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 割肉!千亿巨头大败局……

大猫财经Pro

5天前

2023年的时候,大型商超基本上都在亏损,下滑速度很快,联华超市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83%,步步高巨亏18.9亿,永辉超市3年亏损80亿,京东最终也选择了“割肉”。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ID:caimao_shuangquan)

昔日的“超市之王”还是被卖了。

2025年第一天,阿里把高鑫零售78.7%的股权,卖了131.38亿,女明星陈好的老公旗下的德弘资本接盘。

1.75港元/股,不仅低于当天股价,与当初的8港元左右的成本价相比,巨亏,德弘资本算不算抄底,还真不好说。

这两年,阿里转型,开始聚焦主业并逐步将非核心资产变现,去年12月,刚刚卖掉了银泰百货,现在卖掉高鑫零售,“退出非核心实体零售”,正在逐步实现。

高鑫零售手里最值钱的业务,就是大润发了。

1997年,大润发在台湾润泰纺织的旧厂房里面,开出了第一家店,随后不久,大润发就从台湾桃园开到了上海闸北,与家乐福、沃尔玛分别占据北上深。

虽然不是开超市起家,但是执掌大润发的黄明端,还真就把大润发做起来了。

2010年,大润发的销售额404亿,超过了家乐福和沃尔玛,成为中国市场“超市之王”,而“世界第一”的沃尔玛,在中国只能屈居老二。

商超可以说进入大润发时代,大润发逐渐成为“抄作业”的模板。

2011年,高鑫零售在港交所上市,2015年,成为“最受欢迎零售商”,到2016年,大润发的销售额开始向千亿发起冲击,并创造了“19年不关店”的记录。

然后,在2017年,高鑫零售进入阿里“新零售”的版图。

阿里先是224亿拿到了36.16%股权,2020年加仓,持股达到72%,成为高鑫零售的实控人,润泰集团成功套现。

2020年,大润发的销售和市值,均是千亿级。

但是,之后的走向,就有点不太行,下滑、关店、亏损。

大润发在互联网世界最大的存在感,从“中国超市之王”,变成了互联网老梗:“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鱼,我的心早已像我杀鱼的刀一样冷”

比“杀鱼刀”更冷的,其实是商超的第二波系统性大败局。

第一波,在2015年左右就开始了,生意难做,行业寒冷。

那时候谁在盯着这些商超呢?互联网巨头们。

移动互联网迅速渗透到零售行业,商超受到较大的冲击,急需转型,而互联网也盯着线下,他们也需要新的概念和故事,来支撑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估值。

2015年,京东花了43亿拿到永辉超市10%的股权。

2017年,阿里入股了高鑫零售;沃尔玛把旗下的一号店给了京东,换了京东5%的股权腾讯花了42亿买了永辉超市5%股权,价格比2015年翻一倍。

2019年,苏宁易购花了48亿拿下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

各家都是大手笔,“互联网+”“O2O”,各自占领了山头,对传统商超进行互联网改造,玩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概念。

但是,几乎没有转型成功的案例。

举个例子,苏宁拿到家乐福的时候,也是想走新零售的,不少门店改造,苏宁把自己的门店也开到了家乐福门口。

2021年,黄明端取代张近东成为了苏宁易购的董事长,结果这位操盘过大润发的零售老人,也没能把苏宁和家乐福从泥沼里带出来。

2019年,家乐福中国卖身的时候,有209家超市门店,2020年增加到了228家。

然后,就开始大规模关店。到2023年底,家乐福中国的门店,只剩下4家。

苏宁易购早就ST了,流动性的危机,到现在也还没解除呢。

2023年的时候,大型商超基本上都在亏损,下滑速度很快,联华超市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83%,步步高巨亏18.9亿,永辉超市3年亏损80亿,京东最终也选择了“割肉”。

不仅大商超的日子不好过,一些区域性的本土超市,有的被接管,有的干脆直接破产倒闭了,乐天玛特、乐购等,这些曾风光一时的国外商超品牌,早就在中国市场上消失。

为啥这么惨呢?还得回到商业模式上。

商超大卖场赚钱,在某种程度上,是走的地产的路子,做“二房东”,想赚钱,就需要供应商们来抢货架,什么“进场费”、“条码费”,能够收到手软。

想赚更多,那么就需要更多的供应商进入,顺带着靠着长账期,获得很大的现金流。

互联网企业进驻,但是最终“新零售”也没有走出传统的窠臼,换汤不换药,商超还是得用这种方式来盈利。

互联网企业的诉求是啥呢?把流量从线下引到线上,然后线上再带动线下。

但是显然,流量到了线上,线下能回流的就很少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现在的零售,在互联网的引导下,已经从“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这也是直播带货的底层逻辑之一。

大家已经抛弃了大卖场的动辄数万SKU的模式,直接把商超的商业模式干趴下了。

现在,能够赚钱又比较红的模式是啥呢?

“胖改”,就是在胖东来这种低SKU、重服务的模式,步步高、永辉超市,有部分门店都经过“胖改”,都产生了不错的效益,不少消费者希望胖东来能够开遍全国。

另外,还有会员店的模式,沃尔玛闭店不少,但是旗下的山姆开了不少新店,Costco也开始在中国加大的开店的步伐。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个商超,总有自己的理由,要么有性价比,要么产品质量过硬,要么能做出差异化来。

消费者才是衣食父母。

如果不能顺应消费者,第三波大败局,也并不久远。

关注猫哥的知识星球,价格低、服务好、给的多,这次的大机会,希望与你一起抓住!


