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的暴涨之后,中药材市场一片低迷。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医药产业生态论坛(TMEC)上,一位中药领域专家就
“未来三年,中药材行业会发生什么?”与赛柏蓝进行了交流。
中药材种植基地
日渐火热
全国中成药集采已经进展到第三批,山东牵头的中药饮片集采也进行到了第二批。与此同时,随着中药溯源化与整个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中医药领域的最前端——中药材种植基地,日渐受到重视。
中药饮片集采其中一个加分项即来源可追溯的规范化、规模化GAP种植基地。
中药材追溯的受重视程度史无前例。随着中药追溯系统的建立,今后中药材产地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以往,无论是独立的还是共建共享GAP多是有名无实,现在随着行业发展,情况已经不同。
制药企业在向产地合作社、种植基地公司或种植大户借力的同时,也会被制约——用种植基地做溯源的同时,需要进行真实采购、真实供应。
中药材品质
走向两极分化
中药材暴涨之后,品种扩种潮起,隐患随之而至。
谷贱伤农,中药材亦如此。
未来三年,预计至少80%以上的家种品种价格将持续低迷,一些品种在“地板价”之上有继续被凿穿的可能,甚至会出现“地下室”价格的滥市行情;一些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也难逃影响,无法保证“优质优价”。
不过三年之后,中药材行业将会从乱局中走出。
未来,中药材道地产地,按GAP标准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在溯源化进程和集采联采的推动下,供需垂直化的产业链将得以快速建立与整合,行业将逐步走向成熟并得以重塑。
中药材市场
前路如何?
随着中药材行情飞涨,大量的信息部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时势造英雄之后,大浪淘沙。
高涨期退去,未来三年,一些没有内涵、缺乏远景战略规划的信息部,很难生存下去,甚至十不余一。
需要提醒的是,中药材行业当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如果不重视大数据,还在延续使用过时的盲猜妄估套路,对一些品种的未来行情指点江山,可能既缺乏事实依据,又不具备真正的说服力。
“二八定律”
与“三不卖”
近三年大涨的中药材行情之后,二八定律已经呈现。
什么是“三不卖”?
“三不卖”即:前期涨价舍不得卖;中期够本不愿意卖;后期落价不忍心卖。
有些品种对于深陷其中的一部分人来说,已经确定被套牢。
行情上涨一块钱,期望值上涨两块钱,行情越高期望值越高,有出货逃仓的机会也不离场,在压货方面,这类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的“使命”就是垫底接盘。
这80%的人支撑和推高了品种的行情,却造就了20%人群的获利。
“地板价”
与“收尸队”
什么是“收尸队”?
所谓的“收尸队”,就是那些不急于出局的赢家,伺机等待一些品种价格落到超低位,反手“抄底”割输家韭菜。
而输家就是“三不卖”人群。
预计未来三年,最低价位的药材,不在产地,也不在市场,而是在冷链仓储。
冷库之中那些经过反复抵押,最终难以赎身被迫极低价位拍卖的药材,那些由于合作生意闹纠纷便宜甩卖的药材,都将会成为未来“收尸队”收割的对象。
而这些被收割的药材价位之低,或许会惊掉你的下巴。
中药材冷链仓储
将面临压力
中药材行业这波大行情过后,一些相关的产业链亦会被波及。像许多存储中药材的冷链仓储,就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三年来,随着中药材行业诸多品种行情普涨,冷库存储业务也一片红火。许多药商的药材托运到市场,根本进不去冷库,甚至出现排队等号的现象。
冷库建设高潮骤起。
仅亳州,大大小小的冷库就达100多家,大的冷库拥有万吨级库容,小的也可放置几百至上千吨药材。
冷库存储计费,多是按年计算,换言之,存储一年和存储一天,收取的费用额度是一样的。
中药材行情高涨的时候,药材品种周转率极快——有的药材放进冷库十天半个月或三五天就会出库,甚至有的货上午放进去,下午就会被客户买走出库。
更有一些药材品种,一直放在冷库,就会被压货跟风的商家“过票”形成一次次交易。
货物一旦易主,冷库方面就能收取一次存储费用,丰厚的复利更加刺激了诸多冷库的建设。
不仅是仓储,还有一类业务也让诸多冷库赚得盆满钵满——银行放贷的抵押担保业务。
其中的运行逻辑是:很多药商想要压储更多的货量,但资金不足,就需要把放置在冷库的药材抵押给银行,而抵押担保一方非冷库莫属,冷库赚的是利息差。
然而,2024年下半年中药材行情急转而下,许多压货商纷纷离场,冷库的繁荣景象不再。
