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2025年中国证券公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联合资信

3天前

2024年,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处罚频率创新高,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但未出现影响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的重大风险事件。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主要观点

➢ 2024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以及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的积极效果持续显现,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回暖向好,为行业长期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24年,证券公司受处罚频次创新高,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但未出现影响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的重大风险事件。

➢ 2024年,证券公司资本补充受市场及监管政策环境影响明显放缓;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显著提速。

➢ 2024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资金需求明显萎缩,债券发行规模同比显著下滑;随着2024年第四季度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的上升,证券公司融资需求回升,单季债券融资总额创10年来新高。

➢ 2024年四季度股票市场回暖,证券公司经纪、信用、自营等核心业务有望实现较好业绩,但投行业务开展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各行业预期,重新建立信心,保证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但国内经济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仍给证券公司经营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行业展望

预计2025年证券公司信用水平情况将保持稳定。

一、2024年行业信用风险回顾

(一)行业政策概览

2024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以及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的积极效果持续显现,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回暖向好,为行业长期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这是继2014年时隔10年后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证监会于年内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配套制度,就严控发行上市准入、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加强机构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规定,“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

2024年9月,美联储继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国际经济形式出现了明显拐点。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均出席了该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宣布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其中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证监会将重点抓好“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树立回报投资者的鲜明导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二是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用好股票、债券、期货等多种资本市场工具,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同时努力会同各方面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循环。三是突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方面争取落地更多示范性案例。

2024年9月以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等行业政策,上述政策颁布后,增量资金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向好。

2023年8月以来,证监会还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关注点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的举措,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降低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证券划转效率,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同步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持续加大对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2024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以下简称“《风控指标规定》”),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在提升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行业抵御风险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风险指标规定》的修订有助于引导证券公司充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功能作用,同时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二)行业监管动态

2024年,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处罚频率创新高,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但未出现影响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的重大风险事件。

根据Wind统计数据,2024年,各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共作出处罚399次,同比大幅增加,其中针对公司作出处罚162次,同比增加117次;针对个人作出处罚237次,同比增加200次。从具体的业务违规类型来看,经纪业务涉及问题主要包括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员工从事基金业务、以经营业绩为依据对个别专职合规人员进行考核等;发布研究报告业务涉及问题包括发布研究报告前泄露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证券分析师违规向客户私自荐股、未取得分析师资格人员发布研究观点等方面;投行业务涉及问题包括保荐违规、发行人上市当年即亏损、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等;资管业务涉及问题包括存在个别资管产品投资最终投资者的关联债券,具有通道业务特征,投资标的、交易对手备选库管理不完善,交易系统风控指标设置存在缺陷,非标投资存续期管理存在不足等。从处分类型看,以出具警示函和责令改正为主,被立案调查、暂停业务资质及罚款的情况相对较少。

2024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分布情况较往年变化不大,证监会新增多个加分项以引导证券公司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功能。

2024年8月,证监会向证券公司公布了2024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146家证券公司,其中39家合并至母公司评价,参评主体合计107家。据悉,本次分类评价结果A类、B类、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50%、40%、10%,AA级别公司保持在14家左右。本次分类评价突出校正证券公司定位,促进行业发挥功能。具体来看,为引导证券公司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功能,提升投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新设置了三项加分安排。一是对证券业协会组织的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为A类的公司加分;二是落实“科创板八条”关于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业务的要求,对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并购重组专业能力评价排名前列的公司加分;三是督促证券公司提升新股发行定价能力,对证券业协会组织的新股发行定价能力评价排名前列的公司加分。

(三)行业信用级别调整情况

2024年,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出现少量正面变动,行业信用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2024年4月,因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正式由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集团”)等原因,联合资信将民生证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A。

2024年10月,因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证券”)外部支持有力、区域市场竞争具有优势等原因,上海新世纪将东莞证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A。

2024年11月,因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联证券”)股东增资等原因,联合资信将万联证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A。

(四)证券公司资本补充情况

2024年,无证券公司实现IPO发行上市;证券公司股权融资很少,资本补充受市场及监管政策环境影响明显放缓。

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末,财信证券、渤海证券、华龙证券和开源证券因财报更新IPO审核中止;东海证券、申港证券处于IPO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状态;华金证券撤回上市辅导备案;华宝证券撤回上市申请,上交所已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2024年7月1日,东莞证券IPO已恢复审核。2024年,无证券公司IPO发行上市。

再融资方面,截至2024年末,天风证券南京证券中泰证券国信证券股东大会通过股票增发预案;浙商证券股票增发方案因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超过12个月而失效;中原证券股票增发计划停止实施。2024年12月,国联证券配股预案通过证监会。

此外,2024年10月末,万联证券收到股东增资款20.00亿元,为公司原控股股东和新引入股东出资认购。

(五)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情况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2024年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显著提速。

