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年轻人

笔记侠

1周前

听完料理师傅的故事后,我对小朱讲了一段话:“未来的中国不要再做房地产了,这将是一条断头路,在这个时代只是早和晚的时间问题。


内容来源:2024年12月28日,“甲辰大变局”王志纲年终围炉夜话
分享嘉宾:王志纲,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

高级笔记达人| 天朗明月 责编| 贾宁排版| 拾零
第8777篇深度好文:5920字 | 15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经济浪潮与文化脉络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画面。

当前,消费降级的阴霾正在笼罩,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萧瑟的情景,但没有察觉到其中正孕育着足以颠覆传统产业的新生力量。

王志纲老师通过良壤酒店、范日道等生动的企业案例,精彩呈现出当前在困境中成功创造市场的非凡创举,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家的精神内核,深度探寻事业之间的羁绊。

回顾历史,三次全球化的兴衰交替历历在目,中美之间微妙且关键的制衡博弈也清晰呈现,直至深入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与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

在未来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时代,消费者又会有哪些变化?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又有哪些新的机会?

本篇为王志纲老师围炉夜话的第二篇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消费降级的背后,
隐藏着巨大商机

人人都说消费降级,现在很多企业都垂头丧气,比如餐饮业和服务行业,他们大都认为现在的状况是全线崩溃,特别是高端餐饮,更加难以生存。

但事实上,我了解到的状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就像四季变化一样,有死亡、有新生,关键是这些企业接下来该怎么做?

下面我来分享几个学生的故事。

故事1:给华为撑牌子的良壤酒店

长三角西塘的良壤是高端人群都知道的酒店,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酒店,而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高端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老板姓朱。

我对小朱最深刻的印象,源自十年前的一次新加坡之旅,当时全程由他来负责安排,包括圣淘沙度假胜地,还品尝了前总理李光耀非常喜欢的一家日料店,这家店非常棒,完美展现了东西合璧。

我见到料理师傅时候,因为我之前学过日语,所以用日语向他问候,没想到他听不懂,原来他是一个中国人。

我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选择做日料,他说他在日本做厨师七八年,随后跟着自己的师傅到了新加坡,就扎根在这里了。

听完料理师傅的故事后,我对小朱讲了一段话:“未来的中国不要再做房地产了,这将是一条断头路,在这个时代只是早和晚的时间问题。下一步中国缺乏什么?缺乏的是美好的生活,谁能打造出美好的生活,谁就有未来。”


我当时还向小朱夫妇提出,应该基于他们对生活的品味和理解,聚焦于这个事情,为中国人民呈现出一种高端且不次于新加坡的生活体验。

小朱夫妇听了我的建议后,回国立马将资产全部处理,集中精力选择在上海周边的西塘,打造了如今良壤酒店。

在良壤酒店亮相前的一年,小朱夫妇得知我要到上海出差,因为熟悉我喜欢日本料理,所以他们马上安排。当时我坐下来,料理师傅就出现了。

我抬头看到他是新加坡的小子,我问他为何来这里。他说:老师您走了以后,您不是交代您的学生要把我挖过来么,我来了以后发现店没开,我又回去日本学了两三年厨艺,结果回来以后还没开,我就一直等着店开了我再来工作。

那天品尝他的厨艺后,我发现他比新加坡的厨艺更上一层楼。类似这样的故事在良壤酒店有很多,正是这些细节和故事最终支撑了良壤酒店的丰满生活和有机生活。

比如,良壤酒店将大上海及全国顶级的艺术作品植入其中,打造成为可以体验、观赏、消费的艺术天地。

其中有一个水晶宫,布局了一个游泳池,全世界我见过很多游泳池,可是像这样在水晶宫里游泳,一边游泳一边感受观赏到一幅幅现代派画卷的体验是极其稀缺的。

良壤酒店就是靠着这些众多细节而一炮而红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一位华为的高管给我发消息,说正在良壤酒店看到了我的书,想着这酒店一定和我有些渊源。我反问他怎么去了良壤酒店,他回复我说任正非推荐华为高层到此开会。

后来良壤酒店的鮨金时日料餐厅也做的非常成功,很多人从上海打车一个小时过去。

最近上海拿出青浦区的一大片地,想把华为引进到当地,打造一个全球人才高地。最后上海市来良壤招商,希望通过非常优惠的条件将其引入到华为基地边上。

前不久上海市传出一个消息,说领导在考察华为基地时,华为的高管说:“我们下一步会发展的更好,旁边就是良壤!”

