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送年货热爆全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1周前

在2025年给光明村的拜年信上,满满当当列了给光明村村民准备的年货,的确是考虑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科大讯飞助听器、荣耀手机等新型电子产品,也让村民真实体验上互联网时代的普惠红利。

语:“一个人的财富,如果不能为社会所用,那么他拥有的只是数字而已。”


年关将至,位于苏北的宿迁提前热闹了起来,从宿迁走出的企业家刘强东,给老家光明村乡亲准备了5万件年货和丰厚的现金红包。

刘强东这次给光明村“拜年”,总共花了超过3000万元。其中每家领取的年货有30多种,吃喝穿戴样样齐全,老家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1万元现金;刘强东曾经上过的小学学校,每位老师更是有10万元过年大红包。

面对这样的大手笔,不少网友都表示“想去光明村”。

实际上,在外界质疑噱头之时,像刘强东这样功成名就后回馈家乡、母校的企业家们,已经是“next level ”了。

比如此前向母校捐赠13亿,刷新武大捐赠记录的雷军,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又比如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全国援建23所希望小学,燃起了一部分人心中的希望。

正如安德鲁·卡内基所言:“一个人的财富,如果不能为社会所用,那么他拥有的只是数字而已。”

商海起伏跌宕多姿,企业家的成就往往体现在他们引领的变革与非凡的成就之上。

但是,当一个个从底层出身的企业家“翻身逆袭”后,致富思源,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地用真金白银反哺家乡、母校时,谁能质疑背后的初心与动力?像刘强东、宗庆后、雷军这样的老乡、校友,又有谁不想要?

刘强东的宿迁情

岁末年初,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给宿迁光明村村民亲自送年货的消息又传开了,媒体报道聚焦在现金、红包数额、网友艳羡之情上。

其实,刘强东的每一次回归,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偏爱”与“回馈”的故事。

宿迁,这座位于江苏省北部的城市,对于刘强东而言,并不是只是一个地图上划分的行政区域。

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宿迁市来龙镇光明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靠跑船为生,一个月12块钱的工资,养活一家人。

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刘强东成了“全村的希望”,也是光明村的乡亲们举全村之力,凑了76个鸡蛋和500块钱送他迈上求学路。

这一步,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走向,也为日后他对宿迁的钟爱埋下伏笔。

之后,刘强东创办京东集团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似乎从不介意自己身上“农村娃”的标签。

甚至每每提起宿迁,刘强东的言语间总是流露出自豪,他说:“宿迁是我的根,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这里。”

实际上,刘强东对宿迁的偏爱,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更多的是实际行动。

在2025年给光明村的拜年信上,满满当当列了给光明村村民准备的年货,的确是考虑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科大讯飞助听器、荣耀手机等新型电子产品,也让村民真实体验上互联网时代的普惠红利。

刘强东给光明村的拜年信,来源:网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刘强东个人经历上,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这一点毋庸置疑。

或许是希望宿迁和光明村能有更多个“刘强东”走出来、走向世界、回报家乡,刘强东对宿迁和光明村的投入,有传承、延续的一面。

教育是希望、孩童是未来,这一点,凭借教育走出光明村的刘强东深有体会,所以今年才会给光明村小学老师每人10万“大红包”,激励更多人才献身基层教育。

或许,在光明村村民们看来,刘强东不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心怀桑梓、知恩图报的好儿子。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刘强东和京东集团已累计向宿迁投入超过2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发展、扶贫帮困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13年京东在宿迁投资45亿元打造的京东商城信息科技产业园。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宿迁的信息化水平,还带动了当地就业。

“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基本上都招完了。”

此外,京东还在宿迁建设了全国客服中心、淮海经济区仓储物流中心、京东智慧城和京东物流平行总部等一系列重要项目。

尤其是京东将全国客服中心落地宿迁后,开展了大量客服培训,除了京东,小米、360、网易、百度、当当、途牛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将客服中心落地宿迁,这使得宿迁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之一,被誉为“电商名城”。由此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宿迁打造了特色客服产业经济带。

据统计,京东在宿迁的员工数量已超过2万人,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数十万人的就业。

