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厢还在为产能过剩问题头疼不已,光伏协会牵头折腾了限定最低价格和搞光伏行业自律,利用配额的方式调控产能,甚至通威和大全都检修减产了,先不说还没见到效果,甚至还有很多企业还没能加入的时候,那边厢就传来了新消息,有厂商要出海扩建产能了!
01 中国企业准备海外扩建光伏产能
近日媒体报道,印尼投资部长兼投资协调委员会主任罗山·佩尔卡萨·鲁斯拉尼表示,在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会议期间,多家中国公司已承诺在印尼进行总额达74.6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光是红狮控股集团就计划分阶段在印尼投资50亿美元,拟建设一个工业园区生产多晶硅、电池及组件,并规划建设一座2GW的发电厂。
50亿美元,按现在的汇率算就是365亿人民币,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大的一笔投资。
根据网上的公开信息,目前建设1GW的发电站成本大概在8亿到10亿左右,就按照10亿来计算,也就是建设2GW的发电厂也就花20亿,剩下来的300多亿用于建设多晶硅、电池和组件产线。
由于没有披露不同产品的产能,咱也不做推测了,假设硅料、电池和组件都是1:1:1配置,按照现在硅料大概5亿元/GW、topcon电池2亿/GW、组件1亿/GW左右的成本来算,光红狮的这笔投资就将增加几十GW的产能。
当然了,这种招商会议上传出的各种投资计划往往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最终能否落地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最直接的自然是宣布投资的企业有没有那个实力。问题就来了,这个红狮控股集团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一出手就是几百亿,究竟有没有这个实力?
02 红狮控股集团是何方神圣?
根据官网和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红狮控股集团是总部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一家水泥厂商,在国内12个省和老挝、尼泊尔、印尼等国家有60余家大型水泥工厂,年产能1.2亿吨。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全球水泥产能TOP100排行榜,红狮控股集团以10861万吨水泥产能位列第八名。
看着排名也还凑合,但行业第二的海螺水泥产能近4万吨,所以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和基建行业的情况大家也很清楚,水泥行业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很好过。
说白了,这是一个受困于行业空间日渐萎缩的后排企业,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司一直谋求多元化转型。2023年收购亚洲硅业65.7196%股权并单独控制亚洲硅业,合计股份转让款约为81.22亿元。在青海省海东市投资新建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年产多晶硅19万吨,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亚洲硅业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它的创始人是光伏行业如雷贯耳的施正荣,施正荣从无锡尚德脱身后不甘心就此养老,后面创办了亚洲硅业。2020年末,亚洲硅业准备上市,只是两年后由于种种原因终止了IPO,再过一年后以86亿卖给了红狮控股,目前多晶硅年产能为9万吨。并购了亚洲硅业后,红狮集团后续又陆陆续续投资几百亿在新疆和青海投建了10万吨和20万吨的多晶硅产能,此外,还有共计超过37万吨的工业硅产能。
产能已经是行业第一梯队的水平,只不过是非上市公司,信息不可考。市场知名度比较低,但前阵子光伏协会张罗光伏企业搞防止恶性竞争的座谈会,红狮是列席的。
根据网上的信息,2023年红狮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23亿元。今年9月,红狮集团位列“2024中国企业500强”第334位,共实现营业收入110.0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8%,账上货币资金为119.41亿元,资产负债率54.26%。
客观讲,在公司两大主业均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营收的增长,已经算相当不错了,但就行业现在的情况以及公司自身的实力情况,现在就出海投资几百亿扩建光伏产能,也很难让人信服。先不管投建的产能怎么消化,首要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靠企业自身很难,大概率还是要靠银行系统,只是现在这种行情,出海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政治风险,甚至美国都已经对中国在东南亚的光伏产能出手,银行真的愿意给那么多的贷款吗?至少新能源正前方很难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情。
退一万步讲,银行真给贷款了,在不确定行业周期何时能反转的情况下,大力投建的产能会不会最终拖垮企业?
