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运,十年大转折,到底因为啥?

大猫财经Pro

2天前

在这种思路下,农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先是搞大农场,然后大幅提高了农业税,很多粮食也都运到城里给工人了,待在农村活下去都是问题,所以后来,农民都被逼进城了,苏联工业拿到了一波人口红利。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ID:caimao_shuangquan)

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仅仅十年就来了个国运大转折,从巅峰走向解体。

解体的原因很多,比如冷战,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苏联财政崩溃,国运急转直下。

这是咋回事呢?

苏联成立之后,经济有两次大发展。

第一次是1929年之后,当时西方是金融危机,但苏联是个内循环,完全没受什么影响,再加上领土大、资源多,热火朝天的干了几年,工业产值增加了50%。

第二次就是二战之后。

到了1977年,苏联是绝对的超级大国,经济也到了最高峰。

因为他们很多数据不公开,所以美国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按照美国权威专家分析,当时苏联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70%,财政收入是美国的98%,石油、天然气、钢铁、水泥等等20个关键工业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当时苏联在科技上也非常舍得投入,研发经费常年占gdp的4%以上,美国是3.6%左右。

经济、科技双发展,所以六七十年代,苏联城市里的老百姓日子是挺滋润的,基本没有失业,8小时工作制,也没啥kpi的要求,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免费,而70年代西方正在遭遇石油危机,后来又有战争,很多人对欧美那套模式都迷失了,都去苏联考察学习。

苏联能取得这么大成就,跟他们的一个机制有关系,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斯大林年代,经济目标就是重工业化和军工化,他认为这才能跟美国抗争。在这种思路下,农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先是搞大农场,然后大幅提高了农业税,很多粮食也都运到城里给工人了,待在农村活下去都是问题,所以后来,农民都被逼进城了,苏联工业拿到了一波人口红利

有很多年,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左右。

虽然经济总量看起来非常好,但是他们是以重工业和军工为主的,导致老百姓需要的消费品生产非常薄弱,纺织品不够,粮食不够,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得进口。

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他们的经济结构有多失衡了。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同一年试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到了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更是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但加加林进入太空之后8年,苏联才生产出第一卷手纸,用的还是英国的设备。

当时不仅结构失衡,生产中问题也很多,效率很低。

这是为啥呢?

因为国家主导一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多少,卖给谁,国家都给定好了,所以老百姓很佛系,干多干少挣的一样,谁还玩命干啊?

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在这种环境下,新机器、新技术很不受欢迎,因为这得学习,学习就会耽误生产,耽误喝酒,那生产任务可能就完成不了了,所以领导们很抵触,很多科技成果也落不了地。

最关键的是,这套体系产生了大量腐败,体制内寻租非常严重。

当时苏联的领导是勃列日涅夫,这些问题他也意识到了,开始他想让柯西金领导一场改革,柯西金的思路就是引入一些市场因素,这场改革的名字就叫“经济刺激新体制”。

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提高企业的独立性,不要那么僵化,二是允许企业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搞激励。

改革初期,老百姓得了不少实惠,工资涨了2.5倍,这就敢花钱了,当时的贵重家电冰箱,销量从1964年109台,猛增到1973年的44万台,汽车从1967年的每千人12辆,猛增到1975年的每千人45辆。

但是吧,这次改革走着走着就变味了,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开始搞裁员,一次裁掉1/10的工人,从利润里提留的激励基金,大部分都被管理层分掉了,基层工人获得的很少,而且企业权力增加之后,寻租问题更为严重了。

这就遭到了保守派的疯狂攻击,改革很难推进,等到了1973年,一笔意外之财基本完全终止了这次改革。

这是为啥呢?

因为石油危机爆发了。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只用了19天,油价从3美元涨到13美元,之后涨了近20倍,苏联这下美坏了,整个70年代,他们石油的产量增长了9倍,挣了大概3000亿美元。

现在几万亿几万亿听习惯了,很多人不清楚这笔钱的份量,这差不多是苏联一年GDP的40%,算是泼天的富贵了。

作为对比,可以看看当时中国的情况。老一辈领导里,陈云是最懂经济的,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贬值的厉害,陈云当时力主用外汇储备大量买进黄金,1973年中央通过买卖黄金和期货交易,一年时间赚回30亿美元,比出口贸易的总额还多了4亿美元。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非常神奇的一笔,发了大财,但这也就是当时苏联卖石油收入的1%。

这么一来,苏联的财政就变得非常有钱了,但很多问题就掩盖了。

衣服、粮食不够,进口!价格太高,国家补贴!

