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提升一亿中产阶级阅读效率
打开
精神分裂症,下一个重磅药物诞生之地
锦缎
4周前
诸多制药巨头投身其中,却纷纷受挫,如2024年11月,艾伯维豪掷87亿美元收购Cerevel后推出的精神分裂症新药Emraclidine,在两项EMPOWER试验里未能达成主要终点,研发遇阻,而在此之前,罗氏和丹麦灵北制药都曾宣布终止相关管线。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不死癌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可引起多种精神病症状,包括幻觉(如幻听)、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以及多疑等,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相关数据表明,患者平均寿命相较于其他人群要明显缩短。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4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我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达到780万。但由于病因机制不明确,对因治疗开发难度大,现阶段精神分裂症还无法实现彻底治愈,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接受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极为成熟,已经数十年没有新型药物出现,但在去年这个赛道却涌现出了“新蓝海”。2024年9月,FDA批准BMS新药KarXT上市,成为50年来首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种类药物。被Evaluate评为2030年前最具价值的十大管线之一,预估年销售额峰值能达到31亿美元。
KarXT的商业化上市,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开拓出全新路径,也催生诸多机遇与变革。
01
剖析精神分裂症
传统认知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仿佛就只有一种模样:整天不是大吵大闹搅得四邻不安,就是举止怪异得让人侧目,甚至疯傻骂人。
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粗暴吗?其实不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大体可归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三大类。
图:精神分裂症三大分类,来源:开源证券
阳性症状较为醒目,像幻觉、妄想、言语错乱、行为乖张等,这些表现让患者的举止明显异于常人,很容易被旁人发觉,所以在疾病确诊过程中常常是关键判断依据。
但实际上,阴性症状在患者中更为常见,主要体现为情感淡漠、言语稀少、意志消沉、社交回避等。这类症状相对隐蔽,容易遭到忽视,可它对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却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患者存在认知障碍问题,诸如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思维迟滞、执行功能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以及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尚无法完全阐释清晰。因此,当下的抗精神病药物大多只能控制症状、降低复发风险,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此外受“病耻感”以及家庭支持等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就诊率一直不高,潜在患者群体规模庞大,这也意味着精神分裂症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从药物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已经历经三代迭代:
图:三代抗精神病药物,来源:开源证券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类的氯丙嗪、硫杂蒽类的氯哌噻吨等,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作用。但由于其非选择性地阻断多巴胺受体,常常会引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第二代抗精神分裂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等,在作用机制上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等受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相较第一代药物减少了副作用,不过仍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状况。
第三代抗精神分裂药物开拓了新的作用靶点,不会直接阻断D2受体,例如部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5-HT受体的拮抗剂或弱的部分激动剂,典型代表有阿立哌唑、依匹哌唑和卡利拉嗪等。
与第一、二代药物相比,第三代药物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表现不俗,同时对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短板依旧明显。
一方面它们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的改善效果虽然有所进步,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例如对极度的情感淡漠和意志减退,治疗效果仍然有限。另一方面,药物的个体差异问题较为突出,至少1/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现有的治疗药物无法产生应答,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可接受的副作用。
正因如此,市场对于全新机制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呼声愈发高涨,无论是科研机构、药企,还是患者及其家属,都期待能有突破性的药物问世,为精神分裂症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02
一次历史性突破
为了克服现有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国内外一大批制药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研发新的治疗方案。不过,受精神分裂症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科研水平局限等多种因素影响,新方案的研发困难重重,失败的比例较高。
目前全球有超300款精神分裂症创新药在研,但这300余款新药中,接近八成项目均处于非活跃状态,近两年毫无推进迹象。诸多制药巨头投身其中,却纷纷受挫,如2024年11月,艾伯维豪掷87亿美元收购Cerevel后推出的精神分裂症新药Emraclidine,在两项EMPOWER试验里未能达成主要终点,研发遇阻,而在此之前,罗氏和丹麦灵北制药都曾宣布终止相关管线。
就当MNC将精神分裂症视为“研发黑洞”时,转机却在去年9月出现了,BMS宣布KarXT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它是数十年来首个获批的全新机制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
