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的方法,每天都变。但赚钱的公理,永远不变

新经销

3周前

都会在你的商业知识树上添砖加瓦,让你越来越能看清迷雾下的本质,从而帮助你在商业世界里,以不变应万变。...谁能抓住新的方法,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创新,那么它就能提供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它就会成功。

来源丨刘润
IDrunliu-pub

作者丨刘润

我们每天都在聊商业。
但长期浸润在商业世界里你就会发现,环境变化实在太快了。昨天还能赚钱的方法,放到今天又瞬间失灵。
的确是这样。但是,即便是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它也有很多底层逻辑,是不会变的。
这些底层逻辑,就像是我们读书时学习的“公理”一样。它们是常识,不用证明就存在于世。
你根据这些“公理”,就能生长出一些基本方法论,从中推导出许多“定理”。
而这,都会在你的商业知识树上添砖加瓦,让你越来越能看清迷雾下的本质,从而帮助你在商业世界里,以不变应万变。
就比如,“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就是一条永远都不会变的公理。
今天,就从这条商业公理开始说起吧。
商业想要成功
你就得做出更便宜更好的产品
你可能会问。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买东西的人的确开心了,但是卖东西的人还怎么活?这样循环下去,怎么让经济发展、商业发展?
的确,这是“视角不同”带来的疑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是买家视角,一个是卖家视角。
当你是生产者,你卖同样的东西,自然总会想要卖得更贵一点。再贵一点。
但当你是消费者,就总会希望,买同样的东西可以再便宜点。不够不够。还得再便宜一点。
所以当你再看这条公理,它实际上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到底是生产者说了算,还是消费者说了算?
当然是消费者说了算。
为什么?因为只有花钱的人说了才算数,交易才能闭环。
消费者给什么花钱多,就相当于把那个“最符合”当下商业世界规律的选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进化。
那么,消费者给谁投了票呢?
和你举个例子吧。
前两年,《日本经济新闻》曾介绍了过去30年里,日本股价上涨最高的公司。
你猜,谁涨得最多?
不是科技公司,不是游戏公司。
是NITORI控股,日本有名的平价家具和家居连锁店:宜得利家居。
它在“日本失去的30年”里,涨了57倍。
宜得利家居创始人,似鸟昭雄,通过大量收购破产企业产品、自建仓库来批量购买、日元升值时疯狂进口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
但他唯独在原材料上,死磕到底,寸步不让。
在过去30年里表现优秀的公司,还有迅销集团。
听名字好像挺陌生?但我一说是优衣库的母公司,你就知道了。那可是咱老熟人了。
这说明,人们在经济好的时候养成的消费习惯,在经济差的时候,也会期待和原来过得相差无几。
这几年,你或许也总是隔一阵,就会听到“消费降级”的讨论。但如果你仔细看看周围人的消费,你会惊讶地发现,大家的消费甚至是“升级”的。
是的,我们希望价格可以更低。但同时,我们对品质要求更高了。
金融世界里也是一样。利率就是价格。利率高,就更“贵”。
我们是不是也总希望银行贷款利率低一点?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用更低的“价格”,拥有心仪的房子了。
所以当政府想要扶持房价,你就会看到房贷利率一降再降。这是在告诉你“我都这么便宜卖了,都是好房子,你们能不能来看一看、买一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天”,指的就是最终的那个消费者。
所以你会看到,许多行业最终的那个商业形态,都是你我一起,从消费者视角选出来的。
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简单道理:用更便宜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
好的。
那么,回到生产者视角,又该怎样才能做出“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呢?
我推导出了3个“定理”。接下来,一个个和你分享。

