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成果在福建泉州晋江发布,经过征集与遴选,“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等10个项目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入围成果称号。这些项目以创新为动力,不断赋能纺织行业。它们不仅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升级,更是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的集中体现。
01
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自主研制了2500吨以上国产化50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际年产量达到2700吨;研发了恒张力大卷装原丝放纱系统、预氧化炉新型热风循环系统和自动在线清理系统、低温碳化炉高效排废系统和在线清理毛羽系统、高温碳化炉气体密封装置和电极密封冷却装置、自动切换碳纤维收丝机、碳纤维包装系统等关键技术。创新设计了预氧化炉的气封结构,改善了操作环境及其安全性,降低了能耗;研发了自动连续卷绕收丝机,配置了机械手,实现了自动切丝;开发了预氧化炉废气处理和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研究了碳化线生产速度和废气处理的物料平衡关系,显著提升了生产速度。
02
功能化纺织品高端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劲派经编科技有限公司、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面向人们对服饰舒适化和功能化需求的提升,项目对高能冲击磨原位官能化修饰水晶粉体、高凉感功能聚酰胺6母粒的制备、高品质高凉感复合功能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和高品质高凉感复合功能聚酰胺6面料的成品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传统熔融共混纺丝分散不均匀、力学性能差的问题,实现了纤维功能持久性、功能复合化和单一功能最大化。颠覆性地将内衣制作工艺运用到运动类目产品,突破性使用细针工艺,创造“极致肤感”;在锦氨针织弹性面料上,攻克行业壁垒,突破性地达到“速干”功能。
03
国产系列化非织造布用纤维界面处理剂的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同光邦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自主研发了脂肪酸酯平滑剂、聚醚摩擦系数整理剂和烷基磷酸酯抗静电剂三类界面处理剂单体,制备了适用于高强粗旦双组份长丝非织造布母丝、增强增韧超短纤维、低泡型水刺非织造布用纤维和高耐磨性、抗静电针刺非织造布用纤维界面处理剂,分别规模化成功应用于PA/PET和PP/PET等高强粗旦双组份长丝非织造布、增强增韧聚酯和粘胶及聚乳酸超短纤维非织造布、聚酯和聚酰亚胺等短纤维水/针刺非织造布。
04
负离子发热石墨烯改性细旦纤维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新疆宇欣新材料有限公司
项目以PTA、EG和石墨烯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墨烯改性PET切片。通过开发低温干燥、低温低速短流程纺丝工艺及假捻变形等技术,有效去除了石墨烯改性PET切片中的水分,改善了石墨在PET熔体中的稳定性。产品具有抑菌、负离子发射等功能。现已成功实现量产,且根据市场需求,售出了多种不同规格的石墨烯改性细旦涤纶长丝,下游织造客户整体反馈良好,织机速率高,功能性优异。
05
碳纤维绿色回收与高值化循环利用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南通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南京义盛长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亨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如何使不溶不熔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回收和再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自主开发了具有低能耗、全程自动化连续生产、rCF性能保持率高等特性的专有裂解回收技术和成套装备,建成2条年处理废料能力共计4500吨的绿色回收生产线,实现了碳纤维复材废弃物的绿色低成本规模化回收处理,示范解决了固废污染问题。成功研制出新型高致密、易喂料、低碳排“再生碳纤维米粒”系列产品并实现在工业领域的量产应用,为碳纤维回收及高值化再利用的产业化发展作出典型示范。
06
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闽江学院、江南大学、厦门琅硕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高性能纤维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的关键技术难题,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低延伸性且力学性能优良的三维针织衬纬织物结构,改进了电脑横机编织过程中的成圈装置和牵拉装置机构,创新编织工艺与编织机件匹配方法,研发了兼具轻量化和高抗冲击性能的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首次建立了从纤维、基体、纱线、织物结构和头盔壳体构件多层级的“微-细-宏观”多尺度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头盔壳体冲击加载下的动态响应过程,揭示了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的冲击损伤机理。
07
