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毛绒「宠物」,凭什么成为 2025 年第一个爆款产品|CES 2025

爱范儿

1周前

虽然Furby更多的时候像个玩具,还称不上是陪伴类机器人,但也拥有简单的语音识别和互动功能,凭借毛绒外表,Furby在全球获得了超过4000万台的销量。
链接
人与机器
在 CES 2025 上,我们按照惯例看到了新的显卡、笔记本电脑以及电视,但比起这些循规蹈矩的产品,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更能引发大家的兴趣。
比如一个宠物。
在 CES 2025 上,一款名为 Ropet 的新家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机器人与宠物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Ropet 可以拆分为 Robot 和 Pet,分别代表了「机器人」和「宠物」,可以说,这就是一只机器人宠物。
和我们之前常见的 AI 宠物或是伴侣不同,Ropet 抛弃了光滑或是科技的外表,转而采用可爱的形象设计与毛绒绒的表面材质,并在这层绒毛之下配备了一整套加温系统,使其整体温度维持在 37 度,当人类的手指抚摸它们时,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动物触感与温度。
Ropet 的设计,让我想起《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Baymax),在电影上映后以其圆润可爱的外观、温暖的陪伴功能和冰冷的机器人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不过,想要像大白一样受到欢迎,光有外表和温度还不够,如果 Ropet 不够智能,你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会激发你「厌蠢症」的毛绒玩具。
想要和人类产生丰富的互动,「眼睛」和「耳朵」是必不可少的器官,但 Ropet 上的大眼睛和毛绒绒的只是伪装,它的视觉传感器与听觉传感器都集成在鼻子中,这两个传感器在日常使用中几乎毫无存在感,不会让人「一眼出戏」。
除了视觉与听觉外,Ropet 还在毛绒绒的外表下藏了一个响应式触觉系统,这个传感器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抚摸或是触碰等动作。
在三个传感器收集到相应的数据以后,Ropet 会依靠 AI 来识别人类的动作、语言、面部表情,并推断相应的情绪状态,最终根据这些因素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在用户感到低落时安慰他们,或者用肢体语言表示陪伴,在感受到人类的抚摸时,也会模拟出相应的宠物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Ropet 的眼睛其实是两个巨大的显示屏,可以显示面对人类不同的行为或情绪时,Ropet 自身的情绪反应。
借助摄像头、传感器、AI 与眼球显示屏,Ropet 可以做到一些有意思的互动。
比如它会表示饥饿,并发出肚子咕噜咕噜的声响,当人类像逗宠物一样将食物放在它面前时,它会借助摄像头和 AI 记住事物的样子,当再次看见同样的食物以后,它会在眼球上显示食物的图标,并发出咀嚼的声音。
除了已有的 AI 反应外,Ropet 还搭载了一个自适应的学习算法,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记录并分析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并根据这些信息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模式,提供更贴合的情感支持。
如果没有耐心等待它慢慢学习,那也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连接 Ropet,参与互动模式和行为预设的定制,提前催化一个独属于你的 AI 宠物。
更有趣的是,如果 Ropet 保持连接 Wi-Fi 的话,Ropet 会借助 ChatGPT 获得更聪明的「进化」,和你就某个话题展开更深入、更有意义的对话也没问题。
虽然在 AI 的帮助下,Ropet 具有一定的成长性,但这个过程一般都隐藏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进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改变,所以为了弥补正面反馈,Ropet 还引入了另一套激励机制。
与某些游戏的设计类似,Ropet 鼓励用户与其互动。一方面,这让用户能更快熟悉它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加速了 Ropet 的学习进程。
每次互动后,Ropet 都会给予用户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换取新的配件和软件更新,让 Ropet 保持更明显的新鲜感。
如果说 AI 的成长性是一种被动的、潜移默化的进化过程,那么这套激励机制则是通过主动地参与为生活增添乐趣和互动感,真正让 Ropet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位有趣的智能伙伴。
Ropet 配有各种磁性、可互换的口罩,以及各种可拆卸和可清洗的毛皮颜色,总重 600 克,内置 4400 mAh 的锂电池,使用无线底座充电,在 30 分钟的充电时间下,续航时间可以长达 2 个小时。
Ropet 在 CES 2025 大会上一经亮相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早鸟价 189 美元的起售价(基础款)也足够友好。
