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策略:一季度市场如何配置?

东方财富网

4天前

我们将红利资产划分为类债红利(电力、交运、运营商、银行等)、周期红利(煤炭、钢铁等)和消费红利(纺服、汽车、家电等),其中周期和消费红利兼具红利和顺周期属性,行业景气度与基本面对股价影响相对显著,而类债红利基本面稳定性更强、波动率更低,更适合作为底仓品种配置。

一、把握预期与现实的节奏,利用短期波动期布局

近期市场出现波动,一方面是化解前期预期兑现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提前演绎。首先,随着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博弈政策宽松、风险偏好抬升的窗口已经过去,等待前期政策逐步见效需要时间,叠加近期宏观数据指向基本面的内生动能仍偏弱、降准降息迟迟未落地等,短期行情进入到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与此同时,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在即,以及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窗口临近,也对市场风险偏好带来扰动,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提前演绎使得市场在年初集中调整。

但往后看,在反转逻辑的大框架下,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仍是这轮行情走多长。面对阶段性的震荡波动,关键是把握好预期与现实的节奏,利用短期波动期布局。我们此前反复强调,围绕着反转逻辑,资本市场和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国经济要形成一种良性的正面循环,需要更长久的行情,而不是短期暴利。但是中国经济的好转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本轮上涨或将由多个阶段性的“快涨、大波动”的震荡市构成,底部逐步抬升、拾级而上。并且,每一次震荡、休整的意义在于,在消化此前的涨幅、为后续上涨预留更多空间的同时,更加是一个让市场理顺思路、让中长期主线在震荡中逐渐浮现的过程,有利于行情中长期的发展。

结构上,短期维度,由于两会前基本面和政策尚待验证,市场整体仍处于预期驱动的阶段,或仍将呈现大盘红利+小盘主题的“哑铃型”配置。2024年9月底以来,政策反转、但基本面反转尚待验证,市场主要基于流动性与估值修复逻辑进行赔率交易,指数与行业的表现同基本面关联度较低,同时结构上仍主要聚焦小盘、红利风格。后续来看,1-2月仍处于数据和政策的空窗期,基本面改善预期尚待验证,意味着短期可能仍将维持“哑铃型”配置。

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预期驱动的过程中也交织着现实的扰动,使得“哑铃”的两端在节奏上可能有些差异:

1月(从年初到春节前),“哑铃”可能更偏大盘、红利一端。一方面,1月是年报业绩预告的披露窗口期,市场通常对小微盘股业绩超预期下滑的风险存在避险情绪;另一方面,年初险资等主要增量资金风格更偏向大盘、红利等。此外,本轮年初退市新规生效、1月20日特朗普就任带来的潜在风险扰动等可能会导致市场更加偏向防御风格。

而2月(尤其是从春节后到两会期间),“哑铃”将可能更偏成长、主题一端。1月过后,特朗普就任、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等内外扰动暂告一段落,更重要的是,随着春节数据披露、地方两会陆续召开确认各地GDP目标和重点工作方向,届时市场将重新具备预期的“锚”,有望带动市场进入风险偏好提升的阶段。该阶段,由于资金面环境相对宽松、叠加对两会政策期待,小盘风格往往表现更好,最近十年2月份小盘风格相对胜率达到了100%。

二、3、4月份将是行情能否转向盈利驱动的重要观察窗口

中长期维度,行情得以持续最终仍需要盈利支撑,届时市场审美也将从估值驱动回归盈利驱动。参考历史经验,除了2015年的水牛行情,历史上的牛市大多都需要盈利与估值共振,行情才能够持续。并且牛市初期反弹过后,以高ROE/ROA/ROIC、高每股现金流、高净利润增速/营收增速等为代表的高胜率资产脱颖而出,成为市场新的中长期维度下的共识方向。

本轮来看,3、4月份或是行情能否转向盈利驱动的重要观察窗口。该阶段,不仅是市场依据政策信号和基本面验证、重新选择方向的重要时点,也是评估内需顺周期资产和困境反转类资产能否占优的重要验证窗口:

第一,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经济目标和包括赤字率在内的增量政策力度,并加速推动政策的落地。若政策发力能够带动市场有明确的基本面改善预期,有望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也意味着内需顺周期资产有望迎来积极定价。

第二,上市公司将于4月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在经历逆周期政策发力2个季度、部分行业进一步迎来出清后,财报有望逐步验证企业基本面的改善。此外,财报还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结构上的景气线索,帮助市场凝聚主线。

第三,来自中美贸易等外部的扰动逐步“靴子落地”,市场或将进一步聚焦内部景气修复的线索。

三、沿着预期与现实演绎的节奏,结构如何配置?