KarXT由Xanomeline和Trospium两种单药复合而成,Xanomeline是M1/M4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AChR)激动剂,Trospium是一种mAChR拮抗剂。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胆碱能系统存在功能紊乱,尤其是M1和M4受体的信号传导异常与阴性症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KarXT巧妙的复合设计使Xanomeline在中枢神经系统激活mAChR,从而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Trospium则负责控制其引起的外周副作用。
图:KarXT机制,来源:国金证券
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所有与安慰剂的对照试验中,KarXT均达到其主要终点,证明与安慰剂相比,患者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上具有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意义的降低。通过PANSS阳性、PANSS阴性和PANSS阴性Marder因子子量表(试验的次要终点)测量,KarXT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减少。同时,KarXT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也表现出色,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胆碱能性质的,严重程度为轻度至中度。
相较于传统针对D2受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KarXT展现出对阴性症状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更早地发挥作用并持续改善症状,同时减少运动系统副作用,降低代谢风险,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革命性的药物。
KarXT在临床治疗上的卓著成效,引发了多家跨国药企的浓厚兴趣。为了获得这款明星药物,2023年12月,BMS不惜斥资140亿美元,将KarXT的原研公司Karuna Therapeutics收入囊中,这笔并购案也成为当年交易额排名第二的并购案例,从这也能够看出外界对于KarXT前景的期待。
伴随KarXT获批用于口服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让BMS的豪赌初显回报。但它的潜力不止于此,鉴于其作用机制围绕mAChR调节展开,BMS正积极探索KarXT在其他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可能,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精神障碍(ADP),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03
背后的机会
KarXT的出现,不仅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也在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掀起了一股新浪潮。
在KarXT身后,全球已进入临床III期或注册申请阶段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共有9款:三菱制药的roluperidone、丹麦灵北制药与恩华药业的Lu AF35700、SyneuRx的苯甲酸钠、Newron的依文酰胺、勃林格殷格翰的iclepertin、Sunovion与大冢制药的SEP-363856、Vanda的VHX-896、罗氏制药的bitopertin、Reviva的brilaroxazine。这些管线有望借这股东风,凭借各自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优势,获得资本更多的关注。
中国市场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超800万,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不足一半,很多患者未能从现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获得足够症状改善,并且深受副作用的困扰。市场急需新型治疗药物,满足患者需求、填补治疗短板。
一众相关公司中,再鼎医药无疑是最直接的KarXT受益股。在BMS以140亿美元收购Karuna公司的两年前,再鼎医药就以3500万美元预付款、最高8000万美元的开发和注册里程碑付款、72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之间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获得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许可协议。
2024年10月29日,再鼎医药宣布了评估KarXT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国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主要数据。与先前的全球临床研究一致,这项注册性桥接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预计将在2025年初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KarXT的新药上市申请。凭借独到眼光和高效执行力,再鼎医药获得了KarXT的国内授权,站在了国内精神分裂症治疗创新药物的第一梯队,有望在中国市场抢占先发优势。
自主研发方面,国内在研新型精神分裂症药物较少,且主要以靶向多巴胺受体、5-HT受体为主,对于依托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探索相对欠缺。进度较快的有,瀚森制药的D2、D3受体和5-HT1A部分受体多靶点激动剂HS-10380、京新药业的多巴胺D3/D2受体部分拮抗/激动剂JX11502MA、中泽医药的D2、D3、5-HT1A和5-HT2A四受体泛拮抗剂ZZ6398,目前都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
此外,绿叶制药自研的瑞可妥(Rykindo)是一种利培酮微球产品,分别于2021年、2023年在中国、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首个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并在美获批的中枢神经系统新药。
这款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对阴性症状的有效性,相比强生的同类产品,瑞可妥注射后起效迅速,首次注射后无需同时补充口服制剂,可快速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长效的治疗方案。
再者,在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绿叶制药还有数款已上市产品或在研管线,彰显出极为强劲的竞争力。
图:
绿叶制药中枢神经系统在研管线,来源:
绿叶制药官网
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正步入全新变革期,KarXT的登场不仅有望改写全球精神分裂症治疗格局,也开辟了广阔的逐鹿空间。国内再鼎医药手握KarXT国内授权之外,自主研发力量虽起步稍缓,但已在奋起直追。
随着KarXT商业化预期的兑现,精神分裂症新蓝海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医药行业的重要爆点之一。
(
作者
:青栎 ,来源:
医曜
,锦缎旗下医药产业研究品牌