药材的“周转率”大幅下降,担保业务陷入停顿。
新近存储入库的不再是“快进快出”的药材,都是一些打算长周期存放的品种,像白芷、牛蒡子、苦杏仁、桃仁、山药、川芎等等,与此同时,冷库工人工资、电力机械、折损维修等费用开支照常。
一旦失去“周转率”,冷链仓储方很难获利,且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高质量的药材
今后在市场依然会走俏
未来三年,中药材不仅是在产地,在市场也会出现优质优价的现象。
中药材质量和价格出现两极分化。
这些在市场流通的高品质药材,在来源追溯方面身份上也会发生转变,基本上多是挂靠在产地合作社或种植基地名下,“名正言顺”走进药厂。
今后,一些品种出现“产地接单、市场发货”的现象将成为行业常态。
一些低品质的药材,也并非完全没有出路,会成为那些农牧渔业、饲料配方、色素提取、化工生产方面的原料首选对象。
市场专营商
未来会拥有“多重身份”
对于市场专营商而言,靠过去那种从产地“搬砖”到市场销售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今后许多市场单品种专营商,将会紧跟行业形势,把握时代脉搏,携手产地布局种植基地,继续做自己的生意。
中药材专业市场未来聚散功能弱化,众多的单品种专营商身份也不再“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由原来的简简单单开始变得有内涵有深度,遇变则变,遇强则强。
产地有基地,市场有门店,终端有消化渠道,既是产地种植户,又是市场专营商,并且还是生产企业供货商,才是他们未来“多重身份”最精准的定位与标签。
市场的变化,对于思想落后的人是彷徨和迷茫的开始,对于思想敏锐、洞察力极强的人来说,恰恰是机遇。
药典标准对一些中药材品种检项的改变;相关品种新政策出台禁止采挖与捕捉;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将会影响哪些进出口、海陆产品品种的行情走势;疫情敏感品种、资源枯竭性品种、旱涝灾害引发减产的品种、伤农严重的低价位品种、易受庄家操控的中小品种;每年受集采联采影响,容易造成行情波动的品种等,都将会成为“压货商”这个群体关注的对象。
在全国中药饮片集采活动中,由于品种的产地种植基地对投标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一些生产企业要求合作多年的市场专营商,提供可追溯的产地种植基地。
但是很多市场专营商出现抗拒心理、不愿配合。
时代发展下,堵不如疏,疏不如认清形势。与其等待着被合作多年的企业淘汰,不如主动出击——自己到产地建种植基地,或与别人合作建自己专营的品种种植基地。
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掌握主动权与企业平等对话,并持续合作下去。否则,最终等待自己的可能是被淘汰出局。
对于终端生产企业来说,新版药典颁布,很多品种检项增加,以及集采联采“择优录取”的影响,同样面临“生死大考”。
新版药典对一些品种化学成分、农残、激素检项的变化与增加,虽然更有效地保障了药品的质量,但同时也能更大程度增加企业产品尤其是饮片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集采联采”开展虽然能倒逼行业步入规范和加速产业链闭环,从长远来看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对于一些当前实力较弱、资产有限、远景布局规划等等方面依然不够完善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自己的产品进不了集采联采,随着市场销售份额被挤占瓜分,则意味着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愈加受限。
因为未来的中医药行业,对于终端生产企业来说,将是一个资源整合、收购兼并、合纵连横、强者恒强、弱者积弱、赢家通吃的开始。
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可以继续在产地布局,建立自己产品独立的原料供应基地,或与产地合作方发展共建共享基地。
与中药材行业相比较,中药产品生产领域的竞争更残酷、更卷。
在中药材行业,一些难以过检、被药典标准判定“不合格”的“低品质”药材,在其它领域仍有销售空间,比如像农牧渔业、饲料配方、化工原料、兽药使用以及色素提取等。
在药典标准方面,有些性状不符、含量不够被视为“劣药”拒之门外的中药材,在养生保健领域,恰恰在茶饮膳食、美容养颜、药浴泡脚等方面发挥用途,比如青桑叶、青瓜蒌、奶芎、嫩蒲公英等。
在中成药或中药饮片方面却不是这样,一旦产品抽查不合格就意味着被召回/销毁、企业被罚款。
在今后的三年或更长远的未来,无论是中药材行业还是中成药领域,都将是一个一路向好的大健康产业。
