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发展脉络,看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循环之路

中国固废网

2周前

舞鹤环境的技术积淀深厚,专攻餐厨垃圾的资源化之路以及循环再利用,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专注钻研一项核心技术,即“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的工艺和技术”,这是一项发明专利,也是冯幼平21年行业实践经验的总结。

2024(第十八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在行业深耕20余年的北京舞鹤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核心技术,获评2024年度有机废弃物领域领先企业和全量资源化处理解决方案年度标杆。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资源向高值化转化及循环利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日,中国固废网专访舞鹤环境董事长冯幼平,听他为我们讲述中国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故事和伴随行业成长发展而来的舞鹤环境。

我国餐厨垃圾的规模化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相对较新但迅速发展的领域。

短缺经济时代,家庭剩饭剩菜并未被视为垃圾,农村地区常将其直接喂养牲畜。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消费模式的变化,餐厨垃圾量激增,引发了如地沟油回流餐桌等社会问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事项,这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从2005年起开始着手解决和推进餐厨垃圾处理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法规,加大了执法力度,2009年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后又历经二次修订颁布;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从此,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逐步纳入正轨,通过规范特许经营,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从源头规范餐厨垃圾的处理,是堵住威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餐厨垃圾属于有机固体废弃物,组分和成分复杂,养分均衡且丰富;餐厨垃圾含水率很高,平均在85%左右,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微量元素丰富、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好。中国的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受中国饮食习惯、地域文化以及人口基数的影响,目前,其规模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如何将这部分垃圾在无害化的基础上转化为资源,同时避免对生态环境形成新的污染,给市政环卫行业提出了新的治理课题。

2003年开始,受日本循环性社会推进基本法的启发,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也会面临同样的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开始探索将餐厨垃圾等城镇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特别是在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方面展开探索。

北京、上海、西宁、苏州、宁波等国内多座城市在这一领域走在全国的前列。2004年在行业先行者的努力下,北京在海淀区率先建成首个餐厨垃圾处理站,开始把餐厨垃圾做成土壤调理剂进入农业种植领域,重点放在有机果蔬的土壤改良,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此后,北京市开始研究把餐厨垃圾单独分类收运和处置,随着国家发改委先后5批100座试点城市的推广,全国逐步展开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规模化处置,推动了餐厨垃圾处理成为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环保产业板块。这之后,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成为固废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不仅促进了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和挑战,国内更多的企业开启了餐厨垃圾处理的相关业务,行业逐渐形成规模。

近期,2024(第十八届)固废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众多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参会,对城镇有机固废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经验进行交流,凭借在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卓越贡献,在行业深耕20余年的北京舞鹤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下称“舞鹤环境”),在众多餐厨垃圾项目工艺包设计、餐厨垃圾专用设备制造、项目代建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总结发明的“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核心技术,获评2024年度有机废弃物领域领先企业和全量资源化处理解决方案年度标杆。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资源向高值化转化及循环利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舞鹤环境董事长、创始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幼平是国内早期专注于餐厨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专家,从2003年开始,他带领技术团队从事餐厨垃圾处理20多年,深谙中国餐厨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脉络,在有机固废处理领域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底蕴。近日,中国固废网专访舞鹤环境冯幼平董事长,听他为我们讲述中国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故事和伴随行业成长发展而来的舞鹤环境。

微信截图_20250117094048.png

冯幼平

01需求催生的有机固废产业,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成为行业发展的转折点,当时由冯幼平等人设计了全国首个独立的餐厨垃圾处理站,服务于奥运会主会场的餐饮区。这是全国第一个把餐厨垃圾作为独立项目在国际级重大赛事中来处理的项目。

夏季奥运会后,北京市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之一的朝阳餐厨垃圾处理厂,该项目由冯幼平带领团队担纲设计。此后住建部先后出台了五批共100个城市的试点,推广餐厨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处置,促使餐厨垃圾处理迅速成为一个产业。

“十三五”期间,全国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规模再现增长,厨余和餐厨垃圾的处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北京为例,每天的垃圾清运量接近22000吨,其中至少26%为厨余垃圾,即大约5700吨。北京市每天实际收集的厨余垃圾清运量大约4000多吨,但即使4000多吨的规模,也需要多种工艺协同处置。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大约占全国垃圾清运总量的6%~7%,城乡有机废弃物年产生量约为55亿吨,其中餐厨垃圾规模在1.2亿吨左右。这样的规模,让餐厨垃圾处理成为固废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和独立板块。

