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托业积极创新探索 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东方财富网

4天前

高质量服务老龄化事业仍面临很多制度障碍,包括养老信托的顶层制度设计、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信托财产的过户税收问题、监察人制度建立等,需要以改革的方式推动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1月6日电(记者张斯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鼓励信托公司通过开展定制化的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更好服务居民养老规划。

业内认为,近年来,信托公司积极探索如何积极响应并融入国家的养老战略,参与养老服务的信托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养老信托产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凭借信托制度和功能价值,信托公司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与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形成互补,协力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

信托公司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信托等业务类型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需要面对的挑战。我国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定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是我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11月,民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对养老服务消费工作作出全面系统安排,提出支持理财公司发行养老理财产品,鼓励信托公司加大养老领域信托业务探索,适应不同年龄段和风险偏好的老年人群需求。

业内认为,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居民财产管理、运用以及资产配置作用,使金融市场更加完善和成熟,增强养老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资产管理和配置需求,同时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还能扩大养老金规模,为养老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而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我国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养老金融具有社会属性和金融属性,养老金融的发展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信托业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在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可观潜力。

上海信托战略发展总部总经理付宇翔表示,我国信托行业围绕养老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养老服务信托、养老理财信托、养老产业信托、养老慈善信托等业务类型,能够分别从财产和财富运用管理传承、资产保值增值、产业投融资以及公益慈善等方面服务居民美好生活,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信托与养老规划长周期特征天然契合具有独特发展优势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力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个人补充养老保障一直在尝试构建,2022年开始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第三支柱的典型代表,其他还包括个人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信托等多种形式。”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娟说。

养老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以信托业务形式开展的养老金融业务,而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细分方向。在信托业务“三分类”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包括养老金服务信托、养老理财信托、养老服务信托、养老产业信托。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服务信托将信托的跨期管理、稳定性、持续性等制度优势与养老服务结合,是一类聚焦于客户养老需求场景的信托业务,与养老规划的长周期特征契合,可以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服务。

“信托产品是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体市场的金融工具,具有财产独立、破产隔离等特殊制度优势,是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信托财产的多样性是信托区别其他养老金融产品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通常仅能以资金设立不同,信托财产有着多元化的特色,除了资金外,还包括保单、不动产甚至知识产权等。尤其是不动产,作为居民家庭资产最重要的部分,通过信托管理和运用这类资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居民的养老需求。

同时,《信托法》赋予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点,养老资产自纳入信托账户之日起,便与委托人的其他资产相隔离,可以有效避免委托人在后续长生命周期中一旦发生不确定性事件,影响受益人的养老生活和养老保障。

此外,信托产品和服务具有综合性。养老信托可根据不同养老需求,在不同市场进行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整合,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对委托人的养老资产进行资产配置,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部分地区率先实施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拓展养老金融业务场景

业内认为,对信托公司而言,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信托的业务场景,比如以房养老的养老金融产品、不动产家族信托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标志着北京市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信托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明确信托公司可以按照本通知,将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不动产设立不动产信托时,可以办理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

智信研究公司财富管理首席研究员孙阳认为,仅从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分布角度来看,房产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类型,承载了居民家庭总财富60%以上的比重,在养老和传承事务中亟需妥善规划。如果能够妥善使用信托工具,将老年居民持有的房产装入信托,信托公司可以对委托人房产进行管理、运营、处分及再分配,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无需着急抛售房产,可以更加从容地做好房产的传承安排,有效避免在某一时期集中形成房产抛压。此外,信托还能为老年失能群体或身心障碍人士家庭提供具有不动产养老功能的特殊需要信托服务,是让居民“老有所依”的重要金融工具和社会治理工具。

在付宇翔看来,凭借信托制度和功能价值,信托公司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与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形成互补,构建生态圈,共同为中国的老龄化事业贡献特色力量。同时,高质量服务老龄化事业仍面临很多制度障碍,包括养老信托的顶层制度设计、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信托财产的过户税收问题、监察人制度建立等,需要以改革的方式推动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高质量服务老龄化事业仍面临很多制度障碍,包括养老信托的顶层制度设计、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信托财产的过户税收问题、监察人制度建立等,需要以改革的方式推动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1月6日电(记者张斯文)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养老金融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鼓励信托公司通过开展定制化的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更好服务居民养老规划。

