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多项重要文件与生态环境标准

生态环境部

1周前

构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特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既是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应对和处置能力,也是实施生态环境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科学依据。

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及《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导基本数据集 第一部分:总纲》等16项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开放源扬尘采样技术规范》等4项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

制定《实施意见》,是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的重要举措。要注重创新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细化重点任务举措,跟踪评估进展成效,提升利用科技推动工作的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协同,更好支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会议强调

制定《指导意见》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建设和运用全国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行产废源头“五即”(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规范化建设,推进二维码标签“一码贯通”,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要促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优化调整利用处置结构,健全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体系,不断提升危险废物环境治理水平。要抓好政策宣传和解读,扎实推动《指导意见》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落地见效。

会议指出

构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特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既是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应对和处置能力,也是实施生态环境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科学依据。要加强统筹谋划,夯实工作基础,支持地方开展环境基准研究应用试点,加快推进国家环境基准数据库建设,做好科普宣传,为建设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会议强调

推动全国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助于促进各城市准确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和结果可比性,准确分析和辨别不同城市污染来源特征。要做好宣传贯彻和技术培训,指导各地开展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切实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序推进制定其他源解析技术规范,不断完善我国源解析标准体系,助力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于会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任勇出席会议。

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编辑:李丹

构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特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既是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应对和处置能力,也是实施生态环境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科学依据。

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环境治理 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及《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推导基本数据集 第一部分:总纲》等16项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开放源扬尘采样技术规范》等4项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

制定《实施意见》,是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的重要举措。要注重创新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机制,打造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细化重点任务举措,跟踪评估进展成效,提升利用科技推动工作的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协同,更好支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会议强调

制定《指导意见》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建设和运用全国危险废物全过程可追溯环境管理信息化系统,推行产废源头“五即”(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码、即入库)规范化建设,推进二维码标签“一码贯通”,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实时动态监控。要促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优化调整利用处置结构,健全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体系,不断提升危险废物环境治理水平。要抓好政策宣传和解读,扎实推动《指导意见》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落地见效。

会议指出

构建符合我国生态环境特征的国家环境基准体系,既是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应对和处置能力,也是实施生态环境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科学依据。要加强统筹谋划,夯实工作基础,支持地方开展环境基准研究应用试点,加快推进国家环境基准数据库建设,做好科普宣传,为建设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奠定科学基础。

会议强调

推动全国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助于促进各城市准确研判大气污染成因和结果可比性,准确分析和辨别不同城市污染来源特征。要做好宣传贯彻和技术培训,指导各地开展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切实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序推进制定其他源解析技术规范,不断完善我国源解析标准体系,助力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于会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董保同,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任勇出席会议。

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编辑:李丹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