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也就没有办法展开阐述,但红狮控股集团准备出海扩产这个事情,正好印证了这些天新能源正前方反对光伏限价和搞行业自律公约的正确性。
03 市场经济才应该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虽然在当下的时点,反对内卷成为了政治正确,新能源正前方坚持对此发声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别忘了,市场经济才应该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是最应该坚守的路线。
注意,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就都是对的。
但人类几百年的现代社会发展历程早已经证明了,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除非遭遇极端的经济危机,不然我们不应该对行业和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
光伏行业本身就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现在却想玩计划经济,很明显是不合适的,而且人类历史也早已经证明了,长期而言,除了极少数领域,只要是人类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是过剩的,就无法玩价格同盟那一套。
很可惜,光伏产业不是极少数里的一类,虽然国内企业确实在光伏各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但咱们的垄断地位是怎么来的,主要是靠着成本优势,想要玩价格同盟涨价,先别说国内这帮企业不可能同心同力,就说他们真的能做到同心同力,其他国家就能接受吗?
大概率也是很难的,这几年光伏行业的爆火,很容易给一些从业者、投资人以及行业观察者“光伏行业很牛,谁也离不开我”的错觉。
虽然新能源正前方也坚决看好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它未来有望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持续提升份额。但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地位,由于光伏发电的天然缺陷,在加上储能配套具备绝对优势之前,其实真的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说句不好听的,除了中国这样的基建狂魔和天下无敌的制造业,以及石油资源确实比较匮乏,在很多能源丰富的国家,如果不是因为政治正确,他们真不一定屑于装光伏。
在绝对的成本优势凸显出来之前,寄希望于光伏装机持续快速增长显然不现实,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但却因为中短期的困难就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那真的是在救光伏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市场和时间将会给出最正确的答案,而且新能源正前方相信这个答案不会太久。
原文标题 : 搞笑了,光伏行业自律还没个影,有人要开始抢跑扩产了!
这边厢还在为产能过剩问题头疼不已,光伏协会牵头折腾了限定最低价格和搞光伏行业自律,利用配额的方式调控产能,甚至通威和大全都检修减产了,先不说还没见到效果,甚至还有很多企业还没能加入的时候,那边厢就传来了新消息,有厂商要出海扩建产能了!
01 中国企业准备海外扩建光伏产能
近日媒体报道,印尼投资部长兼投资协调委员会主任罗山·佩尔卡萨·鲁斯拉尼表示,在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会议期间,多家中国公司已承诺在印尼进行总额达74.6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光是红狮控股集团就计划分阶段在印尼投资50亿美元,拟建设一个工业园区生产多晶硅、电池及组件,并规划建设一座2GW的发电厂。
50亿美元,按现在的汇率算就是365亿人民币,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大的一笔投资。
根据网上的公开信息,目前建设1GW的发电站成本大概在8亿到10亿左右,就按照10亿来计算,也就是建设2GW的发电厂也就花20亿,剩下来的300多亿用于建设多晶硅、电池和组件产线。
由于没有披露不同产品的产能,咱也不做推测了,假设硅料、电池和组件都是1:1:1配置,按照现在硅料大概5亿元/GW、topcon电池2亿/GW、组件1亿/GW左右的成本来算,光红狮的这笔投资就将增加几十GW的产能。
当然了,这种招商会议上传出的各种投资计划往往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最终能否落地有太多不可控因素,最直接的自然是宣布投资的企业有没有那个实力。问题就来了,这个红狮控股集团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一出手就是几百亿,究竟有没有这个实力?
02 红狮控股集团是何方神圣?
