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以“金融链”串联“产业链”“创新链”——访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梅霜

新华财经

2天前

不仅看企业自身发展,还看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整体发展前景,在科技企业成长阶段,先行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明确可认股优先安排权等未来权益,以贷款支持加上共同成长战略协议的形式,构建银企“共同成长”合作长效机制。

新华财经合肥1月10日电(记者 吴慧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并把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之首。当前,安徽正聚焦解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过程中的融资难题,着力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在此背景下,地方金融机构如何深化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服务新兴产业发展?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梅霜。

记者:安徽工行如何做好“科技金融”,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梅霜:工行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成立服务“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领导小组,积极构建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和产业创新也引领带动我行“两重一薄”领域金融服务品质提升,制造业、绿色、普惠、涉农、战新、民营、专精特新等7项重点领域贷款增量保持工行系统前十,其中五项余额超千亿元。在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举办的2023年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中,荣获金融支持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评比同业第一、科创金融改革创新业务四行第一。实践中,我们聚焦“产业链”“创新链”等,坚持系统推动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搭建全维度、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制机制,在护航“国之重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积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健全“全维度”客户服务体系。以“科大—科大硅谷—科学岛”“科技—产业—金融”两个“铁三角”为支撑,以总行与国家实验室、中科大战略合作为促进,依托服务前沿科研“沿途下蛋”机制和创新“栽树工程”,形成对近百家高能级创新平台、科研机构、高校以及超1万户科技企业、众多科技人才的服务全覆盖,科技贷款连续三年增速近40%。

二是健全“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安徽分行是工行系统内科技金融第一梯队“创新引领行”,在系统内首批成立省级科技金融中心,下辖合肥、芜湖科技金融中心、特色支行,并建立“五专”(专营机构、专属产品、专业服务、专门风控、专享保障)服务体系,构建“1+1+2+9+N”(安徽分行科创金融发展委员会+安徽科技金融中心+合肥、芜湖2家科技金融中心+9家特色支行+全省各支行)的专营架构,安徽科技金融中心考核居系统第一。

三是健全“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加强与科技厅、工信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接,结合工商银行总行“春苗行动”、 人行安徽省分行“共同成长计划”等专项营销活动,强化“股、贷、债、保”联动,近年累计推出10余款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构建了贯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产品供给体系。特别是首创的“初创期科创信用贷”“快速成长接力贷”等产品填补了省内科技金融领域空白。“共同成长计划”签约客户数量、贷款余额均市场领先。

记者:安徽工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梅霜:安徽工行围绕大中小微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以产业逻辑去评估客户价值,以发展眼光前瞻性看待融资需求,形成贯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拟上市、上市等阶段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程陪伴式的精准滴灌服务。

在企业起步期,“科创信用贷”为创业阶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打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最早一公里”。在企业初创期,推出“科创联投贷”,以贷促投、投贷联动;推出“中科大校友创新创业贷”“科创人才贷”和“科学岛创新贷”,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在企业成长期,坚持不看“资产”看“知产”、不看“砖头”看“专利”,推出“快速成长接力贷”;推出“创新积分贷”,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率先实现线上化批量落地。在企业成熟期,针对上市及拟上市科技企业这一重点客群,推出“科创上市贷”、并购贷等产品。同时,以“商行+投行”等手段为“大中小微”各类企业提供“股债贷保”联动的金融服务。

记者:2023年,安徽在全国首创实施“共同成长计划”,通过中长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让科创企业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安徽工行如何响应“共同成长计划”?

梅霜:安徽在全国首创“共同成长计划”,有效解决科技企业“贷不到”“贷不足”,银行“贷不准”“贷不好”等问题,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树立“安徽样板”。安徽工行积极开展“科技金融 伴飞皖美”行动,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助力“共同成长计划”,支持安徽占领科技尖端、站稳产业前沿。截至2024年10月末,“共同成长计划”签约客户超2600户、贷款金额超350亿元,均领跑市场。

一是找准“发力点”。坚持在金融业务模式和发展理念念上系统化集成创新,成立工作专班,从贷款准入、授信、审批、服务和管理等维度进行重塑,并推动建立银企互信机制。二是找准“攻坚点”。重点围绕国高企、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厅、经信厅推荐名单企业,创新评级授信模型,研发系列创新产品。三是找准“共振点”。不仅看企业自身发展,还看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整体发展前景,在科技企业成长阶段,先行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明确可认股优先安排权等未来权益,以贷款支持加上共同成长战略协议的形式,构建银企“共同成长”合作长效机制。

记者:请举例说明安徽工行如何以金融创新赋能科技创新?

