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重磅归来

美术报

3天前

年近九十岁的江苏省美术馆,前身是1936年8月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家级的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奚福泉主持设计。

2024年12月28日,历经一年多的精心修缮,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以崭新的面貌重磅归来,不仅恢复了昔日的面貌,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年近九十岁的江苏省美术馆,前身是1936年8月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家级的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奚福泉主持设计。主楼建筑四层,建筑立面呈“山”字形,采用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划分方法,仅在檐口、雨棚、门厅等处雕刻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浮潜雕装饰图案带。展厅宽敞明亮,每一大厅矗立的八根黑色大理石柱,更增添了轩昂的气势。整体简洁庄重、典雅大方,融民族风格与西方近代建筑风格为一体,是新民族形式建筑的代表之一。2019年,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南京人民大会堂旧址、总统府旧址比邻而居,坐落在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遗址。

由于自然风化和长期使用,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为护“馆”周全,馆方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陈列馆建筑本体进行深度排查、全面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制定现场成品保护方案,保持原有风貌;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采用文物修缮最高标准的原材料加固技术手段;遵循真实完整原则,研究传统工艺,保留立面水刷石、钢窗等建筑的传统特色。整个修缮过程尽显对原有建筑的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充分展现其深厚历史底蕴带来的艺术美感。

恢复开放后的开馆首展为观众奉上 “见字如‘吾’——张謇书法中的桑梓情怀”,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与张謇生平、业绩相结合的130余件书法作品及相关历史文献。展览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美术馆、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南通博物苑执行。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张謇一生虽致力于多种事业,但平日仍临池不废,直至逝世前14天还在临帖写字。12岁时,他在三叔家邻的药王庙里用泥水匠的垩帚题字,就被人们夸为“能书”。此后,他一生刻苦研求,临写了褚遂良、颜真卿、钟繇、孙过庭、怀素、柳公权、欧阳询等多位名家的碑帖,并融合自己的理解,书法自成面貌,名高一时。书法虽是张謇的个人爱好,但也常常被他用来服务他开创的各项事业。1897年,张謇因大生纱厂集资一事至沪,期间因旅费用尽,只能鬻字自给。从1908年始,张謇为慈善公益事业频频鬻字,因所需资费甚巨,他甚至嘱托黄炎培:“兄若闻社会如愿多出钱买仆字者,望举告,仆必谨遵,劳力人固以有劳力处为幸也。”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

年近九十岁的江苏省美术馆,前身是1936年8月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家级的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奚福泉主持设计。

2024年12月28日,历经一年多的精心修缮,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以崭新的面貌重磅归来,不仅恢复了昔日的面貌,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据介绍,年近九十岁的江苏省美术馆,前身是1936年8月建成的国立美术陈列馆,是中国近现代第一座国家级的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奚福泉主持设计。主楼建筑四层,建筑立面呈“山”字形,采用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划分方法,仅在檐口、雨棚、门厅等处雕刻出具有民族风格的浮潜雕装饰图案带。展厅宽敞明亮,每一大厅矗立的八根黑色大理石柱,更增添了轩昂的气势。整体简洁庄重、典雅大方,融民族风格与西方近代建筑风格为一体,是新民族形式建筑的代表之一。2019年,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成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南京人民大会堂旧址、总统府旧址比邻而居,坐落在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遗址。

由于自然风化和长期使用,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坏,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为护“馆”周全,馆方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陈列馆建筑本体进行深度排查、全面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制定现场成品保护方案,保持原有风貌;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采用文物修缮最高标准的原材料加固技术手段;遵循真实完整原则,研究传统工艺,保留立面水刷石、钢窗等建筑的传统特色。整个修缮过程尽显对原有建筑的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充分展现其深厚历史底蕴带来的艺术美感。

恢复开放后的开馆首展为观众奉上 “见字如‘吾’——张謇书法中的桑梓情怀”,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了与张謇生平、业绩相结合的130余件书法作品及相关历史文献。展览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南通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美术馆、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南通博物苑执行。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

张謇一生虽致力于多种事业,但平日仍临池不废,直至逝世前14天还在临帖写字。12岁时,他在三叔家邻的药王庙里用泥水匠的垩帚题字,就被人们夸为“能书”。此后,他一生刻苦研求,临写了褚遂良、颜真卿、钟繇、孙过庭、怀素、柳公权、欧阳询等多位名家的碑帖,并融合自己的理解,书法自成面貌,名高一时。书法虽是张謇的个人爱好,但也常常被他用来服务他开创的各项事业。1897年,张謇因大生纱厂集资一事至沪,期间因旅费用尽,只能鬻字自给。从1908年始,张謇为慈善公益事业频频鬻字,因所需资费甚巨,他甚至嘱托黄炎培:“兄若闻社会如愿多出钱买仆字者,望举告,仆必谨遵,劳力人固以有劳力处为幸也。”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