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历史最高纪录!2024年公募自购超64亿元

东方财富网

3天前

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48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年内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达到64.42亿元,位居历史第二高位,与2021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64.69亿元非常接近。

2024年,基金公司狂掀自购潮。

数据显示,2024年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达64.42亿元,接近历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

受访人士认为,公募自购更多是一种信心的表达,而非直接的买入信号,毕竟公募自购金额对于整个股市的资金规模而言并不算大,因此很难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不过,拉长周期来看,当公募出现大规模自购时,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而言,往往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阶段。

自购超64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48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年内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达到64.42亿元,位居历史第二高位,与2021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64.69亿元非常接近。

从基金公司主体来看,头部基金公司自购金额较高,中小基金公司紧随其后。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年内自购金额均超12亿元,广发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司年内自购金额均超7亿元。

从自购标的看,除部分固收产品外,基金自购的主要是权益类产品和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数据显示,2024年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超30亿元,占比近47%;债基、货基的自购金额分别为11.63亿元、12.79亿元;公募FOF自购金额达到8.14亿元,占比为13%。

记者还注意到,在所有的自购标的中,仅混合型基金出现了年内净赎回的情况,净赎回金额为3100.57万元。

对此,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向记者分析称,这主要是其他类型基金的吸引力上升,分流了混合型基金的资金,尤其是随着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其他投资工具的兴起,混合型基金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则认为,混合型基金同时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但2024年可能存在权益与固收市场分化明显的情况,导致混合型基金在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眼中吸引力下降。

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历年公募基金自购金额来看,2024年接近历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这说明了什么?

“2024年公募自购金额接近历史最高纪录存在多方面原因。”卜益力向记者表示,其一,2024年9月底之前,A股市场持续下跌,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性价比非常高;其二,2024年下半年,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投资者信心得到明显增强,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增强,同时也积极通过自购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升市场预期,减轻基金赎回压力,促进新基金的发行。

“公募自购更多是一种信心的表达,而非直接的买入信号,毕竟公募自购金额对于整个股市的资金规模而言并不算大,因此很难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卜益力表示。

不过,在卜益力看来,从历史经验来看,大规模公募自购往往出现在市场阶段性底部,可以理解为市场触底信号之一。因此拉长周期来看,当公募出现大规模自购的时候,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而言,往往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阶段。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指出,公募基金自购规模多,而且接近历史纪录,反映出公募基金对当时市场位置的认可,同时也在释放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为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增量资金补充。投资者除了观察公募自购行为外,还需要观察汇率企稳与否、政策环境变化、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再行考虑是否加仓。

“不要盲目跟风。”张雪峰也提醒称,公募基金自购并不一定意味着标的必然会有超额收益。投资者需要关注基金自购的具体产品类型、市场环境以及基金公司过往的管理能力。

记者陆怡雯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接近历史最高纪录!2024年公募自购超64亿元)

(责任编辑:43)

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48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年内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达到64.42亿元,位居历史第二高位,与2021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64.69亿元非常接近。

2024年,基金公司狂掀自购潮。

数据显示,2024年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达64.42亿元,接近历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

受访人士认为,公募自购更多是一种信心的表达,而非直接的买入信号,毕竟公募自购金额对于整个股市的资金规模而言并不算大,因此很难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不过,拉长周期来看,当公募出现大规模自购时,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而言,往往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阶段。

自购超64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148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年内公募基金自购金额达到64.42亿元,位居历史第二高位,与2021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64.69亿元非常接近。

从基金公司主体来看,头部基金公司自购金额较高,中小基金公司紧随其后。具体来看,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公司年内自购金额均超12亿元,广发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司年内自购金额均超7亿元。

从自购标的看,除部分固收产品外,基金自购的主要是权益类产品和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数据显示,2024年股票型基金自购金额超30亿元,占比近47%;债基、货基的自购金额分别为11.63亿元、12.79亿元;公募FOF自购金额达到8.14亿元,占比为13%。

记者还注意到,在所有的自购标的中,仅混合型基金出现了年内净赎回的情况,净赎回金额为3100.57万元。

对此,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向记者分析称,这主要是其他类型基金的吸引力上升,分流了混合型基金的资金,尤其是随着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其他投资工具的兴起,混合型基金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则认为,混合型基金同时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但2024年可能存在权益与固收市场分化明显的情况,导致混合型基金在投资者和基金公司眼中吸引力下降。

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历年公募基金自购金额来看,2024年接近历年自购金额的最高纪录。这说明了什么?

“2024年公募自购金额接近历史最高纪录存在多方面原因。”卜益力向记者表示,其一,2024年9月底之前,A股市场持续下跌,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性价比非常高;其二,2024年下半年,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投资者信心得到明显增强,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增强,同时也积极通过自购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升市场预期,减轻基金赎回压力,促进新基金的发行。

“公募自购更多是一种信心的表达,而非直接的买入信号,毕竟公募自购金额对于整个股市的资金规模而言并不算大,因此很难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卜益力表示。

不过,在卜益力看来,从历史经验来看,大规模公募自购往往出现在市场阶段性底部,可以理解为市场触底信号之一。因此拉长周期来看,当公募出现大规模自购的时候,对于长期价值投资而言,往往是一个比较好的买入阶段。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指出,公募基金自购规模多,而且接近历史纪录,反映出公募基金对当时市场位置的认可,同时也在释放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为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增量资金补充。投资者除了观察公募自购行为外,还需要观察汇率企稳与否、政策环境变化、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再行考虑是否加仓。

“不要盲目跟风。”张雪峰也提醒称,公募基金自购并不一定意味着标的必然会有超额收益。投资者需要关注基金自购的具体产品类型、市场环境以及基金公司过往的管理能力。

记者陆怡雯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原标题:接近历史最高纪录!2024年公募自购超64亿元)

(责任编辑:43)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