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经济数据出炉,为2025年留下三大悬念

吴晓波频道

3天前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瞭望未来。

无论哪个组织,在制订新年工作计划之前,都应先知悉上一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昨日,国家统计局密集发布了2024年的各项经济数据,首先冲入眼帘的,是第四季度GDP增速5.4%的数值,最终将整年的GDP增速定格在了5%。

此前,财新寻求了15家研究机构的意见,它们对2024年第四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1%,因此这个成绩被视作“超预期”。

这是楼市、生产端、外贸端共同发力的结果。

◎ 楼市方面,9月和10月密集出台的房产刺激政策,在第四季度显现了较好的效果。2024年12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均收窄。

◎ 从生产端来看,在需求整体改善以及年底消费旺季预期的带动下,制造业企业继续保持较强的生产意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从0.46%升至0.64%、同比增速从5.4%升至6.2%。

◎ 外贸端出现了“一拉一推”现象,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起到了拉动作用,特朗普2025年加征关税的预期起到了反推作用。2024年四季度出口增长9.2%,较前三季度加快了2.9个百分点。

图片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

不过,一些关键领域拖了后腿,人口增长和国民消费就没达到预期目标。

人口方面,2024年本来有三重利好(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生育补贴力度、因疫情延后的生育、龙年的生育偏好),但带动效果很弱,全年新生儿数量只有954万,还不及上一个龙年(2012年)的一半。

消费方面,但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不够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只有0.2%。

每一年,无论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个体,我们都需要从宏观趋势中寻找自我增值的可能性。2024年的一系列数据,为2025年留下了至少三个悬念:

第一,楼市能否从“止跌企稳”转向“企稳回升”?
第二,外贸承压下,提振内需还有哪些新举措?

第三,2024新生儿反弹了52万,如何刺激生育?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最新出炉的宏观数据,小巴咨询了十位经济学者,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解读,并从中寻找答案吧。

一、GDP增速

魏宏旭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第四季度增速高达5.4%,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这说明,9月末所采取的一系列增量政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当然,换个角度看,从2024年经济运行的过程来看,实现5%的目标并不轻松。主要还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对投资、消费等方面带来拖累,需要依靠政策支撑才能最终完成目标。

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预计仍会维持在5%左右。而如果要实现新的目标,可能比2024年更加困难。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能否实现“止跌回稳”至关重要,这也涉及消费和投资等内需的稳定。

另一方面,从外部来看,2025年的外贸形势在特朗普执政的情况下难言乐观。这样来看,2025年中国经济依然是政策驱动的一年,能否实现目标,取决于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强度。

陶川团队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全年5%的增速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背后讲述的是旧动能矛盾、新动能崛起的故事。

回顾全年,出口、传统投资与商品消费成为2024年经济的三块拼图。但这背后既有机遇,也有风险。

出口方面,美方正式加征关税前的“抢跑”,带动了2024年出口增速的上升,但后续海外风险的加剧会为出口施压。

传统投资方面,考虑到地产投资拐点未现,制造业和广义基建成为经济的中流砥柱。不过债务驱动传统投资增长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时,产业焕新亟需进一步加速。

图片

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

消费方面,比起服务消费,拉动消费增长的因素更在于商品消费,这也给未来消费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消费结构的优化以及财政对消费的助力,都将成为2025年的重中之重。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2024年GDP的名义增速只有4.25%,跟实际增速(5%)有比较明显差距,说明主要产品价格下跌了。而老百姓的体感,更接近于名义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经济大省在前三季度增速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估计全年也将如此。

例如上海增速的放慢,跟外企产出下滑有关,也跟燃油车销量下滑有关;广东则受到广州、佛山等城市增速放慢的影响,这些城市近年来经济仍然在转型之中,科技投入略显不足。

以佛山为例,在四大地级市(苏州、无锡、佛山、东莞)中,佛山科技投入最低,对房地产依赖度最高,比如佛山的家具、建材、陶瓷等主要产业,都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大。

另外,广东小产权房、城中村体量巨大,这些都是天然廉租房。在经济低迷期,居民买房意愿偏低,因为可以租到廉价的房子,就不急着买房了。

但从长远看,广东、上海的经济仍然非常有竞争力,增速放慢是暂时的。

二、楼市

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一线城市“止跌回稳”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连续3个月呈总体向上趋势,尤其是二手房价格向上的同时,伴随着成交量保持高位,是连续的量价齐升。