梅霜:安徽工行把科技金融发展融入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大局,坚持金融服务跟着科技创新需求走,助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的创新生态,助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

服务体系创新方面,安徽工行已形成“一轴两翼多点”科技金融组织架构,目前正积极探索加快科技金融特色网点体系建设,引导科技金融下沉服务到网点。服务流程创新方面,围绕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客群、项目,开发科技企业专属科创评级授信模型,建立“人才+技术”的风险评价框架,根据科技企业需求适配金融供给。金融产品创新方面,2023年,安徽工行推出安徽科技金融市场首个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积分贷,该产品以“政府批量推荐、工行精准授信、政银风险共担”为运作模式,企业在线提交贷款申请,系统实时预授信,次日即可线上自主提款,至今已为百余户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2亿元。创新打造生态圈方面,围绕“科技—产业—金融”“科大—科大硅谷—科学岛”两个“铁三角”,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目前已为“科大硅谷”“科学岛”近500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60亿元,并举办多场政银企对接活动。

记者:科技型企业未来不确定因素较大,安徽工行如何激发基层积极性,切实为企业做好金融支持?

梅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行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责主业意识,建立专营机构、专属产品、专业服务、专门风控、专享保障的“五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大资源倾斜,将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纳入考核指标和重点业务专项激励,对科技企业贷款配置专项融资规模,实施内部资金定价优惠,加强规模与费用等资源保障措施,更好激发基层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加强队伍培养,围绕科技型企业行业特点和企业金融需求特质,制定科技金融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储备了一批服务科技企业的“行家里手”和“能工巧匠”。四是提高风险容忍度,给予科技金融中心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水平的风险容忍度。五是实施尽职免责,建立容错纠错和尽职免责制度,制定科技企业尽职免责管理办法,针对发生不良的科技企业贷款,只要经办人员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等关键环节符合管理规定操作,不存在主观故意违规意图或道德风险等情况,即依据管理办法对相关责任人免予问责处理,解决基层银行服务科技企业后顾之忧。

记者:安徽工行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梅霜:未来,安徽工行将更加主动、更加强力地推动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融合互促发展,综合运用“股、债、贷、保”金融服务手段,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获得高质量金融服务。

完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发挥安徽分行科技金融委员会和安徽科技金融中心职能,加强合肥、芜湖科技金融中心建设,逐步推进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各地市全覆盖,同时引导科技金融服务向下扎根到网点,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理念进一步推广到基层。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方面围绕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对接交流,强化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坚持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场景生态为切口、平台建设为基础,内聚金融供给,外聚行业生态,持续做好安徽工行优势科技产品的对外输出,以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为科技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提升客户服务质效。一是发挥集团全产品金融服务优势和全球化金融服务优势,一户一策为大型科技企业提供“股债贷保”、境内+境外的定制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二是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中小科技企业,综合运用创新产品、主动授信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引入融资担保、财政补贴等手段,用足用好线上产品,加快特色场景落地,进一步扩大小微科技企业服务覆盖。

完善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一是将“创新积分贷”模式从合肥高新区推广至全省,探索研发“高成长积分贷”产品。二是围绕监管部门扩大“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工作,在各试点区域积极推动金融服务落地。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加强对汽车首位产业、“新三样”等信贷支持,提升重点产业链批量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四是持续推动“共同成长计划”,通过“债权+股权”、“当期+未来”组合与企业“共成长”。

加快专业队伍建设。通过联合研发、人才交叉培养、设立专项创新资金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科技金融服务专业团队。同时,健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素质能力。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不仅看企业自身发展,还看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整体发展前景,在科技企业成长阶段,先行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明确可认股优先安排权等未来权益,以贷款支持加上共同成长战略协议的形式,构建银企“共同成长”合作长效机制。