令人欣慰的是,京东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实际上,宿迁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京东在宿迁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比如,宿迁学院与京东开展合作,共同开设电商人才实习培训课程,每年有超过1000名宿迁高校的学生参加京东组织的各类培训课程,为京东培养了大量本地化的电商人才。

如果你下了宿迁高铁坐上出租车,司机可能还会问你,“是不是去京东产业园哦”。

可以说,京东与宿迁,这是一段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佳话。

达则兼济天下

商业社会风云变幻,企业家的角色也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

从传统意义上的商贾巨擘到现代社会的经济领袖,企业家的形象与内涵日益丰富多元。

在刘强东之外,还有众多企业家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

宗庆后,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亦是从一名普通的校办工厂工人到成为饮料行业的巨头。

然而,对于他而言,成功并非终点,而是回馈社会的起点。

从投资教育、医疗到支持农业发展,宗庆后的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地切中了家乡发展的要害,为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统计,娃哈哈集团在全国援建了23座希望小学和100个阳光操场,历年支援教育的费用共计逾3亿元。

作为当地企业家代表,宗庆后也多次回到义乌参加世界义乌人大会、全球创业者大会等活动,呼吁在外的义乌商人都能回家乡去创业,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小米集团的创始人雷军,同样是一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在小米集团取得巨大商业成功之后,雷军没有忘记自己的母校——武汉大学。

2023年11月29日,雷军向武汉大学捐赠了13亿元人民币,这笔捐赠刷新了武汉大学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额,也是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个人现金捐赠。

同时,雷军在武汉大学设立了“腾飞奖学金”和“雷军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2023年,他又捐赠2000万元用于激励拔尖创新人才。

福耀玻璃的创始人曹德旺,作为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福耀玻璃打造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商之一。

在事业有成之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之中。从捐款救灾到支持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曹德旺的贡献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据统计,曹德旺的捐款总额已超过百亿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商道之大,亦是如此。

刘强东、宗庆后、雷军、曹德旺等“商界巨贾”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使大众思考,企业对于社会的价值,是否仅以经营业绩来衡量高低。

这种将个人的成功荣耀与社会福祉紧密相连的情感建设,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奋斗者以他们为榜样,去创新、去奉献社会。

来处即归途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那么企业与员工,更是连根的相互依存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是基石,是成就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员工来说,如果没有归属感或缺乏人情温暖关环,那么“在哪里都一样”。

其实,上述企业家们,不仅对家乡、母校建设投入真金白银,对共同奋斗的员工更是大方投入。

以京东为例,在员工薪酬待遇方面,似乎从不吝啬。

就拿刚刚过去的2024年来说,京东就宣布了5次涨薪,涵盖采销岗位、客服人员、零售全员。

2024年,京东零售全员平均加薪不低于20%,一线客服员工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另外,自7月起,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京东官宣采销涨薪,图源:京东黑板报公众号

此外,京东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为全体员工购买五险一金这回事。

原本物流行业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一线快递员,往往承载着“苦、累、脏”的活,流动性强、不稳定,这也导致每逢电商大促,快递行业就出现“用工荒”。

对于京东物流来说,这似乎并不构成发展阻碍。因为有五险一金的缘故,京东物流员工稳定性普遍较高。

以京东物流的“001号”员工金宜财为例,他在京东工作了16年,从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员工,退休后每个月养老金有四千多元,在当地居民中可以称得上“光荣退休”。

从“员工连连加薪”、“快递小哥购买五险一金”、“高额退休金”等福利来看,或许大家会认为“一片岁月静好”。

可实际上,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京东所处的电商和物流行业,市场大环境更是“负重前行”。

许多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启裁员潮,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例如,2023年,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宣布裁员10%,涉及数千名员工,引发热议。这种通过裁员“断臂求生”的做法,显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主义。

或许,京东能够应对复杂挑战的一部分原因,正是来源于集团内部成千上万个“金宜财”的支持。

或许,只有将员工视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才能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不忘来处,共赴归途。

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家乡建设也好、员工福祉也好,其实更是一种利于社会、利于国家的家国情怀。对于刘强东这样的企业家而言,俯仰天地之间,心中无愧,来处即归途。