所以,很多人通常是靠华为来撑自己的牌子,而华为是靠良壤酒店来撑牌子。谁说野百合没有春天,好花也要绿叶配。


好的服务业,就是下一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故事2:做餐饮文化的范日道

我有一个学生品牌范日道,它的经营者是一位40多岁的东北人小黄,他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湾区开了10多家顶级餐饮店做蟹仙画宴,就是把帝王蟹等贵重的海鲜变成一种画卷,在品鉴美食的同时也在鉴赏中国文化,比如“敦煌神画”演绎。

在当时上海外滩很多家餐饮店接连垮下的时候,他却一口气收购了五家店,全部打造成以文化美学的餐饮,比如“一仙弘宴”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成因绕梁”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等

因此,一度成为了很棒的打卡圣地,是老外们非去不可的地方。

前不久他在深圳湾一号新开的店里请我吃饭,我很好奇这么名贵的地方怎么这么多人去,他说很多房间都被华为定了。

由于华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很多,每当客户到访,华为就带客户来此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的店,消费最多的都是华为这样的企业。

而且他还跟我讲:王老师,我不是做餐饮的,我只是以餐饮为切口,做文化产业。

最近他在日本的京都以数千万购买了一个3000平米的百年老宅,计划下一步在日本以演绎的形式展现日本人怎么从中国将禅宗文化转接过来,又如何将其变成生活的文化。

在中国,凡是“过剩”的都是想走短平快的一个模具。只要成功,就敢迅速复制100家甚至1万家,造成严重的内卷不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很难保证。

所以,跟市场找市场,最终的成功者肯定是创造市场,只有创造市场的人才有未来。


故事3:文旅康养是增长赛道的蕲艾

这是我们服务过的客户,40多岁,也是一个年轻人,山东沂蒙山人,没读过大学,中学毕业便步入江湖进入社会大学,原来吃过很多亏,摔了很多跤,所以锻炼的商业直觉极好。

他看中了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特别是老年人的文旅养老。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没有七病八灾也有个浑身疼痛,但是对于艾的认知,中国人是高度认可的。

但是如何将艾发挥其疗效,实现源头关注,是他深思的一个问题。

当他发现这个问题后,找到了中国艾的源头-蕲艾,在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投入两三个亿,打造蕲艾的工业园区,将蕲艾规范化、统一化发展,与政府达成协议,将蕲艾品牌掌握在手里,进而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之后建立了研究院,研究出艾的几十种灸法,比如坐在沙发上在脖子做艾灸、睡觉时在额头做艾灸等等,再将这几十种玩法应用到店里,效果非常好,他在线下布局了很多社区门店,非常成功。

通过做蕲艾产品的成功,他认识到养生、文旅康养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下一步他准备做人参产品。

我们团队为他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发展到今天,文旅康养肯定是巨大的增长空间。

当前,银发经济占美国gdp的37%,中国还不到10%。因此,将其做好对国家是帮助,对老年人养老是很好的支持,对企业也是一个机会。

以上3个故事说明一点:市场是创造出来的,不要小看年轻人,他们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只要掏心对待客户,在每一个渠道都会开出很好的花朵。


二、事业使人年轻,
何不一狂再少年?

1.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中,宁高宁是一位传奇人物,非常成功,他曾经管理和打造了4个世界500强企业,从华润到中粮再到中国中化。我很欣赏他,但遗憾的是他在60多岁的时突然宣布退休了。

由此,引出了一个思考:什么叫企业家?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仅能被视为半个企业家,不能完全等同于百分百的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将企业视为终身职业与事业,他们不会因为到点了就下班,也不会仅在人手不足时才参与其中。

因此,既然是企业家,理应将其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比如郭鹤年。说到他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但全世界的香格里拉酒店是他的,北京的国贸中心、中国大饭店也是他的。

我看《郭鹤年的自传》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说60岁以前,我们家真正老板是我妈,任何重大决策是她拍板,但60岁的时候,面临了人生中的一大挑战。