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成就了一批诸如维尔利、旺能环境这样的上市公司,光大环境、瀚蓝环境等固废处理龙头公司也将业务布局扩展至有机固废领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冯幼平指出,严格来讲,餐厨垃圾处理现在已经成为固废处理领域仅次于生活垃圾焚烧的效益第二的产业。

分析当前的垃圾分类及处置现状,冯幼平认为,尽管居民在垃圾分类上做出了努力,但垃圾处理厂对有机固废的处理能力并未完全跟上。许多已分类的垃圾在处理厂中被混合处理后焚烧,从碳排放足迹看,由于厨余垃圾中丰富的碳源并未固定,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垃圾分类的效果有下降的趋势。

在冯幼平看来,餐厨垃圾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不同于一般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未来,如何有效处理餐厨垃圾,使后端产品的高值化,如:餐厨垃圾固渣利用动植物油脂生产SAF,沼气合成绿色甲醇技术等恐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02伴随行业发展而生,舞鹤环境走出一条全量资源化专研之路

舞鹤环境自2016年7月成立,至今已进入第十个年头。

舞鹤环境所从事的有机固废资源化产业属于多学科交叉,涉及多个行业,根据国家建设标准和不同行业需求,特别是农业领域的肥料化和饲料化标准,以及能源行业的能源产品标准,化工标准等;舞鹤环境在设计工艺包,完成专业技术装备的创新制造与应用,提供全流程资源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末端产品能源化、饲料化和肥料化。这里面涉及的专业和学科交叉非常复杂,因为原料复杂,餐厨垃圾中原料成分和理化指标复杂、性状各异、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因此比一般工业产品生产要复杂。

舞鹤环境的创立初衷源于对我国环卫设施中对城镇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的认识和改善愿望。舞鹤环境坚持餐厨垃圾的核心设备要自主研发制造,努力做出适用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专用设备,这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积累,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强调科学精神。同时,也必须承认国内产品在耐用性和精细化程度上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倡导科学精神、匠人情怀和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优秀团队,推动行业进步。

秉持“创新思维、匠人情怀”这一企业宗旨,贯彻“专注、专业、专攻”的工作作风,舞鹤环境从不满足于简单模仿或直接使用其他行业的设备,坚持培养行业优秀团队,自主研发设计餐厨垃圾处理专用设备。通过长年的技术创新与实践积累,舞鹤环境发挥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创造了极具“舞鹤环境特点”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再利用的工艺方法。

03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技术,实现小循环和大循环的结合

舞鹤环境的技术积淀深厚,专攻餐厨垃圾的资源化之路以及循环再利用,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专注钻研一项核心技术,即“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的工艺和技术”,这是一项发明专利,也是冯幼平21年行业实践经验的总结。

这一核心技术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成本,还通过生物质能的利用,实现了小循环和大循环的结合。小循环解决了生产成本问题,而大循环则实现了将固体废弃物重新引入食物链,形成新的资源。这种双向强化的技术不仅有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惜的是,当前行业内80%的处理方式仍采用单一技术模式,也由此产生沼渣、沼液等的后续处理问题,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将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和微生物好氧这两种工艺的双向强化,实现多种微生物的多源协同,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解决餐厨垃圾这种混合物料的资源化问题,将餐厨垃圾中所有的有机物质都转变成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将餐厨垃圾先转化成肥料、饲料,再用于种植和养殖,最后变成可食用的植物和动物蛋白以及膳食纤维等,通过食物链回到我们的餐桌,实现循环闭环。生产的清洁能源则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来源,有效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

餐厨垃圾液相和气相的控制,依据排放标准不同,其处理工艺和处理成本都较高,控制工艺和防控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会对土壤、环境水体以及大气产生新的污染,对饮食安全也构成威胁。餐厨垃圾是宝贵原料,通过这项核心技术,可以将其中的有机物质全部转化为资源,应用于农业这个闭环的链条之中,形成新的资源,把碳源固定在土壤中,避免新的污染和减少碳排放。