2019年11月,中国证监会首次提出鼓励同业并购打造航母级券商;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机构”;2023年11月,证监会发声支持头部券商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2024年3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4年9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在政策红利推动下,2024年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明显提速。

证券业2024年并购案例共有7起,分别为“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平安+方正”“太平洋+华创”“国信+万和”“国泰君安+海通”。与“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的地方国资发起跨区域外延收购券商牌照不同,“国信+万和”并购重整意味着地方国资系内部券商牌照整合的开启,同时,类似这样股东背景体系相近的证券公司的并购难度也相对较低;此外,“国泰君安+海通”系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首单,也是中国资本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的案例。

在监管的支持下,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浪潮仍将延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行业中的头部券商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一流投行,中小券商则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更好地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六)证券公司债券发行情况

2024年1-9月,证券公司资金需求明显萎缩,债券发行规模同比显著下滑;其中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2024年四季度证券公司债券融资额出现爆发式增加,2025年证券公司全年债券发行规模预计将出现增长。

2024年1-9月,我国证券公司共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403期,发行规模6926.2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68期和下降34.80%。其中,公司债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的比重为53.03%,次级债占比为13.72%,短期融资券占比为33.25%。

公司债方面,2024年1-9月,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195期公司债,同比下降103期;合计募资3673.00亿元,同比下降41.08%;发行规模占比同比下降5.64个百分点。

短期融资券方面,2024年1-9月,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154期短期融资券,同比下降53期;合计募资2303.20亿元,同比下降28.58%;占证券公司总发行规模的比重上升2.90个百分点。

次级债方面,2024年1-9月,证券公司共计发行54期次级债,同比下降12期;合计募资950.07亿元,同比下降18.47%,占总发行规模的13.72%,占比同比上升2.75个百分点。

从现有情况看,受多种因素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融资需求降幅显著,随着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的上升,2024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融资额出现大幅增长,证券公司共发行债券6215.80亿元,为2015年以来证券公司单季债券发行总额的最高值,发行额同比增长41.98%,环比增长218.53%,预计2025年券商债券发行规模预计将出现增长。

证券公司发债主体级别以AAA和AA+为主,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发行利差先下降后稳定。

2024年1-9月,通过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对外部融资的证券公司合计64家,其中主体信用级别为AAA的有51家,AA+的有10家,AA评级的有3家,发债主体整体信用水平较高。

2023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发行利差分别为56.58BP、44.96BP和45.32BP,呈先下降后稳定的态势,发行利差有所收窄。2024年三季度,AAA级证券公司发行利差环比上升0.23个BP,变动不大,AA+证券公司发行利差环比下降12.92个BP,有所收窄;行业利差均值45.32BP,同比下降15.88个BP,环比增加0.36个BP;AAA证券公司平均利差低于AA+利差10.43个BP,差额同比下降28.62个BP,环比下降13.15个BP。

(七)行业收入结构及集中度变化情况

2024年上半年,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期末行业集中度仍属较高水平,头部效应显著。

2024年1-6月,147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44%,主要系受股票交投活跃度低迷、两融业务日均余额下降及IPO发行进度放缓的影响,经纪业务、信用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减少所致;当期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为证券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且收入贡献度在2024年上半年明显提升。

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较高。按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排序,2024年上半年,前十大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全行业[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68.68%和55.92%,占比较2023年下降4.70和6.74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6月末,前十大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7.74万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5万亿元,分别占全行业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比重的65.84%和51.65%,分别较2023年末下降0.26和0.2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证券行业集中度仍较高。未来,大型券商可以凭借规模、平台、品牌、政策倾斜等多方面优势将龙头优势扩大,预计证券公司的行业集中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八)业务经营情况

1.经纪业务

2024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经纪业务业绩仍面临一定压力。受益于超预期政策的颁布,9月下旬股票市场交投活跃程度明显提升,证券公司经纪业务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预计将出现明显回升。推进财富管理转型仍为经纪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基金投顾业务的开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券商的盈利来源。

受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波动等多重外部因素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股市交易活跃程度同比有所下降,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43.54万亿元,同比下降11.48%;2024年第三季度,沪深两市成交额43.19万亿元,同比下降15.35%,环比下降11.60%,股市交投活跃程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1-6月,证券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464.45亿元,同比下降11.20%,板块业务收入面临一定压力。

2024年9月2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等一系列超预期政策后,股票市场指数快速上涨,市场单日成交额逐日攀升。2024年9月30日,市场单日成交额2.61万亿元,创历史记录,后又于10月8日再作突破达3.48万亿元。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的提升,2024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明显回升。