截止发稿时,已经收到了八百余人支持,获得超过 23 万美元的众筹资金,已正式进入生产流程,并将在 2025 年 3 月开始发货。
AI 宠物的竞争点,可能不在 AI
AI 伴侣、AI 宠物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为什么 Ropet 能够在这个「见怪不怪」的环境中杀入重围,获得关注和成功呢?
想要找到答案,我们也许可以拉长时间线,往前看看。
在 AI 技术大跨步发展以前,陪伴类的机器人硬件就已经出现了。
早在 1999 年,索尼就推出了世界上首个消费级智能机器狗 AIBO,配备了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和动作,并表现出类似于真实宠物的行为,做出一定的情感互动。
2017 年,AI 技术大跨步的前夕,Jibo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情感社交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初级的 AI 功能,能够与用户进行语音互动,提供天气、提醒等功能,还能通过表情和动作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
虽然 Jibo 的商业化不太成功,仅仅一年后就将相关的知识产权出售给纽约投资公司 SQN Venture Partners,但一定程度上为陪伴类 AI 机器人指明了一个方向。
这两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陪伴类 AI 硬件,在形态上都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靠近传统的机器人思路——鲜明的机械结构、光滑的外壳,极具科幻感和工业气息。
而形态上的另一条路子,也是差不多的时间起步。
1998 年,被孩之宝收购前的 Tiger Electronics 开发并生产了一款互动毛绒玩具 Furby。
虽然 Furby 更多的时候像个玩具,还称不上是陪伴类机器人,但也拥有简单的语音识别和互动功能,凭借毛绒外表,Furby 在全球获得了超过 4000 万台的销量。
沿着这条已有的成功路径,2021 年,卡西欧就联合日本初创公司 Vanguard Industries 设计了一个名为 Moflin 的 AI 宠物,并开启众筹。
除开 AI 功能外,Moflin 最大的特征就是体积小巧,外表覆盖着柔软的毛绒材质,颜色多为灰白或棕色,摸起来像一只温暖的小动物。
Moflin 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发售,从发售以后,Moflin 一度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并在二手网站上卖出过万的高价。
这两种陪伴类机器宠物路径,在同时期下的技术水平其实大差不差,最大的差异点,无非是形态的迥异。
而与形态息息相关的,是陪伴类机器人的定位,与人类的心理认知。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在现实中,人们开始变得疏离,家庭、个人都趋于原子化,孤独成为生活中主要的问题和情绪。
根据《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temporal trend in burden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from 1990 to 2019: An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报告,2019 年,全球估计有约 2.748 亿人患有重度抑郁症(MDD)。
这个数据,比 1990 年增加了 59%。
美国 Gallup Panel 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抑郁症的患病趋势
于是,以提供情绪价值为最大卖点的陪伴类 AI 宠物应运而生,需求也随之增加。
但问题是,情绪价值的传递也分效率高低。
就像我们总是厌烦居高临下的说教,却能接受温和而真诚的语言,陪伴类 AI 宠物的呈现方式,同样需要讲究。
面对情绪传递问题,心理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理论与方法。
感官是人类与外界互动最直接且可靠的渠道,其中触觉和视觉作为五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官调节情绪,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皮肤中的梅斯纳小体和帕西尼小体会对外界的接触保持相当高的敏感度,会根据接触的特性向大脑传递不同的信号。
根据触觉心理学理论,柔软是最被人类喜爱的元素之一,这种质感通常与舒适、安全和放松感相联系,会促使大脑产生「幸福荷尔蒙」——催产素,能有效地减少焦虑和压力,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效果。
我们的触觉非常多样化,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更有趣的是,感官并不是独立运行的,它们之间存在跨通道效应(Sensory Cross-modal Effect)。
这种效应指的是,一种感光刺激可以联动其他感官的感知,就像看见房间中的沙发时,大脑会理所应当地觉得它是柔软的。
这种联想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柔软」的认知,带来情绪上的舒缓和安全感。
嗅觉与味觉之间也有跨通道效应
讲到这里,我们回到本段开头的问题:为什么 Ropet 能够在这个「见怪不怪」的环境中杀入重围,获得关注和成功呢?
在 CES 2025 上,Ropet 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Jianbin He 其实已经间接给了答案:

我们创造了一个将技术复杂性与真正的情感联系相结合的伴侣。

如果将这个答案说透,无非就是一句话——他们在冰冷的机器与人类敏感的内心世界之间,找到了一种名为「柔软」的耦合剂。
文|周奕旨

虽然Furby更多的时候像个玩具,还称不上是陪伴类机器人,但也拥有简单的语音识别和互动功能,凭借毛绒外表,Furby在全球获得了超过4000万台的销量。
链接
人与机器
在 CES 2025 上,我们按照惯例看到了新的显卡、笔记本电脑以及电视,但比起这些循规蹈矩的产品,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更能引发大家的兴趣。
比如一个宠物。
在 CES 2025 上,一款名为 Ropet 的新家伙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机器人与宠物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端倪,Ropet 可以拆分为 Robot 和 Pet,分别代表了「机器人」和「宠物」,可以说,这就是一只机器人宠物。
和我们之前常见的 AI 宠物或是伴侣不同,Ropet 抛弃了光滑或是科技的外表,转而采用可爱的形象设计与毛绒绒的表面材质,并在这层绒毛之下配备了一整套加温系统,使其整体温度维持在 37 度,当人类的手指抚摸它们时,可以感受到真实的动物触感与温度。
Ropet 的设计,让我想起《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Baymax),在电影上映后以其圆润可爱的外观、温暖的陪伴功能和冰冷的机器人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不过,想要像大白一样受到欢迎,光有外表和温度还不够,如果 Ropet 不够智能,你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会激发你「厌蠢症」的毛绒玩具。
想要和人类产生丰富的互动,「眼睛」和「耳朵」是必不可少的器官,但 Ropet 上的大眼睛和毛绒绒的只是伪装,它的视觉传感器与听觉传感器都集成在鼻子中,这两个传感器在日常使用中几乎毫无存在感,不会让人「一眼出戏」。
除了视觉与听觉外,Ropet 还在毛绒绒的外表下藏了一个响应式触觉系统,这个传感器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抚摸或是触碰等动作。
在三个传感器收集到相应的数据以后,Ropet 会依靠 AI 来识别人类的动作、语言、面部表情,并推断相应的情绪状态,最终根据这些因素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在用户感到低落时安慰他们,或者用肢体语言表示陪伴,在感受到人类的抚摸时,也会模拟出相应的宠物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Ropet 的眼睛其实是两个巨大的显示屏,可以显示面对人类不同的行为或情绪时,Ropet 自身的情绪反应。
借助摄像头、传感器、AI 与眼球显示屏,Ropet 可以做到一些有意思的互动。
比如它会表示饥饿,并发出肚子咕噜咕噜的声响,当人类像逗宠物一样将食物放在它面前时,它会借助摄像头和 AI 记住事物的样子,当再次看见同样的食物以后,它会在眼球上显示食物的图标,并发出咀嚼的声音。
除了已有的 AI 反应外,Ropet 还搭载了一个自适应的学习算法,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可以记录并分析用户的习惯和喜好,并根据这些信息不断优化自身的行为模式,提供更贴合的情感支持。
如果没有耐心等待它慢慢学习,那也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连接 Ropet,参与互动模式和行为预设的定制,提前催化一个独属于你的 AI 宠物。
更有趣的是,如果 Ropet 保持连接 Wi-Fi 的话,Ropet 会借助 ChatGPT 获得更聪明的「进化」,和你就某个话题展开更深入、更有意义的对话也没问题。
虽然在 AI 的帮助下,Ropet 具有一定的成长性,但这个过程一般都隐藏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地进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改变,所以为了弥补正面反馈,Ropet 还引入了另一套激励机制。
与某些游戏的设计类似,Ropet 鼓励用户与其互动。一方面,这让用户能更快熟悉它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加速了 Ropet 的学习进程。
每次互动后,Ropet 都会给予用户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于换取新的配件和软件更新,让 Ropet 保持更明显的新鲜感。
如果说 AI 的成长性是一种被动的、潜移默化的进化过程,那么这套激励机制则是通过主动地参与为生活增添乐趣和互动感,真正让 Ropet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一位有趣的智能伙伴。
Ropet 配有各种磁性、可互换的口罩,以及各种可拆卸和可清洗的毛皮颜色,总重 600 克,内置 4400 mAh 的锂电池,使用无线底座充电,在 30 分钟的充电时间下,续航时间可以长达 2 个小时。
Ropet 在 CES 2025 大会上一经亮相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早鸟价 189 美元的起售价(基础款)也足够友好。
截止发稿时,已经收到了八百余人支持,获得超过 23 万美元的众筹资金,已正式进入生产流程,并将在 2025 年 3 月开始发货。
AI 宠物的竞争点,可能不在 AI
AI 伴侣、AI 宠物的概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但为什么 Ropet 能够在这个「见怪不怪」的环境中杀入重围,获得关注和成功呢?