(一)一季度,整体仍偏向“哑铃型”风格

1、“哑铃”的一端:关注新质生产力与并购重组

新质生产力领域是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尤其是特朗普就任后带来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再度提升,且与国内新质生产力发展耦合,财政预算有望进一步向“安全”主线倾斜。一方面,国内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恰好与国内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领域不谋而合,自主可控既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战略手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2025年财政加力信号明确,后续有望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链安全等战略重要性较高的方向,助力高质量自主可控。

重点关注AI、半导体信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方向。

并购重组方面,作为本轮政策重点支持的资源配置途径,正在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投资机遇。梳理今年以来并购重组的代表性案例,同时结合地方政府最新政策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并购重组方向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认为后续对于并购重组可以重点关注三条选股思路:未上市优质资产注入、同行业资源整合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

2、“哑铃”的另一端:类债红利做底仓,消费与周期红利等基本面线索清晰再增强配置

我们将红利资产划分为类债红利(电力、交运、运营商、银行等)、周期红利(煤炭、钢铁等)和消费红利(纺服、汽车、家电等),其中周期和消费红利兼具红利和顺周期属性,行业景气度与基本面对股价影响相对显著,而类债红利基本面稳定性更强、波动率更低,更适合作为底仓品种配置。

因此,短期来看,类债红利仍是目前红利中的主要配置方向。而随着3、4月份基本面线索逐渐清晰,对于消费和周期红利可再择机增强配置,考虑到内需相关的潜在增量政策加持,消费红利可能是更需要重视的方向。

类债红利资产的筛选标准:1)股价与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近三年相关系数小于-0.8;2)总市值大于100亿;3)股息率大于2%;4)近五年最大回撤小于30%。主要集中在银行、交运、运营商、电力等行业。

(二)3、4月份后,择机提升对内需顺周期和困境反转行业的关注

经济周期角度,内需顺周期本轮是基本面反转的重要方向之一。2025年外需受潜在新增关税扰动,经济增长更需内需接力。而扩内需作为本轮政策组合拳发力重点,政策力度有望在两会期间得到进一步明确,也是最受益于政策定调和复苏预期的方向。

重视服务类消费。从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上看,服务消费作为符合消费升级和扩容的大方向,有望成为本轮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和主要增量来源。此外,服务消费也是今年消费细分领域中具备盈利修复弹性的方向。考察各消费行业2023年国内营收占比与2025年一致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速,内需占比居前、且25年具备盈利修复弹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以餐饮、教育、零售、医疗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外需承压期通常是内需政策发力的重要时间窗口,潜在增量政策加持下具备盈利修复基础。

精选传统消费领域如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龙头。随着本轮政策以需求侧为发力重点,有望受益于经济定调和基本面改善预期从而迎来估值修复。此外,这些行业多已步入成熟期、盈利稳定,更加重视股东回报,分红和增持回购意愿较强,且随着国内需求企稳修复,将兼具增长和分红。

关注受益于化债政策的建筑与地产链龙头。随着地方政府化债逐步落地推进、财政压力缓解后新增投入项目的预期强化,受政府主导、应收类资产占比较高的行业有望迎来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装修装饰、专业工程、基础建设、房屋建设、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和地产链行业。

产业周期角度,供给格局优化的先进制造业是本轮基本面反转的另一重要方向。寻找过去几年产能扩张已显著放缓、出清相对充分、2025年产能利用率大概率迎来修复拐点的行业,同时配合兼并重组,行业竞争格局有望加速优化,产业反转线索有望在年报和一季报进一步得到明确。重点关注新能源军工等先进制造业龙头

军工方面,前期“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订单下达延迟等扰动过去,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执行已进入能力集成交付关键期,24Q3行业在手订单已开始回升,“十四五”存量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参考历史经验,五年规划通常是影响军工行情演绎的重要因素,2025年“十五五”将启动编制,随着新一轮订单周期开启,有望推动行业整体景气复苏。此外,随着市场并购重组步入活跃期,军工行业兼并和资产注入步伐有望加快,这也或将成为2025年军工行情的重要催化。

新能源方面,近两年行业供给经历加速出清,其中电池、风电零部件、光伏硅料及逆变器等环节已出现补库迹象,2025年开工率或将率先迎来拐点,业绩有望先行企稳修复。与此同时,伴随供给去化,锂电池、风电行业龙头集中度逐渐抬升,随着政策对兼并重组和淘汰低效、过剩产能的支持力度增强,今年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产业整合或将成为重要看点。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