1985年,中国招商局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北京东三环这个地方打造一个中国大饭店和国际贸易中心。当时他心动了,但是他母亲坚决反对。

她认为,一个60要退休的人了,这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没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你不要去冒这个险了。

他在人生这个阶段,第一次和母亲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坚决不听她的话去干了。他说,30年过去了,没有想到现在国贸中心成为嘉里集团最大的资产,规模达几千亿,而且我们家并没有长寿基因,我现在已经100岁,仍然在一线工作得精神抖擞。

他讲这个故事,大家想一想,如果他60岁就退休了,在国企像宁高宁一样,现在哪还有国贸中心?哪还有这么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

所以,企业家是个终身职业,事业可以养老,事业养老意味着革命人永远年轻。


2.事业让人永远年轻

有时候我就在思考,今天中国的民营经济为什么出现停滞?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老一代人年龄大了,而孩子又不愿意接班,最后就不愿意再投资了,不投资就意味着企业在原地转圈。

所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让老一代的人重新认识到自己,即事业使人永远年轻。如果可以这样活到80岁甚至90岁,那就还有三四十年的生活,就还有一片新天地可以重新布局自己。

因此,我总结叫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三生万物”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太极的变迁,然而,最终还得“三生有幸——生活、生命、生意一个都不能少”,生活要丰富多彩,生命要饱满而有价值,生意其实只是顺带的结果。

总之,事业使人年轻,一定要做到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把这三者打通以后,你的人生会非常美好,你就会活得很长久。 


三、现代化或全球化,
底层都是读懂中国

1.人类历史上三次全球化

人类历史到今天为止,有三次比较大的全球化:

第一次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大航海实现全球化,但这是一种非常野蛮、掠夺式和抢占式的全球化。因此,除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大航海之外,全球留下的好东西并不多,以至于到今天拉丁美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次全球化发生在英国。大英帝国的全球化得失参半,好的方面是带来了现代化的治理制度,并且把英语普及到了全世界。

此外,许多现代的生活方式,比如体育、运动、篮球、足球、排球、高尔夫等,都是他们带过来的,这点非常了不起。

第三次全球化发生在今天的美国。美国在全球控制了近400个军事基地,可谓超级霸主,但是今天也有些撑不住了,特朗普的上台正是美国汹涌民意的体现。

特朗普曾经表示,只要中国愿意与美国联手,全球就没有难以处理的事情。这让大家感到震惊,尤其是美国的一些老政客,他们认为这是在抹灭自己的威风。这句话并非随口之谈,背后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和美国之间正在此消彼长。

如今面临一个问题,中国正在全球化,中国哲学也在逐渐走出去。

今天西方的主流文化——昂撒文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或是接受一个东方民族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原来日本曾经想成为这样的角色,但被“打垮了”。之后俄罗斯又想“折腾”,但到现在还在那趴着。

这样的情况下,在东方的国家中只能是中国来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所以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也经过了10多年的重塑和对冲。

2.修昔底德陷阱

我最近比较关注马凯硕,一个新加坡学者,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他是一个很有水平的人。最近,他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很厉害的地缘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展开了一场对话,涉及“修昔底德陷阱”。

米尔斯海默,这位美国学者认为自己对中国有一定深度的认知,并且十分欣赏中国,但是在未来,中国和美国难以避免一战,他说自己不愿意这样,可惜历史只能如此。

他的理由是:中国的崛起势必影响美国的世界地位,美国不可能让自己成为第二名,必须要当老大。如果中国要超过美国,美国就不同意,那就是“火拼”。

马凯硕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全球化,将会给全球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和新的秩序,这是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谈的。


3.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这次我专门去了郑和下西洋的地方,去了越南,深刻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时拥有庞大的船队和巨大的力量。为什么不借此在外面占领两块地方?只要把旗子一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就全都是我们的。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你认为我是大哥就行了,还给你施以很多财富,根本没有想到侵占你的地方。

中国走出去的时间比欧美列强早多了。纵观中国的历史,几千年来从郑和下西洋开始,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里就没有侵略和殖民的基因。

