产配置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后续,国内量化私募可以通过持续优化自身策略、提升投研能力以及加强合规管理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另外,和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的波动性和投研难度更大,对机构的合规要求也更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国内私募要全方位“补课”,从提升风控管理能力、持续强化投研实力、重视公司合规管理、建立有效募资机制、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在全球舞台拥有一席之地。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努力学习——程程 23小时前 私募纷纷落子海外市场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