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大亮点在京发布

新华财经

2天前

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发布的《长江文化蓝皮书: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以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四个篇章,翔实记录了长江沿线省市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动态和举措。

1月7日,重庆智库研究院、长江国家战略研究院联袂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大运河智库发展研究中心在京渝两地同时发布2024年度旗舰报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大亮点。这些“亮点”将推动2025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行稳致远。

图片1.png

一、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涵盖千余县级行政区域

2月,自然资源部公布《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作为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流域性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该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类活动进行了总体引导和管控,范围包括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陆域国土、内水,以及有关领海。其中,陆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包括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全域,以及长江保护法规定的长江流域其他8省份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共计1173个县级行政区域。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成绩斐然

12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5年来,重庆、四川两地党政决策部门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总抓手”“总牵引”。在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上,重庆、四川两地党政决策部门实现了“梳理盘点常态化”“交流镜鉴机制化”“合作共谋专业化”,川渝两省市GDP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关口、迈上9万亿级台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总量达8.6万亿元,占西部地区比重超30%。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写入11省(市)《政府工作报告》

1月至2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先后举行“两会”(人大会议、政协会议)。各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写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相关举措。2016年以来,沿线省(市)均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列为属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安排,这项安排直至设区市、县(市、区)和直辖市区县的政府决策议程。

四、八部门联合发布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导意见

8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扎实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等四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监督管理三项保障措施,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4个长江村各展所长走上绿色发展路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之下,2024年,依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的4个长江村各展所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村走出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民族特色村寨”融合发展新路子。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长江村沙淤蔬菜基地产出的沙淤蔬菜,销往成都、重庆、泸州等周边城市。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长江村是武汉市的重要“菜篮子”之一,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400亩,年产量约3万吨,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投资超亿元为沿江港口高标准增设防尘装置,打造了一条“废船拆解—废铁冶炼—钢材轧制—船舶修造—远洋运输”全流程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重庆发出中欧班列第10万列班车

11月15日,一趟载有电子信息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械工业配件、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这是中欧班列第10万列班车,终点站为德国杜伊斯堡。2011年3月,重庆开辟了一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路线,并首次开行了“渝新欧”国际铁路班列。2016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统筹下,全国所有直达欧洲的铁路列车统一品牌为“中欧班列”。目前,超过百个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路线覆盖欧洲2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七、长江三大珍稀濒危物种安居湖北

12月,湖北公布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状况,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三大旗舰物种在湖北安家落户、繁衍生息。长江湖北段、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二类水质,长江、汉江干流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较2020年提升两个等级,长江监利断面“四大家鱼”卵苗资源量达59.8亿尾,为禁渔前的4.4倍。武汉、荆州、宜昌长江江段频现成群的江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人工饲养繁育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头,3头“江豚宝宝”在此诞生。

八、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0亿吨

12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公布,2024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引航船舶载货量4.7亿吨,分别同比增长3.9%、6%。自2005年起,长江干线货运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内河第一。2024年,长江干线经历了3次编号洪水和“汛枯急转”等不利影响,货物吞吐量仍保持增长,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目前,长江航运的运输规模相当于数十条重载铁路线满负荷运行。长江运输了煤炭、金属矿石、砂石等大宗原材料,为沿江经济“引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相当一部分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所必需的物资、大量优质产品,通过长江送往中国各地乃至全球。

九、长江文化蓝皮书暨沿线城市指数报告在武汉发布

12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发布的《长江文化蓝皮书: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以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四个篇章,翔实记录了长江沿线省市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动态和举措。同时,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了《中国·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2024》,指数报告将长江流域13个省(市、区)的36个城市分为标杆型城市、成长型城市、潜力型城市三类进行评估。该报告显示,重庆、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苏州等7个长江文化发展标杆型城市正在引领长江流域文化建设。

十、安徽450万尾优质鱼苗投放长江

7月30日,在安庆市大观区港埠码头,随着鱼苗放流滑道闸阀开启,大观区增殖放流的450万尾优质鱼苗游向长江。此次投放的450万尾优质鱼苗包括鲢鱼、鳙鱼和草鱼等经济鱼种。为确保放流鱼苗的成活率,所有鱼苗规格均在3厘米以上,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增殖放流的作用。近年来,安徽省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不断强化完善禁渔执法监管机制,积极开展退捕禁捕、增殖放流、河道治理等行动,严厉打击电鱼、毒鱼及违法采捕、贩运渔业种质资源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改善了长江安徽段水域生态环境。

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发布的《长江文化蓝皮书: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以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四个篇章,翔实记录了长江沿线省市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动态和举措。