想要更好更便宜

你就得追求创新和效率
现在我们已知,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那么,作为生产者,你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创新。
什么是创新?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邀请你做个小游戏。下面这张图,请用4笔(四条头尾相连的线段),来连接所有九个点。
给你2分钟,你看看会怎么连?
是不是有些刁难?
横着也会断,竖着也会断。横竖两笔,哎呀,线段之间不连续。重来。
试了几次,你觉得有点不耐烦了。好像从哪一个点开始,都得超过4笔。真想把这九个点拧下来重新排列。
但如果,你试试把视线从9个点上挪开呢?
在外面点上两个点,你就会发现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美连好。
这就是创新的魔力。
如果被9个点困住,只在既有的思维里想办法,可能会一直做无用功。但如果你能跳出常规思维,才能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商业世界里的价格,就对应着题目里的“4笔”、“9个点”,是世界给你出的难题。
比如,要是你能够不提价就做出一个iPhone这样的手机。哇那不得了,消费者会为你疯狂。
价格不动,但是产品更好了。
有谁是这么做的呢?
小米。
就像雷军在他的年度演讲中说的那样,“消费升级不是产品越来越贵,而是同样价钱能买更好的产品。”
手机、车、小家电、大家电......小米从外观设计和智能化功能,不断优化。
渐渐地,消费者对你的印象就变成了:哇,我总能用同样的价格,在你这里买到更好的产品。
这个思维站在生产者视角,则是“成本不变,效果更好”。
比如,你能通过固定的、少得可怜的预算,就能做出更好的效果。
说个故事。
圣诞节前,你去坐飞机。登机前,你留意到有个圣诞礼物模样的装饰物,旁边的电子屏幕闪烁着“请扫描登机牌”的字样。
你扫了后,出现了一个电子圣诞老人,热情和你互动。他问你是谁,你想要什么圣诞礼物。
这时,你可能和圣诞老人开心地互动,随口说了个想要的东西。
你身后排了长队,大家也当玩笑一样。有人说想要摄像机。有人说想要圣诞袜。有一对夫妇说,那必须是大电视!
后来,你就忘了这件事。
等你到达目的地,等行李的时候,你却惊讶地发现,行李带上竟然是你想要的礼物!礼物上面,手写着你的名字。
你是什么感觉?天呐。这家航空公司太用心了。我下次还要坐他家的航班。不光我要坐,我回家把我的传奇经历告诉家人朋友,还让他们多多选择这家航空公司。
这其实是10年前,加拿大西捷航空公司做的事情。
乘客登机后,西捷航空的175名员工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超市,努力把250位旅客的礼物买到,并包装好。
他们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YouTube(油管),获得了超过5000万的播放。
用5万美元,完成了原本花费几百万美元才能达到的创新营销效果。整个短片只有不到5分钟,非常温馨。我贴在下面了,非常推荐你也去看一看。
看到那些开头以为只是开玩笑的人们,下飞机后真的收到了平板、电视、滑雪板、围巾,喜极而泣。我真切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
试问,谁会不被这样用心的礼物所感动呢?
第二个办法,是效率。
你可能会说,创新太难了,好的主意有时可遇不可求。那么,就试试另一条路:产品质量一样,价格更低。
这就意味着,你得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泰勒工厂。又比如,丰田车间。不论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的管理,都在极致追求效率。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到了泰勒手里,检修成本能从62美元降到11美元,工作用人从2000人减少到1200人。
到了丰田这里,能从拧螺丝这一件小事里,1000万辆车就能节约12年的工作时间。
所以,同样的价格,更好的产品,是创新。同样的产品,更好的价格,是效率。
这就是第一个定理: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创新和效率必占一样。
科技是第一推动力
创新。效率。明白了。
前面说的几个例子,确实有用,但是,不够猛。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比如,一年1亿营收的公司,你感觉上应该有多少名员工?
上千?或者,至少有上百人?
你用过Midjourney吗?一个AI画图软件。以前人工来画。今天,用科技来画,成本大大降低。
降低到什么程度?它一年1亿营收的时候,员工才一共11个人。
过去你有3个流程,现在你把它不断迭代,变成1.5个流程了。这叫做努力迭代效率。
但是它不是第一推动。
科技才是第一推动力。它每一次出现,都会是颠覆性的创新和提效。
过去砍树用石头,后来变成斧子,后来变成了电锯,再后来变成了激光清障仪。这是科技。过去用手写信,后来用电报,后来变成了短信,再后来是微信。这是科技。
同样价格更好的东西,以前做不到,现在能做到了,靠的就是科技。
再给你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冲锋衣。