从安居客线上的数据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二手房找房热度相较于2023年同期总体上升了50%。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去年楼市刺激政策主要聚焦于一线城市。

图片

看房买房

说完2024年,再来谈谈2025年新房市场。

我认为,第一,今年新房的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2024年会有约10%到15%的下滑。一方面,由于土地供应在2024年大幅下滑,市场的供应量会有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还未全面复苏,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提升并不能改变市场总成交量减少的态势。

第二,新房市场的回暖不在成交量上,而在于成交价格和计容政策调整带来的热度提升。由于不少城市计容调整,会带来实际得房率的提升和小区居住品质的提升,个别相关项目找房热度会同步提升,有望形成点状热销。

第三,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将有望稳中有升,市场向好的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强,并带动部分二线城市共同迎来房价的“止跌回稳”。

郭施亮

鲸平台智库专家

财经评论员

万物皆周期,房地产也不例外,房地产从2021年调整以来,前期库存压力大,市场需要有一个漫长消化过程,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加速洗牌阶段,更考验房企资金回款能力以及偿还能力,头部房企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房地产调整趋势可能仍会延续。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9·24”政策明显提振了市场信心,房地产交易量上升,进而推动价格修复。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不过,当前主要是之前被积压的刚需、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2025年一季度后交易量可能将下降,价格修复将一波三折。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2024年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显著下滑,但12月跌幅有所收窄。全年新房销售金额9.7万亿,销售面积9.74亿平方米。12月,全国新房销售和价格均有所好转,但能否在2025年一季度持续,尚有待验证。

据我的观察,一线城市在最近半个月楼市的人气略有下降,估计需要春节之后出台新的刺激政策。

白袍翁

“白袍翁”公众号创始人

需要警惕的是,房地产基本面还是松散,这波被压抑的刚需消耗完,成交量走高数据可能会出现断档。如果能在产业发展基础上,提高就业增长和收入改善,就有机会把目前火热的状态持续下去。

2025年,个人购房者不能寄希望于房价虚假的财富增长效应,更不能被牵动情绪来推动自己的买房意愿,还是应该首先结合自己的刚性需求点做出决、。

三、人口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总人口连续第三年下滑,新生儿比2023年反弹了52万人,幅度不小。

主要原因是:疫情中有一些家庭推迟了生育;2024年是龙年,中国人喜欢孩子属龙,会有一些家庭提前生孩子。所以,2024年的新生儿数量反弹不可持续,估计2025年会显著下滑,数量在880万人以下。这也说明,目前出台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有待提高、优化。


图片

2024年的新生儿被称为“龙宝宝”


另外,全国城镇人口年度增量也有所回落,2024年是1083万人,是1998年全面房改以来第二低,仅高于2022年,只相当于1998年到2018年平均数的一半。这个数据决定着楼市的潜在购买力,以及劳动力供应量。

梁建章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

董事局主席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要真正缓解低生育率问题,支持生育的投入至少要达到GDP的3%以上。

为此,我们建议:每个一孩每月补贴1000元,给每个二孩每月补贴2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减半,给每个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补贴3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全免,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差异。再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急需扩大内需,还可以给每个孩子一次性的10万元的现金补贴。

当前中国经济的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低迷,但如果把几万亿投入到和小孩相关的家庭消费,可以带动孩子的相关消费可以带动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相关产业。把钱发给了育儿家庭,就可以起到提振需求和抑制通缩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就业,形成经济增长的预期。

四、消费

张奥平

经济学家

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我个人认为,从去年以来,我们处在长期以来的价格较低位、相对通缩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制约企业、居民部门、政府的收入以及支出的预期。

整个内需当中,除了投资以外,更多代表人民幸福感的消费,同比增长还是在中低速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消费同比增长能够达到8%左右的水平线,近两年消费的同比增长还是没有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线。

所以,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是将扩大内需作为了2025年九大工作任务之首,那么扩大内需当中,我个人认为首先是通过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来提升整个消费的增长。

此外,城镇化率数据值得关注。2023年年底,城镇化率是66.16%,到去年年底,城镇化率达到67%。我们也发布了新型城镇化的五年战略规划,明确要达到70%左右水平。

而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点,是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投资,以及两千亿左右的消费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中,围绕新型城镇化,还是有一些新投资机会,以及消费商业机遇。比如,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普高建设、医院病房改造、城市更新、地下管网改造,等等。

