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点小建议

格上财富

1天前

如果你这三种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那么,你可能正在遭受「过度紧张」,你的身体正在告诉你:你需要放松了。...用鼻呼吸,腹式呼吸,慢一点,深一点,每分钟6-10次呼吸。

作者:李睿秋Lachel

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经常有人问我:想变得更聪明,有没有什么简单直接又能快速生效的办法?

我一般都会这样回答: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试着去读一些需要稍微动脑才能消化的、有一定阅读难度和信息密度的内容。

原因很简单:你如何使用大脑,大脑就会往对应的方向去塑造。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下意识地培养自己动脑的习惯,那么当遇到问题时,大脑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动起来,压根不需要你去推动它。

许多人在百无聊赖时会刷短视频和碎片信息,看一些没有营养的资讯,以此来消磨时间。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坏处,但其实,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着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同样,许多人热衷于看一些低信息密度的、劣质的、撩拨情绪的内容,看的当下可能会觉得很舒服、很轻松,但长此以往,损害的是大脑阅读和消化高强度信息的能力。

所以,不妨趁新年伊始,让自己培养起这么一个简单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信息渠道,摄入更有营养的信息。

可以先从这几个简单的步骤开始:

1)如果你在阅读一些内容时,觉得读起来非常流畅、毫无难度,甚至觉得它说中了许多你内心的想法,那么或许就要注意了:有没有可能是它为了吸引你去阅读,而刻意在迎合你、「适配」你?如果是这样,可能就要适当减少对它的摄入。

2)如果你读到一些内容,觉得有点烧脑、很耐咀嚼,值得进一步挖掘,那么不妨看看它的原始出处是什么,试着去溯源,找到一手来源,把它加入到你的信息渠道里面,有意识地放入日常的阅读流程之中。

3)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被动地接收别人推给你的信息,比如平台的算法推荐、朋友或群里分享的内容,那么不妨试着减少这一类被动阅读,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主动阅读。

如何进行主动阅读呢?先把你关注的信息渠道列出来(可以是博主,可以是网站,也可以是其他信息源),然后按照它们的更新频率、篇幅长短、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的强度,做一张简单的日程表,把它们安排到一周里面的不同时间去阅读。

比如:有些资讯类的信息,我可能就会安排在每天中午大致看一下;有些观点类的内容,我可能会安排在工作间隙用来转换脑子;而有些比较专业的长内容,我可能就会安排在周末的晚上阅读学习,诸如此类。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即可。

慢慢来,把这种阅读模式逐步内化到自己的每一天里面,让它成为一种习惯。用高密度的信息,训练你大脑对「思考」的接受程度。

你可能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就已经适应了动脑,处理复杂的问题和情境,也似乎不再是难事了。

2

练习放松的身体状态

这个说法乍一看可能有点奇怪:放松,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吗?为什么放松还需要练习呢?

实际上,许多人的问题正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实在太容易紧张了,很少能够真正地处于放松的状态之中。

你可以用这三个问题,简单地做一个自测:

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容易感到疲倦,哪怕没有熬夜,也容易精力不济、困倦无神?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是不是总是觉得身体有些僵硬、酸痛,甚至有点呼吸不畅?

脑海里是不是经常有很多杂念,很容易被打断专注状态,容易产生思维反刍?

如果你这三种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那么,你可能正在遭受「过度紧张」,你的身体正在告诉你:你需要放松了。

原因在于:当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压力时,许多人会对它进行过度的评估,把它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于是更容易处于「过度反应」的应激状态之中。

一旦这种应激状态长期持续下去,我们的身体就相当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不断在产生「磨损」。

而适当的放松,就是打破这种应激状态,激活副交感神经,让身体进行自我调节和修复,让它从重负中摆脱和缓解。

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练习有效的放松呢?

1)避免长时间用同一个姿势做同一件事。站着,坐着,走动,拉伸,尽量频繁地变换身体的姿势。记住:我们的身体不是设计来长时间一动不动的。最好的休息不是一直坐着,而是不断交替活动。

2)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放松方式。用鼻呼吸,腹式呼吸,慢一点,深一点,每分钟6-10次呼吸。这可以有效地激活副交感神经,让内心安定下来。

3)渐进式放松:先有意识地收紧局部肌肉,保持大约5秒钟,再缓慢地放松对应肌肉,持续大约30秒。自上而下,从头部、脖子、肩膀,到身体,手,腿,最后到脚趾。这可以让身体更好地感受到「放松」,进而缓解疲劳。

4)多调动嗅觉:比如,闻不同的饮料和食物的味道;用新鲜水果或香水帮助自己安眠;记住和分辨自己使用的物品的气味;用不同的芳香产品刺激嗅觉,等等。这可以更好地激活大脑的内感知系统,起到缓解压力和舒缓心情的作用。

