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最新的采访中分享了英伟达在物理AI领域的最新突破。他表示,随着Transformer模型、大型语言模型以及基础模型方面的突破,通用人形机器人必要的技术已“近在眼前”。未来AI的应用科学将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黄仁勋在日前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上表示,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技术,即将迎来ChatGPT时刻般的突破,有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技术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愈发火爆。有机构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量产元年,各大厂商相继入场机器人本体制造,大厂持续布局AI大模型,全行业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和商业化落地。
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接受了科技自媒体Tiff In Tech的采访,分享了英伟达在物理AI领域的最新突破。
黄仁勋表示,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将最为实用,因为世界是围绕人类自身需求而建造的,这项技术极其难以实现。但随着Transformer模型、大型语言模型以及基础模型方面的突破,必要的技术已“近在眼前”,英伟达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出真正的贡献。
物理AI指能理解和交互物理世界的AI系统,通常物理AI模型的开发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真实世界数据和测试。英伟达推出的Cosmos和Omniverse平台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世界,大大缩短了机器学习的时间。
黄仁勋进一步解释道,“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训练机器人学习行走,它将按照人类的时间进度线性学习。但在全景宇宙(omniverse,一种虚拟仿真环境)中,我们可以创建多个不同的多元宇宙(multiverse,即多重平行世界),让机器人并行学习,可能同时以10万种不同的方式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原本需要10年才能训练机器人完成的任务,缩短到几个小时内完成。”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技术可以将机器人的训练时间从多年缩短至几小时,极大提高了效率和可行性。
另外,黄仁勋还特别强调了英伟达“三台计算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安全性。这种涉及三个独立计算机协同工作的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冗余性,从而增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
黄仁勋介绍称,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约50亿美元规模的业务。英伟达为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提供服务的方式是通过三个计算机系统:一个用于训练AI,一个用于模拟AI,称为全景宇宙,还有一个用于将AI装入汽车中。
黄仁勋表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人工智能的应用科学将变得尤为重要。与上一代主要关注如何应用计算机来解决芯片设计和软件工程问题不同,新一代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AI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价值。
黄仁勋称,“我们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结合起来所能实现的效果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正将人工智能与物理科学相结合,彻底革新了科学计算的方式。我们还将其应用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以设计出更好的芯片和开发更优质的软件。因此,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所做的一切,它也将影响每个行业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这是当今最重要的技术。”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上,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技术,即将迎来ChatGPT时刻般的突破,有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技术产业。
与此同时,全球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也传来重大进展。马斯克日前在连线采访中表示,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初期这些机器人将在特斯拉工厂内测试。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26年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产量将增加10倍,因此其目标是2026年生产50000到100000个人形机器人,然后在第二年再增加10倍。
马斯克还透露, “未来几周内,我们就可能会更新Optimus,它的进展非常顺利,团队做得很棒。”
有分析称,这一版更新,或许有望成为他此前所说的,“2024年底至2025年初,Optimus将进行的‘重大的硬件改版’” 。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愈发火爆。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预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1亿美元,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
华安证券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量产元年,其中特斯拉optimus有望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落地在内部工厂运行,2026年有望对外销售。Figure、1X、宇树、智元、开普勒、优必选等国内外机器人领先企业已经先后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国海证券指出,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经过技术积累+政策刺激,复合影响因素的传导效应开始显现。2025年,厂商相继入场机器人本体制造,大厂持续布局AI大模型,全行业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和商业化落地。不过,需注意的是,机器人概念在经历了短期暴力反弹后,部分个股已经弹升至前高附近,后续或面临着在短线获利盘与前期套牢盘双重的考验,是否仍有足够的资金愿意进场接力仍是后续关注的重点。
责编:战术恒
校对:杨立林
突传利好!科技巨头,重磅宣布!
美国突发!18万人收到疏散令,特朗普发声!
93年美女董事长,突然刷屏!
A股,异动!
伯克希尔,突发!