反正国家的钱够多,完全补贴得起。消费品不足,没人关心,都觉得有钱就能解决一切。

但是,苏联的国运,基本让勃列日涅夫一个人就给用完了。

等戈尔巴乔夫上台,发现太难了。

石油价格从40美元跌回了10美元,而且苏联的油井老化,成本很高,靠石油挣的钱越来越少。

在财政上,他也面临两大黑洞:

第一是军费,为了和美国掰手腕,苏联1/3的财政收入都花在军费上;

第二就是消费品补贴,因为吃穿住行的东西都不够,包括粮食、服装都得进口,按进口价格卖,那老百姓是不干的,那样一来他们一辈子的积蓄就得清零。60年代赫鲁晓夫就试过,他要给肉蛋奶涨价,老百姓立刻上街,所以后来谁都不敢放开价格,只能咬着牙给补贴。

当时20%的财政收入都用来搞补贴了。

这两样就没了50%的财政收入,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干,所以当时苏联的收入已经没法运转这个体系了,那咋办呢?

借钱!

1975年,苏联的外债是154亿,到1985年翻了一倍,当时这就是天量的债务了。

而且这些外债不是用于生产,没法产生新价值去还债,都消耗掉了,所以债务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80年代,苏联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一倍,老百姓收入还行,但生活质量很差。

你想想,每天买吃的、买衣服,买任何生活必需品,小到面包黄油都要排大队,排俩小时算短的,更多时候是排了四五个小时的队,轮到你了,没货了。苏联那个天气,老百姓能不骂街吗?

戈尔巴乔夫的选择也是正常人的思路:

比如削减军费、削减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削减居民福利等等。

但是吧,他面临的是一个滚了20多年的财政大雪球,石油红利也没了,军备开支还超级大。所以他即便被西方说成是改革家,其实能干的事情很少,搞了禁酒令,得罪了数量庞大的酒鬼,搞了裁军,把最有权势的600万军人也得罪了。

所以他的改革失败也不足为奇。十来年时间,苏联从巅峰走向解体,虽然有冷战的大环境,但推倒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的,还是财政失衡,经济上无法运行,民生凋敝,叶利钦能顺势而上,也有思变求变的全民心态。

关注猫哥的知识星球,价格低、服务好、给得多,这次的大机会,希望与你一起抓住!


在这种思路下,农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先是搞大农场,然后大幅提高了农业税,很多粮食也都运到城里给工人了,待在农村活下去都是问题,所以后来,农民都被逼进城了,苏联工业拿到了一波人口红利。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ID:caimao_shuangquan)

苏联这个超级大国,仅仅十年就来了个国运大转折,从巅峰走向解体。

解体的原因很多,比如冷战,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苏联财政崩溃,国运急转直下。

这是咋回事呢?

苏联成立之后,经济有两次大发展。

第一次是1929年之后,当时西方是金融危机,但苏联是个内循环,完全没受什么影响,再加上领土大、资源多,热火朝天的干了几年,工业产值增加了50%。

第二次就是二战之后。

到了1977年,苏联是绝对的超级大国,经济也到了最高峰。

因为他们很多数据不公开,所以美国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按照美国权威专家分析,当时苏联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70%,财政收入是美国的98%,石油、天然气、钢铁、水泥等等20个关键工业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当时苏联在科技上也非常舍得投入,研发经费常年占gdp的4%以上,美国是3.6%左右。

经济、科技双发展,所以六七十年代,苏联城市里的老百姓日子是挺滋润的,基本没有失业,8小时工作制,也没啥kpi的要求,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免费,而70年代西方正在遭遇石油危机,后来又有战争,很多人对欧美那套模式都迷失了,都去苏联考察学习。

苏联能取得这么大成就,跟他们的一个机制有关系,就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斯大林年代,经济目标就是重工业化和军工化,他认为这才能跟美国抗争。在这种思路下,农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先是搞大农场,然后大幅提高了农业税,很多粮食也都运到城里给工人了,待在农村活下去都是问题,所以后来,农民都被逼进城了,苏联工业拿到了一波人口红利

有很多年,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都在6%左右。

虽然经济总量看起来非常好,但是他们是以重工业和军工为主的,导致老百姓需要的消费品生产非常薄弱,纺织品不够,粮食不够,很多生活必需品都得进口。

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他们的经济结构有多失衡了。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同一年试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到了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更是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但加加林进入太空之后8年,苏联才生产出第一卷手纸,用的还是英国的设备。

当时不仅结构失衡,生产中问题也很多,效率很低。

这是为啥呢?