我们将红利资产划分为类债红利(电力、交运、运营商、银行等)、周期红利(煤炭、钢铁等)和消费红利(纺服、汽车、家电等),其中周期和消费红利兼具红利和顺周期属性,行业景气度与基本面对股价影响相对显著,而类债红利基本面稳定性更强、波动率更低,更适合作为底仓品种配置。

一、把握预期与现实的节奏,利用短期波动期布局

近期市场出现波动,一方面是化解前期预期兑现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提前演绎。首先,随着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陆续召开,博弈政策宽松、风险偏好抬升的窗口已经过去,等待前期政策逐步见效需要时间,叠加近期宏观数据指向基本面的内生动能仍偏弱、降准降息迟迟未落地等,短期行情进入到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与此同时,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在即,以及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窗口临近,也对市场风险偏好带来扰动,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提前演绎使得市场在年初集中调整。

但往后看,在反转逻辑的大框架下,我们更需要关注的仍是这轮行情走多长。面对阶段性的震荡波动,关键是把握好预期与现实的节奏,利用短期波动期布局。我们此前反复强调,围绕着反转逻辑,资本市场和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国经济要形成一种良性的正面循环,需要更长久的行情,而不是短期暴利。但是中国经济的好转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本轮上涨或将由多个阶段性的“快涨、大波动”的震荡市构成,底部逐步抬升、拾级而上。并且,每一次震荡、休整的意义在于,在消化此前的涨幅、为后续上涨预留更多空间的同时,更加是一个让市场理顺思路、让中长期主线在震荡中逐渐浮现的过程,有利于行情中长期的发展。

结构上,短期维度,由于两会前基本面和政策尚待验证,市场整体仍处于预期驱动的阶段,或仍将呈现大盘红利+小盘主题的“哑铃型”配置。2024年9月底以来,政策反转、但基本面反转尚待验证,市场主要基于流动性与估值修复逻辑进行赔率交易,指数与行业的表现同基本面关联度较低,同时结构上仍主要聚焦小盘、红利风格。后续来看,1-2月仍处于数据和政策的空窗期,基本面改善预期尚待验证,意味着短期可能仍将维持“哑铃型”配置。

但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由于预期驱动的过程中也交织着现实的扰动,使得“哑铃”的两端在节奏上可能有些差异:

1月(从年初到春节前),“哑铃”可能更偏大盘、红利一端。一方面,1月是年报业绩预告的披露窗口期,市场通常对小微盘股业绩超预期下滑的风险存在避险情绪;另一方面,年初险资等主要增量资金风格更偏向大盘、红利等。此外,本轮年初退市新规生效、1月20日特朗普就任带来的潜在风险扰动等可能会导致市场更加偏向防御风格。

而2月(尤其是从春节后到两会期间),“哑铃”将可能更偏成长、主题一端。1月过后,特朗普就任、年报业绩预告披露等内外扰动暂告一段落,更重要的是,随着春节数据披露、地方两会陆续召开确认各地GDP目标和重点工作方向,届时市场将重新具备预期的“锚”,有望带动市场进入风险偏好提升的阶段。该阶段,由于资金面环境相对宽松、叠加对两会政策期待,小盘风格往往表现更好,最近十年2月份小盘风格相对胜率达到了100%。

二、3、4月份将是行情能否转向盈利驱动的重要观察窗口

中长期维度,行情得以持续最终仍需要盈利支撑,届时市场审美也将从估值驱动回归盈利驱动。参考历史经验,除了2015年的水牛行情,历史上的牛市大多都需要盈利与估值共振,行情才能够持续。并且牛市初期反弹过后,以高ROE/ROA/ROIC、高每股现金流、高净利润增速/营收增速等为代表的高胜率资产脱颖而出,成为市场新的中长期维度下的共识方向。

本轮来看,3、4月份或是行情能否转向盈利驱动的重要观察窗口。该阶段,不仅是市场依据政策信号和基本面验证、重新选择方向的重要时点,也是评估内需顺周期资产和困境反转类资产能否占优的重要验证窗口:

第一,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经济目标和包括赤字率在内的增量政策力度,并加速推动政策的落地。若政策发力能够带动市场有明确的基本面改善预期,有望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剂”,也意味着内需顺周期资产有望迎来积极定价。

第二,上市公司将于4月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在经历逆周期政策发力2个季度、部分行业进一步迎来出清后,财报有望逐步验证企业基本面的改善。此外,财报还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结构上的景气线索,帮助市场凝聚主线。

第三,来自中美贸易等外部的扰动逐步“靴子落地”,市场或将进一步聚焦内部景气修复的线索。

三、沿着预期与现实演绎的节奏,结构如何配置?

