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银行业罚单榜:五家银行遭千万级罚单 平安银行居首

中国金融网

2天前

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根基,平安银行却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频繁“踩雷”,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办理、发放贷款等问题频出,这不仅损害了银行自身信誉,更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让资金流向不明,给实体经济埋下隐患。

WechatIMG7529.jpe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观

在 2024 年金融监管的聚光灯下,银行业迎来了一场严苛的大考,罚单纷至沓来,成为行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警示篇章。其中,五家银行因各类违规行为惨遭千万级罚单,平安银行更是一马当先,登上 “榜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回首这一年,银行业整体罚单数据虽较 2023 年有所缓和,罚单数量减少超 1500 张,降至 6385 张,罚没金额也削减超 10 亿元,定格在 17.41 亿元,但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丝毫未减,依旧如高悬头顶的利剑。这背后,是监管层对金融市场稳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坚定决心,哪怕罚单数量下滑,但凡违规,绝不姑息。

聚焦这五家 “重罚大户”,平安银行的违规 “账单” 令人咋舌。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疏漏,信贷、同业、理财等多项核心业务违规操作,总行与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 6723.98 万元,其中总行承担 6073.98 万元,分支机构 650 万元。如此高额罚单,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行业警钟。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根基,平安银行却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频繁 “踩雷”,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办理、发放贷款等问题频出,这不仅损害了银行自身信誉,更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让资金流向不明,给实体经济埋下隐患。

再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因反洗钱业务违规,被罚款 1387 万元。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资金流动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反洗钱工作是银行守护金融安全的关键防线。微众银行的失误,暴露出其内部风控体系在识别、监测可疑资金交易方面的严重不足,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若洗钱行为肆意横行,将破坏金融生态的纯净,使黑钱得以洗白并流入正常经济循环,危害极大。

齐鲁银行同样深陷泥潭,因贷款业务违规等行为,总行被罚 1375 余万元,分支机构 120 万元,总计 1495 余万元。贷款业务本应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然而齐鲁银行却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贷款流向失控,或违规进入房地产等限制领域,或贷给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不仅自身面临不良贷款攀升风险,还间接影响了宏观调控政策落地,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阻碍。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上市分行也未能幸免,因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流动资金贷款违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被罚款 1085 万元。这种违规操作扰乱了政府财政纪律与金融资源配置,政府性融资本应有严格审批与规范用途,银行违规介入,可能导致项目烂尾、资金浪费,而流动资金错配,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失灵,实体经济发展受阻,银行也因不良贷款滋生而自食恶果。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则因理财资金投向结构化债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吃下 1050 万元罚单。随着居民理财需求增长,银行理财业务蓬勃发展,但风险管控必须同步跟上。工行上海分行此次违规,让投资者面临理财资金受损风险,一旦债券市场波动加剧,理财资金可能血本无归,引发投资者恐慌,冲击金融市场信心。

从银行类型剖析,农商行成为被罚 “主力”,收到罚单 1953 张,罚没金额 4.45 亿元,背后是其内控薄弱、业务合规意识欠缺。国有大行凭借庞大分支机构网络,虽单张罚单金额不及股份制银行等,但罚单总数 1407 张,罚没金额 3.43 亿元,反映出管理半径过长带来的执行漏洞。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也各有 “痛点”,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为追求规模、利润,部分业务铤而走险。

2024 年银行业这场罚单风暴,是对过往乱象的清算,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一方面,银行机构必须痛定思痛,强化内部治理,从公司架构、制度流程、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筑牢合规防线;另一方面,监管层持续优化监管规则,精准打击违规,引导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唯有如此,银行业才能在稳健轨道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重塑行业公信力,迈向新征程。

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根基,平安银行却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频繁“踩雷”,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办理、发放贷款等问题频出,这不仅损害了银行自身信誉,更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让资金流向不明,给实体经济埋下隐患。

WechatIMG7529.jpeg

人民币杂志首席金融观察员 金观

在 2024 年金融监管的聚光灯下,银行业迎来了一场严苛的大考,罚单纷至沓来,成为行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警示篇章。其中,五家银行因各类违规行为惨遭千万级罚单,平安银行更是一马当先,登上 “榜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回首这一年,银行业整体罚单数据虽较 2023 年有所缓和,罚单数量减少超 1500 张,降至 6385 张,罚没金额也削减超 10 亿元,定格在 17.41 亿元,但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丝毫未减,依旧如高悬头顶的利剑。这背后,是监管层对金融市场稳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坚定决心,哪怕罚单数量下滑,但凡违规,绝不姑息。

聚焦这五家 “重罚大户”,平安银行的违规 “账单” 令人咋舌。因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疏漏,信贷、同业、理财等多项核心业务违规操作,总行与分支机构合计被罚款 6723.98 万元,其中总行承担 6073.98 万元,分支机构 650 万元。如此高额罚单,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行业警钟。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根基,平安银行却在贷前、贷中、贷后环节频繁 “踩雷”,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办理、发放贷款等问题频出,这不仅损害了银行自身信誉,更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让资金流向不明,给实体经济埋下隐患。

再看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因反洗钱业务违规,被罚款 1387 万元。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资金流动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反洗钱工作是银行守护金融安全的关键防线。微众银行的失误,暴露出其内部风控体系在识别、监测可疑资金交易方面的严重不足,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若洗钱行为肆意横行,将破坏金融生态的纯净,使黑钱得以洗白并流入正常经济循环,危害极大。

齐鲁银行同样深陷泥潭,因贷款业务违规等行为,总行被罚 1375 余万元,分支机构 120 万元,总计 1495 余万元。贷款业务本应是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发展的有力武器,然而齐鲁银行却因内部管理不善,导致贷款流向失控,或违规进入房地产等限制领域,或贷给不符合资质的企业,不仅自身面临不良贷款攀升风险,还间接影响了宏观调控政策落地,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阻碍。

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上市分行也未能幸免,因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流动资金贷款违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被罚款 1085 万元。这种违规操作扰乱了政府财政纪律与金融资源配置,政府性融资本应有严格审批与规范用途,银行违规介入,可能导致项目烂尾、资金浪费,而流动资金错配,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失灵,实体经济发展受阻,银行也因不良贷款滋生而自食恶果。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则因理财资金投向结构化债券业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吃下 1050 万元罚单。随着居民理财需求增长,银行理财业务蓬勃发展,但风险管控必须同步跟上。工行上海分行此次违规,让投资者面临理财资金受损风险,一旦债券市场波动加剧,理财资金可能血本无归,引发投资者恐慌,冲击金融市场信心。

从银行类型剖析,农商行成为被罚 “主力”,收到罚单 1953 张,罚没金额 4.45 亿元,背后是其内控薄弱、业务合规意识欠缺。国有大行凭借庞大分支机构网络,虽单张罚单金额不及股份制银行等,但罚单总数 1407 张,罚没金额 3.43 亿元,反映出管理半径过长带来的执行漏洞。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也各有 “痛点”,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为追求规模、利润,部分业务铤而走险。

2024 年银行业这场罚单风暴,是对过往乱象的清算,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一方面,银行机构必须痛定思痛,强化内部治理,从公司架构、制度流程、人员培训等全方位筑牢合规防线;另一方面,监管层持续优化监管规则,精准打击违规,引导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唯有如此,银行业才能在稳健轨道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重塑行业公信力,迈向新征程。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