新华财经合肥1月10日电(记者 吴慧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并把科技金融放在“五篇大文章”之首。当前,安徽正聚焦解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过程中的融资难题,着力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在此背景下,地方金融机构如何深化对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服务新兴产业发展?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梅霜。

记者:安徽工行如何做好“科技金融”,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梅霜:工行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成立服务“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领导小组,积极构建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和产业创新也引领带动我行“两重一薄”领域金融服务品质提升,制造业、绿色、普惠、涉农、战新、民营、专精特新等7项重点领域贷款增量保持工行系统前十,其中五项余额超千亿元。在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举办的2023年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中,荣获金融支持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评比同业第一、科创金融改革创新业务四行第一。实践中,我们聚焦“产业链”“创新链”等,坚持系统推动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搭建全维度、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制机制,在护航“国之重器”、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等方面积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健全“全维度”客户服务体系。以“科大—科大硅谷—科学岛”“科技—产业—金融”两个“铁三角”为支撑,以总行与国家实验室、中科大战略合作为促进,依托服务前沿科研“沿途下蛋”机制和创新“栽树工程”,形成对近百家高能级创新平台、科研机构、高校以及超1万户科技企业、众多科技人才的服务全覆盖,科技贷款连续三年增速近40%。

二是健全“全链条”科技金融体系。安徽分行是工行系统内科技金融第一梯队“创新引领行”,在系统内首批成立省级科技金融中心,下辖合肥、芜湖科技金融中心、特色支行,并建立“五专”(专营机构、专属产品、专业服务、专门风控、专享保障)服务体系,构建“1+1+2+9+N”(安徽分行科创金融发展委员会+安徽科技金融中心+合肥、芜湖2家科技金融中心+9家特色支行+全省各支行)的专营架构,安徽科技金融中心考核居系统第一。

三是健全“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加强与科技厅、工信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接,结合工商银行总行“春苗行动”、 人行安徽省分行“共同成长计划”等专项营销活动,强化“股、贷、债、保”联动,近年累计推出10余款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构建了贯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产品供给体系。特别是首创的“初创期科创信用贷”“快速成长接力贷”等产品填补了省内科技金融领域空白。“共同成长计划”签约客户数量、贷款余额均市场领先。

记者:安徽工行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梅霜:安徽工行围绕大中小微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以产业逻辑去评估客户价值,以发展眼光前瞻性看待融资需求,形成贯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拟上市、上市等阶段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为科技企业成长提供全程陪伴式的精准滴灌服务。

在企业起步期,“科创信用贷”为创业阶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打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最早一公里”。在企业初创期,推出“科创联投贷”,以贷促投、投贷联动;推出“中科大校友创新创业贷”“科创人才贷”和“科学岛创新贷”,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在企业成长期,坚持不看“资产”看“知产”、不看“砖头”看“专利”,推出“快速成长接力贷”;推出“创新积分贷”,并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率先实现线上化批量落地。在企业成熟期,针对上市及拟上市科技企业这一重点客群,推出“科创上市贷”、并购贷等产品。同时,以“商行+投行”等手段为“大中小微”各类企业提供“股债贷保”联动的金融服务。

记者:2023年,安徽在全国首创实施“共同成长计划”,通过中长期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战略合作,让科创企业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安徽工行如何响应“共同成长计划”?

梅霜:安徽在全国首创“共同成长计划”,有效解决科技企业“贷不到”“贷不足”,银行“贷不准”“贷不好”等问题,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树立“安徽样板”。安徽工行积极开展“科技金融 伴飞皖美”行动,以高质量金融供给助力“共同成长计划”,支持安徽占领科技尖端、站稳产业前沿。截至2024年10月末,“共同成长计划”签约客户超2600户、贷款金额超350亿元,均领跑市场。

一是找准“发力点”。坚持在金融业务模式和发展理念念上系统化集成创新,成立工作专班,从贷款准入、授信、审批、服务和管理等维度进行重塑,并推动建立银企互信机制。二是找准“攻坚点”。重点围绕国高企、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厅、经信厅推荐名单企业,创新评级授信模型,研发系列创新产品。三是找准“共振点”。不仅看企业自身发展,还看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整体发展前景,在科技企业成长阶段,先行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明确可认股优先安排权等未来权益,以贷款支持加上共同成长战略协议的形式,构建银企“共同成长”合作长效机制。

记者:请举例说明安徽工行如何以金融创新赋能科技创新?

