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播客丨李开复聊零一万物调整:只有大厂能追逐超大模型

晚点LatePost

3周前

和他行业地位还有人生阶段相似的人,更多会选择支持一个公司,而李开复这次是自己当CEO,自己跳入了这场大模型的混战。...《晚点对话李开复丨他第一个讲了出来,不再追求AGI》(25.01)。

不再追求 AGI,他第一个讲了出来。

文丨程曼祺

▲扫描上图二维码可收听《晚点聊 LateTalk》第 98 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 Podcast 等渠道关注、收听我们。

《晚点聊 LateTalk》是《晚点 LatePost》 推出的播客节目。“最一手的商业、科技访谈,最真实的从业者思考。”

上周初开始,市场陆续出现有关零一万物的新调整传闻,关键词包括:“放弃预训练,资金链紧张、被阿里收购……” 传闻出现的第二天,我们在零一万物办公地,中关村鼎好大厦,采访了李开复。

他解释了实际发生的变化:零一万物已经和阿里云成立了 “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零一万物的大部分训练和 AI Infra 团队会加入这个实验室,成为阿里的员工,侧重超大模型研发等。零一自己接下来会聚焦做更快、更便宜、更小,更能支持普惠应用的模型,同时自己做应用。

在李开复的描述里,超大模型和更快、更便宜、更小的模型的关系类似于 “老师和学生”,超大模型可以通过标注结果和生成更多合成数据的方式帮更小的模型提升性能。

去年 5 月,我们也访谈过一次李开复,当时的话题是从中国 “最年长的 AI 大模型创业者” 开始的,在 2023 年创立零一万物时,李开复已经 62 岁,十年前他从一场大病中痊愈后,一直活跃在投资和科技孵化一线。

和他行业地位还有人生阶段相似的人,更多会选择支持一个公司,而李开复这次是自己当 CEO,自己跳入了这场大模型的混战。

关于零一的新选择,有人认为是理性、务实,有人认为是收缩乃至 “认输”。不管如何,在最新传闻后,李开复快速对外说明事实和阐释想法的姿态,展现了 CEO 的责任。当公司出现调整,CEO 是需要对内对外说明情况的人。

这次我又问了去年问过李开复的一个问题:功成名就时再来创业,会不会有心理包袱?

他的回答还是和上次相似。1983 年,李开复开始在卡耐基梅隆读计算机博士,当时他在研究计划里写:“AI 是人类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最后一里路,我希望加入到这个全新绽放、充满前景的未来科学领域。”

李开复认为,这是他等了四十多年终于等到的 AI 时代,如果自己没有试一把,才是一个终身遗憾。

内容要点

回应零一万物调整:“不会停止预训练,但不再追逐超大模型”

02:30 零一与阿里云成立 “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零一部分团队并入阿里

06:01 当开源追上闭源,任何公司没必要执着于自己预训练,但这件事现在还没发生

08:16 零一没有寻求过被收购

Scaling Law 在变慢;商业化灵魂拷问时刻已经到来

12:08  2024 年 5 月后,零一就做出抉择:聚焦更快、更便宜的模型;想做最大、最棒、最牛的模型,代价非常高,绝对不是一个初创公司可以做的事。

16:57 超大模型的作用是当 Teacher Model,提升较小模型的能力,Anthropic 和 OpenAI 都有类似实践

22:22 大模型时代,从技术竞争到商业落地拷问,一切在加快

25:13 不打打不赢的仗,不做看不到回报的大量投入

27:25 3 种 ToB 订单可以做:帮客户赚钱的;与行业客户紧密合作的;方案可复制性高的

“2025 年零一会有数亿收入”,怎么来?

33:32 2024 年获得超 1 亿元人民币实际收入

35:03 2025 年会和适合大模型的行业公司建合资公司,结合行业数据、Know-how 和零一的技术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会全军覆没吗?——“没有任何概率”

38:26 谈团队变化:有人禁不住诱惑,有人想追寻超大模型

40:19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全军覆没有多大概率?——“没有任何概率”,因为 AI-first 的应用会足够颠覆

44:01 AI-first 应用的特性:自然语言交互;有通用推理、理解能力;无 AI 不成立

45:11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在应用和落地上会有更多优势,这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验证过的逻辑。

“等了 40 多年,不试才是遗憾”

47:28 不后悔自己当 CEO,一线创业

49:43 2025 年,应用会爆发,零一会在垂直细分行业找到有大价值的 PMF

51:19 工作是工业革命留下的魔咒,如果有了 Super Agent,我会花更多时间和爱的人在一起,这是 AI 取代不了的。

52:45 “每一位都是勇士,我们应该彼此鼓励”

53:32 2025 年的新年愿望

相关链接:

《晚点对话李开复丨他第一个讲了出来,不再追求 AGI》(25.01)

《对话李开复:这次大模型创业,我十年都不会变现》(24.05)