陶川团队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以旧换新”的含金量颇高。

12月社零走出了电商促销的错位效应,其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分结构来看,家用电器、通信器材、日用品等“以旧换新”相关项目依旧是拉动社零增长的关键项目,而油价回落拖累石油用品零售。同时考虑到2025年春节时间相对较早,节前消费旺季也可能对12月消费形成支撑。

展望2025年,延续“以旧换新”正反馈的同时,对文旅、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的提振或将是另一政策重心。

图片

如是金融研究院

对于消费,从日本经验看,消费的“口红效应”仅能持续较短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在一定周期之后,居民资产收缩、收入下降开始显化并明显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可能已经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将会贯穿2025年。

五、股市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GDP增速达到目标有助于支撑股市信心,较强的出口、超预期的人口增长有助于股市信心恢复。不过,整体来说,符合市场预期,股市反应不大。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目前影响股市的的主要因素来自外部,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确定。昨天的经济数据和发布会透露的信息,对股市影响可以忽略。

六、对外贸易

魏宏旭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4年,外贸情况比此前预计的更好。当然其结构还在继续变化,一带一路的外贸进一步增长,“新三样”等新能源产业出口快速增长,反映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图片

新能源汽车出口

不过,进口增长仍然不及出口,反映出国内需求仍然不够充足。这也导致贸易顺差的扩大。不过,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欧美地区贸易壁垒不断增高,使得中国向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

如是金融研究院

外贸方面,中国要准备迎接“特朗普冲击”。

我们基于上一轮,即2018年贸易摩擦的征税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来评估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经测算,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加税路径之下,对GDP的影响大致在0.49%、0.99%、1.12%。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出口数据的增长,说明了在全球通胀、中国通缩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事实上被低估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很强,生产效率明显超过很多国家。而出口也成为经济三驾马车中唯一超过GDP增速的力量。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瞭望未来。

无论哪个组织,在制订新年工作计划之前,都应先知悉上一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昨日,国家统计局密集发布了2024年的各项经济数据,首先冲入眼帘的,是第四季度GDP增速5.4%的数值,最终将整年的GDP增速定格在了5%。

此前,财新寻求了15家研究机构的意见,它们对2024年第四季度GDP增速的预测均值为5.1%,因此这个成绩被视作“超预期”。

这是楼市、生产端、外贸端共同发力的结果。

◎ 楼市方面,9月和10月密集出台的房产刺激政策,在第四季度显现了较好的效果。2024年12月,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均收窄。

◎ 从生产端来看,在需求整体改善以及年底消费旺季预期的带动下,制造业企业继续保持较强的生产意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从0.46%升至0.64%、同比增速从5.4%升至6.2%。

◎ 外贸端出现了“一拉一推”现象,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起到了拉动作用,特朗普2025年加征关税的预期起到了反推作用。2024年四季度出口增长9.2%,较前三季度加快了2.9个百分点。

图片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

不过,一些关键领域拖了后腿,人口增长和国民消费就没达到预期目标。

人口方面,2024年本来有三重利好(各级政府持续加大生育补贴力度、因疫情延后的生育、龙年的生育偏好),但带动效果很弱,全年新生儿数量只有954万,还不及上一个龙年(2012年)的一半。

消费方面,但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不够强。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只有0.2%。

每一年,无论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个体,我们都需要从宏观趋势中寻找自我增值的可能性。2024年的一系列数据,为2025年留下了至少三个悬念:

第一,楼市能否从“止跌企稳”转向“企稳回升”?
第二,外贸承压下,提振内需还有哪些新举措?

第三,2024新生儿反弹了52万,如何刺激生育?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最新出炉的宏观数据,小巴咨询了十位经济学者,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解读,并从中寻找答案吧。

一、GDP增速

魏宏旭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第四季度增速高达5.4%,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这说明,9月末所采取的一系列增量政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当然,换个角度看,从2024年经济运行的过程来看,实现5%的目标并不轻松。主要还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较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对投资、消费等方面带来拖累,需要依靠政策支撑才能最终完成目标。

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预计仍会维持在5%左右。而如果要实现新的目标,可能比2024年更加困难。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能否实现“止跌回稳”至关重要,这也涉及消费和投资等内需的稳定。