)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诸多制药巨头投身其中,却纷纷受挫,如2024年11月,艾伯维豪掷87亿美元收购Cerevel后推出的精神分裂症新药Emraclidine,在两项EMPOWER试验里未能达成主要终点,研发遇阻,而在此之前,罗氏和丹麦灵北制药都曾宣布终止相关管线。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不死癌症”,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可引起多种精神病症状,包括幻觉(如幻听)、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以及多疑等,是所有精神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相关数据表明,患者平均寿命相较于其他人群要明显缩短。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约有24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我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达到780万。但由于病因机制不明确,对因治疗开发难度大,现阶段精神分裂症还无法实现彻底治愈,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接受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极为成熟,已经数十年没有新型药物出现,但在去年这个赛道却涌现出了“新蓝海”。2024年9月,FDA批准BMS新药KarXT上市,成为50年来首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种类药物。被Evaluate评为2030年前最具价值的十大管线之一,预估年销售额峰值能达到31亿美元。
KarXT的商业化上市,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开拓出全新路径,也催生诸多机遇与变革。
01
剖析精神分裂症
传统认知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仿佛就只有一种模样:整天不是大吵大闹搅得四邻不安,就是举止怪异得让人侧目,甚至疯傻骂人。
可事实真的如此简单粗暴吗?其实不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大体可归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障碍三大类。
图:精神分裂症三大分类,来源:开源证券
阳性症状较为醒目,像幻觉、妄想、言语错乱、行为乖张等,这些表现让患者的举止明显异于常人,很容易被旁人发觉,所以在疾病确诊过程中常常是关键判断依据。
但实际上,阴性症状在患者中更为常见,主要体现为情感淡漠、言语稀少、意志消沉、社交回避等。这类症状相对隐蔽,容易遭到忽视,可它对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却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患者存在认知障碍问题,诸如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思维迟滞、执行功能障碍等。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涉及遗传、神经生物学、环境以及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尚无法完全阐释清晰。因此,当下的抗精神病药物大多只能控制症状、降低复发风险,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此外受“病耻感”以及家庭支持等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就诊率一直不高,潜在患者群体规模庞大,这也意味着精神分裂症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从药物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已经历经三代迭代:
图:三代抗精神病药物,来源:开源证券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类的氯丙嗪、硫杂蒽类的氯哌噻吨等,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作用。但由于其非选择性地阻断多巴胺受体,常常会引发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第二代抗精神分裂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等,在作用机制上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作用外,还对5-羟色胺等受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相较第一代药物减少了副作用,不过仍可能引发代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状况。
第三代抗精神分裂药物开拓了新的作用靶点,不会直接阻断D2受体,例如部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5-HT受体的拮抗剂或弱的部分激动剂,典型代表有阿立哌唑、依匹哌唑和卡利拉嗪等。
与第一、二代药物相比,第三代药物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表现不俗,同时对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也有一定的效果,但短板依旧明显。
一方面它们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的改善效果虽然有所进步,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例如对极度的情感淡漠和意志减退,治疗效果仍然有限。另一方面,药物的个体差异问题较为突出,至少1/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现有的治疗药物无法产生应答,还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可接受的副作用。
正因如此,市场对于全新机制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呼声愈发高涨,无论是科研机构、药企,还是患者及其家属,都期待能有突破性的药物问世,为精神分裂症治疗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02
一次历史性突破
为了克服现有药物的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国内外一大批制药公司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致力于研发新的治疗方案。不过,受精神分裂症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科研水平局限等多种因素影响,新方案的研发困难重重,失败的比例较高。
目前全球有超300款精神分裂症创新药在研,但这300余款新药中,接近八成项目均处于非活跃状态,近两年毫无推进迹象。诸多制药巨头投身其中,却纷纷受挫,如2024年11月,艾伯维豪掷87亿美元收购Cerevel后推出的精神分裂症新药Emraclidine,在两项EMPOWER试验里未能达成主要终点,研发遇阻,而在此之前,罗氏和丹麦灵北制药都曾宣布终止相关管线。
就当MNC将精神分裂症视为“研发黑洞”时,转机却在去年9月出现了,BMS宣布KarXT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它是数十年来首个获批的全新机制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
KarXT由Xanomeline和Trospium两种单药复合而成,Xanomeline是M1/M4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AChR)激动剂,Trospium是一种mAChR拮抗剂。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胆碱能系统存在功能紊乱,尤其是M1和M4受体的信号传导异常与阴性症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KarXT巧妙的复合设计使Xanomeline在中枢神经系统激活mAChR,从而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Trospium则负责控制其引起的外周副作用。