3

试着允许自己慢下来

我们永远活在对「当下」的忽视,和对「未来」的追赶之中。每当我们赶上未来时,它在我们手中便失去了价值,于是被我们看都不看地抛在身后,继续去追赶另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所以,我想对你说的是:新的一年,不妨培养这么一种心态,让自己慢下来,允许自己慢慢来。

试着告诉自己:并不是永远都要争先求快。生活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未来的某个节点,而就在眼下我们能够实实在在触碰到、感觉到的每一个瞬间当中。

当你把目光聚焦到当下的每一刻,你才是真真正正在把握着自己的生活。

试着允许自己「偷懒」,允许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这样静静坐着发呆。让思绪放空,看脑海里的想法起起落落,浮浮沉沉。

试着允许自己不带目的地出去走走,感受阳光、风、空气和声音,感受身体跟城市的触碰和交互。

试着允许自己不插嘴、不走神,专注地跟别人沟通交流,听别人讲话,投入进去,多听少说,少评判、少反驳、少输出。

试着允许自己忙里偷闲,主动掌控工作和学习的节奏,用适当的娱乐和休闲换换脑子,放松心情……

当你张开双臂拥抱生活时,生活也会回应以拥抱。

4

养成随时锻炼的习惯

尝试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惯用的思维方式。它既是我们处事的捷径,但某种程度而言,也会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枷锁。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这些默认的思维方式会成为我们的「框架」。我们的思考、决策和行动,其实都会局限在这个框架里面,很难真的跳出来,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切入。

如果一切顺利那当然是最好的,但一旦在行动过程中,遭遇到阻碍和挑战,我们很多时候是无法跳脱出自己框架的局限的,只能在框架里面不断打转、徘徊,尝试换一条路径去抵达终点。

但是,如果真正有效的路径,压根就不在固有的框架之内,而是在框架之外呢?

所以,这也是我想跟你分享的:试着培养这么一种思考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样,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被框架困住时,我们就更容易发现它的边界,更容易让自己「迈出去」。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习惯在行动之前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风险和对策全都考虑清楚,那么,请试着换成:不要想太多,先行动,遇到问题了再随机应变。

如果你习惯从其他人出发,以其他人为中心考虑问题,那么请试着换成:从自己出发考虑问题,以自己的感受为先,不要打压和抑制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习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事物,那么请试着换成:以感性为主,关注你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跟随内心的倾向和直觉。

诸如此类。

这有助于强化我们的认知灵活性,让我们能够更灵活、更具弹性地适应未来不确定的环境。

6

建立一个每天长期耕耘的时间

无论你有多忙,每天都尽量拨出30分钟,用来做「长期来看,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这是一个足够简单,但又足够有用的方法。

它包括这几类:

待在待办清单上面很久都没有处理的事情;

需要长时间一步步去耕耘的事情;

最重要的:付出一次行动、可以长期受益的事情。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你的待办清单里面,是不是有很多项目,可能是一时兴起,可能对自己有帮助,但又不是那么重要和着急,因此放了几个月都没有去碰过?那么不妨用每天30分钟去各个击破,把它们搞定。

你可能有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比如:写一份教程,学一门技能,考一个证书……但由于它们不是很重要,因此一直都没有行动过。那么,不妨把它们分配到每天30分钟的时间里,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也许,不知不觉之间,它们就被你攻克了呢。

至于第三点,就更常见了。比如:

给家里某个脏乱差的角落做整理和动线规划;

为一直想买但没时间研究的东西做一做功课;

试着用模板、流程和其他工具,将自己的工作尽可能自动化;

试着研究每天都要用的软件,看看有什么快捷键或更高效的应用方式……

这就是长期受益:一件事情,你当下立刻把它做完,它很快就能生效,并且能持续产生作用,提高你的效率,减少你的困扰。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懒」吗?其实也不是。处理这些问题,并不真的需要耗费我们多少时间。但大脑就是会不断地忽视它们,不把它们纳入「需要解决」的范畴里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意识地思考和关注这些事情,并人为地把它们的优先级调高,克服大脑的惰性。

从本质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去优化和调整我们的「生活系统」的做法。我们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在使这个系统更加贴合我们的习惯,使我们用起来更加顺手。

记住:系统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调校出来的。

试一试,以新年为契机,动手优化和调整自己的生活系统。你也许会发现,生活会变得更顺手、更方便。

2025年啦!

