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毕业生,正在抢走师范生饭碗

冰川思享号

3天前

过去一些发达地区的知名中学招聘名校毕业生,人们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份可能有编、相对稳定还有寒暑假的工作。...所以,当那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纷纷“下凡”,其实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集体下沉到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同样会高度集中于顶尖的中小学的。

这样的事总能成为新闻,多少也说明社会还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撰文丨青柳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其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名单显示,苏州中学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并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

图/网络

这也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现在的中学老师都已经卷成这样了?

而且这个清一色名校的豪华阵容,甚至还不是自然卷出来的,学校开出的条件就高得惊人。

首先学校明确“招聘对象为2025年应届博士研究生”,而硕士也只有满足“本硕阶段获得至少3次国家奖学金”“本硕阶段均毕业于第一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才可以放宽。

这也说明,学校知道自己的条件足够出色,必然能吸引名校学生趋之若鹜,所以一上来就亮出了超高的条件。而且社会热议的什么“第一学历歧视”云云,无所谓的,就直接写在招聘简章里。

至于所谓师范生,更是完全消失了。当然这也没什么意外,连非顶级名校都没机会,谁还会想到师范生呢?

01

近些年公众被各种中学招聘震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24年11月,陕西省神木市高薪招聘中学教师,该校公示的校招教师录取名单显示,获聘的47名教师,不乏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

2024年10月,浙江绍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2024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名单中不乏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而在同年6月时,山西一幼儿园教师岗招聘,学历直接要求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特别优秀可放宽到40岁。

图/网络

如果说,过去一些发达地区的知名中学招聘名校毕业生,人们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份可能有编、相对稳定还有寒暑假的工作。但现在明显有“下沉”的趋势,县级市中学甚至幼儿园,都卷了起来。

这背后很明显有主动追求的结果。比如一些中学往往会给出不菲的安家费,一些地方还有配套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都在常规工资之外提供了巨大福利。

就学校而言,对于“名校扎堆”当然是乐见的。“清华北大含量”,完全有可能成为学校招生的招牌,对学校的口碑提升明显——仔细想想,这种“上新闻”本身,很难说不是一种广告。学校大概也清楚,自己这么一副亮眼的公示,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社会话题。

当然,学校有这个意愿,也需要大环境的配合。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再破纪录,求职竞争的烈度达到新的量级。而2025年国考报名总人数也达到341.6万人,创下了新高。

可以想象,在这个背景下,作为考公平替的“有编教师”,有多么巨大的吸引力。随便找一个年轻人扎堆的互联网平台,拿关键字“教资”“教师上岸”搜一下,看看有多么火爆,就知道今天年轻人的心路历程了。

所以,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名校毕业生扎堆,并不太让人意外。

02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豪横。仔细看看这些上新闻的中小学,从名称大概也能判断出,都是一地的重点学校。
这些学校往往集合一地的优势资源,自然能开得出足够有吸引力的条件。但另外一些学校就未必了。
2024年9月,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教育局发布《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龙川县违约名单》,对不履行服务期限约定的定向培养师范生进行公示。
图/网络
无独有偶,湛江雷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罗××等2名公费定向培养对象违约情况的通报》,也对违约学生进行公示。此外,肇庆市德庆县、潮州市潮安区以及福建莆田市,都发布过类似的通报。
这其实揭开了名校毕业生扎堆的另一面——优势教育资源是高度倾斜的毕业生也并非来者不拒,对于条件不那么“优渥”的学校,宁愿承担违约的风险,也会掉头不顾的。
所以,当那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纷纷“下凡”,其实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集体下沉到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同样会高度集中于顶尖的中小学的。对于这点,大家也不妨有清晰的认识。
当然,学校之间出现马太效应也不完全是坏事,学校之间不可能是总是均质的,人们也应当允许一些学校办得更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一些优势中小学变得高不可攀,让清北毕业生趋之若鹜,也可以理解。

