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观察家】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5年版)

熠熠全球能源观察

3周前

转型成本负担:转型成本涵盖新能源“立”与传统能源“破”,包括多种成本与风险,负担模式影响转型动力和路径,未来需合理负担以促进转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进群|“氢能交流群”“储能交流群”“碳中和交流群” “天然气交流群”

请加微信17310056319,申请请备注进群。



最近,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 2060(2025 年版)》,主要对中国能源发展进行了中长期预测与分析,内容涵盖宏观趋势、能源供需、转型路径、碳排放等方面,并探讨了能源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具体如下:

一、宏观环境与政策导向
国际经济:全球经济低速增长、通胀风险犹存,发达经济体构建绿色贸易壁垒,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给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带来挑战。
国内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近中期能源消费增长仍起重要托举作用,但面临需求不足等问题,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低碳产业:技术路径竞争升级,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消纳瓶颈凸显,能源投资结构需优化,2030 年能源转型投资总额将超万亿美元。
政策导向:呈现新趋势,管控重点转向碳排放,政策措施聚焦目标约束与市场竞争、弱化补贴,转型动力从政策外驱转向产业内驱。
转型情景:包括协调转型、安全挑战、绿色驱动情景,分别对应不同国际国内形势下的能源转型路径,均以 “双碳” 目标为导向。
二、能源供需与转型路径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峰值推迟提高,2024 年达 59.7 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比首超石油。煤炭消费总量即将进入平台期,2060 年预计降至 5 亿吨以内;石油消费平台期特征显现,2060 年预计降至 2.6 亿吨;天然气消费重回中高速增长,2035 - 2040 年达峰约 6200 亿立方米,2060 年回落至 4200 亿立方米。
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十五五” 中后期进入平台期,电力消费增长贡献率近 100%,2060 年预计降至 31.5 亿吨标准煤,电气化率达 60%、电氢化率达 71%。各终端部门能源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转型路径:从增量分享向存量竞争过渡,近中期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速因消纳问题放缓,煤炭、石油将先后达峰,天然气作为转型 “桥梁” 需求增长,其消费量 2035 - 2040 年大幅增加。
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十五五” 中后期大概率达峰,峰值约 108 - 112 亿吨,2060 年仍有 18 - 24 亿吨需通过 CCUS 等方式中和。
三、能源品种发展态势
煤炭:消费总量在 “十四五” 期末步入平台期,受煤电等因素影响,未来将经历峰值平台期、快速下降期和深度压减期,发电用煤是主要增长点与影响因素。
石油:消费平台期特征明显,受经济、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影响,预计 2027 年前后达峰,化工用油增长是近期托举因素,长期呈下降趋势。
天然气:消费增速提高、峰值上调,近中期 LNG 重卡和工业领域用气增长显著,燃气发电装机长期维持在 2 亿千瓦以上,中远期需求增长动力受电力和氢能替代影响。
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光伏、风电发展迎来 “拐点”,增速换挡但增幅可观,绿色氢氨醇是消纳重要形式但面临技术经济性和空间错配问题。
储能与 CCUS:新型储能产业提速,锂离子电池占主流,长时储能技术发展;CCUS 大规模推广面临技术经济性挑战,近中期增速平稳。
四、终端部门能源消费
交通部门:油气仍占重要地位,“十五五” 呈平台期,电力消费高速增长,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道路交通领域错位发展,不同运输方式能源消费趋势各异。
工业部门:近中期新能源产业创造新增用能需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2025 年前后进入平台期,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调整。
建筑部门:受数智化转型和城镇化建设驱动,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电气化是主导方向,预计 2030 年前后碳达峰、2045 年前后能源消费总量达峰,达峰后下降缓慢。
五、能源转型关键问题探讨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化:“十四五” 起二者发展演变呈分化特征,根源在于底层逻辑不同,这有利于能源转型,但需重新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能源消费上限。
转型成本负担:转型成本涵盖新能源 “立” 与传统能源 “破”,包括多种成本与风险,负担模式影响转型动力和路径,未来需合理负担以促进转型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石化经研院”



-END-

来源:陈博观察


-- 欢迎加入VX群交流 --
“氢能交流群”“储能交流群”“碳中和交流群” “天然气交流群”