·  FIN  ·

和他行业地位还有人生阶段相似的人,更多会选择支持一个公司,而李开复这次是自己当CEO,自己跳入了这场大模型的混战。...《晚点对话李开复丨他第一个讲了出来,不再追求AGI》(25.01)。

不再追求 AGI,他第一个讲了出来。

文丨程曼祺

▲扫描上图二维码可收听《晚点聊 LateTalk》第 98 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 Podcast 等渠道关注、收听我们。

《晚点聊 LateTalk》是《晚点 LatePost》 推出的播客节目。“最一手的商业、科技访谈,最真实的从业者思考。”

上周初开始,市场陆续出现有关零一万物的新调整传闻,关键词包括:“放弃预训练,资金链紧张、被阿里收购……” 传闻出现的第二天,我们在零一万物办公地,中关村鼎好大厦,采访了李开复。

他解释了实际发生的变化:零一万物已经和阿里云成立了 “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零一万物的大部分训练和 AI Infra 团队会加入这个实验室,成为阿里的员工,侧重超大模型研发等。零一自己接下来会聚焦做更快、更便宜、更小,更能支持普惠应用的模型,同时自己做应用。

在李开复的描述里,超大模型和更快、更便宜、更小的模型的关系类似于 “老师和学生”,超大模型可以通过标注结果和生成更多合成数据的方式帮更小的模型提升性能。

去年 5 月,我们也访谈过一次李开复,当时的话题是从中国 “最年长的 AI 大模型创业者” 开始的,在 2023 年创立零一万物时,李开复已经 62 岁,十年前他从一场大病中痊愈后,一直活跃在投资和科技孵化一线。

和他行业地位还有人生阶段相似的人,更多会选择支持一个公司,而李开复这次是自己当 CEO,自己跳入了这场大模型的混战。

关于零一的新选择,有人认为是理性、务实,有人认为是收缩乃至 “认输”。不管如何,在最新传闻后,李开复快速对外说明事实和阐释想法的姿态,展现了 CEO 的责任。当公司出现调整,CEO 是需要对内对外说明情况的人。

这次我又问了去年问过李开复的一个问题:功成名就时再来创业,会不会有心理包袱?

他的回答还是和上次相似。1983 年,李开复开始在卡耐基梅隆读计算机博士,当时他在研究计划里写:“AI 是人类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最后一里路,我希望加入到这个全新绽放、充满前景的未来科学领域。”

李开复认为,这是他等了四十多年终于等到的 AI 时代,如果自己没有试一把,才是一个终身遗憾。

内容要点

回应零一万物调整:“不会停止预训练,但不再追逐超大模型”

02:30 零一与阿里云成立 “产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零一部分团队并入阿里

06:01 当开源追上闭源,任何公司没必要执着于自己预训练,但这件事现在还没发生

08:16 零一没有寻求过被收购

Scaling Law 在变慢;商业化灵魂拷问时刻已经到来

12:08  2024 年 5 月后,零一就做出抉择:聚焦更快、更便宜的模型;想做最大、最棒、最牛的模型,代价非常高,绝对不是一个初创公司可以做的事。

16:57 超大模型的作用是当 Teacher Model,提升较小模型的能力,Anthropic 和 OpenAI 都有类似实践

22:22 大模型时代,从技术竞争到商业落地拷问,一切在加快

25:13 不打打不赢的仗,不做看不到回报的大量投入

27:25 3 种 ToB 订单可以做:帮客户赚钱的;与行业客户紧密合作的;方案可复制性高的

“2025 年零一会有数亿收入”,怎么来?

33:32 2024 年获得超 1 亿元人民币实际收入

35:03 2025 年会和适合大模型的行业公司建合资公司,结合行业数据、Know-how 和零一的技术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会全军覆没吗?——“没有任何概率”

38:26 谈团队变化:有人禁不住诱惑,有人想追寻超大模型

40:19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全军覆没有多大概率?——“没有任何概率”,因为 AI-first 的应用会足够颠覆

44:01 AI-first 应用的特性:自然语言交互;有通用推理、理解能力;无 AI 不成立

45:11 中国大模型创业公司在应用和落地上会有更多优势,这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验证过的逻辑。

“等了 40 多年,不试才是遗憾”

47:28 不后悔自己当 CEO,一线创业

49:43 2025 年,应用会爆发,零一会在垂直细分行业找到有大价值的 PMF

51:19 工作是工业革命留下的魔咒,如果有了 Super Agent,我会花更多时间和爱的人在一起,这是 AI 取代不了的。

52:45 “每一位都是勇士,我们应该彼此鼓励”

53:32 2025 年的新年愿望

相关链接:

《晚点对话李开复丨他第一个讲了出来,不再追求 AGI》(25.01)

《对话李开复:这次大模型创业,我十年都不会变现》(24.05)

·  FIN  ·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