业内认为,近年来,信托公司积极探索如何积极响应并融入国家的养老战略,参与养老服务的信托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养老信托产品种类也在不断丰富。凭借信托制度和功能价值,信托公司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与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形成互补,协力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

信托公司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初步形成养老服务信托等业务类型

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需要面对的挑战。我国高度重视老龄事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定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是我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11月,民政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对养老服务消费工作作出全面系统安排,提出支持理财公司发行养老理财产品,鼓励信托公司加大养老领域信托业务探索,适应不同年龄段和风险偏好的老年人群需求。

业内认为,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居民财产管理、运用以及资产配置作用,使金融市场更加完善和成熟,增强养老保障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资产管理和配置需求,同时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还能扩大养老金规模,为养老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进而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我国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养老金融具有社会属性和金融属性,养老金融的发展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信托业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在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可观潜力。

上海信托战略发展总部总经理付宇翔表示,我国信托行业围绕养老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养老服务信托、养老理财信托、养老产业信托、养老慈善信托等业务类型,能够分别从财产和财富运用管理传承、资产保值增值、产业投融资以及公益慈善等方面服务居民美好生活,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信托与养老规划长周期特征天然契合具有独特发展优势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着力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个人补充养老保障一直在尝试构建,2022年开始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第三支柱的典型代表,其他还包括个人养老储蓄、养老保险、养老理财、养老信托等多种形式。”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娟说。

养老信托,是指信托公司以信托业务形式开展的养老金融业务,而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个细分方向。在信托业务“三分类”政策实施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包括养老金服务信托、养老理财信托、养老服务信托、养老产业信托。

业内人士认为,养老服务信托将信托的跨期管理、稳定性、持续性等制度优势与养老服务结合,是一类聚焦于客户养老需求场景的信托业务,与养老规划的长周期特征契合,可以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服务。

“信托产品是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体市场的金融工具,具有财产独立、破产隔离等特殊制度优势,是构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信托财产的多样性是信托区别其他养老金融产品的独特优势。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通常仅能以资金设立不同,信托财产有着多元化的特色,除了资金外,还包括保单、不动产甚至知识产权等。尤其是不动产,作为居民家庭资产最重要的部分,通过信托管理和运用这类资产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居民的养老需求。

同时,《信托法》赋予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点,养老资产自纳入信托账户之日起,便与委托人的其他资产相隔离,可以有效避免委托人在后续长生命周期中一旦发生不确定性事件,影响受益人的养老生活和养老保障。

此外,信托产品和服务具有综合性。养老信托可根据不同养老需求,在不同市场进行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整合,跨市场、跨区域、跨行业对委托人的养老资产进行资产配置,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部分地区率先实施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拓展养老金融业务场景

业内认为,对信托公司而言,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信托的业务场景,比如以房养老的养老金融产品、不动产家族信托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标志着北京市在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信托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明确信托公司可以按照本通知,将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不动产设立不动产信托时,可以办理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

智信研究公司财富管理首席研究员孙阳认为,仅从中国居民家庭财富分布角度来看,房产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类型,承载了居民家庭总财富60%以上的比重,在养老和传承事务中亟需妥善规划。如果能够妥善使用信托工具,将老年居民持有的房产装入信托,信托公司可以对委托人房产进行管理、运营、处分及再分配,老年人在享受养老服务的同时,无需着急抛售房产,可以更加从容地做好房产的传承安排,有效避免在某一时期集中形成房产抛压。此外,信托还能为老年失能群体或身心障碍人士家庭提供具有不动产养老功能的特殊需要信托服务,是让居民“老有所依”的重要金融工具和社会治理工具。

在付宇翔看来,凭借信托制度和功能价值,信托公司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与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形成互补,构建生态圈,共同为中国的老龄化事业贡献特色力量。同时,高质量服务老龄化事业仍面临很多制度障碍,包括养老信托的顶层制度设计、信托财产登记制度、信托财产的过户税收问题、监察人制度建立等,需要以改革的方式推动发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