祝愿每位朋友在今年,都能朝着自己想要的样子更近一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如果你这三种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那么,你可能正在遭受「过度紧张」,你的身体正在告诉你:你需要放松了。...用鼻呼吸,腹式呼吸,慢一点,深一点,每分钟6-10次呼吸。

作者:李睿秋Lachel

源: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

经常有人问我:想变得更聪明,有没有什么简单直接又能快速生效的办法?

我一般都会这样回答: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试着去读一些需要稍微动脑才能消化的、有一定阅读难度和信息密度的内容。

原因很简单:你如何使用大脑,大脑就会往对应的方向去塑造。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下意识地培养自己动脑的习惯,那么当遇到问题时,大脑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动起来,压根不需要你去推动它。

许多人在百无聊赖时会刷短视频和碎片信息,看一些没有营养的资讯,以此来消磨时间。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坏处,但其实,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着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同样,许多人热衷于看一些低信息密度的、劣质的、撩拨情绪的内容,看的当下可能会觉得很舒服、很轻松,但长此以往,损害的是大脑阅读和消化高强度信息的能力。

所以,不妨趁新年伊始,让自己培养起这么一个简单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信息渠道,摄入更有营养的信息。

可以先从这几个简单的步骤开始:

1)如果你在阅读一些内容时,觉得读起来非常流畅、毫无难度,甚至觉得它说中了许多你内心的想法,那么或许就要注意了:有没有可能是它为了吸引你去阅读,而刻意在迎合你、「适配」你?如果是这样,可能就要适当减少对它的摄入。

2)如果你读到一些内容,觉得有点烧脑、很耐咀嚼,值得进一步挖掘,那么不妨看看它的原始出处是什么,试着去溯源,找到一手来源,把它加入到你的信息渠道里面,有意识地放入日常的阅读流程之中。

3)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于被动地接收别人推给你的信息,比如平台的算法推荐、朋友或群里分享的内容,那么不妨试着减少这一类被动阅读,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主动阅读。

如何进行主动阅读呢?先把你关注的信息渠道列出来(可以是博主,可以是网站,也可以是其他信息源),然后按照它们的更新频率、篇幅长短、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的强度,做一张简单的日程表,把它们安排到一周里面的不同时间去阅读。

比如:有些资讯类的信息,我可能就会安排在每天中午大致看一下;有些观点类的内容,我可能会安排在工作间隙用来转换脑子;而有些比较专业的长内容,我可能就会安排在周末的晚上阅读学习,诸如此类。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即可。

慢慢来,把这种阅读模式逐步内化到自己的每一天里面,让它成为一种习惯。用高密度的信息,训练你大脑对「思考」的接受程度。

你可能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就已经适应了动脑,处理复杂的问题和情境,也似乎不再是难事了。

2

练习放松的身体状态

这个说法乍一看可能有点奇怪:放松,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吗?为什么放松还需要练习呢?

实际上,许多人的问题正在于:在日常生活中,实在太容易紧张了,很少能够真正地处于放松的状态之中。

你可以用这三个问题,简单地做一个自测:

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容易感到疲倦,哪怕没有熬夜,也容易精力不济、困倦无神?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是不是总是觉得身体有些僵硬、酸痛,甚至有点呼吸不畅?

脑海里是不是经常有很多杂念,很容易被打断专注状态,容易产生思维反刍?

如果你这三种情况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那么,你可能正在遭受「过度紧张」,你的身体正在告诉你:你需要放松了。

原因在于:当面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压力时,许多人会对它进行过度的评估,把它看得比实际情况更严重,于是更容易处于「过度反应」的应激状态之中。

一旦这种应激状态长期持续下去,我们的身体就相当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不断在产生「磨损」。

而适当的放松,就是打破这种应激状态,激活副交感神经,让身体进行自我调节和修复,让它从重负中摆脱和缓解。

那么,有什么方式,可以练习有效的放松呢?

1)避免长时间用同一个姿势做同一件事。站着,坐着,走动,拉伸,尽量频繁地变换身体的姿势。记住:我们的身体不是设计来长时间一动不动的。最好的休息不是一直坐着,而是不断交替活动。

2)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放松方式。用鼻呼吸,腹式呼吸,慢一点,深一点,每分钟6-10次呼吸。这可以有效地激活副交感神经,让内心安定下来。

3)渐进式放松:先有意识地收紧局部肌肉,保持大约5秒钟,再缓慢地放松对应肌肉,持续大约30秒。自上而下,从头部、脖子、肩膀,到身体,手,腿,最后到脚趾。这可以让身体更好地感受到「放松」,进而缓解疲劳。

4)多调动嗅觉:比如,闻不同的饮料和食物的味道;用新鲜水果或香水帮助自己安眠;记住和分辨自己使用的物品的气味;用不同的芳香产品刺激嗅觉,等等。这可以更好地激活大脑的内感知系统,起到缓解压力和舒缓心情的作用。

