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别看“小寒”有一个“小”字,但它的气温却是全年最低。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因此小寒养生要格外注意保护阳气,但也不可一味补阳温阳,要兼顾“秋冬养阴”。小寒是风寒感冒最多发的时节。首先一定是要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以微热似汗为度,可以起到振奋阳气、畅通经络、固表防感的作用。此外,还可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在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以及鼻翼致生热,艾灸大椎、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可增强御寒能力。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避免寒热对冲,外出可以带上帽子;耳朵、手指、面颊也是容易出现冻伤的部位,可采用带耳套、手套、围巾口罩的方法预防。在寒冷的时候,也会出现“燥”的表现,中医称之为“凉燥”,我们可以采用内外兼治的办法,多饮温水、服用滋补汤品等,有助于我们把水分“锁住”;外用使用加湿器,还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的除菌添香的精油,对清洁净化室内空气也很有帮助。冬季夜晚长于白天,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因,应该尽量“早睡晚起,以待阳光”。所以小寒每天多睡一小时,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小寒时节是冬季进补的最佳时节,但要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要加强运动锻炼提高肠胃蠕动,也可吃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陈皮、砂仁等调整脾胃功能。小寒节气应少食咸味、多食苦味,以平衡心火和肾水,达到“水火既济”的状态。羊肉是小寒节气温补的首选食物之一。冬季吃羊肉,不仅可以抵御寒冷,而且对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等虚证有一定的补益效果。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主冬”,因而冬季养生要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栗子有养胃健脾、补肾益气等功效,在养生食疗中常用来补肾。进入冬季以后,消化能力减弱,对于栗子等食物的食物也不宜一次摄入太多,避免给脾胃带来的额外负担。汤方出自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当归、羊肉兼补兼温,而以生姜宣散其寒。对于气血不足、畏寒怕冷者非常合适,也适合平和体质的朋友冬季养生。小贴士:当归味甘而重、生姜味辛助火、羊肉性热补阳,故湿热中阻、热盛出血、阴虚内热者以及外感时邪者忌服,孕妇不宜多食。做法步骤:鸡肉清洗干净剁成小块,冷水下锅焯水煮煮出血水,撇掉浮沫后捞起来控干水分备用。板栗去壳后清洗干净,准备好红枣、姜片和枸杞。加入鸡肉、板栗、红枣和姜片,再加入适量清水,盖上盖子炖煮一个小时。时间到,再放入枸杞,撒上食盐调味,搅拌均匀味即可出锅。位置: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线上五寸位置,也就是在人体最高的位置。操作方法:可经常用掌心按摩这一穴位,具有升阳举陷、醒脑安神的作用。位置:位于人体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肚脐下两指宽处)。操作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六十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位置:在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操作方法: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或将两手顶于桌角上按劳宫穴。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