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六年,中英重启经济财金对话。1月13日,财政部发布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中英双方共磋商达成近70项互利共赢政策成果。
涉及资本市场方面,政策成果速览——
欢迎“中英通”成功实施
欢迎汇丰银行获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中国国债期货
双方欢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与富时罗素合作,共同开发中国A股绿色收入指数
同意就中英ETF互联互通项目可行性进行探讨
同意修改短线交易规则
欢迎英国公司在华设立和扩大在岸业务
鼓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现有政策框架下与优质海外投资管理公司合作
双方欢迎中英金融机构围绕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债券发行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开展交流与合作
欢迎双方基金公司按照规定委托对方金融机构管理其境外投资组合或使用其服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可以就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资本市场等诸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在资本市场领域,本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有望成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契机,为投资与融资生态带来新动能。
欢迎“中英通”的成功实施
本次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中多处涉及资本市场相关安排,其中“中英通”的出现值得关注,在此之前市场通常使用“沪伦通”的表述。
根据政策成果第7项,双方欢迎中英之间无与伦比的长期资本市场伙伴关系。双方欢迎“中英通”的成功实施,中国企业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六次全球存托凭证(GDR),融资规模逾66亿美元资金。双方重申支持“中英通”合作,并承诺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其效果。中方鼓励符合条件的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通过“中英通”在伦敦发行GDR。
2019年,上海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实现“沪伦通”,此后“沪伦通”迎来升级,将境内市场适用范围拓展至深交所,将境外市场从英国延伸至瑞士、德国。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家中国上市公司发行GDR并在伦交所主板上市。
“这显示出中英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从“沪伦通”到“中英通”,不仅仅是机制升级,更标志着两国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深化,预示着中英两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合作将深入到双向开放、投资拓展、跨境融资、金融工具与产品创新、金融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监管、风险防范与治理等多个领域。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也表示,从“沪伦通”到“中英通”,释放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明确信号。随着“中英通”进一步深化,意味着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未来GDR有望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提供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重要渠道。
欢迎英国公司在华设立和扩大在岸业务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资本市场重要的课题,在本次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中亦着墨颇多。
比如,第19项提出“中国同意修改短线交易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申请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第21项提出“允许机构投资者,包括合格境外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明确外商独资私募基金公司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主从基金结构;第22项提出“中方欢迎更多符合条件的英国企业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以及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等。
同时,中方欢迎英资机构参与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根据第11项,双方欢迎汇丰银行获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中国国债期货。中方欢迎合格英资证券公司依法依规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
据了解,渣打银行是首家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首家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外资银行。业内人士预期,如若汇丰银行获批,其将成为第二家获得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外资银行。
数据显示,英资金融机构已在中国境内参控股8家证券基金公司,渣打证券是中国境内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登记7家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64家在英注册机构获批QFI资格。另外,有4家中资证券期货公司在英设立子公司。
中国证监会此前表示,会同商务部等明确了主权基金通过QFII渠道投资的税收优惠落地操作性指引,正在制定修订短线交易规则、程序化交易规则等,以法治的方式消除外资参与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
田轩认为,更多英资背景的金融机构有望持续进入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助力我国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同时,通过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与标准对接,将促进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组织管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从而吸引更多长期资本。
“特别在投资端,外资持续流入将显著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并为市场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也将推动市场在交易机制、金融产品、投资工具、风险管理与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田轩说。
燕翔表示,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带来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在跨境业务和国际化布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同时,海外机构的成熟服务体系也将引导国内金融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通性。
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指数合作和基金产品等合作
据悉,中英双方将在绿色金融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第12项提出,双方欢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与富时罗素合作,共同开发中国A股绿色收入指数。根据第32项,双方欢迎中英金融机构围绕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债券发行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开展交流与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成果展示了双方对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合作的广泛共识和良好愿景。
第12项还提出,双方欢迎更多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英国子公司在伦敦上市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包括人民币ETF产品。双方同意就中英ETF互联互通项目可行性进行探讨。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日、深港、沪港、中新等地ETF互联互通相继开通,一批ETF互挂产品诞生。通过ETF互联互通渠道,不同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到对方市场,特别是优秀A股指数的出海,有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关注,为其提供了投资中国资产的机会。
此外,第12项提出,双方欢迎富时罗素、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成立联合工作组,助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增强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第23项提出,欢迎双方基金公司按照规定委托对方金融机构管理其境外投资组合或使用其服务。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不止是英国市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在跨境投资、融资、市场准入、产品丰富度、市场监管等方面持续推进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比如,放宽沪深港通下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取消外资在境内证券、基金、期货等行业的持股比例限制,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逐渐与国际接轨等。去年11月以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首批券商“跨境理财通”试点落地。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注重在开放中引导长期价值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并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更加坚实的金融基础。