随国内金融市场持续发展,金融产品的种类逐年增多,对财富保值增值诉求提高,在证券市场持续震荡下推动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但其对服务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收入实现的稳定性也高于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佣金收入。其中基金投顾业务有望成为券商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途径,配合4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下调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调降佣金分配比率、对通过交易佣金支付证券公司研究服务的行为加以限制,证券公司的部分经纪业务收入实现方式也将由传统的代销金融产品收取销售费、申赎费转向收取基金投顾服务费,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券商的盈利来源。

2019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2020年3月,首批证券公司基金投顾试点资格获批,2023年6月,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推动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从试点阶段向常规化发展。截至2024年11月末,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金融机构60家,其中证券公司29家。

目前,证券公司的基金投顾业务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市场上众多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及养老产品以及基金公司的传统产品,不仅对基金投资顾问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面对同质类的服务,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仍是证券公司基金投顾业务面临的问题。未来,通过持续深化的投资者教育,吸引投资者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改善资本市场投资结构,亦是基金投顾业务需承担的职责。

2.信用业务

信用业务与股票市场具有高度相关性,受相关监管举措和股票市场波动影响,两融业务规模有所收缩;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下降,市场股票质押规模处于较低水平,整体风险可控。

2024年1月,证监会加强了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打击了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2月,证监会进一步加大了对融券业务的监管力度并暂停了新增转融券规模,相关监管举措实施后,市场融券余额明显下降。截至2024年9月末,市场两融余额14401.43亿元,较上季度末下降2.75%;其中沪市两融余额7567.85亿元,较上季度末下降3.85%;深市两融余额6822.10亿元,较上季度末下降1.52%。2024年1-6月,证券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212.15亿元,同比下降24.47%。

股票质押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市场质押股份市值合计2.76万亿元,基本与上年末持平,市场质押股份市值处于较低水平;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比例为4.2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近年来,证券公司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开展股票质押业务经验,随着市场的回暖及风险的逐步化解,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整体可控。

3.自营业务

证券公司自营投资业务与证券市场关联度高,2024年以来,股票市场指数震荡上行,但期间波动较大;债券市场指数波动增长,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债券类资产表现较好;面对证券市场的持续波动,场外衍生品业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预计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4年以来,证券市场震荡上行,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受到较大影响。截至2024年9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336.50点,较上年末上涨12.15%;深证成指收于10529.76点,较上年末上涨10.55%;中债-综合净价(总值)指数收于107.27点,较上年末上涨2.42%。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资本市场各项政策逐步落地,且随着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的设立,国内股票市场获得较大的增量资金,受益于此,国内股票市场指数快速回升,整体来看,前三季度表现优于上年同期;债券市场相关指数波动增长,整体表现亦优于上年同期。

近年来,证券市场持续波动,为对冲市场风险,满足客户对证券产品市值管理的诉求,顺势带动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由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存在高“护城河”的特性,对券商的资本实力、风控能力和客户资源均有很高要求,因而头部券商在利用衍生品业务增强自身业绩稳定性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截至2024年9月末,根据Wind公开数据查询,上市券商衍生金融资产规模合计接近1382.82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华泰证券的衍生金融资产占全部规模的比重为49.44%。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场外衍生品已成为服务客户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未来预计也将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联合资信关注到,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与证券市场高度关联,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在市场持续震荡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的实现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区域信用分化纠偏、风险偏好恢复仍需时日,仍需关注信用风险暴露对自营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4.投行业务

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受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IPO发行家数和规模同比均降幅明显,债券主承销规模有小幅增长;受行业政策的持续影响,股权融资业务承压,但债权融资业务发展良好,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量空间。

2024年以来,国内IPO项目审核持续收紧,且保持了对保荐机构的严监管,保荐机构频繁收到罚单,在此背景下,IPO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明显下降。2024年1-9月,证监会审核IPO家数41家,其中36家通过审核,过会率为87.80%,相较于2023年同期289家IPO审核家数、254家通过家数以及87.89%的通过率,IPO审核家数出现明显下滑。

股权融资方面,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IPO审核持续收紧;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从严监管企业发行上市活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IPO申报节奏放缓;2024年4月,随新“国九条”及相关配套制度的落地,公司上市的审核标准进一步提升。2024年1-9月,受到IPO申报数量和证监会审核项目数量减少,且审核保持收紧等因素,IPO发行规模合计47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85.21%,发行家数69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95家;再融资规模合计1837.7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72.14%,发行家数156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39家。

债权融资方面,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办发〔2023〕47号),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参照地方政府平台管理的国企和普通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给出相关指导意见,要求12个省份的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134号文和150号文的出台,明确城投类企业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名单,以及退出后的城投企业新增债务的审核条件等事项。基于中央政府化债方案和上述文件的指导,2024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主承销各类债券金额10.0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小幅1.12%,主要系2024年以来利率持续下行、部分债券集中到期等因素致使债券市场置换、新发债券规模增加。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同时伴随强监管及严审核;预计短期内IPO业务审核保持收紧,股权再融资规模亦难有较大增量,股权融资业务仍将承压;中央政府持续积极化债并推出相应政策,资本市场利率中枢持续维持低位,债权融资业务预计仍具备较多的增量机会;基于目前业务环境,未来,要求投资银行需探索更多创新的再融资工具,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拓展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5.资管业务