图:KarXT机制,来源:国金证券
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所有与安慰剂的对照试验中,KarXT均达到其主要终点,证明与安慰剂相比,患者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上具有统计学显著和临床意义的降低。通过PANSS阳性、PANSS阴性和PANSS阴性Marder因子子量表(试验的次要终点)测量,KarXT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均减少。同时,KarXT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也表现出色,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胆碱能性质的,严重程度为轻度至中度。
相较于传统针对D2受体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KarXT展现出对阴性症状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更早地发挥作用并持续改善症状,同时减少运动系统副作用,降低代谢风险,有望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革命性的药物。
KarXT在临床治疗上的卓著成效,引发了多家跨国药企的浓厚兴趣。为了获得这款明星药物,2023年12月,BMS不惜斥资140亿美元,将KarXT的原研公司Karuna Therapeutics收入囊中,这笔并购案也成为当年交易额排名第二的并购案例,从这也能够看出外界对于KarXT前景的期待。
伴随KarXT获批用于口服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让BMS的豪赌初显回报。但它的潜力不止于此,鉴于其作用机制围绕mAChR调节展开,BMS正积极探索KarXT在其他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可能,比如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精神障碍(ADP),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03
背后的机会
KarXT的出现,不仅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同时也在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掀起了一股新浪潮。
在KarXT身后,全球已进入临床III期或注册申请阶段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共有9款:三菱制药的roluperidone、丹麦灵北制药与恩华药业的Lu AF35700、SyneuRx的苯甲酸钠、Newron的依文酰胺、勃林格殷格翰的iclepertin、Sunovion与大冢制药的SEP-363856、Vanda的VHX-896、罗氏制药的bitopertin、Reviva的brilaroxazine。这些管线有望借这股东风,凭借各自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优势,获得资本更多的关注。
中国市场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超800万,但接受治疗的患者不足一半,很多患者未能从现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获得足够症状改善,并且深受副作用的困扰。市场急需新型治疗药物,满足患者需求、填补治疗短板。
一众相关公司中,再鼎医药无疑是最直接的KarXT受益股。在BMS以140亿美元收购Karuna公司的两年前,再鼎医药就以3500万美元预付款、最高8000万美元的开发和注册里程碑付款、7200万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之间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获得大中华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许可协议。
2024年10月29日,再鼎医药宣布了评估KarXT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中国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主要数据。与先前的全球临床研究一致,这项注册性桥接研究达到了其主要终点,预计将在2025年初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KarXT的新药上市申请。凭借独到眼光和高效执行力,再鼎医药获得了KarXT的国内授权,站在了国内精神分裂症治疗创新药物的第一梯队,有望在中国市场抢占先发优势。
自主研发方面,国内在研新型精神分裂症药物较少,且主要以靶向多巴胺受体、5-HT受体为主,对于依托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探索相对欠缺。进度较快的有,瀚森制药的D2、D3受体和5-HT1A部分受体多靶点激动剂HS-10380、京新药业的多巴胺D3/D2受体部分拮抗/激动剂JX11502MA、中泽医药的D2、D3、5-HT1A和5-HT2A四受体泛拮抗剂ZZ6398,目前都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
此外,绿叶制药自研的瑞可妥(Rykindo)是一种利培酮微球产品,分别于2021年、2023年在中国、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是首个由中国药企自主研发并在美获批的中枢神经系统新药。
这款药物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对阴性症状的有效性,相比强生的同类产品,瑞可妥注射后起效迅速,首次注射后无需同时补充口服制剂,可快速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为患者提供了一种长效的治疗方案。
再者,在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绿叶制药还有数款已上市产品或在研管线,彰显出极为强劲的竞争力。
图:
绿叶制药中枢神经系统在研管线,来源:
绿叶制药官网
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正步入全新变革期,KarXT的登场不仅有望改写全球精神分裂症治疗格局,也开辟了广阔的逐鹿空间。国内再鼎医药手握KarXT国内授权之外,自主研发力量虽起步稍缓,但已在奋起直追。
随着KarXT商业化预期的兑现,精神分裂症新蓝海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医药行业的重要爆点之一。
(
作者
:青栎 ,来源:
医曜
,锦缎旗下医药产业研究品牌
)
转载开白 | 商务合作 | 内容交流
请添加微信:jinduan008
添加微信请备注姓名公司与来意
推 荐 阅 读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新闻
精神分裂症,下一个重磅药物诞生之地
锦缎
4周前
再鼎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新药申报上市
健识局
2周前
施贵宝(BMY.US)CEO畅聊精神分裂症新药功效 乐观看好公司前景
智通财经
3周前
利好突袭!全线大涨
券商中国
15小时前
DeepSeek,紧急声明!
证券时报
14小时前
DeepSeek热潮持续!华为、京东等官宣接入,多只连板股紧急澄清
格隆汇
1天前
万字揭秘DeepSeek!这个创新让全世界疯狂复制,顶尖AI人才年薪千万,训练成本被低估
爱范儿
1天前
江西新首富,踩着英伟达,狂赚700亿
华商韬略
1天前
DeepSeek,突传大消息
券商中国
22小时前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