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可期

期货日报

2周前

三是从强制性法律法规到指引性行业规范,再到自律性产业调节机制,未来光伏供给侧改革将呈现“三箭齐发”的局面。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仍然面临供应链价格大幅波动、部分国家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等带来的挑战。2024年12月26日和27日,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相继在广期所挂牌上市,对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我国或转为多晶硅净出口国

作为光伏产业链最核心的原材料,多晶硅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记者了解到,早期,由于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较为滞后,自身产能无法满足下游需求,我国多晶硅以进口为主。

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研究员王彦青介绍,2013年是我国光伏行业的转折之年,当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一举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发展驱动力正式由外向内转移。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新能源高级分析师张航表示,2007—2017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逐年递增。此后随着国内多晶硅产能持续扩张,2017年国内产能已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全球供应格局发生逆转,国内进口依赖度明显降低。多晶硅出口相对较少,近十年来每年出口体量不超过1万吨。2018—2023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有所缩减,2023年进口量已降至6.3万吨。张航表示,后续随着国内供给替代以及国产电子级多晶硅的逐步突破,预计多晶硅进口量进一步减少,我国或转为多晶硅净出口国。

据资讯商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达289.3万吨,占全球的比重达95%;我国硅片产能达到914.2GW,占全球的比重达96%。

“正因如此,多晶硅成为国内定价品种。”张航表示,与工业硅类似,国内供需层面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多晶硅价格。此外,从光伏产业属性来看,考虑到各环节的供应弹性,事实上光伏核心锚点在于多晶硅板块,多晶硅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体系。

记者了解到,本世纪以来,光伏行业经历了三轮产能出清,分别发生在2009年前后、2013年前后以及2018—2019年。

王彦青表示,目前行业再度处于底部。本次低谷具有四方面特征:一是本次周期底部同时面临海外贸易壁垒加深、国内产业政策等多重因素扰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二是阶段性供需错配加剧,同质化竞争与需求侧走弱限制内部增长动能。三是产业量价齐跌,跌幅大于前几轮下行周期。目前多晶硅开工率由2023年2月的88%降至37%。多晶硅价格从2022年11月的303元/千克跌至39元/千克,跌幅达87.13%。四是近年来我国光伏产值不断上升,已成为部分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轮产能出清难度较大、速度较慢。

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可观

整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可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王青介绍,2024年1—11月我国光伏行业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呈现出“规模扩大、出口量增”两大特点。其中,国内制造端方面,2024年1—11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20%;国内应用端方面,2024年1—11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06.3GW,同比增长25.9%;出口方面,2024年1—11月电池、组件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43.8%和13.6%。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面临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下降的困境。从产业链价格看,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25%;从制造端产值看,2024年1—11月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8533亿元,同比下降41.4%;从出口额看,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300亿美元,同比下降34.6%。

就硅产业来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马海天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硅产业增势迅猛,产业影响力日益凸显,为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产业链自身正经历供需错配的阵痛期。

“目前,我国硅产业已经逐步形成‘3+4’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云南、四川和新疆等传统三大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就地转化率提升,使得云南、四川等地季节性供需不平衡逐步弱化,未来部分相对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四地成为硅产业新的发展热土,正在逐步形成‘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和‘产业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马海天表示,未来2至3年,终端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将明显放缓,乐观预期同比增长放缓至20%以下,悲观预期同比仅增长5%~10%。结合落后产能退出和能源转型预期,短期多晶硅市场供应将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在不同场景的预测中,多晶硅市场分别在2026—2028年实现当年度的供需平衡,但要实现产业链的合理库存,预期在2029年左右。

展望未来,王彦青表示,光伏行业发展或呈现出四方面趋势与特征:一是存续是企业当下核心诉求。由于多晶硅具有较高的启停成本,穿越周期要求满足低成本、高现金、低负债等特点。二是国内地方性激励政策力度或继续减弱。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三是从强制性法律法规到指引性行业规范,再到自律性产业调节机制,未来光伏供给侧改革将呈现“三箭齐发”的局面。四是海外贸易壁垒加深,多晶硅产能或逐步向海外扩张。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三是从强制性法律法规到指引性行业规范,再到自律性产业调节机制,未来光伏供给侧改革将呈现“三箭齐发”的局面。

