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为何要重视“固收+” ?怎么选择?

东方财富网

4天前

2)地利:是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向资产配置要收益,向权益要收益,成为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供给端,“固收+”产品的定位更加精细化,基于不同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不同的权益仓位中枢。...(二)如何选择“固收+”。

一边是对债牛未完的执念,一边是对股牛启航的期待。“固收+”,正在成为2025年追求风险收益性价比的公约数。

(一)2025年,关注“固收+”的3个理由

1)天时:宏观环境的适配性

①历史上,“宽货币+宽信用”组合下,股、债表现都不错

从定价逻辑来看,债券利率的本质是投资回报率,同时也是资金价格。股票而言,投资上市公司的核心诉求是期望企业盈利带来股东回报。而将企业远期盈利预期折现为当下价值时,需要考虑折现率。二者最核心的定价因素均为经济状态和货币环境。因此,基于资产趋势,往往可以划分为以下4种状态和组合:

组合1:宽货币+紧信用,通常是债强股弱。如2022年,2023年等。

组合2:宽货币+宽信用,通常股弹性较大,债表现也不差,容易出现股债双牛。如2014年-2015年。

组合3:紧货币+宽信用,通常是股强债弱。如2017年、2020年。

组合4:紧货币+紧信用,容易出现股债双杀,但这种现象较少出现,这种状况基本是处于经济滞涨期。如2013年、2016年4季度。

②当下,“宽货币”在路上,“宽信用”有期待

何为“宽信用”?信用是对经济状态的一种表征,“紧信用”往往意味着社会主体加杠杆(或者理解为借贷)意愿不高,经济增长承压。“宽信用”则是社会主体积极加杠杆,经济活力改善。

当下而言,2024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给力”,明确提出要“提高赤字率、增发政府债券”。政府加杠杆意愿显著抬升,提升了市场对于“宽信用”到来的期待。也由此大幅改善企业盈利预期,最终体现为股市预期的改善。

何为“宽货币”?资产价格是交易出来的,没有资产会拒绝宽松的货币环境。

当下而言,2024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直言“降准降息”,“宽货币”已在途中。

2)地利:是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

对于追求风险收益比的投资者而言,当下的资管现状是:传统相对稳健的单一投资品类收益率持续下行。截至2024年底,大型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1%。纯债里面,1年内静态收益在2%以上的债券资产难觅。

向资产配置要收益,向权益要收益,成为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提高一定的波动容忍度,投资侧将目光开始瞄向“固收+”。

3)人和:历经市场周期洗礼后,“固收+”有望更好地回归

5年前,“固收+”带着美好的希冀C位出道。在“固收+”开局的期许中,市场关注点落在了一个“加”字上。奈何2021年开始,A股进入了3年多的熊市,“固收+”的基金经理和持有者都负重前行。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持有人,都革新了认知,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在不断提升。供给端,“固收+”产品的定位更加精细化,基于不同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不同的权益仓位中枢。需求端,持有人认识到“加”字的双面性,“加收益”必然同步在“加潜在波动性”,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投资预期和行为。

(二)如何选择“固收+”?

1)理解:回到最朴素的逻辑,何以为“+”?

第1步是理解。回到最朴素的逻辑,所谓的“固收+”即是在传统的纯债资产上加入弹性较大的转债和股票资产(权益类资产(含转债)比例上限不得超过30%)。从收益创造的逻辑来看,即固收打底,权益增厚。

固收何以打底?本质源于债券的票息收益来源,这一部分在控制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是稳定的、可靠的、所见即所得。但当利率处于非常低位时,要避免久期风险敞口过大。防止利率上行时债券交易价格下跌,最终过度侵蚀票息收益。

权益何以增厚?实际上这需要市场的配合。牛市里权益可以带来大幅的收益增厚,而熊市里带来的便是阶段性的回撤。普通人能做的是,尽量做自己情绪的对手方,寻找一个模糊的正确区间。

2)分类 :根据投资目标和波动承受能力,精细化匹配合适的产品

第2步是分类。事实上,“固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可能都是冲着“固收+”概念而来,但不同投资人潜在的风险收益特征要求差异很大。这也是过去五年,市场出现“固收+”产品预期差的核心原因。因此,需要根据权益仓位中枢的高低,将“固收+”产品进一步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类:

低波“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中枢一般低于10%。

中波“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中枢一般高于5%,低于20%。

高波“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中枢一般不低于20%。

灵活“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变化灵活,随时间在0-30%间变动。而灵活的另一面是不确定性,这种产品对基金经理资产配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识别优秀:知行合一,背后是投资者预期的稳定性

第3步是在细分的产品领域里识别出优秀的“固收+”。对于“固收+”而言,除却市场本身涨跌带来的影响,投资者更在意的是:产品最终呈现出来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一开始的预期,即上涨和下跌是否一直在产品的定位框架下运行。

以低波“固收+”为例,可以发现,过去连续5年收益为正的二级债基,权益中枢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二级债基,权益仓位的中枢也明显低于其他二级债基。

因此,优秀的“固收+”产品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加潜在的波动性特征:基金经理知行合一,不被牛市诱惑,不为熊市低迷,沿着既有的产品框架坚定执行。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2025年,重视“固收+”)

(责任编辑:66)