现在可以用一种非常特殊的面料,这种特殊面料能单向透气、反向防水,靠的是材料科技。
同样的价格,你买到一个外套,还多一个在户外能很好保护自己的功能,这就是科技。
比如,预制菜。
自己在家做饭,要经历菜场买菜、回家处理、清洗切菜、准备调料,然后烹饪,才能享用。
但如果是预制菜,价格或许和自己做差不太多,但步骤就变成了简单两步。取出解冻,然后加热享用。
现在的冷冻技术,能让鱼肉解冻了还是新鲜的状态。这也是科技。
又比如,新能源汽车。
马斯克在造电动车前,是被群嘲的。为什么呢?
先不说功能和美观设计,光是电池价格本身就十分高昂,造出来就是天价车,谁来买?
马斯克想,铁、镍、铝这些金属一同构成了电池。买这些金属的成本,的确降不下去。
但是其他成本可以砍。销售费用,还有经营、进出口税费、劳动、储存工厂等等成本,这些都是人类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那就有优化的空间。
同样的思路,用到造火箭上,马斯克的SpaceX火箭成本,能变成其他火箭的10%。
如果要给一个定义,那么“一切减少人工、提高效率的工具”,其实都是科技。
科技,是推动力,是企业加速的燃料。
相反。一旦你开始松懈,不重视科技了,后果总是很严重的。
比如,柯达公司。
1975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却要坚守胶片业务,雪藏数码技术。
讽刺的是,等到柯达2003年幡然领悟,要向数码转型,已经来不及了。
2012年,柯达被数码相机打到破产。
同样经典的,还有诺基亚的衰落。
还有很多很多,举不完的例子。
所以,想要更便宜、更好,科技是第一推动力。
这是定理二。
没有成功的企业
只有时代的企业
第三个推导出来的事情叫做: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记得我们的公理吗?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永远躺在原来的功劳簿上,就一直活下去。
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希望的,并不是某一个商品,而是一种“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一个“更”字,就意味着,步履不能停。
这就不得了了。
一旦科技进步了之后,曾经的效率、曾经的创新,就会过时。靠着以前的科技,是很难打赢未来之仗的。
举个挺残酷的例子。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它曾经一度是全球最顶级的通信公司。
没听过ATT,但你可能听说过贝尔实验室。世界上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就是贝尔实验室研制的。
说是贝尔实验室推动了全球通信事业的发展,都不为过。
但公司发展到后来,内部对于无线通信发展前景,有了不同看法。
可惜的是,最后极端保守派占了上风,导致他们错失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几乎可以算作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通信盛宴。
这次通信盛宴,ATT错过了,但是有两家让美国公司“闻风丧胆”的玩家开始飞速成长:中兴。华为。
紧接着,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了。芯片,卡脖子。
新时代,总会产生新的方法论。
谁能抓住新的方法,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创新,那么它就能提供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它就会成功。
这一轮游戏,你抓住了,好,你赢了。但如果你不继续绷紧神经,继续发足狂奔,你是不会一直赢的。
每个时代,都是一个科技水平迭代所带来的时代。
所以说,任何一个企业,它都是在时代上的成功。
这是第三个定理。
写在最后
商业世界里想要成功,就得牢记这一个底层逻辑:“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就像黄峥接受采访时说的那句,“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一个企业想要在商业中成功,就需要从两个视角来找符合这个底层逻辑的切入口:
消费者视角,是穿进消费者的鞋,去制造更便宜更好的东西。生产者视角,那就是琢磨如何用更少的钱,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如果你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创新和效率,必占一个。
同样的价格,产品更好,叫创新。同样的产品,价格更好,叫效率。
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和效率呢?科技是第一推动力。
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往前走,去追求创新,追求效率。但是更根本的,是抓住科技。
迭代进步才是进化,才是永恒的。
最后,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适者生存。
祝你,保持进化。
祝你,步履不停。
共勉。