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有所增长,业绩表现有所提升;业务结构以集合、定向计划为主,提前布局公募基金业务的券商有望实现较好发展。

自2017年4月证监会提出对资金池和通道业务限制后,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步入下行区间。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加速了资管业务规模尤其是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的收缩。近年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持续收缩后趋稳,主动管理产品规模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有所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6.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5%。

从资管业务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证券公司定向资产计划占比持续下降至42.77%,占比较年初下降2.99个百分点;集合计划占比47.54%,较年初提高3.78个百分点。随着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转型的进行以及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其自身提供增值服务和产品附加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净值化要求逐步推进落地,居民资金配置需求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有望向好发展。随着“一参一控一牌”新规落地,证券公司纷纷成立资管子公司,加快申请公募牌照步伐,资管公募化转型加速。截至2024年9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2.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0%,证券公司发力公募业务,有助于提升收入、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4年上半年,受A股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券商资管业务整体表现一般,共实现净收入119.08亿元,同比增长8.62%。未来随着市场企稳以及主动管理转型的推进,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和收入有望实现双增长。

二、2025年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2024年9月以来,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陆续发布,资本市场信心明显修复,2025年我国仍将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策略,更加积极的政策有助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但国内经济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仍给证券公司经营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为2025年经济工作定调,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将维持不变,并围绕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增发超长期特别股债、专项债等方面作出积极部署;货币政策基调将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适时的降准降息将为我国经济提供更强的逆周期调节支持。更加积极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各行业预期,重新建立信心,保证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进而促进证券公司实现较好增长。

我国经济整体处于转型期,房地产、地方债、金融等领域都面临转型,妥善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将成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同时,我国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加之目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复杂性持续上升,2025年证券公司业绩实现仍存在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严监管态势持续。

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证监会就严控发行上市准入、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加强机构监管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2024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这有助于引导证券公司充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功能作用,同时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2024年全年证券公司受处罚频次创新高。未来“严监管、防风险”仍是监管的主旋律,需要重点关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情况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尽责情况。2025年,证券公司出现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仍较小,涉及业务资质暂停的重大处罚仍是影响券商个体经营的重要风险之一。

股票市场回暖,证券公司经纪、信用、自营等核心业务业绩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2024年四季度,股票市场交投活跃程度显著提升,投资者信心获得明显修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证券行业景气度将有所提升。具体来看,经纪业务收入将受益于市场交易量的攀升出现明显增长;资管业务则将相对平稳,但仍面临一定费率以及业绩报酬下降压力;随着2024年四季度市场融资融券日均规模的增长,信用业务收入预计将出现一定增长;2024年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创2014年以来新低,随着IPO审核及发行的放缓,投行业务业绩增长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自营业务与市场密切相关,随着股市的回暖,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有望实现较好收益。2025年,证券公司核心业务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较明显分化,其中经纪、信用、自营等核心业务业绩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或将进一步提速;“马太(金麒麟分析师)效应”延续,分层竞争格局持续。

自2019年证监会提出构建航母级券商以来,行业内兼并收购时有发生,整体来看,以推进客户覆盖、获取优质团队、实现业务互补和区域布局互补的并购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在政策红利推动下,2025年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预计将进一步提速,行业内多起并购重组案例有望落地。

未来,在并购重组的浪潮下,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仍将延续,资本、收入和利润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可能出现明显加快。随着行业政策红利持续向头部券商倾斜以及资源投入效果的逐步显现,大型券商的综合实力将持续提升。面对上述情况,中小型券商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和空间不足问题,需结合市场环境、自身禀赋及其所在区域的特色化需求,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特定行业、区域内精耕细作,逐步转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1]全行业数据均采用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口径。

2024年,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处罚频率创新高,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但未出现影响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的重大风险事件。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主要观点

➢ 2024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以及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的积极效果持续显现,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回暖向好,为行业长期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24年,证券公司受处罚频次创新高,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但未出现影响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的重大风险事件。

➢ 2024年,证券公司资本补充受市场及监管政策环境影响明显放缓;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显著提速。

➢ 2024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资金需求明显萎缩,债券发行规模同比显著下滑;随着2024年第四季度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的上升,证券公司融资需求回升,单季债券融资总额创10年来新高。

➢ 2024年四季度股票市场回暖,证券公司经纪、信用、自营等核心业务有望实现较好业绩,但投行业务开展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各行业预期,重新建立信心,保证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但国内经济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仍给证券公司经营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行业展望