新型高性能涤纶细旦工业丝成套装备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国内外对细旦工业丝高端产品和差别化产品的需求,项目研制出新型高性能细旦工业丝纺牵联合机,解决了工业丝生产技术的亟待解决的环保节能技术瓶颈难题,实现产业化。新型高性能细旦工业丝纺牵联合机较北京中丽老机型产量可以提高100%;吨产品节约用电500KWh,节电30%左右;吨产品物耗降低10Kg左右,每吨产品成本较北京中丽老机型降低1000元以上,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能耗,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了高品质工业丝生产,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08
基于新型功能性纤维与亚麻混纺面料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晋江市万丝缕化纤制品有限公司、通亿(泉州)轻工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为满足人们对亚麻混纺面料的消费需求,项目开发了多元纤维混纺亚麻自然竹节纱,解决了高比例亚麻混纺纱节头大、毛羽过长过多、织造不易等问题。开发了锦涤皮芯复合纤维、微孔涤纶、双组份聚酯型弹力丝等功能性化纤与亚麻混纺、交织、染整关键成套技术,解决了现有高比例亚麻容易起皱、起球等问题。研究了“亚麻纤维再脱胶+煮漂退浆+微孔涤纶开孔”一步法前处理工艺,解决了原有多步法工艺处理造成的排放过多的问题。研究了面料功能叠加与实现影响因素,解决了亚麻混纺面料功能指标缺陷。
09
微多孔吸湿坦佩罗异形涤纶DTY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改变纤维横截面形状和内部结构,项目提升了纤维的比表面积,集合了哑光、棉感、轻质、深染、吸湿和透气等功能,实现了一根纤维多重功能。微多孔吸湿坦佩罗异形涤纶DTY几乎适用于所有纺织面料,这一创新工艺不仅颠覆了传统双纱涤纶长丝二步法仿棉工艺,而且通过微多孔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单纱涤纶DTY的仿棉效果。项目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0
防水防裂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主要完成单位: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天鼎丰聚丙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目前公路防裂治理中用到的防水防裂基布存在的痛点问题,项目提供了一种高吸油延伸沥青摊铺用防水防裂基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高强度、高吸油、延伸、尺寸稳定性好,便于施工的特点。聚丙烯长丝纤维经过牵伸后,单丝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率比普通的聚丙烯纤维提高了一倍以上;具有较高的沥青吸附性能,从而提高了贴合性,有效避免了分层和滑坡的发生。尺寸稳定性提高,在机械施工时避免了防裂基布表面纤维粘连轮胎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2024年11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成果在福建泉州晋江发布,经过征集与遴选,“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等10个项目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入围成果称号。这些项目以创新为动力,不断赋能纺织行业。它们不仅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升级,更是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的集中体现。
01
JCTX300E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自主研制了2500吨以上国产化50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际年产量达到2700吨;研发了恒张力大卷装原丝放纱系统、预氧化炉新型热风循环系统和自动在线清理系统、低温碳化炉高效排废系统和在线清理毛羽系统、高温碳化炉气体密封装置和电极密封冷却装置、自动切换碳纤维收丝机、碳纤维包装系统等关键技术。创新设计了预氧化炉的气封结构,改善了操作环境及其安全性,降低了能耗;研发了自动连续卷绕收丝机,配置了机械手,实现了自动切丝;开发了预氧化炉废气处理和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研究了碳化线生产速度和废气处理的物料平衡关系,显著提升了生产速度。
02
功能化纺织品高端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劲派经编科技有限公司、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面向人们对服饰舒适化和功能化需求的提升,项目对高能冲击磨原位官能化修饰水晶粉体、高凉感功能聚酰胺6母粒的制备、高品质高凉感复合功能聚酰胺6纤维的制备和高品质高凉感复合功能聚酰胺6面料的成品进行了研究,解决了传统熔融共混纺丝分散不均匀、力学性能差的问题,实现了纤维功能持久性、功能复合化和单一功能最大化。颠覆性地将内衣制作工艺运用到运动类目产品,突破性使用细针工艺,创造“极致肤感”;在锦氨针织弹性面料上,攻克行业壁垒,突破性地达到“速干”功能。
03
国产系列化非织造布用纤维界面处理剂的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天津工大纺织助剂有限公司、大连华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同光邦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自主研发了脂肪酸酯平滑剂、聚醚摩擦系数整理剂和烷基磷酸酯抗静电剂三类界面处理剂单体,制备了适用于高强粗旦双组份长丝非织造布母丝、增强增韧超短纤维、低泡型水刺非织造布用纤维和高耐磨性、抗静电针刺非织造布用纤维界面处理剂,分别规模化成功应用于PA/PET和PP/PET等高强粗旦双组份长丝非织造布、增强增韧聚酯和粘胶及聚乳酸超短纤维非织造布、聚酯和聚酰亚胺等短纤维水/针刺非织造布。