【新秩序·共生】

第十届中国快消品创新大会

时间:2025年3月17日-19日

地点:中国·成都

扫码咨询票务详情

朱女士:19910792575

向下滑动查看

【大会亮点】+【大会议程】

向下滑动查看

【往届盛况】+【往届嘉宾】

演讲及战略合作、展位合作咨询:

陈先生:17710228831(微信同号)

冯女士:17600401279(微信同号)

END

新经销 100人 赵波专辑陈思廷专辑

新经销新爆品文青专辑袁来看经销

行业报告专辑周群专辑经销商B2b

广告/会展/培训/咨询

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都会在你的商业知识树上添砖加瓦,让你越来越能看清迷雾下的本质,从而帮助你在商业世界里,以不变应万变。...谁能抓住新的方法,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创新,那么它就能提供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它就会成功。

来源丨刘润
IDrunliu-pub

作者丨刘润

我们每天都在聊商业。
但长期浸润在商业世界里你就会发现,环境变化实在太快了。昨天还能赚钱的方法,放到今天又瞬间失灵。
的确是这样。但是,即便是千变万化的商业世界,它也有很多底层逻辑,是不会变的。
这些底层逻辑,就像是我们读书时学习的“公理”一样。它们是常识,不用证明就存在于世。
你根据这些“公理”,就能生长出一些基本方法论,从中推导出许多“定理”。
而这,都会在你的商业知识树上添砖加瓦,让你越来越能看清迷雾下的本质,从而帮助你在商业世界里,以不变应万变。
就比如,“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就是一条永远都不会变的公理。
今天,就从这条商业公理开始说起吧。
商业想要成功
你就得做出更便宜更好的产品
你可能会问。那如果是这样的话,买东西的人的确开心了,但是卖东西的人还怎么活?这样循环下去,怎么让经济发展、商业发展?
的确,这是“视角不同”带来的疑惑。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视角,一个视角是买家视角,一个是卖家视角。
当你是生产者,你卖同样的东西,自然总会想要卖得更贵一点。再贵一点。
但当你是消费者,就总会希望,买同样的东西可以再便宜点。不够不够。还得再便宜一点。
所以当你再看这条公理,它实际上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到底是生产者说了算,还是消费者说了算?
当然是消费者说了算。
为什么?因为只有花钱的人说了才算数,交易才能闭环。
消费者给什么花钱多,就相当于把那个“最符合”当下商业世界规律的选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进化。
那么,消费者给谁投了票呢?
和你举个例子吧。
前两年,《日本经济新闻》曾介绍了过去30年里,日本股价上涨最高的公司。
你猜,谁涨得最多?
不是科技公司,不是游戏公司。
是NITORI控股,日本有名的平价家具和家居连锁店:宜得利家居。
它在“日本失去的30年”里,涨了57倍。
宜得利家居创始人,似鸟昭雄,通过大量收购破产企业产品、自建仓库来批量购买、日元升值时疯狂进口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
但他唯独在原材料上,死磕到底,寸步不让。
在过去30年里表现优秀的公司,还有迅销集团。
听名字好像挺陌生?但我一说是优衣库的母公司,你就知道了。那可是咱老熟人了。
这说明,人们在经济好的时候养成的消费习惯,在经济差的时候,也会期待和原来过得相差无几。
这几年,你或许也总是隔一阵,就会听到“消费降级”的讨论。但如果你仔细看看周围人的消费,你会惊讶地发现,大家的消费甚至是“升级”的。
是的,我们希望价格可以更低。但同时,我们对品质要求更高了。
金融世界里也是一样。利率就是价格。利率高,就更“贵”。
我们是不是也总希望银行贷款利率低一点?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用更低的“价格”,拥有心仪的房子了。
所以当政府想要扶持房价,你就会看到房贷利率一降再降。这是在告诉你“我都这么便宜卖了,都是好房子,你们能不能来看一看、买一买?”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天”,指的就是最终的那个消费者。
所以你会看到,许多行业最终的那个商业形态,都是你我一起,从消费者视角选出来的。
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就是一个,不证自明的简单道理:用更便宜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
好的。
那么,回到生产者视角,又该怎样才能做出“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呢?
我推导出了3个“定理”。接下来,一个个和你分享。