另一方面,从外部来看,2025年的外贸形势在特朗普执政的情况下难言乐观。这样来看,2025年中国经济依然是政策驱动的一年,能否实现目标,取决于宏观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强度。

陶川团队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全年5%的增速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背后讲述的是旧动能矛盾、新动能崛起的故事。

回顾全年,出口、传统投资与商品消费成为2024年经济的三块拼图。但这背后既有机遇,也有风险。

出口方面,美方正式加征关税前的“抢跑”,带动了2024年出口增速的上升,但后续海外风险的加剧会为出口施压。

传统投资方面,考虑到地产投资拐点未现,制造业和广义基建成为经济的中流砥柱。不过债务驱动传统投资增长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时,产业焕新亟需进一步加速。

图片

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

消费方面,比起服务消费,拉动消费增长的因素更在于商品消费,这也给未来消费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消费结构的优化以及财政对消费的助力,都将成为2025年的重中之重。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2024年GDP的名义增速只有4.25%,跟实际增速(5%)有比较明显差距,说明主要产品价格下跌了。而老百姓的体感,更接近于名义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经济大省在前三季度增速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估计全年也将如此。

例如上海增速的放慢,跟外企产出下滑有关,也跟燃油车销量下滑有关;广东则受到广州、佛山等城市增速放慢的影响,这些城市近年来经济仍然在转型之中,科技投入略显不足。

以佛山为例,在四大地级市(苏州、无锡、佛山、东莞)中,佛山科技投入最低,对房地产依赖度最高,比如佛山的家具、建材、陶瓷等主要产业,都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大。

另外,广东小产权房、城中村体量巨大,这些都是天然廉租房。在经济低迷期,居民买房意愿偏低,因为可以租到廉价的房子,就不急着买房了。

但从长远看,广东、上海的经济仍然非常有竞争力,增速放慢是暂时的。

二、楼市

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一线城市“止跌回稳”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连续3个月呈总体向上趋势,尤其是二手房价格向上的同时,伴随着成交量保持高位,是连续的量价齐升。

从安居客线上的数据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二手房找房热度相较于2023年同期总体上升了50%。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去年楼市刺激政策主要聚焦于一线城市。

图片

看房买房

说完2024年,再来谈谈2025年新房市场。

我认为,第一,今年新房的成交面积和成交金额,同比2024年会有约10%到15%的下滑。一方面,由于土地供应在2024年大幅下滑,市场的供应量会有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还未全面复苏,核心一二线城市的成交量提升并不能改变市场总成交量减少的态势。

第二,新房市场的回暖不在成交量上,而在于成交价格和计容政策调整带来的热度提升。由于不少城市计容调整,会带来实际得房率的提升和小区居住品质的提升,个别相关项目找房热度会同步提升,有望形成点状热销。

第三,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将有望稳中有升,市场向好的确定性会进一步加强,并带动部分二线城市共同迎来房价的“止跌回稳”。

郭施亮

鲸平台智库专家

财经评论员

万物皆周期,房地产也不例外,房地产从2021年调整以来,前期库存压力大,市场需要有一个漫长消化过程,未来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加速洗牌阶段,更考验房企资金回款能力以及偿还能力,头部房企也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房地产调整趋势可能仍会延续。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9·24”政策明显提振了市场信心,房地产交易量上升,进而推动价格修复。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不过,当前主要是之前被积压的刚需、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2025年一季度后交易量可能将下降,价格修复将一波三折。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2024年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都显著下滑,但12月跌幅有所收窄。全年新房销售金额9.7万亿,销售面积9.74亿平方米。12月,全国新房销售和价格均有所好转,但能否在2025年一季度持续,尚有待验证。

据我的观察,一线城市在最近半个月楼市的人气略有下降,估计需要春节之后出台新的刺激政策。

白袍翁

“白袍翁”公众号创始人

需要警惕的是,房地产基本面还是松散,这波被压抑的刚需消耗完,成交量走高数据可能会出现断档。如果能在产业发展基础上,提高就业增长和收入改善,就有机会把目前火热的状态持续下去。

2025年,个人购房者不能寄希望于房价虚假的财富增长效应,更不能被牵动情绪来推动自己的买房意愿,还是应该首先结合自己的刚性需求点做出决、。

三、人口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总人口连续第三年下滑,新生儿比2023年反弹了52万人,幅度不小。