(一)一季度,整体仍偏向“哑铃型”风格

1、“哑铃”的一端:关注新质生产力与并购重组

新质生产力领域是长期促进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尤其是特朗普就任后带来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自主可控的必要性再度提升,且与国内新质生产力发展耦合,财政预算有望进一步向“安全”主线倾斜。一方面,国内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恰好与国内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领域不谋而合,自主可控既是大国博弈背景下的战略手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2025年财政加力信号明确,后续有望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产业链安全等战略重要性较高的方向,助力高质量自主可控。

重点关注AI、半导体信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方向。

并购重组方面,作为本轮政策重点支持的资源配置途径,正在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投资机遇。梳理今年以来并购重组的代表性案例,同时结合地方政府最新政策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并购重组方向提出的具体要求,我们认为后续对于并购重组可以重点关注三条选股思路:未上市优质资产注入、同行业资源整合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

2、“哑铃”的另一端:类债红利做底仓,消费与周期红利等基本面线索清晰再增强配置

我们将红利资产划分为类债红利(电力、交运、运营商、银行等)、周期红利(煤炭、钢铁等)和消费红利(纺服、汽车、家电等),其中周期和消费红利兼具红利和顺周期属性,行业景气度与基本面对股价影响相对显著,而类债红利基本面稳定性更强、波动率更低,更适合作为底仓品种配置。

因此,短期来看,类债红利仍是目前红利中的主要配置方向。而随着3、4月份基本面线索逐渐清晰,对于消费和周期红利可再择机增强配置,考虑到内需相关的潜在增量政策加持,消费红利可能是更需要重视的方向。

类债红利资产的筛选标准:1)股价与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近三年相关系数小于-0.8;2)总市值大于100亿;3)股息率大于2%;4)近五年最大回撤小于30%。主要集中在银行、交运、运营商、电力等行业。

(二)3、4月份后,择机提升对内需顺周期和困境反转行业的关注

经济周期角度,内需顺周期本轮是基本面反转的重要方向之一。2025年外需受潜在新增关税扰动,经济增长更需内需接力。而扩内需作为本轮政策组合拳发力重点,政策力度有望在两会期间得到进一步明确,也是最受益于政策定调和复苏预期的方向。

重视服务类消费。从经济工作会议表述上看,服务消费作为符合消费升级和扩容的大方向,有望成为本轮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和主要增量来源。此外,服务消费也是今年消费细分领域中具备盈利修复弹性的方向。考察各消费行业2023年国内营收占比与2025年一致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速,内需占比居前、且25年具备盈利修复弹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以餐饮、教育、零售、医疗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外需承压期通常是内需政策发力的重要时间窗口,潜在增量政策加持下具备盈利修复基础。

精选传统消费领域如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龙头。随着本轮政策以需求侧为发力重点,有望受益于经济定调和基本面改善预期从而迎来估值修复。此外,这些行业多已步入成熟期、盈利稳定,更加重视股东回报,分红和增持回购意愿较强,且随着国内需求企稳修复,将兼具增长和分红。

关注受益于化债政策的建筑与地产链龙头。随着地方政府化债逐步落地推进、财政压力缓解后新增投入项目的预期强化,受政府主导、应收类资产占比较高的行业有望迎来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的改善,主要集中在装修装饰、专业工程、基础建设、房屋建设、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和地产链行业。

产业周期角度,供给格局优化的先进制造业是本轮基本面反转的另一重要方向。寻找过去几年产能扩张已显著放缓、出清相对充分、2025年产能利用率大概率迎来修复拐点的行业,同时配合兼并重组,行业竞争格局有望加速优化,产业反转线索有望在年报和一季报进一步得到明确。重点关注新能源军工等先进制造业龙头

军工方面,前期“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订单下达延迟等扰动过去,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执行已进入能力集成交付关键期,24Q3行业在手订单已开始回升,“十四五”存量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参考历史经验,五年规划通常是影响军工行情演绎的重要因素,2025年“十五五”将启动编制,随着新一轮订单周期开启,有望推动行业整体景气复苏。此外,随着市场并购重组步入活跃期,军工行业兼并和资产注入步伐有望加快,这也或将成为2025年军工行情的重要催化。

新能源方面,近两年行业供给经历加速出清,其中电池、风电零部件、光伏硅料及逆变器等环节已出现补库迹象,2025年开工率或将率先迎来拐点,业绩有望先行企稳修复。与此同时,伴随供给去化,锂电池、风电行业龙头集中度逐渐抬升,随着政策对兼并重组和淘汰低效、过剩产能的支持力度增强,今年行业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优化,产业整合或将成为重要看点。

风险提示: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