1月7日,重庆智库研究院、长江国家战略研究院联袂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大运河智库发展研究中心在京渝两地同时发布2024年度旗舰报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大亮点。这些“亮点”将推动2025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行稳致远。

图片1.png

一、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涵盖千余县级行政区域

2月,自然资源部公布《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作为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流域性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该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等各类活动进行了总体引导和管控,范围包括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陆域国土、内水,以及有关领海。其中,陆域面积240万平方公里,包括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全域,以及长江保护法规定的长江流域其他8省份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共计1173个县级行政区域。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成绩斐然

12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5年来,重庆、四川两地党政决策部门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总抓手”“总牵引”。在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上,重庆、四川两地党政决策部门实现了“梳理盘点常态化”“交流镜鉴机制化”“合作共谋专业化”,川渝两省市GDP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关口、迈上9万亿级台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总量达8.6万亿元,占西部地区比重超30%。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三、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写入11省(市)《政府工作报告》

1月至2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先后举行“两会”(人大会议、政协会议)。各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均写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相关举措。2016年以来,沿线省(市)均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列为属地政府工作的重要安排,这项安排直至设区市、县(市、区)和直辖市区县的政府决策议程。

四、八部门联合发布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导意见

8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协同发展,扎实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等四方面提出16项重点任务,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加强监督管理三项保障措施,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4个长江村各展所长走上绿色发展路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之下,2024年,依长江而生、因长江而兴的4个长江村各展所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村走出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民族特色村寨”融合发展新路子。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长江村沙淤蔬菜基地产出的沙淤蔬菜,销往成都、重庆、泸州等周边城市。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道长江村是武汉市的重要“菜篮子”之一,常年蔬菜种植面积2400亩,年产量约3万吨,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长江村投资超亿元为沿江港口高标准增设防尘装置,打造了一条“废船拆解—废铁冶炼—钢材轧制—船舶修造—远洋运输”全流程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重庆发出中欧班列第10万列班车

11月15日,一趟载有电子信息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机械工业配件、家用电器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这是中欧班列第10万列班车,终点站为德国杜伊斯堡。2011年3月,重庆开辟了一条直达欧洲的国际铁路路线,并首次开行了“渝新欧”国际铁路班列。2016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统筹下,全国所有直达欧洲的铁路列车统一品牌为“中欧班列”。目前,超过百个城市开行了中欧班列,路线覆盖欧洲20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七、长江三大珍稀濒危物种安居湖北

12月,湖北公布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状况,中华鲟、长江江豚、长江鲟等三大旗舰物种在湖北安家落户、繁衍生息。长江湖北段、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二类水质,长江、汉江干流的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较2020年提升两个等级,长江监利断面“四大家鱼”卵苗资源量达59.8亿尾,为禁渔前的4.4倍。武汉、荆州、宜昌长江江段频现成群的江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人工饲养繁育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头,3头“江豚宝宝”在此诞生。

八、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0亿吨

12月,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公布,2024年,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引航船舶载货量4.7亿吨,分别同比增长3.9%、6%。自2005年起,长江干线货运规模已连续20年位居世界内河第一。2024年,长江干线经历了3次编号洪水和“汛枯急转”等不利影响,货物吞吐量仍保持增长,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目前,长江航运的运输规模相当于数十条重载铁路线满负荷运行。长江运输了煤炭、金属矿石、砂石等大宗原材料,为沿江经济“引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燃料”,相当一部分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所必需的物资、大量优质产品,通过长江送往中国各地乃至全球。

九、长江文化蓝皮书暨沿线城市指数报告在武汉发布

12月,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长江文化学术研讨会上,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发布的《长江文化蓝皮书: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以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案例篇四个篇章,翔实记录了长江沿线省市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动态和举措。同时,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了《中国·长江文化发展城市指数报告2024》,指数报告将长江流域13个省(市、区)的36个城市分为标杆型城市、成长型城市、潜力型城市三类进行评估。该报告显示,重庆、上海、南京、杭州、武汉、成都、苏州等7个长江文化发展标杆型城市正在引领长江流域文化建设。

十、安徽450万尾优质鱼苗投放长江

7月30日,在安庆市大观区港埠码头,随着鱼苗放流滑道闸阀开启,大观区增殖放流的450万尾优质鱼苗游向长江。此次投放的450万尾优质鱼苗包括鲢鱼、鳙鱼和草鱼等经济鱼种。为确保放流鱼苗的成活率,所有鱼苗规格均在3厘米以上,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增殖放流的作用。近年来,安徽省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不断强化完善禁渔执法监管机制,积极开展退捕禁捕、增殖放流、河道治理等行动,严厉打击电鱼、毒鱼及违法采捕、贩运渔业种质资源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改善了长江安徽段水域生态环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