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资管业务规范化管理,券商资管机构频频出手

东方财富网

2天前

在尚未取得公募牌照情况下,变更管理人或是规范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首选做法,这或许也是方正、国元、东海、中信等券商资管做出同样选择的原因。

2018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要求券商大集合产品向公募基金转型,并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即完成公募化改造。考虑申请公募牌照所需的时间以及产品最终规范化管理的难度,监管机构给出了过渡期安排。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随着证券公司大集合产品整改过渡期临近结束,变更管理人、变更为私募资管计划、清算,成为券商资管的主要选择。

过渡期内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的选择

随着时间流逝,过渡期临近结束,券商大集合产品将何去何从?

记者注意到,市场上主要有四种做法:取得公募基金牌照、变更管理人、变更为私募资管计划、清算。

截至2023年底,已有14家券商获得公募牌照,旗下大集合产品成功转型为公募基金,2024年无一家券商获得公募牌照。随着过渡期临近结束,券商资管纷纷在其他三种做法当中做出选择。

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准予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管理人变更为“方正富邦基金”,为业内首例券商大集合产品变更管理人的案例。2024年下半年,国元证券将国元元赢四个月定开债交由参股公募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

也有产品因规模较小选择清算的案例,如东海证券海盈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于2024年12月终止,清算前规模仅0.07亿元;规模不足1亿元的平安证券安赢添利半年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同样选择清算。

在过渡期内,不少产品选择了延长存续期限,以顺利完成管理人变更。

2025年1月10日,中信证券资管发布公告,拟将旗下“中信证券品质生活”“中信证券财富优选”两只集合计划延长存续期至2025年6月30日。关于产品后续方案,公告中称,中信证券资管已与华夏基金协商一致,将共同推动“中信证券品质生活”“中信证券财富优选”管理人变更为华夏基金并注册为公募基金。

坚持以客户为本谋求高质量发展

《操作指引》指出,“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通过发起设立、股权受让等方式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应在履行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的必要程序后,将相关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相应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

业内人士称,虽然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的实现方式有四种选择,但是由公募转为私募,在实操层面难度较大,而且,简单的清算亦不是佳剂良方。在尚未取得公募牌照情况下,变更管理人或是规范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首选做法,这或许也是方正、国元、东海、中信等券商资管做出同样选择的原因。

据公开信息显示,中信证券资管的母公司中信证券为华夏基金的控股股东,持有华夏基金62.2%的股权。华夏基金作为国内首批公募基金管理人,目前旗下共管理公募基金460只,管理规模近1.8万亿元,管理经验丰富,有能力和实力做好承接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产管理行业各参与主体需结合自身禀赋,做好长期战略布局,坚持深耕市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理财服务需求。只有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让投资者有获得感,才能在市场中有长足发展。

参照过往案例,在产品管理人变更过程中,具体工作涉及产品变更注册审批、召开持有人大会、为持有人提供赎回开放选择期、后台系统切换对接等。中信证券资管表示,将与华夏基金密切协同合作,遵照法律法规及产品合同等的约定,严格履行相应的程序和流程,平稳推进相关工作,充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

对于未来,中信证券资管表示,公司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权益、固收、另类、海外等多元资产与策略方面持续精进,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高质量的综合资产管理服务,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资产管理机构。

中信证券2024半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显示,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及资管子公司合并受托管理规模1.46万亿元,其中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13.23%,排名行业第一。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尚未取得公募牌照情况下,变更管理人或是规范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首选做法,这或许也是方正、国元、东海、中信等券商资管做出同样选择的原因。

2018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要求券商大集合产品向公募基金转型,并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即完成公募化改造。考虑申请公募牌照所需的时间以及产品最终规范化管理的难度,监管机构给出了过渡期安排。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随着证券公司大集合产品整改过渡期临近结束,变更管理人、变更为私募资管计划、清算,成为券商资管的主要选择。

过渡期内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的选择

随着时间流逝,过渡期临近结束,券商大集合产品将何去何从?

记者注意到,市场上主要有四种做法:取得公募基金牌照、变更管理人、变更为私募资管计划、清算。

截至2023年底,已有14家券商获得公募牌照,旗下大集合产品成功转型为公募基金,2024年无一家券商获得公募牌照。随着过渡期临近结束,券商资管纷纷在其他三种做法当中做出选择。

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准予方正证券金立方一年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管理人变更为“方正富邦基金”,为业内首例券商大集合产品变更管理人的案例。2024年下半年,国元证券将国元元赢四个月定开债交由参股公募子公司“长盛基金”管理。

也有产品因规模较小选择清算的案例,如东海证券海盈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于2024年12月终止,清算前规模仅0.07亿元;规模不足1亿元的平安证券安赢添利半年滚动持有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光大阳光生活18个月持有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同样选择清算。

在过渡期内,不少产品选择了延长存续期限,以顺利完成管理人变更。

2025年1月10日,中信证券资管发布公告,拟将旗下“中信证券品质生活”“中信证券财富优选”两只集合计划延长存续期至2025年6月30日。关于产品后续方案,公告中称,中信证券资管已与华夏基金协商一致,将共同推动“中信证券品质生活”“中信证券财富优选”管理人变更为华夏基金并注册为公募基金。

坚持以客户为本谋求高质量发展

《操作指引》指出,“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子公司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通过发起设立、股权受让等方式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应在履行法律法规及合同约定的必要程序后,将相关大集合产品变更注册为相应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鼓励未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通过将大集合产品管理人更换为其控股、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的方式,提前完成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

业内人士称,虽然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工作的实现方式有四种选择,但是由公募转为私募,在实操层面难度较大,而且,简单的清算亦不是佳剂良方。在尚未取得公募牌照情况下,变更管理人或是规范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首选做法,这或许也是方正、国元、东海、中信等券商资管做出同样选择的原因。

据公开信息显示,中信证券资管的母公司中信证券为华夏基金的控股股东,持有华夏基金62.2%的股权。华夏基金作为国内首批公募基金管理人,目前旗下共管理公募基金460只,管理规模近1.8万亿元,管理经验丰富,有能力和实力做好承接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产管理行业各参与主体需结合自身禀赋,做好长期战略布局,坚持深耕市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理财服务需求。只有更好地服务投资者,让投资者有获得感,才能在市场中有长足发展。

参照过往案例,在产品管理人变更过程中,具体工作涉及产品变更注册审批、召开持有人大会、为持有人提供赎回开放选择期、后台系统切换对接等。中信证券资管表示,将与华夏基金密切协同合作,遵照法律法规及产品合同等的约定,严格履行相应的程序和流程,平稳推进相关工作,充分保护份额持有人利益。

对于未来,中信证券资管表示,公司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权益、固收、另类、海外等多元资产与策略方面持续精进,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高质量的综合资产管理服务,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资产管理机构。

中信证券2024半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显示,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及资管子公司合并受托管理规模1.46万亿元,其中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包括养老业务、公募大集合产品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份额13.23%,排名行业第一。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