预计2025年证券公司信用水平情况将保持稳定。

一、2024年行业信用风险回顾

(一)行业政策概览

2024年以来,随着“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以及9月以来一系列增量政策的积极效果持续显现,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回暖向好,为行业长期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这是继2014年时隔10年后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证监会于年内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等配套制度,就严控发行上市准入、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加强机构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规定,“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

2024年9月,美联储继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国际经济形式出现了明显拐点。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均出席了该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宣布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并带动市场基准利率下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统一房贷的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其中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证监会将重点抓好“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树立回报投资者的鲜明导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二是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用好股票、债券、期货等多种资本市场工具,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同时努力会同各方面畅通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循环。三是突出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坚决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在代表人诉讼、先行赔付等方面争取落地更多示范性案例。

2024年9月以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等行业政策,上述政策颁布后,增量资金为证券市场注入了活力,市场信心明显增强,资本市场持续回暖向好。

2023年8月以来,证监会还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关注点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融券和转融券业务监管的举措,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上调融券保证金比例,降低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证券划转效率,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等;同步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持续加大对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2024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以下简称“《风控指标规定》”),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在提升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增强行业抵御风险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风险指标规定》的修订有助于引导证券公司充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功能作用,同时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二)行业监管动态

2024年,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的处罚频率创新高,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但未出现影响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的重大风险事件。

根据Wind统计数据,2024年,各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共作出处罚399次,同比大幅增加,其中针对公司作出处罚162次,同比增加117次;针对个人作出处罚237次,同比增加200次。从具体的业务违规类型来看,经纪业务涉及问题主要包括未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员工从事基金业务、以经营业绩为依据对个别专职合规人员进行考核等;发布研究报告业务涉及问题包括发布研究报告前泄露研究报告内容及观点、证券分析师违规向客户私自荐股、未取得分析师资格人员发布研究观点等方面;投行业务涉及问题包括保荐违规、发行人上市当年即亏损、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等;资管业务涉及问题包括存在个别资管产品投资最终投资者的关联债券,具有通道业务特征,投资标的、交易对手备选库管理不完善,交易系统风控指标设置存在缺陷,非标投资存续期管理存在不足等。从处分类型看,以出具警示函和责令改正为主,被立案调查、暂停业务资质及罚款的情况相对较少。

2024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分布情况较往年变化不大,证监会新增多个加分项以引导证券公司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功能。

2024年8月,证监会向证券公司公布了2024年分类评价结果,全行业146家证券公司,其中39家合并至母公司评价,参评主体合计107家。据悉,本次分类评价结果A类、B类、C类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50%、40%、10%,AA级别公司保持在14家左右。本次分类评价突出校正证券公司定位,促进行业发挥功能。具体来看,为引导证券公司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商”和资本市场“看门人”功能,提升投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新设置了三项加分安排。一是对证券业协会组织的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为A类的公司加分;二是落实“科创板八条”关于鼓励证券公司积极开展并购重组业务的要求,对证券业协会组织的并购重组专业能力评价排名前列的公司加分;三是督促证券公司提升新股发行定价能力,对证券业协会组织的新股发行定价能力评价排名前列的公司加分。

(三)行业信用级别调整情况

2024年,证券公司主体信用级别出现少量正面变动,行业信用水平总体保持稳定。

2024年4月,因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正式由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集团”)等原因,联合资信将民生证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A。

2024年10月,因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证券”)外部支持有力、区域市场竞争具有优势等原因,上海新世纪将东莞证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A。

2024年11月,因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联证券”)股东增资等原因,联合资信将万联证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上调至AAA。

(四)证券公司资本补充情况

2024年,无证券公司实现IPO发行上市;证券公司股权融资很少,资本补充受市场及监管政策环境影响明显放缓。

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末,财信证券、渤海证券、华龙证券和开源证券因财报更新IPO审核中止;东海证券、申港证券处于IPO辅导备案登记受理状态;华金证券撤回上市辅导备案;华宝证券撤回上市申请,上交所已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2024年7月1日,东莞证券IPO已恢复审核。2024年,无证券公司IPO发行上市。

再融资方面,截至2024年末,天风证券南京证券中泰证券国信证券股东大会通过股票增发预案;浙商证券股票增发方案因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超过12个月而失效;中原证券股票增发计划停止实施。2024年12月,国联证券配股预案通过证监会。

此外,2024年10月末,万联证券收到股东增资款20.00亿元,为公司原控股股东和新引入股东出资认购。

(五)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情况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2024年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显著提速。

2019年11月,中国证监会首次提出鼓励同业并购打造航母级券商;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机构”;2023年11月,证监会发声支持头部券商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2024年3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2024年4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4年9月,中国证监会出台《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在政策红利推动下,2024年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明显提速。