餐厨垃圾制成的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和饲料用有机基质,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包括舞鹤环境、北京嘉博文、四川嘉道博文等在内的三家公司组成的产业平台,在全国先后建成30多个工厂,现存规模较大的有2024年建成的成都双流工厂一期,处置规模400吨/日,上海闵行一期和后续的二期工程,规模达600吨/日,以及四川遂宁、重庆万东、乌鲁木齐,以及前期设计的北京的高安屯、大工村等工厂,三家公司用餐厨垃圾在全国七个工厂生产肥料和饲料,产出高质量的肥料、土壤调理剂和饲料用有机基质。使用这些肥料种植的草莓、苹果、葡萄、樱桃等水果品质优良,味道独特,价格也较普通种植高出数倍。生产的饲料喂养的鱼蟹等水产品,味美价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这些成果证明了微生物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环境的积极影响,能切实提高和改善作物品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复合肥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及有机质的保存和有益菌的微生物环境,在这样的土壤里生长的植物根系会对作物产量和品种的品质带来很多有益的改变。

“双向强化”的另一面即是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这是另一个闭环的过程。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可以作为工厂的能源,用于发电和提供动力,从而减少对外部能源如蒸汽和天然气的依赖,实现降本增效。

餐厨垃圾含水率普遍在85%以上,对餐厨、厨余垃圾处理企业来说,离不开污水处理这个环节,舞鹤环境针对有机垃圾渗滤液也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目前,舞鹤环境在有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上日臻成熟,并且拥有两大核心技术,能够全面解决渗沥液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含盐量高、氨氮总氮高、水质水量复杂多变、排放标准提高等行业痛点难点,适用于餐厨和厨余垃圾渗滤液的达标处理。

多年来,围绕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舞鹤环境形成的首先是核心技术专利——“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的工艺和技术”,其次是针对有机废液的这套发明专利。基于核心专利技术及灵活多样的工艺组合,舞鹤环境自主研发配套了 30 多项发明专利、装备专利,还有生化处理、制浆、分选等方面的诸多专利。

这些自主研发的专用设备,将垃圾固渣先灭活,然后接种有益菌,经过培养、干燥等步骤,最终变成微生物有机肥料,肥料投入土壤或其他肥料中,接触合适条件后能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改良土壤。

冯幼平表示:这套技术是舞鹤环境多年来集成沉淀出来的核心技术,众多专利围绕它构成一个技术体系,各种设备、工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就如同金字塔的塔尖,是整个体系要达成的关键所在。

04直面挑战,打造有机固废可持续的全量资源化循环

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系列产品及设备市场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行业研究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固废处理设备及工程服务市场规模达823.4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1%;2024年中国工业固废处理设备及工程服务市场规模或达到845.7亿元,这其中有机固废的设备市场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同时,环保装备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难题,以有机固废板块为例,有机固废处理设备使用工况条件差,原料端的收运情况参差不齐,固体、流体和气体等设备进入工厂后,复杂的来料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和价格恶性竞争,带来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这使得真正研究技术做产品的企业成本较高。在需求端,政府项目对设备的要求更多关注处置能力和环保效果,而非工艺的先进性;同时,面对原料市场及相关标准,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完整的方向。

舞鹤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导了从设计到装备生产、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涉及北京嘉博文和四川嘉道博文工厂的项目实施,这些项目周期长,平均需三四年才能完成。政策端来看,国家标准更新快,导致设计和建设阶段可能面临标准变更,增加了项目调整的难度和成本。业主方在BOT项目中可能会随意变更产品方案,导致严于政府批复。供应链上,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项目验收和达标。同时,行业普遍存在运行管理水平低。‍整体而言,有机固废行业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关系到行业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迈向智能化的时代,舞鹤环境在研发和制作过程中为智能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舞鹤环境将智能化控制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集中控制层和决策层。基础层涉及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集中控制层则通过中央控制APP实现从单一控制中心到管理所有工厂;再往上的智能化决策层,其实现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投资问题,与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冯幼平强调,智能化要融入工业设计和制造过程之中,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率。

面对行业现状,新增市场萎缩,投资界对环境板块的投资热情降温,随着资本驱动时代的结束,企业也迎来战略性调整。舞鹤环境将业务方向从单一路径转向多路径发展,面向存量市场,更加精耕细作,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市场和跨界合作机会,谋求将环保技术应用到其他行业,以应对行业整体滑坡和经济调整长周期的挑战。

面向“十五五”,有机固废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全面资源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资源化的标志一是产品能在各行业得到有价值的利用,二是借此培育新兴企业,让具有创新力的企业有生存的土壤。冯幼平指出,民营企业在国企未涉足的低品位资源领域里,解决了如食品安全等重要问题,社会也应给与充分重视。

编辑:李丹

舞鹤环境的技术积淀深厚,专攻餐厨垃圾的资源化之路以及循环再利用,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专注钻研一项核心技术,即“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的工艺和技术”,这是一项发明专利,也是冯幼平21年行业实践经验的总结。