邮箱:bwb@stcn.com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最新的采访中分享了英伟达在物理AI领域的最新突破。他表示,随着Transformer模型、大型语言模型以及基础模型方面的突破,通用人形机器人必要的技术已“近在眼前”。未来AI的应用科学将变得尤为重要。
另外,黄仁勋在日前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上表示,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技术,即将迎来ChatGPT时刻般的突破,有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技术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愈发火爆。有机构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量产元年,各大厂商相继入场机器人本体制造,大厂持续布局AI大模型,全行业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和商业化落地。
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接受了科技自媒体Tiff In Tech的采访,分享了英伟达在物理AI领域的最新突破。
黄仁勋表示,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将最为实用,因为世界是围绕人类自身需求而建造的,这项技术极其难以实现。但随着Transformer模型、大型语言模型以及基础模型方面的突破,必要的技术已“近在眼前”,英伟达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出真正的贡献。
物理AI指能理解和交互物理世界的AI系统,通常物理AI模型的开发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真实世界数据和测试。英伟达推出的Cosmos和Omniverse平台能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世界,大大缩短了机器学习的时间。
黄仁勋进一步解释道,“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训练机器人学习行走,它将按照人类的时间进度线性学习。但在全景宇宙(omniverse,一种虚拟仿真环境)中,我们可以创建多个不同的多元宇宙(multiverse,即多重平行世界),让机器人并行学习,可能同时以10万种不同的方式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原本需要10年才能训练机器人完成的任务,缩短到几个小时内完成。”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的技术可以将机器人的训练时间从多年缩短至几小时,极大提高了效率和可行性。
另外,黄仁勋还特别强调了英伟达“三台计算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安全性。这种涉及三个独立计算机协同工作的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可靠性和冗余性,从而增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
黄仁勋介绍称,英伟达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约50亿美元规模的业务。英伟达为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提供服务的方式是通过三个计算机系统:一个用于训练AI,一个用于模拟AI,称为全景宇宙,还有一个用于将AI装入汽车中。
黄仁勋表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人工智能的应用科学将变得尤为重要。与上一代主要关注如何应用计算机来解决芯片设计和软件工程问题不同,新一代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AI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并创造价值。
黄仁勋称,“我们将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结合起来所能实现的效果令人难以置信。我们正将人工智能与物理科学相结合,彻底革新了科学计算的方式。我们还将其应用于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以设计出更好的芯片和开发更优质的软件。因此,人工智能影响着我们所做的一切,它也将影响每个行业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这是当今最重要的技术。”
在日前举办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上,黄仁勋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技术,即将迎来ChatGPT时刻般的突破,有望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技术产业。
与此同时,全球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也传来重大进展。马斯克日前在连线采访中表示,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初期这些机器人将在特斯拉工厂内测试。如果一切进展顺利,2026年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产量将增加10倍,因此其目标是2026年生产50000到100000个人形机器人,然后在第二年再增加10倍。
马斯克还透露, “未来几周内,我们就可能会更新Optimus,它的进展非常顺利,团队做得很棒。”
有分析称,这一版更新,或许有望成为他此前所说的,“2024年底至2025年初,Optimus将进行的‘重大的硬件改版’” 。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愈发火爆。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预测,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17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1亿美元,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1.19万台增长至60.57万台。
华安证券认为,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量产元年,其中特斯拉optimus有望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落地在内部工厂运行,2026年有望对外销售。Figure、1X、宇树、智元、开普勒、优必选等国内外机器人领先企业已经先后开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国海证券指出,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经过技术积累+政策刺激,复合影响因素的传导效应开始显现。2025年,厂商相继入场机器人本体制造,大厂持续布局AI大模型,全行业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建设和商业化落地。不过,需注意的是,机器人概念在经历了短期暴力反弹后,部分个股已经弹升至前高附近,后续或面临着在短线获利盘与前期套牢盘双重的考验,是否仍有足够的资金愿意进场接力仍是后续关注的重点。
责编:战术恒
校对:杨立林
突传利好!科技巨头,重磅宣布!
美国突发!18万人收到疏散令,特朗普发声!
93年美女董事长,突然刷屏!
A股,异动!
伯克希尔,突发!
邮箱:bwb@s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