梅霜:安徽工行把科技金融发展融入安徽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大局,坚持金融服务跟着科技创新需求走,助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贯通的创新生态,助力更多创新成果落地。

服务体系创新方面,安徽工行已形成“一轴两翼多点”科技金融组织架构,目前正积极探索加快科技金融特色网点体系建设,引导科技金融下沉服务到网点。服务流程创新方面,围绕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客群、项目,开发科技企业专属科创评级授信模型,建立“人才+技术”的风险评价框架,根据科技企业需求适配金融供给。金融产品创新方面,2023年,安徽工行推出安徽科技金融市场首个数字化金融产品——创新积分贷,该产品以“政府批量推荐、工行精准授信、政银风险共担”为运作模式,企业在线提交贷款申请,系统实时预授信,次日即可线上自主提款,至今已为百余户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2亿元。创新打造生态圈方面,围绕“科技—产业—金融”“科大—科大硅谷—科学岛”两个“铁三角”,打造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格局。目前已为“科大硅谷”“科学岛”近500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60亿元,并举办多场政银企对接活动。

记者:科技型企业未来不确定因素较大,安徽工行如何激发基层积极性,切实为企业做好金融支持?

梅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行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责主业意识,建立专营机构、专属产品、专业服务、专门风控、专享保障的“五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大资源倾斜,将科技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纳入考核指标和重点业务专项激励,对科技企业贷款配置专项融资规模,实施内部资金定价优惠,加强规模与费用等资源保障措施,更好激发基层做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加强队伍培养,围绕科技型企业行业特点和企业金融需求特质,制定科技金融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和储备了一批服务科技企业的“行家里手”和“能工巧匠”。四是提高风险容忍度,给予科技金融中心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水平的风险容忍度。五是实施尽职免责,建立容错纠错和尽职免责制度,制定科技企业尽职免责管理办法,针对发生不良的科技企业贷款,只要经办人员在贷前、贷中和贷后等关键环节符合管理规定操作,不存在主观故意违规意图或道德风险等情况,即依据管理办法对相关责任人免予问责处理,解决基层银行服务科技企业后顾之忧。

记者:安徽工行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梅霜:未来,安徽工行将更加主动、更加强力地推动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融合互促发展,综合运用“股、债、贷、保”金融服务手段,支持更多科技型企业获得高质量金融服务。

完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发挥安徽分行科技金融委员会和安徽科技金融中心职能,加强合肥、芜湖科技金融中心建设,逐步推进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各地市全覆盖,同时引导科技金融服务向下扎根到网点,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理念进一步推广到基层。

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方面围绕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强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对接交流,强化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坚持以金融服务为核心、场景生态为切口、平台建设为基础,内聚金融供给,外聚行业生态,持续做好安徽工行优势科技产品的对外输出,以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为科技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提升客户服务质效。一是发挥集团全产品金融服务优势和全球化金融服务优势,一户一策为大型科技企业提供“股债贷保”、境内+境外的定制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二是围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中小科技企业,综合运用创新产品、主动授信等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三是积极引入融资担保、财政补贴等手段,用足用好线上产品,加快特色场景落地,进一步扩大小微科技企业服务覆盖。

完善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一是将“创新积分贷”模式从合肥高新区推广至全省,探索研发“高成长积分贷”产品。二是围绕监管部门扩大“贷投批量联动”试点工作,在各试点区域积极推动金融服务落地。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加强对汽车首位产业、“新三样”等信贷支持,提升重点产业链批量化、精准化服务能力。四是持续推动“共同成长计划”,通过“债权+股权”、“当期+未来”组合与企业“共成长”。

加快专业队伍建设。通过联合研发、人才交叉培养、设立专项创新资金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科技金融服务专业团队。同时,健全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素质能力。

编辑:穆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