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读 | 筑基兴业: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金融服务协同

《金融市场研究》

1天前

文章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的现实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区域、城乡和行业间的差异性,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王兆阳,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总监

段志明,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高级专员

冯璐,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自:筑基兴业: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金融服务协同[J].金融市场研究,2025(01):1-15.

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正确理解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简称“经济效应”)及其变动情况,准确把握产生这一效应内在机制,是宏观政策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内在的产业联动机制,并据此对政策制定和金融服务策略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验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扩大短期需求、支撑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观点和事实反映出部分区域和领域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弱化,甚至出现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的现实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区域、城乡和行业间的差异性,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

文章通过构建DSGE模型,从理论层面证明基础设施投资具有经济效应,这一效应的路径为,在投资初期达到峰值,之后随时间逐渐衰减。与此同时,效应大小受基础设施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其他产业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

通过构建VAR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经济效应现实存在,且在不同时期、省份、城乡、行业存在明显差异。文章还应用投入产出模型,论证产生这些差异的内在机制,即产业体系的健全性和均衡性,决定了基础设施投资发挥经济效应的程度。部分领域基础设施投资不符合产业发展现状,例如,基础设施过度投资挤出其他产业投资,“上层”产业发展不足从而对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都可能影响经济效应的发挥。

三、研究启示及建议

文章得到以下启示: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健全完善的进程中,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更加重视产业间的均衡性协调性。只有建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扎实的产业支撑,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针对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文章提出以下建议。①降低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度,更多依靠创新激发经济活力;②优化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供给结构和综合功能,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③统筹推动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均衡发展,共同建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④健全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⑤考虑基础设施投资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避免增加债务风险。

针对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金融服务,文章提出以下建议。①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②围绕基础设施投资的多元化需求,加强产品和服务手段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质效;③深入对接盘活存量资产需求,推出更具适配性的金融服务;④严格防范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相关风险。

阅读原文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文章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的现实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区域、城乡和行业间的差异性,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王兆阳,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总监

段志明,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高级专员

冯璐,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自:筑基兴业:基础设施投资的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金融服务协同[J].金融市场研究,2025(01):1-15.

在新发展阶段,如何正确理解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简称“经济效应”)及其变动情况,准确把握产生这一效应内在机制,是宏观政策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深入探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及内在的产业联动机制,并据此对政策制定和金融服务策略提出相应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验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扩大短期需求、支撑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观点和事实反映出部分区域和领域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弱化,甚至出现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探讨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效应的现实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区域、城乡和行业间的差异性,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内在原因和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二、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

文章通过构建DSGE模型,从理论层面证明基础设施投资具有经济效应,这一效应的路径为,在投资初期达到峰值,之后随时间逐渐衰减。与此同时,效应大小受基础设施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其他产业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

通过构建VAR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经济效应现实存在,且在不同时期、省份、城乡、行业存在明显差异。文章还应用投入产出模型,论证产生这些差异的内在机制,即产业体系的健全性和均衡性,决定了基础设施投资发挥经济效应的程度。部分领域基础设施投资不符合产业发展现状,例如,基础设施过度投资挤出其他产业投资,“上层”产业发展不足从而对基础设施利用不充分,都可能影响经济效应的发挥。

三、研究启示及建议

文章得到以下启示:在我国产业体系加快健全完善的进程中,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更加重视产业间的均衡性协调性。只有建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扎实的产业支撑,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针对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文章提出以下建议。①降低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度,更多依靠创新激发经济活力;②优化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供给结构和综合功能,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③统筹推动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均衡发展,共同建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④健全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⑤考虑基础设施投资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避免增加债务风险。

针对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金融服务,文章提出以下建议。①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②围绕基础设施投资的多元化需求,加强产品和服务手段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质效;③深入对接盘活存量资产需求,推出更具适配性的金融服务;④严格防范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相关风险。

阅读原文

编辑:王菁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