证券业2024年并购案例共有7起,分别为“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平安+方正”“太平洋+华创”“国信+万和”“国泰君安+海通”。与“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的地方国资发起跨区域外延收购券商牌照不同,“国信+万和”并购重整意味着地方国资系内部券商牌照整合的开启,同时,类似这样股东背景体系相近的证券公司的并购难度也相对较低;此外,“国泰君安+海通”系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首单,也是中国资本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的案例。

在监管的支持下,证券公司并购重组的浪潮仍将延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行业中的头部券商可以通过并购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一流投行,中小券商则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更好地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六)证券公司债券发行情况

2024年1-9月,证券公司资金需求明显萎缩,债券发行规模同比显著下滑;其中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2024年四季度证券公司债券融资额出现爆发式增加,2025年证券公司全年债券发行规模预计将出现增长。

2024年1-9月,我国证券公司共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403期,发行规模6926.2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68期和下降34.80%。其中,公司债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的比重为53.03%,次级债占比为13.72%,短期融资券占比为33.25%。

公司债方面,2024年1-9月,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195期公司债,同比下降103期;合计募资3673.00亿元,同比下降41.08%;发行规模占比同比下降5.64个百分点。

短期融资券方面,2024年1-9月,证券公司合计发行了154期短期融资券,同比下降53期;合计募资2303.20亿元,同比下降28.58%;占证券公司总发行规模的比重上升2.90个百分点。

次级债方面,2024年1-9月,证券公司共计发行54期次级债,同比下降12期;合计募资950.07亿元,同比下降18.47%,占总发行规模的13.72%,占比同比上升2.75个百分点。

从现有情况看,受多种因素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融资需求降幅显著,随着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的上升,2024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融资额出现大幅增长,证券公司共发行债券6215.80亿元,为2015年以来证券公司单季债券发行总额的最高值,发行额同比增长41.98%,环比增长218.53%,预计2025年券商债券发行规模预计将出现增长。

证券公司发债主体级别以AAA和AA+为主,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发行利差先下降后稳定。

2024年1-9月,通过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对外部融资的证券公司合计64家,其中主体信用级别为AAA的有51家,AA+的有10家,AA评级的有3家,发债主体整体信用水平较高。

2023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发行利差分别为56.58BP、44.96BP和45.32BP,呈先下降后稳定的态势,发行利差有所收窄。2024年三季度,AAA级证券公司发行利差环比上升0.23个BP,变动不大,AA+证券公司发行利差环比下降12.92个BP,有所收窄;行业利差均值45.32BP,同比下降15.88个BP,环比增加0.36个BP;AAA证券公司平均利差低于AA+利差10.43个BP,差额同比下降28.62个BP,环比下降13.15个BP。

(七)行业收入结构及集中度变化情况

2024年上半年,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期末行业集中度仍属较高水平,头部效应显著。

2024年1-6月,147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44%,主要系受股票交投活跃度低迷、两融业务日均余额下降及IPO发行进度放缓的影响,经纪业务、信用业务和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减少所致;当期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为证券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且收入贡献度在2024年上半年明显提升。

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较高。按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排序,2024年上半年,前十大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全行业[1]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68.68%和55.92%,占比较2023年下降4.70和6.74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6月末,前十大证券公司资产总额为7.74万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55万亿元,分别占全行业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比重的65.84%和51.65%,分别较2023年末下降0.26和0.2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证券行业集中度仍较高。未来,大型券商可以凭借规模、平台、品牌、政策倾斜等多方面优势将龙头优势扩大,预计证券公司的行业集中度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八)业务经营情况

1.经纪业务

2024年前三季度,股票市场交投活跃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经纪业务业绩仍面临一定压力。受益于超预期政策的颁布,9月下旬股票市场交投活跃程度明显提升,证券公司经纪业务2024年第四季度业绩预计将出现明显回升。推进财富管理转型仍为经纪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基金投顾业务的开展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券商的盈利来源。

受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波动等多重外部因素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股市交易活跃程度同比有所下降,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43.54万亿元,同比下降11.48%;2024年第三季度,沪深两市成交额43.19万亿元,同比下降15.35%,环比下降11.60%,股市交投活跃程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1-6月,证券公司实现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464.45亿元,同比下降11.20%,板块业务收入面临一定压力。

2024年9月24日,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等一系列超预期政策后,股票市场指数快速上涨,市场单日成交额逐日攀升。2024年9月30日,市场单日成交额2.61万亿元,创历史记录,后又于10月8日再作突破达3.48万亿元。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的提升,2024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明显回升。