只不过,在强调教育资源均等化的今天,在社会期待至少公立教育资源可以尽可能公平的大背景下,这个反差终究是让人有点难言滋味。

03
每次类似的新闻出现,舆论上也总有声音:这不是坏事,名校毕业生可以也应当下沉,基础教育很重要,也需要顶尖人才去充实。
这些道理当然都对。而且不只是基础教育,这种名校毕业生下沉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博士去街道办,海归当城管,人们都已经见惯了。
对于这些,也都可以用相同的道理解释:这不是坏事,名校毕业生可以也应当下沉,××很重要,也需要顶尖人才去充实。这个道理可以反复用。
但是相信一种违和感终究是存在的,这样的事总能成为新闻,多少也说明社会还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毕竟,很多工作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也没有那么密集的知识含量。就像中小学教育,无论如何,人们很难想象这有多么尖端,需要发了核心期刊的博士去指导500字的中学作文。
其实,单是想想一种循环,就已经有些可疑。在这些顶尖的中小学,学生的目标就是去上顶尖的大学;而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最后的目标又是回到这些顶尖的中小学。
这个循环周而复始、自产自销,总是让人觉得哪里奇怪。一种更有想法、远见的人生设想,似乎都没有存在的余地。
想想那些中学的誓师大会,口号动辄就是“搏击长空,笑傲苍穹”“立志凌绝顶、破浪展雄风”,多么振奋人心、热血沸腾、前程远大。现在看看,倒不如改成“我要回来”更合适。
▲河南某中学高考冲刺誓师大会(图/CFP)
这里没有任何轻视基础教育的意思,但是当这些最顶尖的学生,已经把学历卷到了国内教育的天花板,人们终究还是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选择。
毕竟,他们只是一张试纸,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机遇——其实所有人也都应该有更多的机遇。这句话,相信那些早已被“挤”出去的师范生,会很有感触。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文集

《不服软的时代》

团队共同签名钤印本

尚余少量

售完为止

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
张明扬、关不羽
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
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
徐达内、十年砍柴
联袂推荐

点击广告,立即购买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冰川回馈读者活动

开始了!

现在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有机会参加红包抽奖活动,

领取神秘礼物!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立即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为某中学新入职教师培训,来源网络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过去一些发达地区的知名中学招聘名校毕业生,人们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份可能有编、相对稳定还有寒暑假的工作。...所以,当那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纷纷“下凡”,其实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集体下沉到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同样会高度集中于顶尖的中小学的。

这样的事总能成为新闻,多少也说明社会还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撰文丨青柳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其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录用名单。名单显示,苏州中学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并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

图/网络

这也再一次引发了舆论的关注——现在的中学老师都已经卷成这样了?

而且这个清一色名校的豪华阵容,甚至还不是自然卷出来的,学校开出的条件就高得惊人。

首先学校明确“招聘对象为2025年应届博士研究生”,而硕士也只有满足“本硕阶段获得至少3次国家奖学金”“本硕阶段均毕业于第一轮‘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才可以放宽。

这也说明,学校知道自己的条件足够出色,必然能吸引名校学生趋之若鹜,所以一上来就亮出了超高的条件。而且社会热议的什么“第一学历歧视”云云,无所谓的,就直接写在招聘简章里。

至于所谓师范生,更是完全消失了。当然这也没什么意外,连非顶级名校都没机会,谁还会想到师范生呢?

01

近些年公众被各种中学招聘震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24年11月,陕西省神木市高薪招聘中学教师,该校公示的校招教师录取名单显示,获聘的47名教师,不乏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

2024年10月,浙江绍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发布《2024年嵊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拟聘用人员公示》,名单中不乏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

而在同年6月时,山西一幼儿园教师岗招聘,学历直接要求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特别优秀可放宽到40岁。

图/网络

如果说,过去一些发达地区的知名中学招聘名校毕业生,人们倒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一份可能有编、相对稳定还有寒暑假的工作。但现在明显有“下沉”的趋势,县级市中学甚至幼儿园,都卷了起来。

这背后很明显有主动追求的结果。比如一些中学往往会给出不菲的安家费,一些地方还有配套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都在常规工资之外提供了巨大福利。

就学校而言,对于“名校扎堆”当然是乐见的。“清华北大含量”,完全有可能成为学校招生的招牌,对学校的口碑提升明显——仔细想想,这种“上新闻”本身,很难说不是一种广告。学校大概也清楚,自己这么一副亮眼的公示,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社会话题。

