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养殖业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日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问: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殖业发展主要采用玉米豆粕型的饲料配方模式,豆粕用量占比较高。随着养殖量增加以及养殖模式和结构改变,饲料粮用量逐年增加,供应日趋紧张。2017年,饲料中豆粕占比达17.9%,全年豆粕饲用量达6800万吨,主要源自进口大豆。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畜禽水产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带动饲料粮需求刚性增长。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为重点的综合措施全面推行到位,可有效减少养殖业粮食消耗量,有望缓解饲料粮供应压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作出贡献。2023年,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3.0%,比2017年占比下降4.9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饲用2370万吨,饲料蛋白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要求,深入推动饲料粮减量替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应对饲料粮供应日趋紧张的挑战,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围绕养殖业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大力推广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积极推行精准饲养管理,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发展饲草产业,调优畜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标准引领、典型带动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完善并稳定实施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养殖生产体系,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养殖业节粮行动既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问:《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意见》分为五个部分,从提效、开源、优化结构三方面入手,提出了9项针对性工作举措和5项保障措施。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大力推广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积极推行精准饲养管理,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发展饲草产业,调优畜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到203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单位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下降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量明显增加,种养匹配度明显提高,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第二部分聚焦提效节粮,提出研发推广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推行精准饲养管理方式,发展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模式,支持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创制。第三部分聚焦开源节粮,提出健全饲料资源基础数据库,支持新饲料资源挖掘提效利用,完善新饲料评审制度。第四部分聚焦优化结构节粮,以提高总体产出效率为目标,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饲草产业,调优养殖品种结构。第五部分是科技支撑和工作保障,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快节粮型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提升科学防病治病水平,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问:养殖业节粮行动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潜力多大?
答:养殖业节粮行动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的综合措施,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典型引领,提升养殖业的饲料转化率、资源利用率和总体产出效率。一是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改变饲料配制技术路线降低对豆粕的依赖。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均衡的合成氨基酸,在不增加猪禽饲料成本的前提下,理论上可减少豆粕等饲料粮用量2000万吨。二是推行开源替代,最大限度将国内可利用蛋白资源“吃干榨尽”。据摸底调查,国内一些动物源性原料和非常规蛋白资源挖掘利用还不够充分,这些资源经规范处理加工和饲料化利用,增加蛋白饲料原料供应,最高可替代豆粕等饲料粮1400万吨。三是推进以草代粮,提高现有农业资源的食物产出效率。研究表明,1亩全株青贮玉米相当于1.3亩籽粒玉米的土地产出效率,1亩苜蓿的蛋白产出至少相当于2亩大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培育推广优质高产饲草品种,充分挖掘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种草,积极开展粮饲轮作,增加牛羊养殖的饲草供应量,理论上可减少饲料粮用量1400万吨以上。
问:《意见》提出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会不会造成养殖生产效率下降?
答:《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是在严谨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的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来的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养分环境排放的有效措施。低蛋白日粮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动物营养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应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
动物摄入蛋白实际上是获取蛋白在体内降解产生的氨基酸,满足动物生长的必需氨基酸需求。如果简单化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水平,会导致部分必需氨基酸供给不足。低蛋白日粮技术实质上是改变以往饲喂动物“大水漫灌”式的氨基酸供给方式,根据动物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需求,制定精准配方,按照“木桶原理”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齐短板,结合精细加工工艺,生产出既满足动物需求、又不浪费蛋白的氨基酸平衡的高品质饲料。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总结凝练并向社会推介了3种技术模式,即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技术模式、杂粮杂粕型多元化日粮技术模式、饲料原料提效加工精准配制技术模式。目前,全国饲料企业和大型养殖场逐步接受了“降蛋白、减豆粕”的理念,许多龙头企业已经广泛应用,通过综合技术措施集成应用,动物生产性能并没有下降,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在养殖中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还可提升饲料蛋白利用效率,大大减少养殖业向水体排放的总氮数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问:《意见》提出降低单位养殖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是否可能造成动物产品的品质下降或质量安全问题?
答:《意见》提出该目标,是以推广应用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为重点,统筹“料”“种”“医”“管”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在保证养殖动物生产性能不降低、动物产品品质不下降的前提下,减少饲料消耗量。
近几年,我们对部分养殖龙头企业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推行养殖节粮技术措施对动物产品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也不会带来质量安全风险。以生猪为例,低蛋白精准配方饲料养殖生产的猪肉产品,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含量与高蛋白饲料养殖的没有明显差异。同时,饲料中添加使用必需氨基酸等营养型添加剂,提高饲料蛋白转化沉积效率,还改善了动物健康水平,对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发挥正向作用。
问:如何确保《意见》落地见效?
