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布“链”航天 追梦星辰

新财网 文

2周前

在鹤壁科创新城卫星智造产业园的“豫见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记者看到,1∶1复刻的天和核心舱、太空模拟器、三维航天影院等展示项目吸引了不少前来研学的学生。

本报记者 孙 越

2024年12月17日,4颗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意味着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女娲星座”在轨卫星达到12颗,其运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这12颗卫星正不间断地将数据从500多公里的高空,传回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卫星运营中心,供工作人员分析研究,为城市发展提供快捷优质的监测服务。

日前,记者来到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在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记者通过卫星传回的高精度三维实景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作物长势、实时路况、森林覆盖面积等精准的城市地理信息。

从研发、转化到制造、运营,再到创新应用,鹤壁正在打造一个“空天地”一体化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这座曾经贴着“资源型”标签的城市,如今踏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节拍,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集群打造”的思路,聚焦“卫星、火箭、数据、服务”产业链关键环节,将深度转型的“小齿轮”挂上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齿轮”,成为焕发“星”能量的沃土。

布“链”航天 追梦星辰

“当前,我们已经发射了12颗卫星,计划到2027年完成‘女娲星座’114颗卫星组网。”航天宏图董事长王宇翔介绍。

商业航天作为一种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

为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抢抓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卫星及应用产业加快发展,鹤壁市设立了首批4亿元卫星产业基金、撬动社会投资近4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卫星制造、发射、应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女娲星座”快速组网,抢占卫星产业制高点。

在鹤壁科创新城,航天宏图卫星大厦格外引人注目。2020年7月,航天宏图正式牵手鹤壁,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项目落户于此。而不远处的天章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集设计、仿真、工艺、测试、试验于一体,是河南省首家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商用卫星运营中心。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年产100颗卫星。天章卫星正与航天宏图合作,持续为“女娲星座”提供生产和更替服务。

如今,鹤壁卫星智造产业园内产业链紧密相连,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近40家商业航天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实现了“一企引领”带动“群企来鹤”的集聚效应,卫星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楼上楼下就是产业的上游下游。”鹤壁市淇滨区区长张育文说。

聚链成势 厚植产业发展沃土

从天章卫星智造基地,到可年产10发中型运载火箭的航宇火箭智造产业基地,再到全国最大商用卫星测运控企业航天驭星以及航天宏图……近年来,鹤壁市商业航天产业已经实现了卫星链、火箭链、数据链、服务链的融合发展,构建起集卫星设计、研发、总装测试,火箭研发、制造、发射,卫星测运控和卫星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该市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当前,鹤壁市初步构建的卫星互联产业体系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张育文介绍,“产业链上游主要涵盖卫星研发、制造、测试及热控产品、机械加工、复合材料等卫星制造主导和配套产业;中游布局了预控台、数据接收站、卫星运营平台、卫星地面系统等环节;下游全面覆盖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灾害预警等数十个行业领域,主要提供数据、产品、软件和定位等服务。”

在鹤壁科创新城卫星智造产业园的“豫见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记者看到,1∶1复刻的天和核心舱、太空模拟器、三维航天影院等展示项目吸引了不少前来研学的学生。该教育基地总经理黄超说:“这是一处集沉浸式场景游览、航天任务体验、航天工程教育三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航天科普研学基地,也是鹤壁市构建航天产业大格局的一部分。”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护航。河南省委、省政府将鹤壁确定为全省商业航天产业两大战略承载地之一,明确支持建设全链条产业集群。为此,鹤壁市相继出台测绘地理信息和卫星遥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并配套制定了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特色应用场景等18条措施,聚焦北斗应用、区块链、未来信息网络等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为商业航天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

目前,在鹤壁落地的商业航天上下游企业已近40家,初步测算2024年营业收入达26亿元。“新”风扑面,“质”感满满,鹤壁商业航天“蓝海”风帆正劲。

在鹤壁科创新城卫星智造产业园的“豫见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记者看到,1∶1复刻的天和核心舱、太空模拟器、三维航天影院等展示项目吸引了不少前来研学的学生。