2)地利:是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向资产配置要收益,向权益要收益,成为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供给端,“固收+”产品的定位更加精细化,基于不同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不同的权益仓位中枢。...(二)如何选择“固收+”。

一边是对债牛未完的执念,一边是对股牛启航的期待。“固收+”,正在成为2025年追求风险收益性价比的公约数。

(一)2025年,关注“固收+”的3个理由

1)天时:宏观环境的适配性

①历史上,“宽货币+宽信用”组合下,股、债表现都不错

从定价逻辑来看,债券利率的本质是投资回报率,同时也是资金价格。股票而言,投资上市公司的核心诉求是期望企业盈利带来股东回报。而将企业远期盈利预期折现为当下价值时,需要考虑折现率。二者最核心的定价因素均为经济状态和货币环境。因此,基于资产趋势,往往可以划分为以下4种状态和组合:

组合1:宽货币+紧信用,通常是债强股弱。如2022年,2023年等。

组合2:宽货币+宽信用,通常股弹性较大,债表现也不差,容易出现股债双牛。如2014年-2015年。

组合3:紧货币+宽信用,通常是股强债弱。如2017年、2020年。

组合4:紧货币+紧信用,容易出现股债双杀,但这种现象较少出现,这种状况基本是处于经济滞涨期。如2013年、2016年4季度。

②当下,“宽货币”在路上,“宽信用”有期待

何为“宽信用”?信用是对经济状态的一种表征,“紧信用”往往意味着社会主体加杠杆(或者理解为借贷)意愿不高,经济增长承压。“宽信用”则是社会主体积极加杠杆,经济活力改善。

当下而言,2024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给力”,明确提出要“提高赤字率、增发政府债券”。政府加杠杆意愿显著抬升,提升了市场对于“宽信用”到来的期待。也由此大幅改善企业盈利预期,最终体现为股市预期的改善。

何为“宽货币”?资产价格是交易出来的,没有资产会拒绝宽松的货币环境。

当下而言,2024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直言“降准降息”,“宽货币”已在途中。

2)地利:是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

对于追求风险收益比的投资者而言,当下的资管现状是:传统相对稳健的单一投资品类收益率持续下行。截至2024年底,大型商业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仅为1.1%。纯债里面,1年内静态收益在2%以上的债券资产难觅。

向资产配置要收益,向权益要收益,成为低利率环境下投资侧突围的选择。提高一定的波动容忍度,投资侧将目光开始瞄向“固收+”。

3)人和:历经市场周期洗礼后,“固收+”有望更好地回归

5年前,“固收+”带着美好的希冀C位出道。在“固收+”开局的期许中,市场关注点落在了一个“加”字上。奈何2021年开始,A股进入了3年多的熊市,“固收+”的基金经理和持有者都负重前行。

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持有人,都革新了认知,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在不断提升。供给端,“固收+”产品的定位更加精细化,基于不同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不同的权益仓位中枢。需求端,持有人认识到“加”字的双面性,“加收益”必然同步在“加潜在波动性”,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投资预期和行为。

(二)如何选择“固收+”?

1)理解:回到最朴素的逻辑,何以为“+”?

第1步是理解。回到最朴素的逻辑,所谓的“固收+”即是在传统的纯债资产上加入弹性较大的转债和股票资产(权益类资产(含转债)比例上限不得超过30%)。从收益创造的逻辑来看,即固收打底,权益增厚。

固收何以打底?本质源于债券的票息收益来源,这一部分在控制好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是稳定的、可靠的、所见即所得。但当利率处于非常低位时,要避免久期风险敞口过大。防止利率上行时债券交易价格下跌,最终过度侵蚀票息收益。

权益何以增厚?实际上这需要市场的配合。牛市里权益可以带来大幅的收益增厚,而熊市里带来的便是阶段性的回撤。普通人能做的是,尽量做自己情绪的对手方,寻找一个模糊的正确区间。

2)分类 :根据投资目标和波动承受能力,精细化匹配合适的产品

第2步是分类。事实上,“固收+”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可能都是冲着“固收+”概念而来,但不同投资人潜在的风险收益特征要求差异很大。这也是过去五年,市场出现“固收+”产品预期差的核心原因。因此,需要根据权益仓位中枢的高低,将“固收+”产品进一步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类:

低波“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中枢一般低于10%。

中波“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中枢一般高于5%,低于20%。

高波“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中枢一般不低于20%。

灵活“固收+”:权益类资产仓位变化灵活,随时间在0-30%间变动。而灵活的另一面是不确定性,这种产品对基金经理资产配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识别优秀:知行合一,背后是投资者预期的稳定性

第3步是在细分的产品领域里识别出优秀的“固收+”。对于“固收+”而言,除却市场本身涨跌带来的影响,投资者更在意的是:产品最终呈现出来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一开始的预期,即上涨和下跌是否一直在产品的定位框架下运行。

以低波“固收+”为例,可以发现,过去连续5年收益为正的二级债基,权益中枢稳定性明显高于其他二级债基,权益仓位的中枢也明显低于其他二级债基。

因此,优秀的“固收+”产品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加潜在的波动性特征:基金经理知行合一,不被牛市诱惑,不为熊市低迷,沿着既有的产品框架坚定执行。

(文章来源:富国基金)

(原标题:2025年,重视“固收+”)

(责任编辑:66)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