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持释放积极信号 银行股稳健性获关注

经济参考报

3天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银行平均股息率为4.8%,H股为7.1%,在30个行业中分别位列第2位、第4位。

新华财经北京1月15日电(记者张小洁) 2025年伊始,又有上市银行重要股东推出增持计划。2024年以来,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增持动作不断,板块估值回暖,上市银行市净率整体明显攀升。银行股增持频繁,突显股东对其稳健性较为看好,也与市值管理要求、可转债转股压力等因素有关。

两家银行披露增持新动向

近日,苏州银行公告称,该行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发集团”)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计划自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或购买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合计增持不少于3亿元,此次增持计划不设价格区间。

苏州银行在另一份公告中披露,2019年8月2日到2025年1月8日,国发集团因大宗交易增持、无偿划转受让、集中竞价增持、可转债转股被动稀释等原因导致在苏州银行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比例从9%增加到14%,累计权益变动达到5%。其中,2024年9月19日至2025年1月8日,国发集团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约1.04亿股苏州银行股份,该次交易后,国发集团持有苏州银行5.37亿股,持股比例为截至2025年1月7日总股本的14.00%,较变动前增加2.18%。

稍早之前,光大银行也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进展的公告。公告显示,该行控股股东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简称“光大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该行A股股份约1.22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21%,累计增持金额为4.0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光大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光大银行A股股份1.22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21%,累计增持金额为4.0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回望2024年,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增持动作不断,仅12月就有浦发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沪农商行披露了重要股东及董监高等增持动态。此外,据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12月16日至23日期间,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五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股份。

增持频繁凸显乐观预期

增持突显股东对银行未来稳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市场研究机构也持续关注风险预期改善下银行板块估值重塑。

“从银行股投资看,2025年依然可能呈现‘高股息’主导的投资特征。”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一是银行经营面以“稳”为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净息差压力,非息收入占比有望抬升用以稳营收;收入与利润增速裂口稳定,拨备资源对净利润调节能力仍在。二是2025年上市银行分红比例与股息率确定性较高,股息率稳定。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银行平均股息率为4.8%,H股为7.1%,在30个行业中分别位列第2位、第4位。三是交易层面,三类资金是投资银行股的主要购买力,分别为被动指数基金、保险OCI账户、产业资本,更加稳定的资金供给会带动平均持股期的拉长,也使得银行股股价表现更稳定且可持续。综上看,2025年银行股或呈现出更强稳健性。

太平洋证券认为,2025年息差降幅预计收窄,资产质量改善可期。从规模看,贷款端,新增信贷有望回稳,基建、“五篇大文章”是重点投放方向,零售贷款核心在于收入预期,居民预期修复需要时间;存款端,全方面扩大内需导向下居民消费有望边际改善,银行主动优化存款结构的动力将上升,个人定期存款占比上升幅度有望收窄。从息差看,资产端,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2025年降息降准可期;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叠加新一轮化债增量政策推进,预计银行资产收益率仍将下行;负债端,银行持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监管层禁止违规“手工补息”、规范非银同业存款定价行为,负债成本下降有望进入加速期,预计2025年息差仍将下行,但降幅预计逐步收窄。此外,从非息收入看,低基数效应下中收降幅预计收窄,投资收益是营收的重要支撑,但增速预计放缓。

市值管理等压力笼罩

银行股增持频繁的背后,也与市值管理要求、可转债转股压力等因素有关。

证监会2024年1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规定,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相关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可执行,不得使用容易引起歧义或者误导投资者的表述。长期破净公司应当至少每年对估值提升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后需要完善的,应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

2024年以来,随着估值回暖,上市银行市净率整体明显攀升。数据显示,申万银行行业指数2024年涨幅达34.39%,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位居首位。个股层面,42家A股上市银行中41家2024年股价走高,上海银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浦发银行涨幅均超过60%。从市净率看,2024年初42家上市银行全部处于“破净”状态,PB(MRQ)中位数为0.52倍。而截至2025年1月10日,这一中位数为0.57倍,成都银行在1倍以上。

此外,当前市场存续的多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偏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浦发转债、青农转债、常银转债等7只未转股比例超过99%。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可转债转股率的高低与正股价格表现密切相关,大股东增持可以提高市场对股票估值预期,提升投资者的转股意愿。

苏州银行1月8日晚间发布关于“苏行转债”可能满足赎回条件的提示性公告显示,该股票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8日的19个交易日中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元/股的130%(含130%),即8.05元/股。若在未来11个交易日内有5个交易日本行股票收盘价不低于8.05元/股,将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届时根据《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相关约定,该行有权决定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苏行转债”。

该行1月2日晚间公告称,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有10.50亿元苏行转债转为该行A股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为1.66亿股,占苏行转债转股前该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4.9923%;尚未转股的苏行转债金额为39.50亿元,占苏行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为79.0036%。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银行平均股息率为4.8%,H股为7.1%,在30个行业中分别位列第2位、第4位。