当然,学校有这个意愿,也需要大环境的配合。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再破纪录,求职竞争的烈度达到新的量级。而2025年国考报名总人数也达到341.6万人,创下了新高。

可以想象,在这个背景下,作为考公平替的“有编教师”,有多么巨大的吸引力。随便找一个年轻人扎堆的互联网平台,拿关键字“教资”“教师上岸”搜一下,看看有多么火爆,就知道今天年轻人的心路历程了。

所以,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名校毕业生扎堆,并不太让人意外。

02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豪横。仔细看看这些上新闻的中小学,从名称大概也能判断出,都是一地的重点学校。
这些学校往往集合一地的优势资源,自然能开得出足够有吸引力的条件。但另外一些学校就未必了。
2024年9月,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教育局发布《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龙川县违约名单》,对不履行服务期限约定的定向培养师范生进行公示。
图/网络
无独有偶,湛江雷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罗××等2名公费定向培养对象违约情况的通报》,也对违约学生进行公示。此外,肇庆市德庆县、潮州市潮安区以及福建莆田市,都发布过类似的通报。
这其实揭开了名校毕业生扎堆的另一面——优势教育资源是高度倾斜的毕业生也并非来者不拒,对于条件不那么“优渥”的学校,宁愿承担违约的风险,也会掉头不顾的。
所以,当那些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纷纷“下凡”,其实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集体下沉到基础教育领域,他们同样会高度集中于顶尖的中小学的。对于这点,大家也不妨有清晰的认识。
当然,学校之间出现马太效应也不完全是坏事,学校之间不可能是总是均质的,人们也应当允许一些学校办得更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一些优势中小学变得高不可攀,让清北毕业生趋之若鹜,也可以理解。

只不过,在强调教育资源均等化的今天,在社会期待至少公立教育资源可以尽可能公平的大背景下,这个反差终究是让人有点难言滋味。

03
每次类似的新闻出现,舆论上也总有声音:这不是坏事,名校毕业生可以也应当下沉,基础教育很重要,也需要顶尖人才去充实。
这些道理当然都对。而且不只是基础教育,这种名校毕业生下沉的现象,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博士去街道办,海归当城管,人们都已经见惯了。
对于这些,也都可以用相同的道理解释:这不是坏事,名校毕业生可以也应当下沉,××很重要,也需要顶尖人才去充实。这个道理可以反复用。
但是相信一种违和感终究是存在的,这样的事总能成为新闻,多少也说明社会还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
毕竟,很多工作并不需要这么高的学历,也没有那么密集的知识含量。就像中小学教育,无论如何,人们很难想象这有多么尖端,需要发了核心期刊的博士去指导500字的中学作文。
其实,单是想想一种循环,就已经有些可疑。在这些顶尖的中小学,学生的目标就是去上顶尖的大学;而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最后的目标又是回到这些顶尖的中小学。
这个循环周而复始、自产自销,总是让人觉得哪里奇怪。一种更有想法、远见的人生设想,似乎都没有存在的余地。
想想那些中学的誓师大会,口号动辄就是“搏击长空,笑傲苍穹”“立志凌绝顶、破浪展雄风”,多么振奋人心、热血沸腾、前程远大。现在看看,倒不如改成“我要回来”更合适。
▲河南某中学高考冲刺誓师大会(图/CFP)
这里没有任何轻视基础教育的意思,但是当这些最顶尖的学生,已经把学历卷到了国内教育的天花板,人们终究还是希望他们能有更多的选择。
毕竟,他们只是一张试纸,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机遇——其实所有人也都应该有更多的机遇。这句话,相信那些早已被“挤”出去的师范生,会很有感触。
*本文为冰川思想库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文集

《不服软的时代》

团队共同签名钤印本

尚余少量

售完为止

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
张明扬、关不羽
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
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
徐达内、十年砍柴
联袂推荐

点击广告,立即购买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冰川回馈读者活动

开始了!

现在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有机会参加红包抽奖活动,

领取神秘礼物!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立即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为某中学新入职教师培训,来源网络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