此外,中国崛起所依仗的力量和文化,西方没有经历过。

比如说美国拥有300年不到的历史,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一位长者和一个才200岁的小伙子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小伙子力量比较大,老头看不过去,所以呈现出霸王拳对太极拳的情况。

4.中国黄河边的智慧

回过头来再谈谈今天的世界、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的未来,我认为下一步可能是黄河边的智慧。

中国的智慧,可能会为人类社会带来全新的认知和治理观念。

这一点在我们出版的那本书中有深刻体现。三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叫《王志纲论战略》,当时出版社非常重视。

我询问出版社这本书能够卖多少?对方说1万本没问题。我说1万本卖它干什么?1万本能够作为一本畅销书,但远远不够。我跟他们讲,至少卖出10万,他们都不相信。

一年以后,销量超过10万,那天切蛋糕庆祝,他们的专家问:我们吃这碗饭几十年都没搞明白的事情,为什么你能搞清楚?

我讲了一个很简单的观点:中国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是跟跑,拿来主义照搬,特别是学术界。你们看看今天的出版社,包括你们出的书,不是所谓的德鲁克,就是炒西方的剩饭。那些博导教授谈论了很多,却没有中国的东西。

我们从跟跑到并跑,再到突然要领跑时,陷入了茫茫大海的无人区,没有航标。

这时,这本书站在全球化和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角度,经过几千场战争的历练,写出了中国东方式的战略,这肯定是人们所需要的,因此它的畅销是必然。

站在今天的世界角度展望整个中国,我对此充满信心,下一步中国的崛起无人能挡。

这个时候,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我们要继续发挥中华民族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要去输出什么,而是在走出去的时候,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和睦相处,以共同发展为原则。

最后,一个伟大的中国时代将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得以呈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 王志纲重磅演讲:再不出海,就该出局了

  • 王志纲:每一次潮水,都是一代人的转身

  • 笔记侠柯洲2024年度演讲:一切出路,都在思路里!

  • 2024,笔记侠最牛10大文章!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听完料理师傅的故事后,我对小朱讲了一段话:“未来的中国不要再做房地产了,这将是一条断头路,在这个时代只是早和晚的时间问题。


内容来源:2024年12月28日,“甲辰大变局”王志纲年终围炉夜话
分享嘉宾:王志纲,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

高级笔记达人| 天朗明月 责编| 贾宁排版| 拾零
第8777篇深度好文:5920字 | 15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说:

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经济浪潮与文化脉络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画面。

当前,消费降级的阴霾正在笼罩,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萧瑟的情景,但没有察觉到其中正孕育着足以颠覆传统产业的新生力量。

王志纲老师通过良壤酒店、范日道等生动的企业案例,精彩呈现出当前在困境中成功创造市场的非凡创举,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家的精神内核,深度探寻事业之间的羁绊。

回顾历史,三次全球化的兴衰交替历历在目,中美之间微妙且关键的制衡博弈也清晰呈现,直至深入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与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

在未来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时代,消费者又会有哪些变化?对于企业家群体而言,又有哪些新的机会?

本篇为王志纲老师围炉夜话的第二篇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消费降级的背后,
隐藏着巨大商机

人人都说消费降级,现在很多企业都垂头丧气,比如餐饮业和服务行业,他们大都认为现在的状况是全线崩溃,特别是高端餐饮,更加难以生存。

但事实上,我了解到的状况并不完全是这样,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就像四季变化一样,有死亡、有新生,关键是这些企业接下来该怎么做?

下面我来分享几个学生的故事。

故事1:给华为撑牌子的良壤酒店

长三角西塘的良壤是高端人群都知道的酒店,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酒店,而是一个非常经典且高端的旅游度假目的地,老板姓朱。

我对小朱最深刻的印象,源自十年前的一次新加坡之旅,当时全程由他来负责安排,包括圣淘沙度假胜地,还品尝了前总理李光耀非常喜欢的一家日料店,这家店非常棒,完美展现了东西合璧。

我见到料理师傅时候,因为我之前学过日语,所以用日语向他问候,没想到他听不懂,原来他是一个中国人。

我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选择做日料,他说他在日本做厨师七八年,随后跟着自己的师傅到了新加坡,就扎根在这里了。