2024(第十八届)固废战略论坛上,在行业深耕20余年的北京舞鹤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核心技术,获评2024年度有机废弃物领域领先企业和全量资源化处理解决方案年度标杆。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资源向高值化转化及循环利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日,中国固废网专访舞鹤环境董事长冯幼平,听他为我们讲述中国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故事和伴随行业成长发展而来的舞鹤环境。

我国餐厨垃圾的规模化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相对较新但迅速发展的领域。

短缺经济时代,家庭剩饭剩菜并未被视为垃圾,农村地区常将其直接喂养牲畜。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消费模式的变化,餐厨垃圾量激增,引发了如地沟油回流餐桌等社会问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事项,这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从2005年起开始着手解决和推进餐厨垃圾处理问题,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法规,加大了执法力度,2009年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其后又历经二次修订颁布;201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从此,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逐步纳入正轨,通过规范特许经营,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从源头规范餐厨垃圾的处理,是堵住威胁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餐厨垃圾属于有机固体废弃物,组分和成分复杂,养分均衡且丰富;餐厨垃圾含水率很高,平均在85%左右,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微量元素丰富、氨氮浓度高,可生化性好。中国的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受中国饮食习惯、地域文化以及人口基数的影响,目前,其规模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如何将这部分垃圾在无害化的基础上转化为资源,同时避免对生态环境形成新的污染,给市政环卫行业提出了新的治理课题。

2003年开始,受日本循环性社会推进基本法的启发,我们看到了未来中国也会面临同样的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开始探索将餐厨垃圾等城镇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特别是在肥料化、饲料化和能源化方面展开探索。

北京、上海、西宁、苏州、宁波等国内多座城市在这一领域走在全国的前列。2004年在行业先行者的努力下,北京在海淀区率先建成首个餐厨垃圾处理站,开始把餐厨垃圾做成土壤调理剂进入农业种植领域,重点放在有机果蔬的土壤改良,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此后,北京市开始研究把餐厨垃圾单独分类收运和处置,随着国家发改委先后5批100座试点城市的推广,全国逐步展开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规模化处置,推动了餐厨垃圾处理成为一个独立且重要的环保产业板块。这之后,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成为固废处理领域的重要分支,不仅促进了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和挑战,国内更多的企业开启了餐厨垃圾处理的相关业务,行业逐渐形成规模。

近期,2024(第十八届)固废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众多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参会,对城镇有机固废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经验进行交流,凭借在有机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卓越贡献,在行业深耕20余年的北京舞鹤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下称“舞鹤环境”),在众多餐厨垃圾项目工艺包设计、餐厨垃圾专用设备制造、项目代建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总结发明的“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核心技术,获评2024年度有机废弃物领域领先企业和全量资源化处理解决方案年度标杆。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餐厨垃圾中有机物资源向高值化转化及循环利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舞鹤环境董事长、创始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幼平是国内早期专注于餐厨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专家,从2003年开始,他带领技术团队从事餐厨垃圾处理20多年,深谙中国餐厨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脉络,在有机固废处理领域积淀了深厚的技术底蕴。近日,中国固废网专访舞鹤环境冯幼平董事长,听他为我们讲述中国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故事和伴随行业成长发展而来的舞鹤环境。

微信截图_20250117094048.png

冯幼平

01需求催生的有机固废产业,新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成为行业发展的转折点,当时由冯幼平等人设计了全国首个独立的餐厨垃圾处理站,服务于奥运会主会场的餐饮区。这是全国第一个把餐厨垃圾作为独立项目在国际级重大赛事中来处理的项目。

夏季奥运会后,北京市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之一的朝阳餐厨垃圾处理厂,该项目由冯幼平带领团队担纲设计。此后住建部先后出台了五批共100个城市的试点,推广餐厨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处置,促使餐厨垃圾处理迅速成为一个产业。

“十三五”期间,全国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规模再现增长,厨余和餐厨垃圾的处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北京为例,每天的垃圾清运量接近22000吨,其中至少26%为厨余垃圾,即大约5700吨。北京市每天实际收集的厨余垃圾清运量大约4000多吨,但即使4000多吨的规模,也需要多种工艺协同处置。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大约占全国垃圾清运总量的6%~7%,城乡有机废弃物年产生量约为55亿吨,其中餐厨垃圾规模在1.2亿吨左右。这样的规模,让餐厨垃圾处理成为固废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细分市场和独立板块。

