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宏观经济十大看点

证券时报

2周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看点,畅想新年宏观政策着力点。

1·财政提高赤字率加大支出力度

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示着财政支出强度将显著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新一年的财政赤字率、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案发行规模都将提高。

近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下,我国财政赤字率曾在2020年设定为3.6%,也曾在2023年因当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最终调整为3.8%。考虑到中央财政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为加大财政支持保障民生的力度,赤字率可能不低于3.8%。从改善社会预期的角度看,部分专家预测赤字率会提到4%左右。

短期阶段性大幅提高财政赤字率,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财政支出能力,以更多的政府资金带动扩大投资和消费。财政支出方向侧重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重点的领域,赤字率的提高也将支持政府更好引导社会资源配置。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的增加意味着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其中,在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后,2025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以更大力度投向“两重”“两新”,并将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注资,发行规模或不低于2万亿元水平。

2·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推动物价回升

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已将推动价格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货币政策表述从持续多年的“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意味着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在总量上,2025年货币供应量有望保持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在价格上,通过适时降息,2025年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物价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2025年降息等政策的实施,有望进一步促进物价的回升。

3·以提振消费为抓手扩大内需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列2025年经济工作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其中,提振消费,尤其是提振居民消费又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两新”作为2024年提振消费的重要政策抓手,“加力扩围”已箭在弦上。回顾过去一年的经验,以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代表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提振消费注入了信心。短期来看,中央财政继续加杠杆扩大内需仍是必然路径,因此,“两新”领域仍会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看点。同时,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具体消费场景,也将为提振消费提供更多抓手。

提振消费根本上还是要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如何“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在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民生社会保障领域是否会有更多突破性改革进展,这些也是2025年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重要看点。

4·政策“组合拳”助力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需要打造科技创新竞争优势。新的一年,政策“组合拳”有望继续推动各类资源汇集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多方资源向基础研究、前沿领域聚集,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示范应用,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2025年企业在创新链中将被赋予更多主导权,创新生态将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的跨地区配置和流动将更加高效;金融管理部门将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工具箱进一步丰富,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将不断健全。

5·继续扩大开放稳外资稳外贸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做好自己的事”仍是关键一招。

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从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拓展,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就提出要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在具体制度上,有序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也是2025年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等。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与稳步扩大开放领域密不可分,除此之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也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在便利跨境投融资方面,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明确将在上海、北京、江苏等10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相关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以及后续的全面铺开都值得期待。

稳外贸方面,如何助企应对外部环境冲击将是2025年的重要工作。从各部委的前期部署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包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服务,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外贸新业态领域探索增长新动能等都将是2025年稳外贸的具体举措。

6·稳住楼市加大存量房收购力度

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在“稳住楼市”的目标定位下,2025年房地产供需两端的支持政策将更加给力,持续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在需求端,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货币化安置作为重要增量政策,实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而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在供给端,去库存仍是政策重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在收购主体、收购价格和住房用途方面将给予各地政府更大自主权。同时,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存量商品房的配套政策也将进一步完善。另外,为坚决打好保交楼攻坚战,还将持续推动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

7·稳住股市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稳”和“改革”将是贯穿2025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两者相辅相成。稳住股市是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过去一年间,资本市场紧扣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特别是去年9月24日以来,多个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扶持政策和政策工具,在促进资本市场企稳回升的同时,激发了并购市场的活力,提高了中长期资金的入市热情,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展望未来,维护市场稳定仍是重中之重。风平浪静好行船,要使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仅要建立多维度风险监测体系,完善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品等针对性监测监管;还需要持续用好稳市场货币政策工具,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

同时,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举措值得期待。一是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列改革举措,如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能力等;二是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的综合措施,如构建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等;三是维护市场“三公”、提升监管效能的改革层面,如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法震慑,严

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监管协同,强化准入、日常监管与稽查处罚的高效衔接等。

8·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2024年,为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资国企重点布局对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民众生活至关重要的行业以及关键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有效地应对了各类挑战,改革主体任务完成70%以上。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完成情况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国资国企将依照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末,央企市值管理“工具箱”亮相。国资委已经明确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这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相关企业将更加注重投资者权益,提升企业价值和市场表现,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2024年,为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相关部门从优化税费政策、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人工成本压力等方面综合施策。《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为民营企业进入更多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不充分的领域提供了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这将营造更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解决公平竞争问题,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这些安排的落地将成为2025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

10·加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供需适配的人才供给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而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新的一年政策将继续优先考虑就业促进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保障,充分释放财政、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叠加效益。切实优化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着力孵化培育就业容量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新经济、新消费、新业态经营主体。(证券时报 程丹 贺觉渊 郭博昊 秦燕玲 江聃 张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2025年宏观经济十大看点,畅想新年宏观政策着力点。

1·财政提高赤字率加大支出力度

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示着财政支出强度将显著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新一年的财政赤字率、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案发行规模都将提高。