听完料理师傅的故事后,我对小朱讲了一段话:“未来的中国不要再做房地产了,这将是一条断头路,在这个时代只是早和晚的时间问题。下一步中国缺乏什么?缺乏的是美好的生活,谁能打造出美好的生活,谁就有未来。”


我当时还向小朱夫妇提出,应该基于他们对生活的品味和理解,聚焦于这个事情,为中国人民呈现出一种高端且不次于新加坡的生活体验。

小朱夫妇听了我的建议后,回国立马将资产全部处理,集中精力选择在上海周边的西塘,打造了如今良壤酒店。

在良壤酒店亮相前的一年,小朱夫妇得知我要到上海出差,因为熟悉我喜欢日本料理,所以他们马上安排。当时我坐下来,料理师傅就出现了。

我抬头看到他是新加坡的小子,我问他为何来这里。他说:老师您走了以后,您不是交代您的学生要把我挖过来么,我来了以后发现店没开,我又回去日本学了两三年厨艺,结果回来以后还没开,我就一直等着店开了我再来工作。

那天品尝他的厨艺后,我发现他比新加坡的厨艺更上一层楼。类似这样的故事在良壤酒店有很多,正是这些细节和故事最终支撑了良壤酒店的丰满生活和有机生活。

比如,良壤酒店将大上海及全国顶级的艺术作品植入其中,打造成为可以体验、观赏、消费的艺术天地。

其中有一个水晶宫,布局了一个游泳池,全世界我见过很多游泳池,可是像这样在水晶宫里游泳,一边游泳一边感受观赏到一幅幅现代派画卷的体验是极其稀缺的。

良壤酒店就是靠着这些众多细节而一炮而红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一位华为的高管给我发消息,说正在良壤酒店看到了我的书,想着这酒店一定和我有些渊源。我反问他怎么去了良壤酒店,他回复我说任正非推荐华为高层到此开会。

后来良壤酒店的鮨金时日料餐厅也做的非常成功,很多人从上海打车一个小时过去。

最近上海拿出青浦区的一大片地,想把华为引进到当地,打造一个全球人才高地。最后上海市来良壤招商,希望通过非常优惠的条件将其引入到华为基地边上。

前不久上海市传出一个消息,说领导在考察华为基地时,华为的高管说:“我们下一步会发展的更好,旁边就是良壤!”

所以,很多人通常是靠华为来撑自己的牌子,而华为是靠良壤酒店来撑牌子。谁说野百合没有春天,好花也要绿叶配。


好的服务业,就是下一步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故事2:做餐饮文化的范日道

我有一个学生品牌范日道,它的经营者是一位40多岁的东北人小黄,他在北京、上海和深圳湾区开了10多家顶级餐饮店做蟹仙画宴,就是把帝王蟹等贵重的海鲜变成一种画卷,在品鉴美食的同时也在鉴赏中国文化,比如“敦煌神画”演绎。

在当时上海外滩很多家餐饮店接连垮下的时候,他却一口气收购了五家店,全部打造成以文化美学的餐饮,比如“一仙弘宴”是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故事、“成因绕梁”是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等

因此,一度成为了很棒的打卡圣地,是老外们非去不可的地方。

前不久他在深圳湾一号新开的店里请我吃饭,我很好奇这么名贵的地方怎么这么多人去,他说很多房间都被华为定了。

由于华为全球范围内的客户很多,每当客户到访,华为就带客户来此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的店,消费最多的都是华为这样的企业。

而且他还跟我讲:王老师,我不是做餐饮的,我只是以餐饮为切口,做文化产业。

最近他在日本的京都以数千万购买了一个3000平米的百年老宅,计划下一步在日本以演绎的形式展现日本人怎么从中国将禅宗文化转接过来,又如何将其变成生活的文化。

在中国,凡是“过剩”的都是想走短平快的一个模具。只要成功,就敢迅速复制100家甚至1万家,造成严重的内卷不说,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很难保证。

所以,跟市场找市场,最终的成功者肯定是创造市场,只有创造市场的人才有未来。


故事3:文旅康养是增长赛道的蕲艾

这是我们服务过的客户,40多岁,也是一个年轻人,山东沂蒙山人,没读过大学,中学毕业便步入江湖进入社会大学,原来吃过很多亏,摔了很多跤,所以锻炼的商业直觉极好。

他看中了中国下一步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特别是老年人的文旅养老。中国人,特别是老年人,没有七病八灾也有个浑身疼痛,但是对于艾的认知,中国人是高度认可的。