在2025年给光明村的拜年信上,满满当当列了给光明村村民准备的年货,的确是考虑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科大讯飞助听器、荣耀手机等新型电子产品,也让村民真实体验上互联网时代的普惠红利。

语:“一个人的财富,如果不能为社会所用,那么他拥有的只是数字而已。”


年关将至,位于苏北的宿迁提前热闹了起来,从宿迁走出的企业家刘强东,给老家光明村乡亲准备了5万件年货和丰厚的现金红包。

刘强东这次给光明村“拜年”,总共花了超过3000万元。其中每家领取的年货有30多种,吃喝穿戴样样齐全,老家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1万元现金;刘强东曾经上过的小学学校,每位老师更是有10万元过年大红包。

面对这样的大手笔,不少网友都表示“想去光明村”。

实际上,在外界质疑噱头之时,像刘强东这样功成名就后回馈家乡、母校的企业家们,已经是“next level ”了。

比如此前向母校捐赠13亿,刷新武大捐赠记录的雷军,也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又比如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在全国援建23所希望小学,燃起了一部分人心中的希望。

正如安德鲁·卡内基所言:“一个人的财富,如果不能为社会所用,那么他拥有的只是数字而已。”

商海起伏跌宕多姿,企业家的成就往往体现在他们引领的变革与非凡的成就之上。

但是,当一个个从底层出身的企业家“翻身逆袭”后,致富思源,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地用真金白银反哺家乡、母校时,谁能质疑背后的初心与动力?像刘强东、宗庆后、雷军这样的老乡、校友,又有谁不想要?

刘强东的宿迁情

岁末年初,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给宿迁光明村村民亲自送年货的消息又传开了,媒体报道聚焦在现金、红包数额、网友艳羡之情上。

其实,刘强东的每一次回归,都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偏爱”与“回馈”的故事。

宿迁,这座位于江苏省北部的城市,对于刘强东而言,并不是只是一个地图上划分的行政区域。

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宿迁市来龙镇光明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靠跑船为生,一个月12块钱的工资,养活一家人。

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刘强东成了“全村的希望”,也是光明村的乡亲们举全村之力,凑了76个鸡蛋和500块钱送他迈上求学路。

这一步,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走向,也为日后他对宿迁的钟爱埋下伏笔。

之后,刘强东创办京东集团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似乎从不介意自己身上“农村娃”的标签。

甚至每每提起宿迁,刘强东的言语间总是流露出自豪,他说:“宿迁是我的根,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这里。”

实际上,刘强东对宿迁的偏爱,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上,更多的是实际行动。

在2025年给光明村的拜年信上,满满当当列了给光明村村民准备的年货,的确是考虑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科大讯飞助听器、荣耀手机等新型电子产品,也让村民真实体验上互联网时代的普惠红利。

刘强东给光明村的拜年信,来源:网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刘强东个人经历上,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这一点毋庸置疑。

或许是希望宿迁和光明村能有更多个“刘强东”走出来、走向世界、回报家乡,刘强东对宿迁和光明村的投入,有传承、延续的一面。

教育是希望、孩童是未来,这一点,凭借教育走出光明村的刘强东深有体会,所以今年才会给光明村小学老师每人10万“大红包”,激励更多人才献身基层教育。

或许,在光明村村民们看来,刘强东不仅是一位企业家,更是一位心怀桑梓、知恩图报的好儿子。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刘强东和京东集团已累计向宿迁投入超过2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发展、扶贫帮困等多个领域。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13年京东在宿迁投资45亿元打造的京东商城信息科技产业园。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宿迁的信息化水平,还带动了当地就业。

“把宿迁会电脑的,会说普通话的,基本上都招完了。”

此外,京东还在宿迁建设了全国客服中心、淮海经济区仓储物流中心、京东智慧城和京东物流平行总部等一系列重要项目。

尤其是京东将全国客服中心落地宿迁后,开展了大量客服培训,除了京东,小米、360、网易、百度、当当、途牛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也陆续将客服中心落地宿迁,这使得宿迁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之一,被誉为“电商名城”。由此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宿迁打造了特色客服产业经济带。

据统计,京东在宿迁的员工数量已超过2万人,直接或间接带动了数十万人的就业。

令人欣慰的是,京东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实际上,宿迁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京东在宿迁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比如,宿迁学院与京东开展合作,共同开设电商人才实习培训课程,每年有超过1000名宿迁高校的学生参加京东组织的各类培训课程,为京东培养了大量本地化的电商人才。

