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北京商报
因旗下专户产品出现问题的影响还在延续。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新华基金于近日新增两则恢复执行信息,被执行金额合计超2亿元。据了解,相关情况系新华基金专户产品的遗留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新华基金首次成为被执行人。在此之前,新华基金就有多次被执行的记录。成立于2004年的新华基金,在近几年频繁遭遇股东变动、高管更迭、绩优基金经理“出走”、管理规模下滑等情况。对此,新华基金回应记者表示,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体系和后备人才队伍。后续将持续塑造投研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现稳健发展。
公司回应:对历史存量专户产品财产的执行
近日新增的被执行信息再次指向新华基金专户违规问题。天眼查信息显示,1月9日,新华基金新增两则恢复执行信息,被执行金额分别为1.57亿元、4479.23万元,合计达2.01亿元,执行法院为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针对这一情况,新华基金在1月13日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恢复执行案件信息涉及对公司历史存量专户产品财产的执行,仲裁委裁决以产品财产为限承担责任,公司仅代表产品参加仲裁、诉讼程序,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前因产品执行分配另有其他法律程序,法院终结了执行程序,现因其他法律程序终结,且产品新取得的财产宜一并进入执行分配,因此法院恢复执行。案件与公司财产无关,公司无需承担还款责任。
回顾此前,新华基金因专户产品涉及欺诈客户责任纠纷,被湖北蕲春农村商业银行告上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据悉,该案件涉及精功集团委托新华基金设立专户资管计划众富1号,主导旗下一只债券发行,但精功债券后续违约造成大量损失。另外,由于专户产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新华基金也曾被相关部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新华基金因专户产品首次成为被执行人。此前媒体报道显示,在此之前,新华基金就有多次被强制执行的记录,均与过往专户产品的遗留问题有关。2023年,新华基金分别被北京金融法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为11.77亿元、1.18亿元。此前,新华基金还于2022年、2021年合计被执行4次。不过,相关被执行金额并未披露。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专户产品产生的问题反映出相关机构的专业性水平、合规性能力有待提升,相关情况或会影响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以及基金产品的信任,甚至产生信任危机。
股权、高管变动不断
成立于2004年12月的新华基金,距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但近年来,新华基金的发展却较为曲折。
据了解,新华基金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前身为新世纪基金,在2009年9月更名为新华基金。自2015年起至今,新华基金迎来了实控人的多次变更。2015年7月,新华基金大股东变更为恒泰证券。2019年6月,天风证券完成对恒泰证券的收购,并成为新华基金实控人。2023年1月,中国证监会核准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投资”)成为恒泰证券主要股东,核准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恒泰证券、新华基金的实际控制人。
2024年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华融投资成为新华基金的主要股东,并依法受让新华基金6592.52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30.3104%)。同年12月30日,新华基金公告称,同意股东恒泰证券和华融投资以现金出资方式向公司注资合计8亿元。增资事项完成后,新华基金的注册资本由2.18亿元增加至6.28亿元。
注册资本增加后,新华基金的股权结构变更为:恒泰证券持有52.99%股权,华融投资、杭州永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江北区国资则分别持有43.18%、2.1%、1.73%股权。
在股权变更的同时,新华基金的高管也在持续更迭,近六年董事长已变更5人。2019年4月,新华基金原董事长陈重离任,张宗友于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2021年4月,翟晨曦成为新华基金新任“掌门人”,随后在2023年2月离任。直至2023年6月,于春玲成为新华基金董事长,并在2024年12月因个人原因离任。随后,现任恒泰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的银国宏新任新华基金董事长。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无论是公司股权还是高管,过于频繁的变更会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但优化股东结构后,也可以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长期来看,股东变更可以为新华基金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
“名将”频出走
在经历股权变动的同时,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在此前达到峰值后也波动下滑。公开数据显示,新华基金的全部管理规模在2022年二季度末达到峰值868.37亿元后不涨反跌。新华基金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全部管理规模为520.53亿元。
管理规模下降的背后,是部分存续基金规模告急。1月8日,新华基金公告,截至1月7日日终,新华行业龙头主题股票已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基金合同,若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业绩方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新华基金旗下可取得近一年数据的2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有12只产品近一年业绩告负,占比为41.3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新华鑫科技3个月滚动持有灵活配置混合A,收益率达19.69%,跑赢二级分类下同类平均收益率15.22个百分点。而表现最差的为新华战略新兴产业灵活配置混合,近一年收益率为-20.93%,跑输同类平均25.4个百分点。
各种窘境的另一边,新华基金也难留住绩优人才,旗下基金经理频繁“出走”。例如,曾在东方基金任职的知名基金经理蒋茜于2024年2月任新华基金副总经理,并在同年7月起成为新华基金旗下3只产品的“舵手”,但“启航”仅4个月,即2024年11月,蒋茜就宣布卸任旗下在管产品,并于同年12月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副总经理且无转任其他岗位说明。
再向前追溯,新华基金还在近五年内流失了崔建波等部分绩优基金经理。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当前新华基金旗下共有13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2年左右。“人才持续流失或与公司激励机制、晋升空间、公司企业文化等多重因素有关,建议相关机构通过提升薪酬待遇、给予股权期权以及拓宽晋升通道来留住人才。”郭施亮建议道。
新华基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经理流动属于行业常规现象,新华基金始终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已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体系和后备人才队伍,随着公司的发展前进,人员的相关流动属于合理范畴。新华基金已成为金融街集团实控的国资公募基金,将继续秉持对投资者负责、对股东负责、对合作伙伴负责的态度,在国资股东的强力支持下,围绕坚持“长期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塑造投研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现稳健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责任编辑:何松琳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北京商报