但是如何将艾发挥其疗效,实现源头关注,是他深思的一个问题。

当他发现这个问题后,找到了中国艾的源头-蕲艾,在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投入两三个亿,打造蕲艾的工业园区,将蕲艾规范化、统一化发展,与政府达成协议,将蕲艾品牌掌握在手里,进而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之后建立了研究院,研究出艾的几十种灸法,比如坐在沙发上在脖子做艾灸、睡觉时在额头做艾灸等等,再将这几十种玩法应用到店里,效果非常好,他在线下布局了很多社区门店,非常成功。

通过做蕲艾产品的成功,他认识到养生、文旅康养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下一步他准备做人参产品。

我们团队为他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判断: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国家发展到今天,文旅康养肯定是巨大的增长空间。

当前,银发经济占美国gdp的37%,中国还不到10%。因此,将其做好对国家是帮助,对老年人养老是很好的支持,对企业也是一个机会。

以上3个故事说明一点:市场是创造出来的,不要小看年轻人,他们对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只要掏心对待客户,在每一个渠道都会开出很好的花朵。


二、事业使人年轻,
何不一狂再少年?

1.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中,宁高宁是一位传奇人物,非常成功,他曾经管理和打造了4个世界500强企业,从华润到中粮再到中国中化。我很欣赏他,但遗憾的是他在60多岁的时突然宣布退休了。

由此,引出了一个思考:什么叫企业家?

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仅能被视为半个企业家,不能完全等同于百分百的企业家。真正的企业家将企业视为终身职业与事业,他们不会因为到点了就下班,也不会仅在人手不足时才参与其中。

因此,既然是企业家,理应将其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比如郭鹤年。说到他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但全世界的香格里拉酒店是他的,北京的国贸中心、中国大饭店也是他的。

我看《郭鹤年的自传》时,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说60岁以前,我们家真正老板是我妈,任何重大决策是她拍板,但60岁的时候,面临了人生中的一大挑战。

1985年,中国招商局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北京东三环这个地方打造一个中国大饭店和国际贸易中心。当时他心动了,但是他母亲坚决反对。

她认为,一个60要退休的人了,这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没有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你不要去冒这个险了。

他在人生这个阶段,第一次和母亲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坚决不听她的话去干了。他说,30年过去了,没有想到现在国贸中心成为嘉里集团最大的资产,规模达几千亿,而且我们家并没有长寿基因,我现在已经100岁,仍然在一线工作得精神抖擞。

他讲这个故事,大家想一想,如果他60岁就退休了,在国企像宁高宁一样,现在哪还有国贸中心?哪还有这么一个非常成功的人物。

所以,企业家是个终身职业,事业可以养老,事业养老意味着革命人永远年轻。


2.事业让人永远年轻

有时候我就在思考,今天中国的民营经济为什么出现停滞?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老一代人年龄大了,而孩子又不愿意接班,最后就不愿意再投资了,不投资就意味着企业在原地转圈。

所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让老一代的人重新认识到自己,即事业使人永远年轻。如果可以这样活到80岁甚至90岁,那就还有三四十年的生活,就还有一片新天地可以重新布局自己。

因此,我总结叫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三生万物”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太极的变迁,然而,最终还得“三生有幸——生活、生命、生意一个都不能少”,生活要丰富多彩,生命要饱满而有价值,生意其实只是顺带的结果。

总之,事业使人年轻,一定要做到从“三生万物”到“三生有幸”,把这三者打通以后,你的人生会非常美好,你就会活得很长久。 


三、现代化或全球化,
底层都是读懂中国

1.人类历史上三次全球化

人类历史到今天为止,有三次比较大的全球化:

第一次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大航海实现全球化,但这是一种非常野蛮、掠夺式和抢占式的全球化。因此,除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大航海之外,全球留下的好东西并不多,以至于到今天拉丁美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次全球化发生在英国。大英帝国的全球化得失参半,好的方面是带来了现代化的治理制度,并且把英语普及到了全世界。