如果你下了宿迁高铁坐上出租车,司机可能还会问你,“是不是去京东产业园哦”。

可以说,京东与宿迁,这是一段企业与城市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佳话。

达则兼济天下

商业社会风云变幻,企业家的角色也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

从传统意义上的商贾巨擘到现代社会的经济领袖,企业家的形象与内涵日益丰富多元。

在刘强东之外,还有众多企业家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

宗庆后,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亦是从一名普通的校办工厂工人到成为饮料行业的巨头。

然而,对于他而言,成功并非终点,而是回馈社会的起点。

从投资教育、医疗到支持农业发展,宗庆后的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地切中了家乡发展的要害,为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统计,娃哈哈集团在全国援建了23座希望小学和100个阳光操场,历年支援教育的费用共计逾3亿元。

作为当地企业家代表,宗庆后也多次回到义乌参加世界义乌人大会、全球创业者大会等活动,呼吁在外的义乌商人都能回家乡去创业,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小米集团的创始人雷军,同样是一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在小米集团取得巨大商业成功之后,雷军没有忘记自己的母校——武汉大学。

2023年11月29日,雷军向武汉大学捐赠了13亿元人民币,这笔捐赠刷新了武汉大学建校以来单笔最大捐赠额,也是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个人现金捐赠。

同时,雷军在武汉大学设立了“腾飞奖学金”和“雷军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2023年,他又捐赠2000万元用于激励拔尖创新人才。

福耀玻璃的创始人曹德旺,作为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福耀玻璃打造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商之一。

在事业有成之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慈善事业之中。从捐款救灾到支持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曹德旺的贡献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据统计,曹德旺的捐款总额已超过百亿元。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商道之大,亦是如此。

刘强东、宗庆后、雷军、曹德旺等“商界巨贾”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也使大众思考,企业对于社会的价值,是否仅以经营业绩来衡量高低。

这种将个人的成功荣耀与社会福祉紧密相连的情感建设,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奋斗者以他们为榜样,去创新、去奉献社会。

来处即归途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那么企业与员工,更是连根的相互依存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是基石,是成就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员工来说,如果没有归属感或缺乏人情温暖关环,那么“在哪里都一样”。

其实,上述企业家们,不仅对家乡、母校建设投入真金白银,对共同奋斗的员工更是大方投入。

以京东为例,在员工薪酬待遇方面,似乎从不吝啬。

就拿刚刚过去的2024年来说,京东就宣布了5次涨薪,涵盖采销岗位、客服人员、零售全员。

2024年,京东零售全员平均加薪不低于20%,一线客服员工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另外,自7月起,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京东官宣采销涨薪,图源:京东黑板报公众号

此外,京东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为全体员工购买五险一金这回事。

原本物流行业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一线快递员,往往承载着“苦、累、脏”的活,流动性强、不稳定,这也导致每逢电商大促,快递行业就出现“用工荒”。

对于京东物流来说,这似乎并不构成发展阻碍。因为有五险一金的缘故,京东物流员工稳定性普遍较高。

以京东物流的“001号”员工金宜财为例,他在京东工作了16年,从一名普通的快递小哥成长为公司的骨干员工,退休后每个月养老金有四千多元,在当地居民中可以称得上“光荣退休”。

从“员工连连加薪”、“快递小哥购买五险一金”、“高额退休金”等福利来看,或许大家会认为“一片岁月静好”。

可实际上,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京东所处的电商和物流行业,市场大环境更是“负重前行”。

许多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启裁员潮,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例如,2023年,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宣布裁员10%,涉及数千名员工,引发热议。这种通过裁员“断臂求生”的做法,显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长期主义。

或许,京东能够应对复杂挑战的一部分原因,正是来源于集团内部成千上万个“金宜财”的支持。

或许,只有将员工视为企业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才能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不忘来处,共赴归途。

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家乡建设也好、员工福祉也好,其实更是一种利于社会、利于国家的家国情怀。对于刘强东这样的企业家而言,俯仰天地之间,心中无愧,来处即归途。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