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14日公布了2024年全年的金融数据成绩单:各项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26万亿元。
在2024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5.68万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0%。
从整体数据细看,有三个细节问题可感知,中国金融数据总体平稳,保持了较强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细节一:去年12月新增贷款处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增贷款近1万亿元,从历史上看属于较高水平。根据以往经验,金融机构在年底会留有余力,等待年初“开门红”。
业内专家认为,2024年底贷款能在上年高基数上继续投放较多,说明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出现一定回暖迹象。
该专家进一步称,近期地方化债和不良贷款核减对金融数据影响也较大。如果还原地方化债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去年12月贷款增速超过8%,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有市场机构估算,2024年12月,上述两项因素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可能超1.5万亿元。
一方面,去年12月全国地方债务化解共减少贷款1.2万亿元,其中专项债置换减少贷款1.1万亿元。另一方面,年末不少银行为改善资产质量,密集挂牌转让和处置不良贷款。贷款核减会导致当月贷款存量减少,影响金融总量数据的同比增速。据估计,去年12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可能超过3000亿元。
“从长远看,地方隐性债务置换、金融机构化险对于纾解债务链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畅通经济循环、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都是好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在提升。”上述专家说。
细节二: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从中国央行了解到,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比上年同期低约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约为3.11%,比上年同期低约8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中国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利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央行的政策利率,目前是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通常提到的降息指的就是下调该利率。
第二个是市场基准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也是市场基准利率中重要的一种,对债券市场和很多金融资产起到非常重要的定价基准作用。
第三个是存贷款等市场利率,融资成本下行的最终效果会在这些存贷款利率中得到体现。
宣昌能说,近年来,政策利率引导效果在进一步显现。去年政策利率累计降低了0.3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0.3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降。为实现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我们将综合施策拓展利率政策空间。
细节三:M2和存款有增有减
去年12月M2增速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至6.3%。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增一减”的表现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春节假期错位带来短期扰动。2025年春节时点有所提前,居民取现需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更早开始显现,对2024年12月存款增速产生下拉作用,但不影响M2。
二是财政支出提速,财政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去年12月为财政支出大月,前期发行的政府债券资金在年末集中拨付,财政支出强度加大、进度加快,不计入M2的财政存款余额大幅减少,释放出的资金进入实体部门转为企业存款,带动M2增速回升。
三是非银机构调整资产配置。《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已于去年12月1日生效,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降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及以下,套利空间收窄,货币市场基金等非银机构将部分同业存款资金向其他资产形式转化,下拉存款增速。长期看,非银机构合理摆布资产配置、适度降低银行存款比重,有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宏观政策思路步入转型
在2024年度金融数据公布后,接近央行人士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中央明确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实质做法和名义说法统一起来,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有助于更好表明货币政策的坚定立场,稳住预期、提振信心。
上述人士还说,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回升向好仍面临不少内外部不确定性,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依然存在,下阶段的货币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市场专家认为,未来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与总体宏观调控思路转变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费、惠民生。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要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将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我们将从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补贴支持、创新消费供给、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有效扩大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潘功胜说。
中国央行14日公布了2024年全年的金融数据成绩单:各项贷款增加18.0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26万亿元。
在2024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3%;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5.68万亿元,同比增长7.6%;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0%。
从整体数据细看,有三个细节问题可感知,中国金融数据总体平稳,保持了较强的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细节一:去年12月新增贷款处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增贷款近1万亿元,从历史上看属于较高水平。根据以往经验,金融机构在年底会留有余力,等待年初“开门红”。
业内专家认为,2024年底贷款能在上年高基数上继续投放较多,说明9月份以来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出现一定回暖迹象。
该专家进一步称,近期地方化债和不良贷款核减对金融数据影响也较大。如果还原地方化债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去年12月贷款增速超过8%,银行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大于往年。
有市场机构估算,2024年12月,上述两项因素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可能超1.5万亿元。
一方面,去年12月全国地方债务化解共减少贷款1.2万亿元,其中专项债置换减少贷款1.1万亿元。另一方面,年末不少银行为改善资产质量,密集挂牌转让和处置不良贷款。贷款核减会导致当月贷款存量减少,影响金融总量数据的同比增速。据估计,去年12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可能超过3000亿元。
“从长远看,地方隐性债务置换、金融机构化险对于纾解债务链条、增加地方可用财力、畅通经济循环、改善银行资产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都是好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在提升。”上述专家说。
细节二:贷款利率保持历史低位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从中国央行了解到,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43%,比上年同期低约36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本外币)利率约为3.11%,比上年同期低约88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中国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利率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央行的政策利率,目前是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通常提到的降息指的就是下调该利率。
第二个是市场基准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也是市场基准利率中重要的一种,对债券市场和很多金融资产起到非常重要的定价基准作用。
第三个是存贷款等市场利率,融资成本下行的最终效果会在这些存贷款利率中得到体现。
宣昌能说,近年来,政策利率引导效果在进一步显现。去年政策利率累计降低了0.3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0.3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0.6个百分点,带动贷款利率更大幅度下降。为实现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的目标,我们将综合施策拓展利率政策空间。
细节三:M2和存款有增有减
去年12月M2增速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至6.3%。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增一减”的表现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春节假期错位带来短期扰动。2025年春节时点有所提前,居民取现需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更早开始显现,对2024年12月存款增速产生下拉作用,但不影响M2。
二是财政支出提速,财政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去年12月为财政支出大月,前期发行的政府债券资金在年末集中拨付,财政支出强度加大、进度加快,不计入M2的财政存款余额大幅减少,释放出的资金进入实体部门转为企业存款,带动M2增速回升。
三是非银机构调整资产配置。《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议》已于去年12月1日生效,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降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及以下,套利空间收窄,货币市场基金等非银机构将部分同业存款资金向其他资产形式转化,下拉存款增速。长期看,非银机构合理摆布资产配置、适度降低银行存款比重,有助于促进直接融资发展。
宏观政策思路步入转型
在2024年度金融数据公布后,接近央行人士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中央明确中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实质做法和名义说法统一起来,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有助于更好表明货币政策的坚定立场,稳住预期、提振信心。
上述人士还说,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回升向好仍面临不少内外部不确定性,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依然存在,下阶段的货币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市场专家认为,未来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与总体宏观调控思路转变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费、惠民生。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要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将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我们将从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补贴支持、创新消费供给、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有效扩大消费,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潘功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