想要找到答案,我们也许可以拉长时间线,往前看看。
在 AI 技术大跨步发展以前,陪伴类的机器人硬件就已经出现了。
早在 1999 年,索尼就推出了世界上首个消费级智能机器狗 AIBO,配备了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和动作,并表现出类似于真实宠物的行为,做出一定的情感互动。
2017 年,AI 技术大跨步的前夕,Jibo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情感社交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初级的 AI 功能,能够与用户进行语音互动,提供天气、提醒等功能,还能通过表情和动作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
虽然 Jibo 的商业化不太成功,仅仅一年后就将相关的知识产权出售给纽约投资公司 SQN Venture Partners,但一定程度上为陪伴类 AI 机器人指明了一个方向。
这两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陪伴类 AI 硬件,在形态上都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靠近传统的机器人思路——鲜明的机械结构、光滑的外壳,极具科幻感和工业气息。
而形态上的另一条路子,也是差不多的时间起步。
1998 年,被孩之宝收购前的 Tiger Electronics 开发并生产了一款互动毛绒玩具 Furby。
虽然 Furby 更多的时候像个玩具,还称不上是陪伴类机器人,但也拥有简单的语音识别和互动功能,凭借毛绒外表,Furby 在全球获得了超过 4000 万台的销量。
沿着这条已有的成功路径,2021 年,卡西欧就联合日本初创公司 Vanguard Industries 设计了一个名为 Moflin 的 AI 宠物,并开启众筹。
除开 AI 功能外,Moflin 最大的特征就是体积小巧,外表覆盖着柔软的毛绒材质,颜色多为灰白或棕色,摸起来像一只温暖的小动物。
Moflin 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发售,从发售以后,Moflin 一度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并在二手网站上卖出过万的高价。
这两种陪伴类机器宠物路径,在同时期下的技术水平其实大差不差,最大的差异点,无非是形态的迥异。
而与形态息息相关的,是陪伴类机器人的定位,与人类的心理认知。
随着互联网发展,网络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在现实中,人们开始变得疏离,家庭、个人都趋于原子化,孤独成为生活中主要的问题和情绪。
根据《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temporal trend in burden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from 1990 to 2019: An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报告,2019 年,全球估计有约 2.748 亿人患有重度抑郁症(MDD)。
这个数据,比 1990 年增加了 59%。
美国 Gallup Panel 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抑郁症的患病趋势
于是,以提供情绪价值为最大卖点的陪伴类 AI 宠物应运而生,需求也随之增加。
但问题是,情绪价值的传递也分效率高低。
就像我们总是厌烦居高临下的说教,却能接受温和而真诚的语言,陪伴类 AI 宠物的呈现方式,同样需要讲究。
面对情绪传递问题,心理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理论与方法。
感官是人类与外界互动最直接且可靠的渠道,其中触觉和视觉作为五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官调节情绪,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皮肤中的梅斯纳小体和帕西尼小体会对外界的接触保持相当高的敏感度,会根据接触的特性向大脑传递不同的信号。
根据触觉心理学理论,柔软是最被人类喜爱的元素之一,这种质感通常与舒适、安全和放松感相联系,会促使大脑产生「幸福荷尔蒙」——催产素,能有效地减少焦虑和压力,从而达到调节情绪的效果。
我们的触觉非常多样化,是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更有趣的是,感官并不是独立运行的,它们之间存在跨通道效应(Sensory Cross-modal Effect)。
这种效应指的是,一种感光刺激可以联动其他感官的感知,就像看见房间中的沙发时,大脑会理所应当地觉得它是柔软的。
这种联想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柔软」的认知,带来情绪上的舒缓和安全感。
嗅觉与味觉之间也有跨通道效应
讲到这里,我们回到本段开头的问题:为什么 Ropet 能够在这个「见怪不怪」的环境中杀入重围,获得关注和成功呢?
在 CES 2025 上,Ropet 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Jianbin He 其实已经间接给了答案:

我们创造了一个将技术复杂性与真正的情感联系相结合的伴侣。

如果将这个答案说透,无非就是一句话——他们在冰冷的机器与人类敏感的内心世界之间,找到了一种名为「柔软」的耦合剂。
文|周奕旨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