04
负离子发热石墨烯改性细旦纤维
主要完成单位:浙江桐昆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新疆宇欣新材料有限公司
项目以PTA、EG和石墨烯为主要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石墨烯改性PET切片。通过开发低温干燥、低温低速短流程纺丝工艺及假捻变形等技术,有效去除了石墨烯改性PET切片中的水分,改善了石墨在PET熔体中的稳定性。产品具有抑菌、负离子发射等功能。现已成功实现量产,且根据市场需求,售出了多种不同规格的石墨烯改性细旦涤纶长丝,下游织造客户整体反馈良好,织机速率高,功能性优异。
05
碳纤维绿色回收与高值化循环利用技术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南通复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南京义盛长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亨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如何使不溶不熔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回收和再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项目自主开发了具有低能耗、全程自动化连续生产、rCF性能保持率高等特性的专有裂解回收技术和成套装备,建成2条年处理废料能力共计4500吨的绿色回收生产线,实现了碳纤维复材废弃物的绿色低成本规模化回收处理,示范解决了固废污染问题。成功研制出新型高致密、易喂料、低碳排“再生碳纤维米粒”系列产品并实现在工业领域的量产应用,为碳纤维回收及高值化再利用的产业化发展作出典型示范。
06
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闽江学院、江南大学、厦门琅硕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高性能纤维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的关键技术难题,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种低延伸性且力学性能优良的三维针织衬纬织物结构,改进了电脑横机编织过程中的成圈装置和牵拉装置机构,创新编织工艺与编织机件匹配方法,研发了兼具轻量化和高抗冲击性能的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首次建立了从纤维、基体、纱线、织物结构和头盔壳体构件多层级的“微-细-宏观”多尺度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头盔壳体冲击加载下的动态响应过程,揭示了三维整体织造复合材料头盔的冲击损伤机理。
07
新型高性能涤纶细旦工业丝成套装备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国内外对细旦工业丝高端产品和差别化产品的需求,项目研制出新型高性能细旦工业丝纺牵联合机,解决了工业丝生产技术的亟待解决的环保节能技术瓶颈难题,实现产业化。新型高性能细旦工业丝纺牵联合机较北京中丽老机型产量可以提高100%;吨产品节约用电500KWh,节电30%左右;吨产品物耗降低10Kg左右,每吨产品成本较北京中丽老机型降低1000元以上,大大降低了产品生产能耗,符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实现了高品质工业丝生产,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08
基于新型功能性纤维与亚麻混纺面料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海西纺织新材料工业技术晋江研究院、晋江市万丝缕化纤制品有限公司、通亿(泉州)轻工有限公司、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为满足人们对亚麻混纺面料的消费需求,项目开发了多元纤维混纺亚麻自然竹节纱,解决了高比例亚麻混纺纱节头大、毛羽过长过多、织造不易等问题。开发了锦涤皮芯复合纤维、微孔涤纶、双组份聚酯型弹力丝等功能性化纤与亚麻混纺、交织、染整关键成套技术,解决了现有高比例亚麻容易起皱、起球等问题。研究了“亚麻纤维再脱胶+煮漂退浆+微孔涤纶开孔”一步法前处理工艺,解决了原有多步法工艺处理造成的排放过多的问题。研究了面料功能叠加与实现影响因素,解决了亚麻混纺面料功能指标缺陷。
09
微多孔吸湿坦佩罗异形涤纶DTY
主要完成单位: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改变纤维横截面形状和内部结构,项目提升了纤维的比表面积,集合了哑光、棉感、轻质、深染、吸湿和透气等功能,实现了一根纤维多重功能。微多孔吸湿坦佩罗异形涤纶DTY几乎适用于所有纺织面料,这一创新工艺不仅颠覆了传统双纱涤纶长丝二步法仿棉工艺,而且通过微多孔技术的引入,实现了单纱涤纶DTY的仿棉效果。项目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也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10
防水防裂基布及其制造方法
主要完成单位: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东华大学、天鼎丰聚丙烯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针对目前公路防裂治理中用到的防水防裂基布存在的痛点问题,项目提供了一种高吸油延伸沥青摊铺用防水防裂基布,具有化学稳定性好、高强度、高吸油、延伸、尺寸稳定性好,便于施工的特点。聚丙烯长丝纤维经过牵伸后,单丝断裂强度和断裂延伸率比普通的聚丙烯纤维提高了一倍以上;具有较高的沥青吸附性能,从而提高了贴合性,有效避免了分层和滑坡的发生。尺寸稳定性提高,在机械施工时避免了防裂基布表面纤维粘连轮胎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