此外,许多现代的生活方式,比如体育、运动、篮球、足球、排球、高尔夫等,都是他们带过来的,这点非常了不起。

第三次全球化发生在今天的美国。美国在全球控制了近400个军事基地,可谓超级霸主,但是今天也有些撑不住了,特朗普的上台正是美国汹涌民意的体现。

特朗普曾经表示,只要中国愿意与美国联手,全球就没有难以处理的事情。这让大家感到震惊,尤其是美国的一些老政客,他们认为这是在抹灭自己的威风。这句话并非随口之谈,背后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和美国之间正在此消彼长。

如今面临一个问题,中国正在全球化,中国哲学也在逐渐走出去。

今天西方的主流文化——昂撒文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或是接受一个东方民族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原来日本曾经想成为这样的角色,但被“打垮了”。之后俄罗斯又想“折腾”,但到现在还在那趴着。

这样的情况下,在东方的国家中只能是中国来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所以美国对中国的认知也经过了10多年的重塑和对冲。

2.修昔底德陷阱

我最近比较关注马凯硕,一个新加坡学者,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他是一个很有水平的人。最近,他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很厉害的地缘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展开了一场对话,涉及“修昔底德陷阱”。

米尔斯海默,这位美国学者认为自己对中国有一定深度的认知,并且十分欣赏中国,但是在未来,中国和美国难以避免一战,他说自己不愿意这样,可惜历史只能如此。

他的理由是:中国的崛起势必影响美国的世界地位,美国不可能让自己成为第二名,必须要当老大。如果中国要超过美国,美国就不同意,那就是“火拼”。

马凯硕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全球化,将会给全球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新的思想和新的秩序,这是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谈的。


3.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这次我专门去了郑和下西洋的地方,去了越南,深刻了解到郑和下西洋时拥有庞大的船队和巨大的力量。为什么不借此在外面占领两块地方?只要把旗子一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就全都是我们的。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你认为我是大哥就行了,还给你施以很多财富,根本没有想到侵占你的地方。

中国走出去的时间比欧美列强早多了。纵观中国的历史,几千年来从郑和下西洋开始,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里就没有侵略和殖民的基因。

此外,中国崛起所依仗的力量和文化,西方没有经历过。

比如说美国拥有300年不到的历史,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一位长者和一个才200岁的小伙子看到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小伙子力量比较大,老头看不过去,所以呈现出霸王拳对太极拳的情况。

4.中国黄河边的智慧

回过头来再谈谈今天的世界、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的未来,我认为下一步可能是黄河边的智慧。

中国的智慧,可能会为人类社会带来全新的认知和治理观念。

这一点在我们出版的那本书中有深刻体现。三年前,我写了一本书叫《王志纲论战略》,当时出版社非常重视。

我询问出版社这本书能够卖多少?对方说1万本没问题。我说1万本卖它干什么?1万本能够作为一本畅销书,但远远不够。我跟他们讲,至少卖出10万,他们都不相信。

一年以后,销量超过10万,那天切蛋糕庆祝,他们的专家问:我们吃这碗饭几十年都没搞明白的事情,为什么你能搞清楚?

我讲了一个很简单的观点:中国这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基本上是跟跑,拿来主义照搬,特别是学术界。你们看看今天的出版社,包括你们出的书,不是所谓的德鲁克,就是炒西方的剩饭。那些博导教授谈论了很多,却没有中国的东西。

我们从跟跑到并跑,再到突然要领跑时,陷入了茫茫大海的无人区,没有航标。

这时,这本书站在全球化和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角度,经过几千场战争的历练,写出了中国东方式的战略,这肯定是人们所需要的,因此它的畅销是必然。

站在今天的世界角度展望整个中国,我对此充满信心,下一步中国的崛起无人能挡。

这个时候,中国人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我们要继续发挥中华民族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不要去输出什么,而是在走出去的时候,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和睦相处,以共同发展为原则。

最后,一个伟大的中国时代将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得以呈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 王志纲重磅演讲:再不出海,就该出局了

  • 王志纲:每一次潮水,都是一代人的转身

  • 笔记侠柯洲2024年度演讲:一切出路,都在思路里!

  • 2024,笔记侠最牛10大文章!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