主要原因是:疫情中有一些家庭推迟了生育;2024年是龙年,中国人喜欢孩子属龙,会有一些家庭提前生孩子。所以,2024年的新生儿数量反弹不可持续,估计2025年会显著下滑,数量在880万人以下。这也说明,目前出台的鼓励生育的政策力度有待提高、优化。


图片

2024年的新生儿被称为“龙宝宝”


另外,全国城镇人口年度增量也有所回落,2024年是1083万人,是1998年全面房改以来第二低,仅高于2022年,只相当于1998年到2018年平均数的一半。这个数据决定着楼市的潜在购买力,以及劳动力供应量。

梁建章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

董事局主席

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要真正缓解低生育率问题,支持生育的投入至少要达到GDP的3%以上。

为此,我们建议:每个一孩每月补贴1000元,给每个二孩每月补贴2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减半,给每个三孩及以上的孩子每月补贴3000元,加上社保和所得税全免,同时还需考虑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差异。再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急需扩大内需,还可以给每个孩子一次性的10万元的现金补贴。

当前中国经济的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低迷,但如果把几万亿投入到和小孩相关的家庭消费,可以带动孩子的相关消费可以带动房地产,耐用消费品等相关产业。把钱发给了育儿家庭,就可以起到提振需求和抑制通缩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就业,形成经济增长的预期。

四、消费

张奥平

经济学家

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我个人认为,从去年以来,我们处在长期以来的价格较低位、相对通缩的状态。这种状态会制约企业、居民部门、政府的收入以及支出的预期。

整个内需当中,除了投资以外,更多代表人民幸福感的消费,同比增长还是在中低速的水平,我们可以看到疫情之前的2019年,消费同比增长能够达到8%左右的水平线,近两年消费的同比增长还是没有恢复到疫情以前的水平线。

所以,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是将扩大内需作为了2025年九大工作任务之首,那么扩大内需当中,我个人认为首先是通过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来提升整个消费的增长。

此外,城镇化率数据值得关注。2023年年底,城镇化率是66.16%,到去年年底,城镇化率达到67%。我们也发布了新型城镇化的五年战略规划,明确要达到70%左右水平。

而城镇化率每提升一个点,是可以拉动万亿规模的投资,以及两千亿左右的消费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中,围绕新型城镇化,还是有一些新投资机会,以及消费商业机遇。比如,农业人口市民化的普高建设、医院病房改造、城市更新、地下管网改造,等等。

陶川团队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以旧换新”的含金量颇高。

12月社零走出了电商促销的错位效应,其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分结构来看,家用电器、通信器材、日用品等“以旧换新”相关项目依旧是拉动社零增长的关键项目,而油价回落拖累石油用品零售。同时考虑到2025年春节时间相对较早,节前消费旺季也可能对12月消费形成支撑。

展望2025年,延续“以旧换新”正反馈的同时,对文旅、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的提振或将是另一政策重心。

图片

如是金融研究院

对于消费,从日本经验看,消费的“口红效应”仅能持续较短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在一定周期之后,居民资产收缩、收入下降开始显化并明显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因此,可以认为中国可能已经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将会贯穿2025年。

五、股市

薛清和

智本社社长

首席中心宏观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GDP增速达到目标有助于支撑股市信心,较强的出口、超预期的人口增长有助于股市信心恢复。不过,整体来说,符合市场预期,股市反应不大。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目前影响股市的的主要因素来自外部,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确定。昨天的经济数据和发布会透露的信息,对股市影响可以忽略。

六、对外贸易

魏宏旭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4年,外贸情况比此前预计的更好。当然其结构还在继续变化,一带一路的外贸进一步增长,“新三样”等新能源产业出口快速增长,反映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图片

新能源汽车出口

不过,进口增长仍然不及出口,反映出国内需求仍然不够充足。这也导致贸易顺差的扩大。不过,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欧美地区贸易壁垒不断增高,使得中国向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出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局面。

如是金融研究院

外贸方面,中国要准备迎接“特朗普冲击”。

我们基于上一轮,即2018年贸易摩擦的征税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来评估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经测算,在乐观、中性、悲观三种加税路径之下,对GDP的影响大致在0.49%、0.99%、1.12%。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出口数据的增长,说明了在全球通胀、中国通缩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事实上被低估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很强,生产效率明显超过很多国家。而出口也成为经济三驾马车中唯一超过GDP增速的力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最新评论

参与讨论

一帆风顺 2天前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瞭望未来。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