“一方面,这是资本市场开放战略的重要体现。通过放宽外资准入门槛,中国正在加速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外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这些举措彰显了中国加快金融市场改革的决心。随着金融市场规则和管理标准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有望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增强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章俊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时隔近六年,中英重启经济财金对话。1月13日,财政部发布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中英双方共磋商达成近70项互利共赢政策成果。
涉及资本市场方面,政策成果速览——
欢迎“中英通”成功实施
欢迎汇丰银行获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中国国债期货
双方欢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与富时罗素合作,共同开发中国A股绿色收入指数
同意就中英ETF互联互通项目可行性进行探讨
同意修改短线交易规则
欢迎英国公司在华设立和扩大在岸业务
鼓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现有政策框架下与优质海外投资管理公司合作
双方欢迎中英金融机构围绕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债券发行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开展交流与合作
欢迎双方基金公司按照规定委托对方金融机构管理其境外投资组合或使用其服务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双方可以就宏观经济政策、贸易投资、资本市场等诸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在资本市场领域,本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有望成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重要契机,为投资与融资生态带来新动能。
欢迎“中英通”的成功实施
本次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中多处涉及资本市场相关安排,其中“中英通”的出现值得关注,在此之前市场通常使用“沪伦通”的表述。
根据政策成果第7项,双方欢迎中英之间无与伦比的长期资本市场伙伴关系。双方欢迎“中英通”的成功实施,中国企业已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六次全球存托凭证(GDR),融资规模逾66亿美元资金。双方重申支持“中英通”合作,并承诺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其效果。中方鼓励符合条件的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通过“中英通”在伦敦发行GDR。
2019年,上海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实现“沪伦通”,此后“沪伦通”迎来升级,将境内市场适用范围拓展至深交所,将境外市场从英国延伸至瑞士、德国。数据显示,目前已有6家中国上市公司发行GDR并在伦交所主板上市。
“这显示出中英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说,从“沪伦通”到“中英通”,不仅仅是机制升级,更标志着两国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深化,预示着中英两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合作将深入到双向开放、投资拓展、跨境融资、金融工具与产品创新、金融市场机制改革、金融监管、风险防范与治理等多个领域。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也表示,从“沪伦通”到“中英通”,释放了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明确信号。随着“中英通”进一步深化,意味着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将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助力。未来GDR有望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提供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重要渠道。
欢迎英国公司在华设立和扩大在岸业务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资本市场重要的课题,在本次财金对话政策成果中亦着墨颇多。
比如,第19项提出“中国同意修改短线交易规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申请按产品计算持有证券数量”;第21项提出“允许机构投资者,包括合格境外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私募基金”,明确外商独资私募基金公司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主从基金结构;第22项提出“中方欢迎更多符合条件的英国企业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以及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等。
同时,中方欢迎英资机构参与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根据第11项,双方欢迎汇丰银行获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中国国债期货。中方欢迎合格英资证券公司依法依规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
据了解,渣打银行是首家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首家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外资银行。业内人士预期,如若汇丰银行获批,其将成为第二家获得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外资银行。
数据显示,英资金融机构已在中国境内参控股8家证券基金公司,渣打证券是中国境内首家新设外商独资证券公司;登记7家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64家在英注册机构获批QFI资格。另外,有4家中资证券期货公司在英设立子公司。
中国证监会此前表示,会同商务部等明确了主权基金通过QFII渠道投资的税收优惠落地操作性指引,正在制定修订短线交易规则、程序化交易规则等,以法治的方式消除外资参与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
田轩认为,更多英资背景的金融机构有望持续进入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助力我国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同时,通过与国际资本市场规则与标准对接,将促进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完善公司组织管理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机制,从而吸引更多长期资本。
“特别在投资端,外资持续流入将显著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并为市场带来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也将推动市场在交易机制、金融产品、投资工具、风险管理与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创新。”田轩说。
燕翔表示,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带来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尤其是在跨境业务和国际化布局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同时,海外机构的成熟服务体系也将引导国内金融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与国际市场的联通性。
加强绿色金融合作、指数合作和基金产品等合作
据悉,中英双方将在绿色金融领域加强务实合作。第12项提出,双方欢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与富时罗素合作,共同开发中国A股绿色收入指数。根据第32项,双方欢迎中英金融机构围绕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债券发行承销、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开展交流与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成果展示了双方对绿色金融、可持续金融合作的广泛共识和良好愿景。
第12项还提出,双方欢迎更多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英国子公司在伦敦上市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包括人民币ETF产品。双方同意就中英ETF互联互通项目可行性进行探讨。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日、深港、沪港、中新等地ETF互联互通相继开通,一批ETF互挂产品诞生。通过ETF互联互通渠道,不同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到对方市场,特别是优秀A股指数的出海,有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关注,为其提供了投资中国资产的机会。
此外,第12项提出,双方欢迎富时罗素、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成立联合工作组,助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增强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第23项提出,欢迎双方基金公司按照规定委托对方金融机构管理其境外投资组合或使用其服务。
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不止是英国市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在跨境投资、融资、市场准入、产品丰富度、市场监管等方面持续推进全方位制度型开放。比如,放宽沪深港通下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取消外资在境内证券、基金、期货等行业的持股比例限制,法规体系与监管机制逐渐与国际接轨等。去年11月以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首批券商“跨境理财通”试点落地。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表示,这些举措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注重在开放中引导长期价值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并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更加坚实的金融基础。
“一方面,这是资本市场开放战略的重要体现。通过放宽外资准入门槛,中国正在加速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领域,外资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这些举措彰显了中国加快金融市场改革的决心。随着金融市场规则和管理标准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有望不断提高,并进一步增强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章俊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