想要更好更便宜

你就得追求创新和效率
现在我们已知,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那么,作为生产者,你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创新。
什么是创新?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邀请你做个小游戏。下面这张图,请用4笔(四条头尾相连的线段),来连接所有九个点。
给你2分钟,你看看会怎么连?
是不是有些刁难?
横着也会断,竖着也会断。横竖两笔,哎呀,线段之间不连续。重来。
试了几次,你觉得有点不耐烦了。好像从哪一个点开始,都得超过4笔。真想把这九个点拧下来重新排列。
但如果,你试试把视线从9个点上挪开呢?
在外面点上两个点,你就会发现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美连好。
这就是创新的魔力。
如果被9个点困住,只在既有的思维里想办法,可能会一直做无用功。但如果你能跳出常规思维,才能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商业世界里的价格,就对应着题目里的“4笔”、“9个点”,是世界给你出的难题。
比如,要是你能够不提价就做出一个iPhone这样的手机。哇那不得了,消费者会为你疯狂。
价格不动,但是产品更好了。
有谁是这么做的呢?
小米。
就像雷军在他的年度演讲中说的那样,“消费升级不是产品越来越贵,而是同样价钱能买更好的产品。”
手机、车、小家电、大家电......小米从外观设计和智能化功能,不断优化。
渐渐地,消费者对你的印象就变成了:哇,我总能用同样的价格,在你这里买到更好的产品。
这个思维站在生产者视角,则是“成本不变,效果更好”。
比如,你能通过固定的、少得可怜的预算,就能做出更好的效果。
说个故事。
圣诞节前,你去坐飞机。登机前,你留意到有个圣诞礼物模样的装饰物,旁边的电子屏幕闪烁着“请扫描登机牌”的字样。
你扫了后,出现了一个电子圣诞老人,热情和你互动。他问你是谁,你想要什么圣诞礼物。
这时,你可能和圣诞老人开心地互动,随口说了个想要的东西。
你身后排了长队,大家也当玩笑一样。有人说想要摄像机。有人说想要圣诞袜。有一对夫妇说,那必须是大电视!
后来,你就忘了这件事。
等你到达目的地,等行李的时候,你却惊讶地发现,行李带上竟然是你想要的礼物!礼物上面,手写着你的名字。
你是什么感觉?天呐。这家航空公司太用心了。我下次还要坐他家的航班。不光我要坐,我回家把我的传奇经历告诉家人朋友,还让他们多多选择这家航空公司。
这其实是10年前,加拿大西捷航空公司做的事情。
乘客登机后,西捷航空的175名员工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超市,努力把250位旅客的礼物买到,并包装好。
他们把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YouTube(油管),获得了超过5000万的播放。
用5万美元,完成了原本花费几百万美元才能达到的创新营销效果。整个短片只有不到5分钟,非常温馨。我贴在下面了,非常推荐你也去看一看。
看到那些开头以为只是开玩笑的人们,下飞机后真的收到了平板、电视、滑雪板、围巾,喜极而泣。我真切感受到了创新的力量。
试问,谁会不被这样用心的礼物所感动呢?
第二个办法,是效率。
你可能会说,创新太难了,好的主意有时可遇不可求。那么,就试试另一条路:产品质量一样,价格更低。
这就意味着,你得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泰勒工厂。又比如,丰田车间。不论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的管理,都在极致追求效率。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到了泰勒手里,检修成本能从62美元降到11美元,工作用人从2000人减少到1200人。