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成就了一批诸如维尔利、旺能环境这样的上市公司,光大环境、瀚蓝环境等固废处理龙头公司也将业务布局扩展至有机固废领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冯幼平指出,严格来讲,餐厨垃圾处理现在已经成为固废处理领域仅次于生活垃圾焚烧的效益第二的产业。

分析当前的垃圾分类及处置现状,冯幼平认为,尽管居民在垃圾分类上做出了努力,但垃圾处理厂对有机固废的处理能力并未完全跟上。许多已分类的垃圾在处理厂中被混合处理后焚烧,从碳排放足迹看,由于厨余垃圾中丰富的碳源并未固定,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垃圾分类的效果有下降的趋势。

在冯幼平看来,餐厨垃圾具有较高的资源价值,不同于一般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未来,如何有效处理餐厨垃圾,使后端产品的高值化,如:餐厨垃圾固渣利用动植物油脂生产SAF,沼气合成绿色甲醇技术等恐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02伴随行业发展而生,舞鹤环境走出一条全量资源化专研之路

舞鹤环境自2016年7月成立,至今已进入第十个年头。

舞鹤环境所从事的有机固废资源化产业属于多学科交叉,涉及多个行业,根据国家建设标准和不同行业需求,特别是农业领域的肥料化和饲料化标准,以及能源行业的能源产品标准,化工标准等;舞鹤环境在设计工艺包,完成专业技术装备的创新制造与应用,提供全流程资源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末端产品能源化、饲料化和肥料化。这里面涉及的专业和学科交叉非常复杂,因为原料复杂,餐厨垃圾中原料成分和理化指标复杂、性状各异、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因此比一般工业产品生产要复杂。

舞鹤环境的创立初衷源于对我国环卫设施中对城镇有机固废处理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现状的认识和改善愿望。舞鹤环境坚持餐厨垃圾的核心设备要自主研发制造,努力做出适用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专用设备,这需要做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积累,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强调科学精神。同时,也必须承认国内产品在耐用性和精细化程度上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倡导科学精神、匠人情怀和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优秀团队,推动行业进步。

秉持“创新思维、匠人情怀”这一企业宗旨,贯彻“专注、专业、专攻”的工作作风,舞鹤环境从不满足于简单模仿或直接使用其他行业的设备,坚持培养行业优秀团队,自主研发设计餐厨垃圾处理专用设备。通过长年的技术创新与实践积累,舞鹤环境发挥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优势,创造了极具“舞鹤环境特点”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再利用的工艺方法。

03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技术,实现小循环和大循环的结合

舞鹤环境的技术积淀深厚,专攻餐厨垃圾的资源化之路以及循环再利用,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专注钻研一项核心技术,即“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的工艺和技术”,这是一项发明专利,也是冯幼平21年行业实践经验的总结。

这一核心技术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成本,还通过生物质能的利用,实现了小循环和大循环的结合。小循环解决了生产成本问题,而大循环则实现了将固体废弃物重新引入食物链,形成新的资源。这种双向强化的技术不仅有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惜的是,当前行业内80%的处理方式仍采用单一技术模式,也由此产生沼渣、沼液等的后续处理问题,同时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将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和微生物好氧这两种工艺的双向强化,实现多种微生物的多源协同,通过生物工程的方法解决餐厨垃圾这种混合物料的资源化问题,将餐厨垃圾中所有的有机物质都转变成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将餐厨垃圾先转化成肥料、饲料,再用于种植和养殖,最后变成可食用的植物和动物蛋白以及膳食纤维等,通过食物链回到我们的餐桌,实现循环闭环。生产的清洁能源则成为工业生产的动力来源,有效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

餐厨垃圾液相和气相的控制,依据排放标准不同,其处理工艺和处理成本都较高,控制工艺和防控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会对土壤、环境水体以及大气产生新的污染,对饮食安全也构成威胁。餐厨垃圾是宝贵原料,通过这项核心技术,可以将其中的有机物质全部转化为资源,应用于农业这个闭环的链条之中,形成新的资源,把碳源固定在土壤中,避免新的污染和减少碳排放。