2023年的时候,大型商超基本上都在亏损,下滑速度很快,联华超市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83%,步步高巨亏18.9亿,永辉超市3年亏损80亿,京东最终也选择了“割肉”。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Pro(ID:caimao_shuangquan)

昔日的“超市之王”还是被卖了。

2025年第一天,阿里把高鑫零售78.7%的股权,卖了131.38亿,女明星陈好的老公旗下的德弘资本接盘。

1.75港元/股,不仅低于当天股价,与当初的8港元左右的成本价相比,巨亏,德弘资本算不算抄底,还真不好说。

这两年,阿里转型,开始聚焦主业并逐步将非核心资产变现,去年12月,刚刚卖掉了银泰百货,现在卖掉高鑫零售,“退出非核心实体零售”,正在逐步实现。

高鑫零售手里最值钱的业务,就是大润发了。

1997年,大润发在台湾润泰纺织的旧厂房里面,开出了第一家店,随后不久,大润发就从台湾桃园开到了上海闸北,与家乐福、沃尔玛分别占据北上深。

虽然不是开超市起家,但是执掌大润发的黄明端,还真就把大润发做起来了。

2010年,大润发的销售额404亿,超过了家乐福和沃尔玛,成为中国市场“超市之王”,而“世界第一”的沃尔玛,在中国只能屈居老二。

商超可以说进入大润发时代,大润发逐渐成为“抄作业”的模板。

2011年,高鑫零售在港交所上市,2015年,成为“最受欢迎零售商”,到2016年,大润发的销售额开始向千亿发起冲击,并创造了“19年不关店”的记录。

然后,在2017年,高鑫零售进入阿里“新零售”的版图。

阿里先是224亿拿到了36.16%股权,2020年加仓,持股达到72%,成为高鑫零售的实控人,润泰集团成功套现。

2020年,大润发的销售和市值,均是千亿级。

但是,之后的走向,就有点不太行,下滑、关店、亏损。

大润发在互联网世界最大的存在感,从“中国超市之王”,变成了互联网老梗:“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鱼,我的心早已像我杀鱼的刀一样冷”

比“杀鱼刀”更冷的,其实是商超的第二波系统性大败局。

第一波,在2015年左右就开始了,生意难做,行业寒冷。

那时候谁在盯着这些商超呢?互联网巨头们。

移动互联网迅速渗透到零售行业,商超受到较大的冲击,急需转型,而互联网也盯着线下,他们也需要新的概念和故事,来支撑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估值。

2015年,京东花了43亿拿到永辉超市10%的股权。

2017年,阿里入股了高鑫零售;沃尔玛把旗下的一号店给了京东,换了京东5%的股权腾讯花了42亿买了永辉超市5%股权,价格比2015年翻一倍。

2019年,苏宁易购花了48亿拿下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

各家都是大手笔,“互联网+”“O2O”,各自占领了山头,对传统商超进行互联网改造,玩线上线下联动的“新零售”概念。

但是,几乎没有转型成功的案例。

举个例子,苏宁拿到家乐福的时候,也是想走新零售的,不少门店改造,苏宁把自己的门店也开到了家乐福门口。

2021年,黄明端取代张近东成为了苏宁易购的董事长,结果这位操盘过大润发的零售老人,也没能把苏宁和家乐福从泥沼里带出来。

2019年,家乐福中国卖身的时候,有209家超市门店,2020年增加到了228家。

然后,就开始大规模关店。到2023年底,家乐福中国的门店,只剩下4家。

苏宁易购早就ST了,流动性的危机,到现在也还没解除呢。

2023年的时候,大型商超基本上都在亏损,下滑速度很快,联华超市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83%,步步高巨亏18.9亿,永辉超市3年亏损80亿,京东最终也选择了“割肉”。

不仅大商超的日子不好过,一些区域性的本土超市,有的被接管,有的干脆直接破产倒闭了,乐天玛特、乐购等,这些曾风光一时的国外商超品牌,早就在中国市场上消失。

为啥这么惨呢?还得回到商业模式上。

商超大卖场赚钱,在某种程度上,是走的地产的路子,做“二房东”,想赚钱,就需要供应商们来抢货架,什么“进场费”、“条码费”,能够收到手软。

想赚更多,那么就需要更多的供应商进入,顺带着靠着长账期,获得很大的现金流。

互联网企业进驻,但是最终“新零售”也没有走出传统的窠臼,换汤不换药,商超还是得用这种方式来盈利。

互联网企业的诉求是啥呢?把流量从线下引到线上,然后线上再带动线下。

但是显然,流量到了线上,线下能回流的就很少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现在的零售,在互联网的引导下,已经从“人找货”,变成了“货找人”,这也是直播带货的底层逻辑之一。

大家已经抛弃了大卖场的动辄数万SKU的模式,直接把商超的商业模式干趴下了。

现在,能够赚钱又比较红的模式是啥呢?

“胖改”,就是在胖东来这种低SKU、重服务的模式,步步高、永辉超市,有部分门店都经过“胖改”,都产生了不错的效益,不少消费者希望胖东来能够开遍全国。

另外,还有会员店的模式,沃尔玛闭店不少,但是旗下的山姆开了不少新店,Costco也开始在中国加大的开店的步伐。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一个商超,总有自己的理由,要么有性价比,要么产品质量过硬,要么能做出差异化来。

消费者才是衣食父母。

如果不能顺应消费者,第三波大败局,也并不久远。

关注猫哥的知识星球,价格低、服务好、给的多,这次的大机会,希望与你一起抓住!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