因为国家主导一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多少,卖给谁,国家都给定好了,所以老百姓很佛系,干多干少挣的一样,谁还玩命干啊?

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完成生产任务,在这种环境下,新机器、新技术很不受欢迎,因为这得学习,学习就会耽误生产,耽误喝酒,那生产任务可能就完成不了了,所以领导们很抵触,很多科技成果也落不了地。

最关键的是,这套体系产生了大量腐败,体制内寻租非常严重。

当时苏联的领导是勃列日涅夫,这些问题他也意识到了,开始他想让柯西金领导一场改革,柯西金的思路就是引入一些市场因素,这场改革的名字就叫“经济刺激新体制”。

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提高企业的独立性,不要那么僵化,二是允许企业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搞激励。

改革初期,老百姓得了不少实惠,工资涨了2.5倍,这就敢花钱了,当时的贵重家电冰箱,销量从1964年109台,猛增到1973年的44万台,汽车从1967年的每千人12辆,猛增到1975年的每千人45辆。

但是吧,这次改革走着走着就变味了,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开始搞裁员,一次裁掉1/10的工人,从利润里提留的激励基金,大部分都被管理层分掉了,基层工人获得的很少,而且企业权力增加之后,寻租问题更为严重了。

这就遭到了保守派的疯狂攻击,改革很难推进,等到了1973年,一笔意外之财基本完全终止了这次改革。

这是为啥呢?

因为石油危机爆发了。

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只用了19天,油价从3美元涨到13美元,之后涨了近20倍,苏联这下美坏了,整个70年代,他们石油的产量增长了9倍,挣了大概3000亿美元。

现在几万亿几万亿听习惯了,很多人不清楚这笔钱的份量,这差不多是苏联一年GDP的40%,算是泼天的富贵了。

作为对比,可以看看当时中国的情况。老一辈领导里,陈云是最懂经济的,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贬值的厉害,陈云当时力主用外汇储备大量买进黄金,1973年中央通过买卖黄金和期货交易,一年时间赚回30亿美元,比出口贸易的总额还多了4亿美元。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非常神奇的一笔,发了大财,但这也就是当时苏联卖石油收入的1%。

这么一来,苏联的财政就变得非常有钱了,但很多问题就掩盖了。

衣服、粮食不够,进口!价格太高,国家补贴!

反正国家的钱够多,完全补贴得起。消费品不足,没人关心,都觉得有钱就能解决一切。

但是,苏联的国运,基本让勃列日涅夫一个人就给用完了。

等戈尔巴乔夫上台,发现太难了。

石油价格从40美元跌回了10美元,而且苏联的油井老化,成本很高,靠石油挣的钱越来越少。

在财政上,他也面临两大黑洞:

第一是军费,为了和美国掰手腕,苏联1/3的财政收入都花在军费上;

第二就是消费品补贴,因为吃穿住行的东西都不够,包括粮食、服装都得进口,按进口价格卖,那老百姓是不干的,那样一来他们一辈子的积蓄就得清零。60年代赫鲁晓夫就试过,他要给肉蛋奶涨价,老百姓立刻上街,所以后来谁都不敢放开价格,只能咬着牙给补贴。

当时20%的财政收入都用来搞补贴了。

这两样就没了50%的财政收入,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干,所以当时苏联的收入已经没法运转这个体系了,那咋办呢?

借钱!

1975年,苏联的外债是154亿,到1985年翻了一倍,当时这就是天量的债务了。

而且这些外债不是用于生产,没法产生新价值去还债,都消耗掉了,所以债务问题就越来越严重。

80年代,苏联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一倍,老百姓收入还行,但生活质量很差。

你想想,每天买吃的、买衣服,买任何生活必需品,小到面包黄油都要排大队,排俩小时算短的,更多时候是排了四五个小时的队,轮到你了,没货了。苏联那个天气,老百姓能不骂街吗?

戈尔巴乔夫的选择也是正常人的思路:

比如削减军费、削减对友好国家的援助,削减居民福利等等。

但是吧,他面临的是一个滚了20多年的财政大雪球,石油红利也没了,军备开支还超级大。所以他即便被西方说成是改革家,其实能干的事情很少,搞了禁酒令,得罪了数量庞大的酒鬼,搞了裁军,把最有权势的600万军人也得罪了。

所以他的改革失败也不足为奇。十来年时间,苏联从巅峰走向解体,虽然有冷战的大环境,但推倒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的,还是财政失衡,经济上无法运行,民生凋敝,叶利钦能顺势而上,也有思变求变的全民心态。

关注猫哥的知识星球,价格低、服务好、给得多,这次的大机会,希望与你一起抓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