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iPhone的AI功能已经历过一次升级了,国行版却连怎么做都还没有定数。
近日据外媒报道,苹果正在与腾讯、字节跳动就在国行iPhone上搭载二者的大模型进行谈判。要知道,就在12月初,苹果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一度刷屏。当时在外界看来,文心大模型被引入iOS 18及最新iPadOS、macOS几乎已经板上钉钉。
变数之下,国行用户何时能等来iPhone“完全体”也变得难以预料。在国内手机厂商均坐拥多款AI手机的现状下,苹果想靠姗姗来迟的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拯救大中华区(包含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市场销售额,似乎没那么乐观。
倘若合作真的生变,受影响的不只是苹果,也关乎大模型企业们的面子与里子。
苹果店内陈设的iPhone 16。图/视觉中国
传闻不断
今年6月,随着苹果智能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露面,其在中国市场具体将如何落地便颇为引人关注。
毕竟考虑到安全与合规方面的要求,及备案审批所需等待的时间等,在国行iPhone、iPad、MacBook等产品上搭载国内已有的大模型几乎成了苹果必选的路。
彼时,据外媒报道,苹果已与百度、阿里巴巴、百川智能等科技公司就此进行了接触。消息涉及的这三家有大模型产品的公司,均未对外做出任何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大模型企业入选“果链”的消息渐渐销声匿迹,而苹果与百度达成合作传闻则愈演愈烈。
这或许与二者的“情谊”基础有关,在国内,百度是苹果Safari浏览器和语音助手Siri的默认搜索引擎。同时,百度文心大模型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合作案例,如与荣耀端侧大模型的结合、集成在三星Galaxy S24系列产品中等,也是当时其他大模型企业并不具备的。
到了12月4日,国外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在报道中提到了更为详细的合作细节。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和百度的工程师正在改进百度的文心大模型Ernie 4.0,且苹果已为使用该大模型向百度支付百亿美元费用,包括以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方式进行的计费,简单而言就是按照用户的调用次数来收取费用,以及模型再训练和微调所需的成本。
如此待遇,是OpenAI也没享受到的,即便其GPT-4o已经全面接入包括iOS、iPadOS、macOS在内的苹果全家桶。
不过这篇报道也提及,苹果与百度的合作并不顺利。
一方面,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在理解提示、做出准确及个性化的回应等方面一直没能达到苹果的要求;另一方面,百度与苹果就用户数据的使用也存在分歧——百度更希望保存和分析iPhone用户的数据,但苹果强调用户隐私保护,拒绝未经用户同意收集或使用个人数据,更别提将用户数据用于其他目的。
不久之后,苹果便传出了正在为其中国的AI服务寻找新供应商的消息。
12月19日,据路透社报道,苹果正在与腾讯和字节跳动就将二者的AI大模型集成在国行iPhone上进行谈判,谈判仍处于初期阶段。中国新闻周刊就该消息真实性分别向百度、腾讯、字节跳动求证,但截至发稿时并未获得回应。
大模型从业者陈杰(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苹果已陆续与国内多家大模型企业进行了接洽,并不仅限于前述几家公司,还包括智谱、月之暗面等明星创业企业。
“苹果最终可能从中选择一家,也可能选择多家供用户在使用AI服务时自行选择。这最终要看的不仅是合作方的技术能力,还要有商业化的考量。”陈杰表示。
谁还期待?
按苹果官方此前透露的规划,苹果智能预计明年4月将陆续支持包括中文在内的更多语言。
在发布日期越来越近的当下,若苹果最终决定临时更换合作方,将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苹果在时间上的压力会增大,因为它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合作方的技术整合和测试;这也可能会影响苹果智能的质量与用户体验,因为更换合作方可能导致技术磨合不足;此外,这还意味着额外的开发与调整费用,导致成本的增加。”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进一步指出,如此一来,苹果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或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毕竟,苹果本就有其推进国行iPhone集成大模型的迫切性,尤其是在其大中华区收入不断下滑的现状下。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苹果大中华区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了8.1%、6.5%、0.3%。据Canalys统计,今年第二季度苹果首次跌出中国市场份额前五;而去年同期,其排名为第三。
“随着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自研大模型或合作大模型,并已应用于手机产品中,苹果需要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提升iPhone等硬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江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问题是,AI能成为苹果在中国提振销量的重要帮手吗?