因旗下专户产品出现问题的影响还在延续。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新华基金于近日新增两则恢复执行信息,被执行金额合计超2亿元。据了解,相关情况系新华基金专户产品的遗留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新华基金首次成为被执行人。在此之前,新华基金就有多次被执行的记录。成立于2004年的新华基金,在近几年频繁遭遇股东变动、高管更迭、绩优基金经理“出走”、管理规模下滑等情况。对此,新华基金回应记者表示,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体系和后备人才队伍。后续将持续塑造投研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现稳健发展。
公司回应:对历史存量专户产品财产的执行
近日新增的被执行信息再次指向新华基金专户违规问题。天眼查信息显示,1月9日,新华基金新增两则恢复执行信息,被执行金额分别为1.57亿元、4479.23万元,合计达2.01亿元,执行法院为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针对这一情况,新华基金在1月13日回应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恢复执行案件信息涉及对公司历史存量专户产品财产的执行,仲裁委裁决以产品财产为限承担责任,公司仅代表产品参加仲裁、诉讼程序,不承担任何责任。此前因产品执行分配另有其他法律程序,法院终结了执行程序,现因其他法律程序终结,且产品新取得的财产宜一并进入执行分配,因此法院恢复执行。案件与公司财产无关,公司无需承担还款责任。
回顾此前,新华基金因专户产品涉及欺诈客户责任纠纷,被湖北蕲春农村商业银行告上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据悉,该案件涉及精功集团委托新华基金设立专户资管计划众富1号,主导旗下一只债券发行,但精功债券后续违约造成大量损失。另外,由于专户产品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新华基金也曾被相关部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新华基金因专户产品首次成为被执行人。此前媒体报道显示,在此之前,新华基金就有多次被强制执行的记录,均与过往专户产品的遗留问题有关。2023年,新华基金分别被北京金融法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金额为11.77亿元、1.18亿元。此前,新华基金还于2022年、2021年合计被执行4次。不过,相关被执行金额并未披露。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专户产品产生的问题反映出相关机构的专业性水平、合规性能力有待提升,相关情况或会影响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以及基金产品的信任,甚至产生信任危机。
股权、高管变动不断
成立于2004年12月的新华基金,距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程。但近年来,新华基金的发展却较为曲折。
据了解,新华基金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前身为新世纪基金,在2009年9月更名为新华基金。自2015年起至今,新华基金迎来了实控人的多次变更。2015年7月,新华基金大股东变更为恒泰证券。2019年6月,天风证券完成对恒泰证券的收购,并成为新华基金实控人。2023年1月,中国证监会核准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投资”)成为恒泰证券主要股东,核准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恒泰证券、新华基金的实际控制人。
2024年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华融投资成为新华基金的主要股东,并依法受让新华基金6592.52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30.3104%)。同年12月30日,新华基金公告称,同意股东恒泰证券和华融投资以现金出资方式向公司注资合计8亿元。增资事项完成后,新华基金的注册资本由2.18亿元增加至6.28亿元。
注册资本增加后,新华基金的股权结构变更为:恒泰证券持有52.99%股权,华融投资、杭州永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江北区国资则分别持有43.18%、2.1%、1.73%股权。
在股权变更的同时,新华基金的高管也在持续更迭,近六年董事长已变更5人。2019年4月,新华基金原董事长陈重离任,张宗友于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2021年4月,翟晨曦成为新华基金新任“掌门人”,随后在2023年2月离任。直至2023年6月,于春玲成为新华基金董事长,并在2024年12月因个人原因离任。随后,现任恒泰证券党委副书记、总裁的银国宏新任新华基金董事长。
在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无论是公司股权还是高管,过于频繁的变更会影响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但优化股东结构后,也可以为公司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长期来看,股东变更可以为新华基金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
“名将”频出走
在经历股权变动的同时,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在此前达到峰值后也波动下滑。公开数据显示,新华基金的全部管理规模在2022年二季度末达到峰值868.37亿元后不涨反跌。新华基金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全部管理规模为520.53亿元。
管理规模下降的背后,是部分存续基金规模告急。1月8日,新华基金公告,截至1月7日日终,新华行业龙头主题股票已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基金合同,若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业绩方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2日,新华基金旗下可取得近一年数据的2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有12只产品近一年业绩告负,占比为41.38%。其中,表现最好的为新华鑫科技3个月滚动持有灵活配置混合A,收益率达19.69%,跑赢二级分类下同类平均收益率15.22个百分点。而表现最差的为新华战略新兴产业灵活配置混合,近一年收益率为-20.93%,跑输同类平均25.4个百分点。
各种窘境的另一边,新华基金也难留住绩优人才,旗下基金经理频繁“出走”。例如,曾在东方基金任职的知名基金经理蒋茜于2024年2月任新华基金副总经理,并在同年7月起成为新华基金旗下3只产品的“舵手”,但“启航”仅4个月,即2024年11月,蒋茜就宣布卸任旗下在管产品,并于同年12月因个人原因离任公司副总经理且无转任其他岗位说明。
再向前追溯,新华基金还在近五年内流失了崔建波等部分绩优基金经理。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当前新华基金旗下共有13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2年左右。“人才持续流失或与公司激励机制、晋升空间、公司企业文化等多重因素有关,建议相关机构通过提升薪酬待遇、给予股权期权以及拓宽晋升通道来留住人才。”郭施亮建议道。
新华基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经理流动属于行业常规现象,新华基金始终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已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体系和后备人才队伍,随着公司的发展前进,人员的相关流动属于合理范畴。新华基金已成为金融街集团实控的国资公募基金,将继续秉持对投资者负责、对股东负责、对合作伙伴负责的态度,在国资股东的强力支持下,围绕坚持“长期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塑造投研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实现稳健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媛
责任编辑:何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