本报记者 孙 越

2024年12月17日,4颗卫星在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意味着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雷达遥感星座——“女娲星座”在轨卫星达到12颗,其运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如今,这12颗卫星正不间断地将数据从500多公里的高空,传回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卫星运营中心,供工作人员分析研究,为城市发展提供快捷优质的监测服务。

日前,记者来到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在航天宏图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记者通过卫星传回的高精度三维实景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作物长势、实时路况、森林覆盖面积等精准的城市地理信息。

从研发、转化到制造、运营,再到创新应用,鹤壁正在打造一个“空天地”一体化商业航天产业集群。这座曾经贴着“资源型”标签的城市,如今踏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节拍,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集群打造”的思路,聚焦“卫星、火箭、数据、服务”产业链关键环节,将深度转型的“小齿轮”挂上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大齿轮”,成为焕发“星”能量的沃土。

布“链”航天 追梦星辰

“当前,我们已经发射了12颗卫星,计划到2027年完成‘女娲星座’114颗卫星组网。”航天宏图董事长王宇翔介绍。

商业航天作为一种技术迭代快、经济效益高且产业协同强的航天新业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也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

为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抢抓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卫星及应用产业加快发展,鹤壁市设立了首批4亿元卫星产业基金、撬动社会投资近4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卫星制造、发射、应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女娲星座”快速组网,抢占卫星产业制高点。

在鹤壁科创新城,航天宏图卫星大厦格外引人注目。2020年7月,航天宏图正式牵手鹤壁,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项目落户于此。而不远处的天章卫星研发制造基地,集设计、仿真、工艺、测试、试验于一体,是河南省首家卫星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商用卫星运营中心。基地完全建成后,可年产100颗卫星。天章卫星正与航天宏图合作,持续为“女娲星座”提供生产和更替服务。

如今,鹤壁卫星智造产业园内产业链紧密相连,形成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布局。近40家商业航天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实现了“一企引领”带动“群企来鹤”的集聚效应,卫星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楼上楼下就是产业的上游下游。”鹤壁市淇滨区区长张育文说。

聚链成势 厚植产业发展沃土

从天章卫星智造基地,到可年产10发中型运载火箭的航宇火箭智造产业基地,再到全国最大商用卫星测运控企业航天驭星以及航天宏图……近年来,鹤壁市商业航天产业已经实现了卫星链、火箭链、数据链、服务链的融合发展,构建起集卫星设计、研发、总装测试,火箭研发、制造、发射,卫星测运控和卫星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该市商业卫星装备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当前,鹤壁市初步构建的卫星互联产业体系内涵丰富、结构合理。”张育文介绍,“产业链上游主要涵盖卫星研发、制造、测试及热控产品、机械加工、复合材料等卫星制造主导和配套产业;中游布局了预控台、数据接收站、卫星运营平台、卫星地面系统等环节;下游全面覆盖了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灾害预警等数十个行业领域,主要提供数据、产品、软件和定位等服务。”

在鹤壁科创新城卫星智造产业园的“豫见宇宙”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记者看到,1∶1复刻的天和核心舱、太空模拟器、三维航天影院等展示项目吸引了不少前来研学的学生。该教育基地总经理黄超说:“这是一处集沉浸式场景游览、航天任务体验、航天工程教育三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航天科普研学基地,也是鹤壁市构建航天产业大格局的一部分。”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护航。河南省委、省政府将鹤壁确定为全省商业航天产业两大战略承载地之一,明确支持建设全链条产业集群。为此,鹤壁市相继出台测绘地理信息和卫星遥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并配套制定了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特色应用场景等18条措施,聚焦北斗应用、区块链、未来信息网络等未来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为商业航天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政策保障。

目前,在鹤壁落地的商业航天上下游企业已近40家,初步测算2024年营业收入达26亿元。“新”风扑面,“质”感满满,鹤壁商业航天“蓝海”风帆正劲。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