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进厂打工,会抢了工人的饭碗吗?

伯虎财经

1周前

除了能填补工厂的用工缺口外,车企进军人形机器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拓展业务领域。

扫码加入伯虎财经创业学习交流群

获取行业报告,还可以参与抽奖哦~

2024年已经过去了,车企的内卷之战打到哪了呢?价格?技术?还是出海?或许已经到了具身智能赛道,也就是人形机器人领域。

你看,现在哪家车企没有在布局人形机器人的?!

特斯拉的擎天柱蒙着眼都能户外溜达,45°斜坡人是跑着下的;比亚迪,去年就投了稚晖君190多万,前几天具身智能团队也开始招聘;小鹏的Iron已经进厂打工了;李想也表示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经有18家车企接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而且几乎都是头部车企。

其实随着AI和机械技术的日益成熟,企业布局机器人也没什么稀奇。可为啥车企对搞机器人这事热情特别高呢?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首先,车企去做人形机器人,在软硬件这块本身就有优势。

就像李想说的,车本身就是一个无接触的机器人,而大家卷的自动驾驶一定程度上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前置技术,所以汽车与机器人这两个行业在技术上是相通的,有些技术甚至都能直接拿来用。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Optimus的很多技术,都是直接从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那边拿过来的。比如视觉算法,Optimus用的就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的方案;硬件方面,Optimus的芯片和电动车用的是一模一样的FSD自动驾驶芯片D1。

当车企把这些技术直接搬到机器人身上,它就能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可以识别路上的情况,能感知周围的环境,然后安全又高效地去执行各种任务。

再者就是,车企把机器人给搞出来了,还能实现降本增效。

车企有那么多汽车工厂,你就好比生产汽车零部件、汽车组装这个过程,人形机机器人就能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它们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对零部件进行精细加工和质量检测、可以轻松的抬起沉重的汽车部件、可以不分昼夜的工作,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汽车的组装时间,还降低了人力成本。

去年6月份,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就去了东风柳汽“实习”,能做一些车身质检、贴覆车标、油液加注等重复且繁琐的工作。这不是快过年了,车企招工难,工人想回家,这种情况下,机器人不就显得实用多了?!

除了能填补工厂的用工缺口外,车企进军人形机器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拓展业务领域。你想,车企本身就是围着汽车在打转,但现在汽车市场多卷,一个个倒下得触不及防。而布局人形机器人呢,不仅能开拓新的市场需求,还能为未来的战略转型打好基础。

加之人形机器人的行业前景又十分广阔,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位居世界第一;马斯克也认为,到2040年,世界上将存在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

总的来说就是,于内部而言,车企有实力也有需求研发人形机器人,于外部而言,人形机器人市场广阔,有可能成为车企的新增长点。所以大家纷纷跨界入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虽然有人预测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但并不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已达到发达阶段。就像何小鹏说的,做AI机器人比做汽车的集成度要求更高,特别是空间智能方面,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能力都还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紧急刹车、过渡跟车等,车没法实现的,机器人就更难了。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车企们是否有能力把人形机器人从仓库和工厂推向市场,研发投入与商业回报何时能形成正比,这都是需要去衡量的。

不管怎样,人形机器人崛起的序幕已经在汽车行业拉开了,在这场可能改变未来的竞赛中,必定有人会收获鲜花与掌声,也会有人淹没在历史的洪流。所以大家可以预测一下,这个赛道,谁会是“遥遥领先”的那一个!

除了能填补工厂的用工缺口外,车企进军人形机器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拓展业务领域。

扫码加入伯虎财经创业学习交流群

获取行业报告,还可以参与抽奖哦~

2024年已经过去了,车企的内卷之战打到哪了呢?价格?技术?还是出海?或许已经到了具身智能赛道,也就是人形机器人领域。

你看,现在哪家车企没有在布局人形机器人的?!

特斯拉的擎天柱蒙着眼都能户外溜达,45°斜坡人是跑着下的;比亚迪,去年就投了稚晖君190多万,前几天具身智能团队也开始招聘;小鹏的Iron已经进厂打工了;李想也表示未来100%会做人形机器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经有18家车企接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而且几乎都是头部车企。

其实随着AI和机械技术的日益成熟,企业布局机器人也没什么稀奇。可为啥车企对搞机器人这事热情特别高呢?

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首先,车企去做人形机器人,在软硬件这块本身就有优势。

就像李想说的,车本身就是一个无接触的机器人,而大家卷的自动驾驶一定程度上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前置技术,所以汽车与机器人这两个行业在技术上是相通的,有些技术甚至都能直接拿来用。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Optimus的很多技术,都是直接从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那边拿过来的。比如视觉算法,Optimus用的就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的方案;硬件方面,Optimus的芯片和电动车用的是一模一样的FSD自动驾驶芯片D1。

当车企把这些技术直接搬到机器人身上,它就能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可以识别路上的情况,能感知周围的环境,然后安全又高效地去执行各种任务。

再者就是,车企把机器人给搞出来了,还能实现降本增效。

车企有那么多汽车工厂,你就好比生产汽车零部件、汽车组装这个过程,人形机机器人就能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它们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对零部件进行精细加工和质量检测、可以轻松的抬起沉重的汽车部件、可以不分昼夜的工作,这不仅大大缩短了汽车的组装时间,还降低了人力成本。

去年6月份,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就去了东风柳汽“实习”,能做一些车身质检、贴覆车标、油液加注等重复且繁琐的工作。这不是快过年了,车企招工难,工人想回家,这种情况下,机器人不就显得实用多了?!

除了能填补工厂的用工缺口外,车企进军人形机器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拓展业务领域。你想,车企本身就是围着汽车在打转,但现在汽车市场多卷,一个个倒下得触不及防。而布局人形机器人呢,不仅能开拓新的市场需求,还能为未来的战略转型打好基础。

加之人形机器人的行业前景又十分广阔,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到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位居世界第一;马斯克也认为,到2040年,世界上将存在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

总的来说就是,于内部而言,车企有实力也有需求研发人形机器人,于外部而言,人形机器人市场广阔,有可能成为车企的新增长点。所以大家纷纷跨界入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虽然有人预测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元年,但并不意味着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已达到发达阶段。就像何小鹏说的,做AI机器人比做汽车的集成度要求更高,特别是空间智能方面,在标准化的道路上,自动驾驶汽车的感知能力都还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紧急刹车、过渡跟车等,车没法实现的,机器人就更难了。

还有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车企们是否有能力把人形机器人从仓库和工厂推向市场,研发投入与商业回报何时能形成正比,这都是需要去衡量的。

不管怎样,人形机器人崛起的序幕已经在汽车行业拉开了,在这场可能改变未来的竞赛中,必定有人会收获鲜花与掌声,也会有人淹没在历史的洪流。所以大家可以预测一下,这个赛道,谁会是“遥遥领先”的那一个!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