从海外版iPhone的AI功能表现来看,现阶段的苹果智能离差强人意可能还有点距离。
一方面,iPhone上集成GPT-4o而来的更智能的Siri及写作辅助、照片编辑、定制emoji等工具并未能令用户兴奋,甚至被评价为“相当平淡”。美国二手交易平台SellCell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实际使用过苹果AI功能的用户中有73%认为其在使用体验上带来很少的价值,或几乎没有价值。
iOS上的Apple Intelligence更新推送。图/苹果官网
另一方面,AI幻觉的问题也让苹果智能的实际应用备受质疑。不久前,BBC曾就iPhone智能摘要错误总结了其一则新闻,并以类似BBC官方推送的窗口形式将错误摘要送到用户面前,指责苹果大面积传递虚假信息;11月时,苹果智能也曾在合并《纽约时报》三篇不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摘要时歪曲过新闻内容。
换言之,一贯以技术变革领先者形象示人的苹果,在AI上本就迟到了,体验上又没做出太大的升级——这又是消费者感知技术的直接方式,技术上的问题还埋下了不少风险。
也正因如此,陈杰认为从当前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度及应用场景的丰富度来看,苹果无论选择与国内哪个大模型合作,其面临的问题都很难得到真正解决。毕竟,苹果合作的OpenAI已经是其他大模型企业难以翻越的高山了。
“有期待,但不高”,14年iPhone用户韩琳琳如此总结她和身边朋友对苹果智能的看法。“期待是因为别人有,我就也想试试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己能用它的场景比较有限,也害怕我以后还得追着给AI的错误擦屁股。”
“目前中国消费者在AI方面的使用习惯仍未养成,甚至很多人对于AI并不了解,也不知道AI可以带来哪些使用上的体验。”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虽然大模型肯定是未来各手机厂商的发展重点,但是在短期内仍不会成为消费者换机的主因。”
在IDC的预测中,具备AI能力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占比将在今年底达到19%;Counter Point则相对更悲观,认为今年AI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11%。二者的预测均指向AI手机尚未能成为手机市场的核心支柱。Canalys报告显示,57%的中国消费者对AI兴趣一般甚至全无兴趣。
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看来,“AI手机在发展的道路上,其功能要随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理想AI手机状态的距离,也就是当前AI与强智能、超级智能的距离。这也让当前的AI手机并不能达到消费者想要的效果。”
这也意味着,想靠AI救市,苹果和所有其他的手机厂商一样,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得之,失之
虽然前路尚不明晰,但对于国内大模型企业而言,进入“果链”依然充满吸引力。
最直接的诱惑是苹果愿意为其国行产品AI落地付出的成本。根据IDC统计,2023年苹果在中国的市占率为17.3%,位列第一。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国产大模型被集成进可以支持苹果智能的机型后,其覆盖的高端用户量和用户调用AI的次数有望构成一笔不小且可持续的订单。
更何况,大模型在手机、PC、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终端设备上的落地,本就是国内相关企业商业化布局的重要一环。其中,大众越来越离不开的手机是更不可或缺的应用场景。
东北证券在今年8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大模型公司的高额投入暂未完成商业闭环,迫切需要AI的应用创新,而大模型的终端部署落地可以帮助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建立用户基础,为进一步商业化变现创造条件;而手机在所有终端设备中完美契合AI在端侧普及的要求,并且满足所有AI分发的硬件条件,端侧部署优势明显。
在国内如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纷纷亲自下场投入大模型研发、非自研手机厂商已相继选定一家或几家合作方的当下,拿下一个新客户的订单也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若一家大模型企业的这笔订单来自苹果这样的顶尖企业,且是经过苹果诸多考验与权衡后选出的,进入“果链”与之横向对比的又是OpenAI,那么该企业将在市场以及技术与产品的背书方面获得双丰收,有助于其在未来更进一步攫取其他合作伙伴。
作为国产大模型领域的先行者,百度当前在市占率上优势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百度文心一言在生成式AI典型产品国内网民使用率排名中位居第一,占比为11.5%。
但这并不意味着百度可以高枕无忧。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和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分别于去年9月、今年5月正式发布,均晚于百度文心大模型的问世(去年3月启动邀测)。
而后发的腾讯和字节跳动,在不同的榜单中均有突出表现。如在智源研究院的FlagEval百模评测中,字节跳动的豆包在综合能力上位列国内闭源模型第一;而在中文大模型测评基准SuperCLUE今年8月发布的总排行榜中,腾讯混元在11个能力项评测中拿下了8个第一。