随国内金融市场持续发展,金融产品的种类逐年增多,对财富保值增值诉求提高,在证券市场持续震荡下推动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但其对服务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收入实现的稳定性也高于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佣金收入。其中基金投顾业务有望成为券商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途径,配合4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管理的规定》,下调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调降佣金分配比率、对通过交易佣金支付证券公司研究服务的行为加以限制,证券公司的部分经纪业务收入实现方式也将由传统的代销金融产品收取销售费、申赎费转向收取基金投顾服务费,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券商的盈利来源。

2019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2020年3月,首批证券公司基金投顾试点资格获批,2023年6月,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推动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从试点阶段向常规化发展。截至2024年11月末,开展基金投顾业务的金融机构60家,其中证券公司29家。

目前,证券公司的基金投顾业务仍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市场上众多银行理财产品、保险及养老产品以及基金公司的传统产品,不仅对基金投资顾问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面对同质类的服务,打造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仍是证券公司基金投顾业务面临的问题。未来,通过持续深化的投资者教育,吸引投资者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改善资本市场投资结构,亦是基金投顾业务需承担的职责。

2.信用业务

信用业务与股票市场具有高度相关性,受相关监管举措和股票市场波动影响,两融业务规模有所收缩;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下降,市场股票质押规模处于较低水平,整体风险可控。

2024年1月,证监会加强了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制约机构在信息、工具运用方面的优势,打击了借融券之名行绕道减持、套现之实的违法违规行为;2月,证监会进一步加大了对融券业务的监管力度并暂停了新增转融券规模,相关监管举措实施后,市场融券余额明显下降。截至2024年9月末,市场两融余额14401.43亿元,较上季度末下降2.75%;其中沪市两融余额7567.85亿元,较上季度末下降3.85%;深市两融余额6822.10亿元,较上季度末下降1.52%。2024年1-6月,证券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212.15亿元,同比下降24.47%。

股票质押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市场质押股份市值合计2.76万亿元,基本与上年末持平,市场质押股份市值处于较低水平;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比例为4.2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近年来,证券公司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开展股票质押业务经验,随着市场的回暖及风险的逐步化解,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整体可控。

3.自营业务

证券公司自营投资业务与证券市场关联度高,2024年以来,股票市场指数震荡上行,但期间波动较大;债券市场指数波动增长,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债券类资产表现较好;面对证券市场的持续波动,场外衍生品业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预计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2024年以来,证券市场震荡上行,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收入受到较大影响。截至2024年9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336.50点,较上年末上涨12.15%;深证成指收于10529.76点,较上年末上涨10.55%;中债-综合净价(总值)指数收于107.27点,较上年末上涨2.42%。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资本市场各项政策逐步落地,且随着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的设立,国内股票市场获得较大的增量资金,受益于此,国内股票市场指数快速回升,整体来看,前三季度表现优于上年同期;债券市场相关指数波动增长,整体表现亦优于上年同期。

近年来,证券市场持续波动,为对冲市场风险,满足客户对证券产品市值管理的诉求,顺势带动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由于场外衍生品业务存在高“护城河”的特性,对券商的资本实力、风控能力和客户资源均有很高要求,因而头部券商在利用衍生品业务增强自身业绩稳定性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截至2024年9月末,根据Wind公开数据查询,上市券商衍生金融资产规模合计接近1382.82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华泰证券的衍生金融资产占全部规模的比重为49.44%。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场外衍生品已成为服务客户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未来预计也将成为证券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联合资信关注到,证券公司自营业务与证券市场高度关联,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在市场持续震荡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的实现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区域信用分化纠偏、风险偏好恢复仍需时日,仍需关注信用风险暴露对自营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4.投行业务

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受宏观经济波动、行业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IPO发行家数和规模同比均降幅明显,债券主承销规模有小幅增长;受行业政策的持续影响,股权融资业务承压,但债权融资业务发展良好,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量空间。

2024年以来,国内IPO项目审核持续收紧,且保持了对保荐机构的严监管,保荐机构频繁收到罚单,在此背景下,IPO发行家数和发行规模明显下降。2024年1-9月,证监会审核IPO家数41家,其中36家通过审核,过会率为87.80%,相较于2023年同期289家IPO审核家数、254家通过家数以及87.89%的通过率,IPO审核家数出现明显下滑。

股权融资方面,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IPO审核持续收紧;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从严监管企业发行上市活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IPO申报节奏放缓;2024年4月,随新“国九条”及相关配套制度的落地,公司上市的审核标准进一步提升。2024年1-9月,受到IPO申报数量和证监会审核项目数量减少,且审核保持收紧等因素,IPO发行规模合计47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85.21%,发行家数69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95家;再融资规模合计1837.74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72.14%,发行家数156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39家。