答: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联动的工作格局。各省级畜牧兽医和渔业渔政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落实,发动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学会参与,建立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同时,充分发挥养殖业领域智库、产业技术体系、科研教学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推介成功经验案例,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主动参与。鼓励龙头企业和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中小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全行业提升节本增效能力水平。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养殖业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日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问: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殖业发展主要采用玉米豆粕型的饲料配方模式,豆粕用量占比较高。随着养殖量增加以及养殖模式和结构改变,饲料粮用量逐年增加,供应日趋紧张。2017年,饲料中豆粕占比达17.9%,全年豆粕饲用量达6800万吨,主要源自进口大豆。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畜禽水产品消费需求还将继续增加,带动饲料粮需求刚性增长。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为重点的综合措施全面推行到位,可有效减少养殖业粮食消耗量,有望缓解饲料粮供应压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作出贡献。2023年,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3.0%,比2017年占比下降4.9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豆粕饲用2370万吨,饲料蛋白利用效率明显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要求,深入推动饲料粮减量替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应对饲料粮供应日趋紧张的挑战,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围绕养殖业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大力推广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积极推行精准饲养管理,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发展饲草产业,调优畜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标准引领、典型带动和宣传引导,进一步完善并稳定实施相关扶持政策,加快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养殖生产体系,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养殖业节粮行动既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问:《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意见》分为五个部分,从提效、开源、优化结构三方面入手,提出了9项针对性工作举措和5项保障措施。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明确大力推广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积极推行精准饲养管理,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加快发展饲草产业,调优畜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到203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单位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比2023年下降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量明显增加,种养匹配度明显提高,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第二部分聚焦提效节粮,提出研发推广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推行精准饲养管理方式,发展适度规模高效养殖模式,支持绿色高效饲料添加剂创制。第三部分聚焦开源节粮,提出健全饲料资源基础数据库,支持新饲料资源挖掘提效利用,完善新饲料评审制度。第四部分聚焦优化结构节粮,以提高总体产出效率为目标,提出大力发展现代饲草产业,调优养殖品种结构。第五部分是科技支撑和工作保障,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快节粮型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提升科学防病治病水平,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问:养殖业节粮行动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潜力多大?
答:养殖业节粮行动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的综合措施,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典型引领,提升养殖业的饲料转化率、资源利用率和总体产出效率。一是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改变饲料配制技术路线降低对豆粕的依赖。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均衡的合成氨基酸,在不增加猪禽饲料成本的前提下,理论上可减少豆粕等饲料粮用量2000万吨。二是推行开源替代,最大限度将国内可利用蛋白资源“吃干榨尽”。据摸底调查,国内一些动物源性原料和非常规蛋白资源挖掘利用还不够充分,这些资源经规范处理加工和饲料化利用,增加蛋白饲料原料供应,最高可替代豆粕等饲料粮1400万吨。三是推进以草代粮,提高现有农业资源的食物产出效率。研究表明,1亩全株青贮玉米相当于1.3亩籽粒玉米的土地产出效率,1亩苜蓿的蛋白产出至少相当于2亩大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大力培育推广优质高产饲草品种,充分挖掘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种草,积极开展粮饲轮作,增加牛羊养殖的饲草供应量,理论上可减少饲料粮用量1400万吨以上。
问:《意见》提出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会不会造成养殖生产效率下降?
答:《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是在严谨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的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来的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养分环境排放的有效措施。低蛋白日粮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动物营养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应用技术体系基本成熟。
动物摄入蛋白实际上是获取蛋白在体内降解产生的氨基酸,满足动物生长的必需氨基酸需求。如果简单化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水平,会导致部分必需氨基酸供给不足。低蛋白日粮技术实质上是改变以往饲喂动物“大水漫灌”式的氨基酸供给方式,根据动物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需求,制定精准配方,按照“木桶原理”添加工业合成氨基酸补齐短板,结合精细加工工艺,生产出既满足动物需求、又不浪费蛋白的氨基酸平衡的高品质饲料。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总结凝练并向社会推介了3种技术模式,即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粮技术模式、杂粮杂粕型多元化日粮技术模式、饲料原料提效加工精准配制技术模式。目前,全国饲料企业和大型养殖场逐步接受了“降蛋白、减豆粕”的理念,许多龙头企业已经广泛应用,通过综合技术措施集成应用,动物生产性能并没有下降,还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在养殖中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还可提升饲料蛋白利用效率,大大减少养殖业向水体排放的总氮数量,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问:《意见》提出降低单位养殖动物产品平均饲料消耗量,是否可能造成动物产品的品质下降或质量安全问题?
答:《意见》提出该目标,是以推广应用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为重点,统筹“料”“种”“医”“管”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在保证养殖动物生产性能不降低、动物产品品质不下降的前提下,减少饲料消耗量。
近几年,我们对部分养殖龙头企业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推行养殖节粮技术措施对动物产品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也不会带来质量安全风险。以生猪为例,低蛋白精准配方饲料养殖生产的猪肉产品,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含量与高蛋白饲料养殖的没有明显差异。同时,饲料中添加使用必需氨基酸等营养型添加剂,提高饲料蛋白转化沉积效率,还改善了动物健康水平,对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发挥正向作用。
问:如何确保《意见》落地见效?
答: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联动的工作格局。各省级畜牧兽医和渔业渔政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落实,发动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学会参与,建立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地。同时,充分发挥养殖业领域智库、产业技术体系、科研教学机构、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推介成功经验案例,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主动参与。鼓励龙头企业和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面向中小养殖场户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全行业提升节本增效能力水平。
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