近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下,我国财政赤字率曾在2020年设定为3.6%,也曾在2023年因当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最终调整为3.8%。考虑到中央财政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为加大财政支持保障民生的力度,赤字率可能不低于3.8%。从改善社会预期的角度看,部分专家预测赤字率会提到4%左右。

短期阶段性大幅提高财政赤字率,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财政支出能力,以更多的政府资金带动扩大投资和消费。财政支出方向侧重符合国家战略和发展重点的领域,赤字率的提高也将支持政府更好引导社会资源配置。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的增加意味着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其中,在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后,2025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以更大力度投向“两重”“两新”,并将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注资,发行规模或不低于2万亿元水平。

2·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推动物价回升

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已将推动价格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货币政策表述从持续多年的“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意味着2025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大的支持力度。在总量上,2025年货币供应量有望保持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市场流动性。在价格上,通过适时降息,2025年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而物价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2025年降息等政策的实施,有望进一步促进物价的回升。

3·以提振消费为抓手扩大内需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位列2025年经济工作各项重点任务之首。其中,提振消费,尤其是提振居民消费又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两新”作为2024年提振消费的重要政策抓手,“加力扩围”已箭在弦上。回顾过去一年的经验,以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代表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为提振消费注入了信心。短期来看,中央财政继续加杠杆扩大内需仍是必然路径,因此,“两新”领域仍会是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看点。同时,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具体消费场景,也将为提振消费提供更多抓手。

提振消费根本上还是要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如何“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在医疗、教育、养老育幼等民生社会保障领域是否会有更多突破性改革进展,这些也是2025年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的重要看点。

4·政策“组合拳”助力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体现了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需要打造科技创新竞争优势。新的一年,政策“组合拳”有望继续推动各类资源汇集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多方资源向基础研究、前沿领域聚集,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示范应用,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2025年企业在创新链中将被赋予更多主导权,创新生态将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的跨地区配置和流动将更加高效;金融管理部门将持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工具箱进一步丰富,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将不断健全。

5·继续扩大开放稳外资稳外贸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做好自己的事”仍是关键一招。

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从制造业逐步向服务业拓展,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趋势。中国人民银行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就提出要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在具体制度上,有序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也是2025年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等。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与稳步扩大开放领域密不可分,除此之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也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在便利跨境投融资方面,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已明确将在上海、北京、江苏等10省市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相关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以及后续的全面铺开都值得期待。

稳外贸方面,如何助企应对外部环境冲击将是2025年的重要工作。从各部委的前期部署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包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优化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服务,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外贸新业态领域探索增长新动能等都将是2025年稳外贸的具体举措。

6·稳住楼市加大存量房收购力度

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经济,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对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至关重要。在“稳住楼市”的目标定位下,2025年房地产供需两端的支持政策将更加给力,持续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在需求端,城中村和危房改造货币化安置作为重要增量政策,实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而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

在供给端,去库存仍是政策重点,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将会加大,在收购主体、收购价格和住房用途方面将给予各地政府更大自主权。同时,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存量商品房的配套政策也将进一步完善。另外,为坚决打好保交楼攻坚战,还将持续推动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

7·稳住股市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

“稳”和“改革”将是贯穿2025年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两者相辅相成。稳住股市是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是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过去一年间,资本市场紧扣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特别是去年9月24日以来,多个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扶持政策和政策工具,在促进资本市场企稳回升的同时,激发了并购市场的活力,提高了中长期资金的入市热情,提升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展望未来,维护市场稳定仍是重中之重。风平浪静好行船,要使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不仅要建立多维度风险监测体系,完善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对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品等针对性监测监管;还需要持续用好稳市场货币政策工具,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

同时,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举措值得期待。一是围绕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列改革举措,如鼓励以产业整合升级为目的的并购重组,推动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能力等;二是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的综合措施,如构建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等;三是维护市场“三公”、提升监管效能的改革层面,如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法震慑,严

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监管协同,强化准入、日常监管与稽查处罚的高效衔接等。

8·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2024年,为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资国企重点布局对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民众生活至关重要的行业以及关键领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有效地应对了各类挑战,改革主体任务完成70%以上。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完成情况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国资国企将依照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现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运营效率的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末,央企市值管理“工具箱”亮相。国资委已经明确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这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相关企业将更加注重投资者权益,提升企业价值和市场表现,通过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9·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2024年,为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相关部门从优化税费政策、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缓解人工成本压力等方面综合施策。《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出台,为民营企业进入更多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不充分的领域提供了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这将营造更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解决公平竞争问题,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通过国家科技计划,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这些安排的落地将成为2025年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

10·加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需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并引领产业发展新趋势,以供需适配的人才供给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而中小微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新的一年政策将继续优先考虑就业促进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保障,充分释放财政、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叠加效益。切实优化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着力孵化培育就业容量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和新经济、新消费、新业态经营主体。(证券时报 程丹 贺觉渊 郭博昊 秦燕玲 江聃 张达)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