注:本文受访专家为中药材行业资深专家,华宾清源中医药信息部负责人月下独酌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热火朝天的暴涨之后,中药材市场一片低迷。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医药产业生态论坛(TMEC)上,一位中药领域专家就
“未来三年,中药材行业会发生什么?”与赛柏蓝进行了交流。
中药材种植基地
日渐火热
全国中成药集采已经进展到第三批,山东牵头的中药饮片集采也进行到了第二批。与此同时,随着中药溯源化与整个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中医药领域的最前端——中药材种植基地,日渐受到重视。
中药饮片集采其中一个加分项即来源可追溯的规范化、规模化GAP种植基地。
中药材追溯的受重视程度史无前例。随着中药追溯系统的建立,今后中药材产地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以往,无论是独立的还是共建共享GAP多是有名无实,现在随着行业发展,情况已经不同。
制药企业在向产地合作社、种植基地公司或种植大户借力的同时,也会被制约——用种植基地做溯源的同时,需要进行真实采购、真实供应。
中药材品质
走向两极分化
中药材暴涨之后,品种扩种潮起,隐患随之而至。
谷贱伤农,中药材亦如此。
未来三年,预计至少80%以上的家种品种价格将持续低迷,一些品种在“地板价”之上有继续被凿穿的可能,甚至会出现“地下室”价格的滥市行情;一些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也难逃影响,无法保证“优质优价”。
不过三年之后,中药材行业将会从乱局中走出。
未来,中药材道地产地,按GAP标准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在溯源化进程和集采联采的推动下,供需垂直化的产业链将得以快速建立与整合,行业将逐步走向成熟并得以重塑。
中药材市场
前路如何?
随着中药材行情飞涨,大量的信息部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时势造英雄之后,大浪淘沙。
高涨期退去,未来三年,一些没有内涵、缺乏远景战略规划的信息部,很难生存下去,甚至十不余一。
需要提醒的是,中药材行业当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如果不重视大数据,还在延续使用过时的盲猜妄估套路,对一些品种的未来行情指点江山,可能既缺乏事实依据,又不具备真正的说服力。
“二八定律”
与“三不卖”
近三年大涨的中药材行情之后,二八定律已经呈现。
什么是“三不卖”?
“三不卖”即:前期涨价舍不得卖;中期够本不愿意卖;后期落价不忍心卖。
有些品种对于深陷其中的一部分人来说,已经确定被套牢。
行情上涨一块钱,期望值上涨两块钱,行情越高期望值越高,有出货逃仓的机会也不离场,在压货方面,这类从业者,进入这个行业的“使命”就是垫底接盘。
这80%的人支撑和推高了品种的行情,却造就了20%人群的获利。
“地板价”
与“收尸队”
什么是“收尸队”?
所谓的“收尸队”,就是那些不急于出局的赢家,伺机等待一些品种价格落到超低位,反手“抄底”割输家韭菜。
而输家就是“三不卖”人群。
预计未来三年,最低价位的药材,不在产地,也不在市场,而是在冷链仓储。
冷库之中那些经过反复抵押,最终难以赎身被迫极低价位拍卖的药材,那些由于合作生意闹纠纷便宜甩卖的药材,都将会成为未来“收尸队”收割的对象。
而这些被收割的药材价位之低,或许会惊掉你的下巴。
中药材冷链仓储
将面临压力
中药材行业这波大行情过后,一些相关的产业链亦会被波及。像许多存储中药材的冷链仓储,就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三年来,随着中药材行业诸多品种行情普涨,冷库存储业务也一片红火。许多药商的药材托运到市场,根本进不去冷库,甚至出现排队等号的现象。
冷库建设高潮骤起。
仅亳州,大大小小的冷库就达100多家,大的冷库拥有万吨级库容,小的也可放置几百至上千吨药材。
冷库存储计费,多是按年计算,换言之,存储一年和存储一天,收取的费用额度是一样的。
中药材行情高涨的时候,药材品种周转率极快——有的药材放进冷库十天半个月或三五天就会出库,甚至有的货上午放进去,下午就会被客户买走出库。
更有一些药材品种,一直放在冷库,就会被压货跟风的商家“过票”形成一次次交易。
货物一旦易主,冷库方面就能收取一次存储费用,丰厚的复利更加刺激了诸多冷库的建设。
不仅是仓储,还有一类业务也让诸多冷库赚得盆满钵满——银行放贷的抵押担保业务。
其中的运行逻辑是:很多药商想要压储更多的货量,但资金不足,就需要把放置在冷库的药材抵押给银行,而抵押担保一方非冷库莫属,冷库赚的是利息差。
然而,2024年下半年中药材行情急转而下,许多压货商纷纷离场,冷库的繁荣景象不再。
药材的“周转率”大幅下降,担保业务陷入停顿。