转型成本负担:转型成本涵盖新能源“立”与传统能源“破”,包括多种成本与风险,负担模式影响转型动力和路径,未来需合理负担以促进转型。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进群|“氢能交流群”“储能交流群”“碳中和交流群” “天然气交流群”

请加微信17310056319,申请请备注进群。



最近,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能源展望 2060(2025 年版)》,主要对中国能源发展进行了中长期预测与分析,内容涵盖宏观趋势、能源供需、转型路径、碳排放等方面,并探讨了能源转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具体如下:

一、宏观环境与政策导向
国际经济:全球经济低速增长、通胀风险犹存,发达经济体构建绿色贸易壁垒,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给我国经济和能源转型带来挑战。
国内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近中期能源消费增长仍起重要托举作用,但面临需求不足等问题,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低碳产业:技术路径竞争升级,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消纳瓶颈凸显,能源投资结构需优化,2030 年能源转型投资总额将超万亿美元。
政策导向:呈现新趋势,管控重点转向碳排放,政策措施聚焦目标约束与市场竞争、弱化补贴,转型动力从政策外驱转向产业内驱。
转型情景:包括协调转型、安全挑战、绿色驱动情景,分别对应不同国际国内形势下的能源转型路径,均以 “双碳” 目标为导向。
二、能源供需与转型路径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峰值推迟提高,2024 年达 59.7 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比首超石油。煤炭消费总量即将进入平台期,2060 年预计降至 5 亿吨以内;石油消费平台期特征显现,2060 年预计降至 2.6 亿吨;天然气消费重回中高速增长,2035 - 2040 年达峰约 6200 亿立方米,2060 年回落至 4200 亿立方米。
终端能源:消费总量 “十五五” 中后期进入平台期,电力消费增长贡献率近 100%,2060 年预计降至 31.5 亿吨标准煤,电气化率达 60%、电氢化率达 71%。各终端部门能源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转型路径:从增量分享向存量竞争过渡,近中期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速因消纳问题放缓,煤炭、石油将先后达峰,天然气作为转型 “桥梁” 需求增长,其消费量 2035 - 2040 年大幅增加。
二氧化碳排放: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十五五” 中后期大概率达峰,峰值约 108 - 112 亿吨,2060 年仍有 18 - 24 亿吨需通过 CCUS 等方式中和。
三、能源品种发展态势
煤炭:消费总量在 “十四五” 期末步入平台期,受煤电等因素影响,未来将经历峰值平台期、快速下降期和深度压减期,发电用煤是主要增长点与影响因素。
石油:消费平台期特征明显,受经济、汽车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影响,预计 2027 年前后达峰,化工用油增长是近期托举因素,长期呈下降趋势。
天然气:消费增速提高、峰值上调,近中期 LNG 重卡和工业领域用气增长显著,燃气发电装机长期维持在 2 亿千瓦以上,中远期需求增长动力受电力和氢能替代影响。
非化石能源:供应总量增长,光伏、风电发展迎来 “拐点”,增速换挡但增幅可观,绿色氢氨醇是消纳重要形式但面临技术经济性和空间错配问题。
储能与 CCUS:新型储能产业提速,锂离子电池占主流,长时储能技术发展;CCUS 大规模推广面临技术经济性挑战,近中期增速平稳。
四、终端部门能源消费
交通部门:油气仍占重要地位,“十五五” 呈平台期,电力消费高速增长,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道路交通领域错位发展,不同运输方式能源消费趋势各异。
工业部门:近中期新能源产业创造新增用能需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2025 年前后进入平台期,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将持续调整。
建筑部门:受数智化转型和城镇化建设驱动,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电气化是主导方向,预计 2030 年前后碳达峰、2045 年前后能源消费总量达峰,达峰后下降缓慢。
五、能源转型关键问题探讨
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化:“十四五” 起二者发展演变呈分化特征,根源在于底层逻辑不同,这有利于能源转型,但需重新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能源消费上限。
转型成本负担:转型成本涵盖新能源 “立” 与传统能源 “破”,包括多种成本与风险,负担模式影响转型动力和路径,未来需合理负担以促进转型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国石化经研院”



-END-

来源:陈博观察


-- 欢迎加入VX群交流 --
“氢能交流群”“储能交流群”“碳中和交流群” “天然气交流群”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