新华财经北京1月15日电(记者张小洁) 2025年伊始,又有上市银行重要股东推出增持计划。2024年以来,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增持动作不断,板块估值回暖,上市银行市净率整体明显攀升。银行股增持频繁,突显股东对其稳健性较为看好,也与市值管理要求、可转债转股压力等因素有关。

两家银行披露增持新动向

近日,苏州银行公告称,该行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发集团”)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计划自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或购买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合计增持不少于3亿元,此次增持计划不设价格区间。

苏州银行在另一份公告中披露,2019年8月2日到2025年1月8日,国发集团因大宗交易增持、无偿划转受让、集中竞价增持、可转债转股被动稀释等原因导致在苏州银行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行总股本的比例从9%增加到14%,累计权益变动达到5%。其中,2024年9月19日至2025年1月8日,国发集团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约1.04亿股苏州银行股份,该次交易后,国发集团持有苏州银行5.37亿股,持股比例为截至2025年1月7日总股本的14.00%,较变动前增加2.18%。

稍早之前,光大银行也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计划进展的公告。公告显示,该行控股股东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简称“光大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该行A股股份约1.22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21%,累计增持金额为4.0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截至上述公告披露日,光大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光大银行A股股份1.22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0.21%,累计增持金额为4.03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回望2024年,上市银行股东和高管增持动作不断,仅12月就有浦发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沪农商行披露了重要股东及董监高等增持动态。此外,据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12月16日至23日期间,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五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股份。

增持频繁凸显乐观预期

增持突显股东对银行未来稳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市场研究机构也持续关注风险预期改善下银行板块估值重塑。

“从银行股投资看,2025年依然可能呈现‘高股息’主导的投资特征。”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一是银行经营面以“稳”为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净息差压力,非息收入占比有望抬升用以稳营收;收入与利润增速裂口稳定,拨备资源对净利润调节能力仍在。二是2025年上市银行分红比例与股息率确定性较高,股息率稳定。截至2024年12月31日,A股银行平均股息率为4.8%,H股为7.1%,在30个行业中分别位列第2位、第4位。三是交易层面,三类资金是投资银行股的主要购买力,分别为被动指数基金、保险OCI账户、产业资本,更加稳定的资金供给会带动平均持股期的拉长,也使得银行股股价表现更稳定且可持续。综上看,2025年银行股或呈现出更强稳健性。

太平洋证券认为,2025年息差降幅预计收窄,资产质量改善可期。从规模看,贷款端,新增信贷有望回稳,基建、“五篇大文章”是重点投放方向,零售贷款核心在于收入预期,居民预期修复需要时间;存款端,全方面扩大内需导向下居民消费有望边际改善,银行主动优化存款结构的动力将上升,个人定期存款占比上升幅度有望收窄。从息差看,资产端,货币政策重回“适度宽松”,2025年降息降准可期;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叠加新一轮化债增量政策推进,预计银行资产收益率仍将下行;负债端,银行持续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监管层禁止违规“手工补息”、规范非银同业存款定价行为,负债成本下降有望进入加速期,预计2025年息差仍将下行,但降幅预计逐步收窄。此外,从非息收入看,低基数效应下中收降幅预计收窄,投资收益是营收的重要支撑,但增速预计放缓。

市值管理等压力笼罩

银行股增持频繁的背后,也与市值管理要求、可转债转股压力等因素有关。

证监会2024年1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规定,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相关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可执行,不得使用容易引起歧义或者误导投资者的表述。长期破净公司应当至少每年对估值提升计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后需要完善的,应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

2024年以来,随着估值回暖,上市银行市净率整体明显攀升。数据显示,申万银行行业指数2024年涨幅达34.39%,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位居首位。个股层面,42家A股上市银行中41家2024年股价走高,上海银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浦发银行涨幅均超过60%。从市净率看,2024年初42家上市银行全部处于“破净”状态,PB(MRQ)中位数为0.52倍。而截至2025年1月10日,这一中位数为0.57倍,成都银行在1倍以上。

此外,当前市场存续的多只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偏低。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浦发转债、青农转债、常银转债等7只未转股比例超过99%。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可转债转股率的高低与正股价格表现密切相关,大股东增持可以提高市场对股票估值预期,提升投资者的转股意愿。

苏州银行1月8日晚间发布关于“苏行转债”可能满足赎回条件的提示性公告显示,该股票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8日的19个交易日中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元/股的130%(含130%),即8.05元/股。若在未来11个交易日内有5个交易日本行股票收盘价不低于8.05元/股,将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届时根据《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的相关约定,该行有权决定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苏行转债”。

该行1月2日晚间公告称,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已有10.50亿元苏行转债转为该行A股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为1.66亿股,占苏行转债转股前该行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4.9923%;尚未转股的苏行转债金额为39.50亿元,占苏行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为79.0036%。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