3

试着允许自己慢下来

我们永远活在对「当下」的忽视,和对「未来」的追赶之中。每当我们赶上未来时,它在我们手中便失去了价值,于是被我们看都不看地抛在身后,继续去追赶另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所以,我想对你说的是:新的一年,不妨培养这么一种心态,让自己慢下来,允许自己慢慢来。

试着告诉自己:并不是永远都要争先求快。生活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未来的某个节点,而就在眼下我们能够实实在在触碰到、感觉到的每一个瞬间当中。

当你把目光聚焦到当下的每一刻,你才是真真正正在把握着自己的生活。

试着允许自己「偷懒」,允许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这样静静坐着发呆。让思绪放空,看脑海里的想法起起落落,浮浮沉沉。

试着允许自己不带目的地出去走走,感受阳光、风、空气和声音,感受身体跟城市的触碰和交互。

试着允许自己不插嘴、不走神,专注地跟别人沟通交流,听别人讲话,投入进去,多听少说,少评判、少反驳、少输出。

试着允许自己忙里偷闲,主动掌控工作和学习的节奏,用适当的娱乐和休闲换换脑子,放松心情……

当你张开双臂拥抱生活时,生活也会回应以拥抱。

4

养成随时锻炼的习惯

尝试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惯用的思维方式。它既是我们处事的捷径,但某种程度而言,也会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枷锁。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简单的道理是:这些默认的思维方式会成为我们的「框架」。我们的思考、决策和行动,其实都会局限在这个框架里面,很难真的跳出来,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切入。

如果一切顺利那当然是最好的,但一旦在行动过程中,遭遇到阻碍和挑战,我们很多时候是无法跳脱出自己框架的局限的,只能在框架里面不断打转、徘徊,尝试换一条路径去抵达终点。

但是,如果真正有效的路径,压根就不在固有的框架之内,而是在框架之外呢?

所以,这也是我想跟你分享的:试着培养这么一种思考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

这样,当我们感受到自己被框架困住时,我们就更容易发现它的边界,更容易让自己「迈出去」。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习惯在行动之前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风险和对策全都考虑清楚,那么,请试着换成:不要想太多,先行动,遇到问题了再随机应变。

如果你习惯从其他人出发,以其他人为中心考虑问题,那么请试着换成:从自己出发考虑问题,以自己的感受为先,不要打压和抑制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习惯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事物,那么请试着换成:以感性为主,关注你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跟随内心的倾向和直觉。

诸如此类。

这有助于强化我们的认知灵活性,让我们能够更灵活、更具弹性地适应未来不确定的环境。

6

建立一个每天长期耕耘的时间

无论你有多忙,每天都尽量拨出30分钟,用来做「长期来看,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这是一个足够简单,但又足够有用的方法。

它包括这几类:

待在待办清单上面很久都没有处理的事情;

需要长时间一步步去耕耘的事情;

最重要的:付出一次行动、可以长期受益的事情。

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你的待办清单里面,是不是有很多项目,可能是一时兴起,可能对自己有帮助,但又不是那么重要和着急,因此放了几个月都没有去碰过?那么不妨用每天30分钟去各个击破,把它们搞定。

你可能有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比如:写一份教程,学一门技能,考一个证书……但由于它们不是很重要,因此一直都没有行动过。那么,不妨把它们分配到每天30分钟的时间里,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也许,不知不觉之间,它们就被你攻克了呢。

至于第三点,就更常见了。比如:

给家里某个脏乱差的角落做整理和动线规划;

为一直想买但没时间研究的东西做一做功课;

试着用模板、流程和其他工具,将自己的工作尽可能自动化;

试着研究每天都要用的软件,看看有什么快捷键或更高效的应用方式……

这就是长期受益:一件事情,你当下立刻把它做完,它很快就能生效,并且能持续产生作用,提高你的效率,减少你的困扰。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懒」吗?其实也不是。处理这些问题,并不真的需要耗费我们多少时间。但大脑就是会不断地忽视它们,不把它们纳入「需要解决」的范畴里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意识地思考和关注这些事情,并人为地把它们的优先级调高,克服大脑的惰性。

从本质来说,这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去优化和调整我们的「生活系统」的做法。我们每一次的调整,都是在使这个系统更加贴合我们的习惯,使我们用起来更加顺手。

记住:系统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调校出来的。

试一试,以新年为契机,动手优化和调整自己的生活系统。你也许会发现,生活会变得更顺手、更方便。

2025年啦!

祝愿每位朋友在今年,都能朝着自己想要的样子更近一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