也正因如此,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如今苹果合作伙伴传出的新变数,可能不仅会让原本的合作方面临经济和声誉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AI领域市场格局。
海外版iPhone的AI功能已经历过一次升级了,国行版却连怎么做都还没有定数。
近日据外媒报道,苹果正在与腾讯、字节跳动就在国行iPhone上搭载二者的大模型进行谈判。要知道,就在12月初,苹果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一度刷屏。当时在外界看来,文心大模型被引入iOS 18及最新iPadOS、macOS几乎已经板上钉钉。
变数之下,国行用户何时能等来iPhone“完全体”也变得难以预料。在国内手机厂商均坐拥多款AI手机的现状下,苹果想靠姗姗来迟的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拯救大中华区(包含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市场销售额,似乎没那么乐观。
倘若合作真的生变,受影响的不只是苹果,也关乎大模型企业们的面子与里子。
苹果店内陈设的iPhone 16。图/视觉中国
传闻不断
今年6月,随着苹果智能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露面,其在中国市场具体将如何落地便颇为引人关注。
毕竟考虑到安全与合规方面的要求,及备案审批所需等待的时间等,在国行iPhone、iPad、MacBook等产品上搭载国内已有的大模型几乎成了苹果必选的路。
彼时,据外媒报道,苹果已与百度、阿里巴巴、百川智能等科技公司就此进行了接触。消息涉及的这三家有大模型产品的公司,均未对外做出任何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大模型企业入选“果链”的消息渐渐销声匿迹,而苹果与百度达成合作传闻则愈演愈烈。
这或许与二者的“情谊”基础有关,在国内,百度是苹果Safari浏览器和语音助手Siri的默认搜索引擎。同时,百度文心大模型与其他手机厂商的合作案例,如与荣耀端侧大模型的结合、集成在三星Galaxy S24系列产品中等,也是当时其他大模型企业并不具备的。
到了12月4日,国外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在报道中提到了更为详细的合作细节。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和百度的工程师正在改进百度的文心大模型Ernie 4.0,且苹果已为使用该大模型向百度支付百亿美元费用,包括以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方式进行的计费,简单而言就是按照用户的调用次数来收取费用,以及模型再训练和微调所需的成本。
如此待遇,是OpenAI也没享受到的,即便其GPT-4o已经全面接入包括iOS、iPadOS、macOS在内的苹果全家桶。
不过这篇报道也提及,苹果与百度的合作并不顺利。
一方面,百度的文心大模型在理解提示、做出准确及个性化的回应等方面一直没能达到苹果的要求;另一方面,百度与苹果就用户数据的使用也存在分歧——百度更希望保存和分析iPhone用户的数据,但苹果强调用户隐私保护,拒绝未经用户同意收集或使用个人数据,更别提将用户数据用于其他目的。
不久之后,苹果便传出了正在为其中国的AI服务寻找新供应商的消息。
12月19日,据路透社报道,苹果正在与腾讯和字节跳动就将二者的AI大模型集成在国行iPhone上进行谈判,谈判仍处于初期阶段。中国新闻周刊就该消息真实性分别向百度、腾讯、字节跳动求证,但截至发稿时并未获得回应。
大模型从业者陈杰(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苹果已陆续与国内多家大模型企业进行了接洽,并不仅限于前述几家公司,还包括智谱、月之暗面等明星创业企业。
“苹果最终可能从中选择一家,也可能选择多家供用户在使用AI服务时自行选择。这最终要看的不仅是合作方的技术能力,还要有商业化的考量。”陈杰表示。
谁还期待?
按苹果官方此前透露的规划,苹果智能预计明年4月将陆续支持包括中文在内的更多语言。
在发布日期越来越近的当下,若苹果最终决定临时更换合作方,将不得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苹果在时间上的压力会增大,因为它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新合作方的技术整合和测试;这也可能会影响苹果智能的质量与用户体验,因为更换合作方可能导致技术磨合不足;此外,这还意味着额外的开发与调整费用,导致成本的增加。”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则进一步指出,如此一来,苹果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或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
毕竟,苹果本就有其推进国行iPhone集成大模型的迫切性,尤其是在其大中华区收入不断下滑的现状下。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苹果大中华区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了8.1%、6.5%、0.3%。据Canalys统计,今年第二季度苹果首次跌出中国市场份额前五;而去年同期,其排名为第三。
“随着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自研大模型或合作大模型,并已应用于手机产品中,苹果需要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提升iPhone等硬件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江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问题是,AI能成为苹果在中国提振销量的重要帮手吗?