债权融资方面,国务院下发《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国办发〔2023〕47号),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参照地方政府平台管理的国企和普通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给出相关指导意见,要求12个省份的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134号文和150号文的出台,明确城投类企业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名单,以及退出后的城投企业新增债务的审核条件等事项。基于中央政府化债方案和上述文件的指导,2024年前三季度,证券公司主承销各类债券金额10.0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小幅1.12%,主要系2024年以来利率持续下行、部分债券集中到期等因素致使债券市场置换、新发债券规模增加。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同时伴随强监管及严审核;预计短期内IPO业务审核保持收紧,股权再融资规模亦难有较大增量,股权融资业务仍将承压;中央政府持续积极化债并推出相应政策,资本市场利率中枢持续维持低位,债权融资业务预计仍具备较多的增量机会;基于目前业务环境,未来,要求投资银行需探索更多创新的再融资工具,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并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拓展财务顾问、并购重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5.资管业务

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有所增长,业绩表现有所提升;业务结构以集合、定向计划为主,提前布局公募基金业务的券商有望实现较好发展。

自2017年4月证监会提出对资金池和通道业务限制后,证券公司资管业务步入下行区间。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加速了资管业务规模尤其是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的收缩。近年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持续收缩后趋稳,主动管理产品规模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有所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6.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5%。

从资管业务结构来看,截至2024年9月末,证券公司定向资产计划占比持续下降至42.77%,占比较年初下降2.99个百分点;集合计划占比47.54%,较年初提高3.78个百分点。随着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转型的进行以及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对其自身提供增值服务和产品附加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净值化要求逐步推进落地,居民资金配置需求增长,资产管理业务有望向好发展。随着“一参一控一牌”新规落地,证券公司纷纷成立资管子公司,加快申请公募牌照步伐,资管公募化转型加速。截至2024年9月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32.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0%,证券公司发力公募业务,有助于提升收入、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4年上半年,受A股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影响,券商资管业务整体表现一般,共实现净收入119.08亿元,同比增长8.62%。未来随着市场企稳以及主动管理转型的推进,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和收入有望实现双增长。

二、2025年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2024年9月以来,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陆续发布,资本市场信心明显修复,2025年我国仍将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策略,更加积极的政策有助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但国内经济的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和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仍给证券公司经营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为2025年经济工作定调,2025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将维持不变,并围绕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支出、增发超长期特别股债、专项债等方面作出积极部署;货币政策基调将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适时的降准降息将为我国经济提供更强的逆周期调节支持。更加积极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各行业预期,重新建立信心,保证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进而促进证券公司实现较好增长。

我国经济整体处于转型期,房地产、地方债、金融等领域都面临转型,妥善处理破与立的关系将成为未来经济工作的重点。同时,我国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加之目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部环境复杂性持续上升,2025年证券公司业绩实现仍存在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严监管态势持续。

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完善现有制度体系,证监会就严控发行上市准入、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加强机构监管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配套制度,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2024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这有助于引导证券公司充分发挥长期价值投资、服务实体经济融资、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功能作用,同时支持合规稳健的优质证券公司适度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更好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行业严监管态势延续,2024年全年证券公司受处罚频次创新高。未来“严监管、防风险”仍是监管的主旋律,需要重点关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情况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尽责情况。2025年,证券公司出现重大风险事件的概率仍较小,涉及业务资质暂停的重大处罚仍是影响券商个体经营的重要风险之一。

股票市场回暖,证券公司经纪、信用、自营等核心业务业绩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2024年四季度,股票市场交投活跃程度显著提升,投资者信心获得明显修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证券行业景气度将有所提升。具体来看,经纪业务收入将受益于市场交易量的攀升出现明显增长;资管业务则将相对平稳,但仍面临一定费率以及业绩报酬下降压力;随着2024年四季度市场融资融券日均规模的增长,信用业务收入预计将出现一定增长;2024年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创2014年以来新低,随着IPO审核及发行的放缓,投行业务业绩增长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自营业务与市场密切相关,随着股市的回暖,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有望实现较好收益。2025年,证券公司核心业务经营业绩预计将出现较明显分化,其中经纪、信用、自营等核心业务业绩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或将进一步提速;“马太(金麒麟分析师)效应”延续,分层竞争格局持续。

自2019年证监会提出构建航母级券商以来,行业内兼并收购时有发生,整体来看,以推进客户覆盖、获取优质团队、实现业务互补和区域布局互补的并购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效果。在政策红利推动下,2025年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活动预计将进一步提速,行业内多起并购重组案例有望落地。

未来,在并购重组的浪潮下,证券公司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仍将延续,资本、收入和利润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可能出现明显加快。随着行业政策红利持续向头部券商倾斜以及资源投入效果的逐步显现,大型券商的综合实力将持续提升。面对上述情况,中小型券商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和空间不足问题,需结合市场环境、自身禀赋及其所在区域的特色化需求,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特定行业、区域内精耕细作,逐步转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

[1]全行业数据均采用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口径。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