新近存储入库的不再是“快进快出”的药材,都是一些打算长周期存放的品种,像白芷、牛蒡子、苦杏仁、桃仁、山药、川芎等等,与此同时,冷库工人工资、电力机械、折损维修等费用开支照常。
一旦失去“周转率”,冷链仓储方很难获利,且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高质量的药材
今后在市场依然会走俏
未来三年,中药材不仅是在产地,在市场也会出现优质优价的现象。
中药材质量和价格出现两极分化。
这些在市场流通的高品质药材,在来源追溯方面身份上也会发生转变,基本上多是挂靠在产地合作社或种植基地名下,“名正言顺”走进药厂。
今后,一些品种出现“产地接单、市场发货”的现象将成为行业常态。
一些低品质的药材,也并非完全没有出路,会成为那些农牧渔业、饲料配方、色素提取、化工生产方面的原料首选对象。
市场专营商
未来会拥有“多重身份”
对于市场专营商而言,靠过去那种从产地“搬砖”到市场销售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今后许多市场单品种专营商,将会紧跟行业形势,把握时代脉搏,携手产地布局种植基地,继续做自己的生意。
中药材专业市场未来聚散功能弱化,众多的单品种专营商身份也不再“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由原来的简简单单开始变得有内涵有深度,遇变则变,遇强则强。
产地有基地,市场有门店,终端有消化渠道,既是产地种植户,又是市场专营商,并且还是生产企业供货商,才是他们未来“多重身份”最精准的定位与标签。
市场的变化,对于思想落后的人是彷徨和迷茫的开始,对于思想敏锐、洞察力极强的人来说,恰恰是机遇。
药典标准对一些中药材品种检项的改变;相关品种新政策出台禁止采挖与捕捉;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将会影响哪些进出口、海陆产品品种的行情走势;疫情敏感品种、资源枯竭性品种、旱涝灾害引发减产的品种、伤农严重的低价位品种、易受庄家操控的中小品种;每年受集采联采影响,容易造成行情波动的品种等,都将会成为“压货商”这个群体关注的对象。
在全国中药饮片集采活动中,由于品种的产地种植基地对投标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一些生产企业要求合作多年的市场专营商,提供可追溯的产地种植基地。
但是很多市场专营商出现抗拒心理、不愿配合。
时代发展下,堵不如疏,疏不如认清形势。与其等待着被合作多年的企业淘汰,不如主动出击——自己到产地建种植基地,或与别人合作建自己专营的品种种植基地。
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掌握主动权与企业平等对话,并持续合作下去。否则,最终等待自己的可能是被淘汰出局。
对于终端生产企业来说,新版药典颁布,很多品种检项增加,以及集采联采“择优录取”的影响,同样面临“生死大考”。
新版药典对一些品种化学成分、农残、激素检项的变化与增加,虽然更有效地保障了药品的质量,但同时也能更大程度增加企业产品尤其是饮片产品不合格的风险。
“集采联采”开展虽然能倒逼行业步入规范和加速产业链闭环,从长远来看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对于一些当前实力较弱、资产有限、远景布局规划等等方面依然不够完善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自己的产品进不了集采联采,随着市场销售份额被挤占瓜分,则意味着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愈加受限。
因为未来的中医药行业,对于终端生产企业来说,将是一个资源整合、收购兼并、合纵连横、强者恒强、弱者积弱、赢家通吃的开始。
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可以继续在产地布局,建立自己产品独立的原料供应基地,或与产地合作方发展共建共享基地。
与中药材行业相比较,中药产品生产领域的竞争更残酷、更卷。
在中药材行业,一些难以过检、被药典标准判定“不合格”的“低品质”药材,在其它领域仍有销售空间,比如像农牧渔业、饲料配方、化工原料、兽药使用以及色素提取等。
在药典标准方面,有些性状不符、含量不够被视为“劣药”拒之门外的中药材,在养生保健领域,恰恰在茶饮膳食、美容养颜、药浴泡脚等方面发挥用途,比如青桑叶、青瓜蒌、奶芎、嫩蒲公英等。
在中成药或中药饮片方面却不是这样,一旦产品抽查不合格就意味着被召回/销毁、企业被罚款。
在今后的三年或更长远的未来,无论是中药材行业还是中成药领域,都将是一个一路向好的大健康产业。
注:本文受访专家为中药材行业资深专家,华宾清源中医药信息部负责人月下独酌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