从海外版iPhone的AI功能表现来看,现阶段的苹果智能离差强人意可能还有点距离。
一方面,iPhone上集成GPT-4o而来的更智能的Siri及写作辅助、照片编辑、定制emoji等工具并未能令用户兴奋,甚至被评价为“相当平淡”。美国二手交易平台SellCell近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实际使用过苹果AI功能的用户中有73%认为其在使用体验上带来很少的价值,或几乎没有价值。
iOS上的Apple Intelligence更新推送。图/苹果官网
另一方面,AI幻觉的问题也让苹果智能的实际应用备受质疑。不久前,BBC曾就iPhone智能摘要错误总结了其一则新闻,并以类似BBC官方推送的窗口形式将错误摘要送到用户面前,指责苹果大面积传递虚假信息;11月时,苹果智能也曾在合并《纽约时报》三篇不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摘要时歪曲过新闻内容。
换言之,一贯以技术变革领先者形象示人的苹果,在AI上本就迟到了,体验上又没做出太大的升级——这又是消费者感知技术的直接方式,技术上的问题还埋下了不少风险。
也正因如此,陈杰认为从当前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度及应用场景的丰富度来看,苹果无论选择与国内哪个大模型合作,其面临的问题都很难得到真正解决。毕竟,苹果合作的OpenAI已经是其他大模型企业难以翻越的高山了。
“有期待,但不高”,14年iPhone用户韩琳琳如此总结她和身边朋友对苹果智能的看法。“期待是因为别人有,我就也想试试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己能用它的场景比较有限,也害怕我以后还得追着给AI的错误擦屁股。”
“目前中国消费者在AI方面的使用习惯仍未养成,甚至很多人对于AI并不了解,也不知道AI可以带来哪些使用上的体验。”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虽然大模型肯定是未来各手机厂商的发展重点,但是在短期内仍不会成为消费者换机的主因。”
在IDC的预测中,具备AI能力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占比将在今年底达到19%;Counter Point则相对更悲观,认为今年AI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将达到11%。二者的预测均指向AI手机尚未能成为手机市场的核心支柱。Canalys报告显示,57%的中国消费者对AI兴趣一般甚至全无兴趣。
在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看来,“AI手机在发展的道路上,其功能要随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理想AI手机状态的距离,也就是当前AI与强智能、超级智能的距离。这也让当前的AI手机并不能达到消费者想要的效果。”
这也意味着,想靠AI救市,苹果和所有其他的手机厂商一样,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得之,失之
虽然前路尚不明晰,但对于国内大模型企业而言,进入“果链”依然充满吸引力。
最直接的诱惑是苹果愿意为其国行产品AI落地付出的成本。根据IDC统计,2023年苹果在中国的市占率为17.3%,位列第一。从商业化的角度考虑,国产大模型被集成进可以支持苹果智能的机型后,其覆盖的高端用户量和用户调用AI的次数有望构成一笔不小且可持续的订单。
更何况,大模型在手机、PC、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终端设备上的落地,本就是国内相关企业商业化布局的重要一环。其中,大众越来越离不开的手机是更不可或缺的应用场景。
东北证券在今年8月的一份研报中指出,大模型公司的高额投入暂未完成商业闭环,迫切需要AI的应用创新,而大模型的终端部署落地可以帮助其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建立用户基础,为进一步商业化变现创造条件;而手机在所有终端设备中完美契合AI在端侧普及的要求,并且满足所有AI分发的硬件条件,端侧部署优势明显。
在国内如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纷纷亲自下场投入大模型研发、非自研手机厂商已相继选定一家或几家合作方的当下,拿下一个新客户的订单也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若一家大模型企业的这笔订单来自苹果这样的顶尖企业,且是经过苹果诸多考验与权衡后选出的,进入“果链”与之横向对比的又是OpenAI,那么该企业将在市场以及技术与产品的背书方面获得双丰收,有助于其在未来更进一步攫取其他合作伙伴。
作为国产大模型领域的先行者,百度当前在市占率上优势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百度文心一言在生成式AI典型产品国内网民使用率排名中位居第一,占比为11.5%。
但这并不意味着百度可以高枕无忧。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的混元大模型和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分别于去年9月、今年5月正式发布,均晚于百度文心大模型的问世(去年3月启动邀测)。
而后发的腾讯和字节跳动,在不同的榜单中均有突出表现。如在智源研究院的FlagEval百模评测中,字节跳动的豆包在综合能力上位列国内闭源模型第一;而在中文大模型测评基准SuperCLUE今年8月发布的总排行榜中,腾讯混元在11个能力项评测中拿下了8个第一。
也正因如此,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如今苹果合作伙伴传出的新变数,可能不仅会让原本的合作方面临经济和声誉损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AI领域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