餐厨垃圾制成的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和饲料用有机基质,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包括舞鹤环境、北京嘉博文、四川嘉道博文等在内的三家公司组成的产业平台,在全国先后建成30多个工厂,现存规模较大的有2024年建成的成都双流工厂一期,处置规模400吨/日,上海闵行一期和后续的二期工程,规模达600吨/日,以及四川遂宁、重庆万东、乌鲁木齐,以及前期设计的北京的高安屯、大工村等工厂,三家公司用餐厨垃圾在全国七个工厂生产肥料和饲料,产出高质量的肥料、土壤调理剂和饲料用有机基质。使用这些肥料种植的草莓、苹果、葡萄、樱桃等水果品质优良,味道独特,价格也较普通种植高出数倍。生产的饲料喂养的鱼蟹等水产品,味美价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这些成果证明了微生物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环境的积极影响,能切实提高和改善作物品质。土壤调理剂和微生物复合肥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及有机质的保存和有益菌的微生物环境,在这样的土壤里生长的植物根系会对作物产量和品种的品质带来很多有益的改变。

“双向强化”的另一面即是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实现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这是另一个闭环的过程。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可以作为工厂的能源,用于发电和提供动力,从而减少对外部能源如蒸汽和天然气的依赖,实现降本增效。

餐厨垃圾含水率普遍在85%以上,对餐厨、厨余垃圾处理企业来说,离不开污水处理这个环节,舞鹤环境针对有机垃圾渗滤液也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目前,舞鹤环境在有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上日臻成熟,并且拥有两大核心技术,能够全面解决渗沥液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含盐量高、氨氮总氮高、水质水量复杂多变、排放标准提高等行业痛点难点,适用于餐厨和厨余垃圾渗滤液的达标处理。

多年来,围绕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舞鹤环境形成的首先是核心技术专利——“厨余垃圾双向强化多源协同全量资源化的工艺和技术”,其次是针对有机废液的这套发明专利。基于核心专利技术及灵活多样的工艺组合,舞鹤环境自主研发配套了 30 多项发明专利、装备专利,还有生化处理、制浆、分选等方面的诸多专利。

这些自主研发的专用设备,将垃圾固渣先灭活,然后接种有益菌,经过培养、干燥等步骤,最终变成微生物有机肥料,肥料投入土壤或其他肥料中,接触合适条件后能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改良土壤。

冯幼平表示:这套技术是舞鹤环境多年来集成沉淀出来的核心技术,众多专利围绕它构成一个技术体系,各种设备、工艺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就如同金字塔的塔尖,是整个体系要达成的关键所在。

04直面挑战,打造有机固废可持续的全量资源化循环

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系列产品及设备市场也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行业研究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固废处理设备及工程服务市场规模达823.4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1%;2024年中国工业固废处理设备及工程服务市场规模或达到845.7亿元,这其中有机固废的设备市场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同时,环保装备市场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难题,以有机固废板块为例,有机固废处理设备使用工况条件差,原料端的收运情况参差不齐,固体、流体和气体等设备进入工厂后,复杂的来料可能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和价格恶性竞争,带来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这使得真正研究技术做产品的企业成本较高。在需求端,政府项目对设备的要求更多关注处置能力和环保效果,而非工艺的先进性;同时,面对原料市场及相关标准,行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完整的方向。

舞鹤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导了从设计到装备生产、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涉及北京嘉博文和四川嘉道博文工厂的项目实施,这些项目周期长,平均需三四年才能完成。政策端来看,国家标准更新快,导致设计和建设阶段可能面临标准变更,增加了项目调整的难度和成本。业主方在BOT项目中可能会随意变更产品方案,导致严于政府批复。供应链上,由于行业发展不平衡,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影响项目验收和达标。同时,行业普遍存在运行管理水平低。‍整体而言,有机固废行业需要较高的专业能力,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关系到行业能否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迈向智能化的时代,舞鹤环境在研发和制作过程中为智能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舞鹤环境将智能化控制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集中控制层和决策层。基础层涉及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集中控制层则通过中央控制APP实现从单一控制中心到管理所有工厂;再往上的智能化决策层,其实现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投资问题,与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冯幼平强调,智能化要融入工业设计和制造过程之中,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率。

面对行业现状,新增市场萎缩,投资界对环境板块的投资热情降温,随着资本驱动时代的结束,企业也迎来战略性调整。舞鹤环境将业务方向从单一路径转向多路径发展,面向存量市场,更加精耕细作,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市场和跨界合作机会,谋求将环保技术应用到其他行业,以应对行业整体滑坡和经济调整长周期的挑战。

面向“十五五”,有机固废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是全面资源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资源化的标志一是产品能在各行业得到有价值的利用,二是借此培育新兴企业,让具有创新力的企业有生存的土壤。冯幼平指出,民营企业在国企未涉足的低品位资源领域里,解决了如食品安全等重要问题,社会也应给与充分重视。

编辑:李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