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光伏产业仍然面临供应链价格大幅波动、部分国家设立绿色贸易壁垒等带来的挑战。2024年12月26日和27日,多晶硅期货和期权相继在广期所挂牌上市,对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可谓“如虎添翼”。

我国或转为多晶硅净出口国

作为光伏产业链最核心的原材料,多晶硅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记者了解到,早期,由于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较为滞后,自身产能无法满足下游需求,我国多晶硅以进口为主。

中信建投期货光伏首席研究员王彦青介绍,2013年是我国光伏行业的转折之年,当年我国光伏装机量一举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发展驱动力正式由外向内转移。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所新能源高级分析师张航表示,2007—2017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逐年递增。此后随着国内多晶硅产能持续扩张,2017年国内产能已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全球供应格局发生逆转,国内进口依赖度明显降低。多晶硅出口相对较少,近十年来每年出口体量不超过1万吨。2018—2023年,我国多晶硅进口量有所缩减,2023年进口量已降至6.3万吨。张航表示,后续随着国内供给替代以及国产电子级多晶硅的逐步突破,预计多晶硅进口量进一步减少,我国或转为多晶硅净出口国。

据资讯商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达289.3万吨,占全球的比重达95%;我国硅片产能达到914.2GW,占全球的比重达96%。

“正因如此,多晶硅成为国内定价品种。”张航表示,与工业硅类似,国内供需层面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多晶硅价格。此外,从光伏产业属性来看,考虑到各环节的供应弹性,事实上光伏核心锚点在于多晶硅板块,多晶硅价格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体系。

记者了解到,本世纪以来,光伏行业经历了三轮产能出清,分别发生在2009年前后、2013年前后以及2018—2019年。

王彦青表示,目前行业再度处于底部。本次低谷具有四方面特征:一是本次周期底部同时面临海外贸易壁垒加深、国内产业政策等多重因素扰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二是阶段性供需错配加剧,同质化竞争与需求侧走弱限制内部增长动能。三是产业量价齐跌,跌幅大于前几轮下行周期。目前多晶硅开工率由2023年2月的88%降至37%。多晶硅价格从2022年11月的303元/千克跌至39元/千克,跌幅达87.13%。四是近年来我国光伏产值不断上升,已成为部分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轮产能出清难度较大、速度较慢。

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可观

整体来看,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前景依然可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王青介绍,2024年1—11月我国光伏行业在逆境中砥砺前行,呈现出“规模扩大、出口量增”两大特点。其中,国内制造端方面,2024年1—11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20%;国内应用端方面,2024年1—11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06.3GW,同比增长25.9%;出口方面,2024年1—11月电池、组件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43.8%和13.6%。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面临价格下降、产值下降、出口额下降的困境。从产业链价格看,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5%,硅片价格下滑超45%,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超25%;从制造端产值看,2024年1—11月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8533亿元,同比下降41.4%;从出口额看,我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约300亿美元,同比下降34.6%。

就硅产业来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马海天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硅产业增势迅猛,产业影响力日益凸显,为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产业链自身正经历供需错配的阵痛期。

“目前,我国硅产业已经逐步形成‘3+4’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云南、四川和新疆等传统三大地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就地转化率提升,使得云南、四川等地季节性供需不平衡逐步弱化,未来部分相对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四地成为硅产业新的发展热土,正在逐步形成‘多能互补’‘源网荷储’和‘产业纵向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马海天表示,未来2至3年,终端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将明显放缓,乐观预期同比增长放缓至20%以下,悲观预期同比仅增长5%~10%。结合落后产能退出和能源转型预期,短期多晶硅市场供应将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在不同场景的预测中,多晶硅市场分别在2026—2028年实现当年度的供需平衡,但要实现产业链的合理库存,预期在2029年左右。

展望未来,王彦青表示,光伏行业发展或呈现出四方面趋势与特征:一是存续是企业当下核心诉求。由于多晶硅具有较高的启停成本,穿越周期要求满足低成本、高现金、低负债等特点。二是国内地方性激励政策力度或继续减弱。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三是从强制性法律法规到指引性行业规范,再到自律性产业调节机制,未来光伏供给侧改革将呈现“三箭齐发”的局面。四是海外贸易壁垒加深,多晶硅产能或逐步向海外扩张。

编辑:张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