根据官网和网上的公开资料显示,红狮控股集团是总部位于浙江省兰溪市的一家水泥厂商,在国内12个省和老挝、尼泊尔、印尼等国家有60余家大型水泥工厂,年产能1.2亿吨。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全球水泥产能TOP100排行榜,红狮控股集团以10861万吨水泥产能位列第八名。
看着排名也还凑合,但行业第二的海螺水泥产能近4万吨,所以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这几年房地产行业和基建行业的情况大家也很清楚,水泥行业的日子自然也不会很好过。
说白了,这是一个受困于行业空间日渐萎缩的后排企业,也正是因为如此,公司一直谋求多元化转型。2023年收购亚洲硅业65.7196%股权并单独控制亚洲硅业,合计股份转让款约为81.22亿元。在青海省海东市投资新建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产业园,年产多晶硅19万吨,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亚洲硅业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它的创始人是光伏行业如雷贯耳的施正荣,施正荣从无锡尚德脱身后不甘心就此养老,后面创办了亚洲硅业。2020年末,亚洲硅业准备上市,只是两年后由于种种原因终止了IPO,再过一年后以86亿卖给了红狮控股,目前多晶硅年产能为9万吨。并购了亚洲硅业后,红狮集团后续又陆陆续续投资几百亿在新疆和青海投建了10万吨和20万吨的多晶硅产能,此外,还有共计超过37万吨的工业硅产能。
产能已经是行业第一梯队的水平,只不过是非上市公司,信息不可考。市场知名度比较低,但前阵子光伏协会张罗光伏企业搞防止恶性竞争的座谈会,红狮是列席的。
根据网上的信息,2023年红狮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23亿元。今年9月,红狮集团位列“2024中国企业500强”第334位,共实现营业收入110.0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8%,账上货币资金为119.41亿元,资产负债率54.26%。
客观讲,在公司两大主业均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营收的增长,已经算相当不错了,但就行业现在的情况以及公司自身的实力情况,现在就出海投资几百亿扩建光伏产能,也很难让人信服。先不管投建的产能怎么消化,首要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靠企业自身很难,大概率还是要靠银行系统,只是现在这种行情,出海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政治风险,甚至美国都已经对中国在东南亚的光伏产能出手,银行真的愿意给那么多的贷款吗?至少新能源正前方很难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情。
退一万步讲,银行真给贷款了,在不确定行业周期何时能反转的情况下,大力投建的产能会不会最终拖垮企业?
这些都有不确定性,也就没有办法展开阐述,但红狮控股集团准备出海扩产这个事情,正好印证了这些天新能源正前方反对光伏限价和搞行业自律公约的正确性。
03 市场经济才应该是最大的政治正确
虽然在当下的时点,反对内卷成为了政治正确,新能源正前方坚持对此发声有些不合时宜,但我们别忘了,市场经济才应该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是最应该坚守的路线。
注意,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就都是对的。
但人类几百年的现代社会发展历程早已经证明了,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除非遭遇极端的经济危机,不然我们不应该对行业和企业进行过多的干预。
光伏行业本身就是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现在却想玩计划经济,很明显是不合适的,而且人类历史也早已经证明了,长期而言,除了极少数领域,只要是人类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是过剩的,就无法玩价格同盟那一套。
很可惜,光伏产业不是极少数里的一类,虽然国内企业确实在光伏各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但咱们的垄断地位是怎么来的,主要是靠着成本优势,想要玩价格同盟涨价,先别说国内这帮企业不可能同心同力,就说他们真的能做到同心同力,其他国家就能接受吗?
大概率也是很难的,这几年光伏行业的爆火,很容易给一些从业者、投资人以及行业观察者“光伏行业很牛,谁也离不开我”的错觉。
虽然新能源正前方也坚决看好光伏行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它未来有望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持续提升份额。但还是要客观看待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地位,由于光伏发电的天然缺陷,在加上储能配套具备绝对优势之前,其实真的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说句不好听的,除了中国这样的基建狂魔和天下无敌的制造业,以及石油资源确实比较匮乏,在很多能源丰富的国家,如果不是因为政治正确,他们真不一定屑于装光伏。
在绝对的成本优势凸显出来之前,寄希望于光伏装机持续快速增长显然不现实,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
但却因为中短期的困难就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那真的是在救光伏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市场和时间将会给出最正确的答案,而且新能源正前方相信这个答案不会太久。
原文标题 : 搞笑了,光伏行业自律还没个影,有人要开始抢跑扩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