到了丰田这里,能从拧螺丝这一件小事里,1000万辆车就能节约12年的工作时间。
所以,同样的价格,更好的产品,是创新。同样的产品,更好的价格,是效率。
这就是第一个定理:想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创新和效率必占一样。
科技是第一推动力
创新。效率。明白了。
前面说的几个例子,确实有用,但是,不够猛。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比如,一年1亿营收的公司,你感觉上应该有多少名员工?
上千?或者,至少有上百人?
你用过Midjourney吗?一个AI画图软件。以前人工来画。今天,用科技来画,成本大大降低。
降低到什么程度?它一年1亿营收的时候,员工才一共11个人。
过去你有3个流程,现在你把它不断迭代,变成1.5个流程了。这叫做努力迭代效率。
但是它不是第一推动。
科技才是第一推动力。它每一次出现,都会是颠覆性的创新和提效。
过去砍树用石头,后来变成斧子,后来变成了电锯,再后来变成了激光清障仪。这是科技。过去用手写信,后来用电报,后来变成了短信,再后来是微信。这是科技。
同样价格更好的东西,以前做不到,现在能做到了,靠的就是科技。
再给你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比如,冲锋衣。
现在可以用一种非常特殊的面料,这种特殊面料能单向透气、反向防水,靠的是材料科技。
同样的价格,你买到一个外套,还多一个在户外能很好保护自己的功能,这就是科技。
比如,预制菜。
自己在家做饭,要经历菜场买菜、回家处理、清洗切菜、准备调料,然后烹饪,才能享用。
但如果是预制菜,价格或许和自己做差不太多,但步骤就变成了简单两步。取出解冻,然后加热享用。
现在的冷冻技术,能让鱼肉解冻了还是新鲜的状态。这也是科技。
又比如,新能源汽车。
马斯克在造电动车前,是被群嘲的。为什么呢?
先不说功能和美观设计,光是电池价格本身就十分高昂,造出来就是天价车,谁来买?
马斯克想,铁、镍、铝这些金属一同构成了电池。买这些金属的成本,的确降不下去。
但是其他成本可以砍。销售费用,还有经营、进出口税费、劳动、储存工厂等等成本,这些都是人类协作过程中产生的,那就有优化的空间。
同样的思路,用到造火箭上,马斯克的SpaceX火箭成本,能变成其他火箭的10%。
如果要给一个定义,那么“一切减少人工、提高效率的工具”,其实都是科技。
科技,是推动力,是企业加速的燃料。
相反。一旦你开始松懈,不重视科技了,后果总是很严重的。
比如,柯达公司。
1975年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却要坚守胶片业务,雪藏数码技术。
讽刺的是,等到柯达2003年幡然领悟,要向数码转型,已经来不及了。
2012年,柯达被数码相机打到破产。
同样经典的,还有诺基亚的衰落。
还有很多很多,举不完的例子。
所以,想要更便宜、更好,科技是第一推动力。
这是定理二。
没有成功的企业
只有时代的企业
第三个推导出来的事情叫做: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记得我们的公理吗?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永远躺在原来的功劳簿上,就一直活下去。
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希望的,并不是某一个商品,而是一种“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一个“更”字,就意味着,步履不能停。
这就不得了了。
一旦科技进步了之后,曾经的效率、曾经的创新,就会过时。靠着以前的科技,是很难打赢未来之仗的。
举个挺残酷的例子。
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它曾经一度是全球最顶级的通信公司。
没听过ATT,但你可能听说过贝尔实验室。世界上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就是贝尔实验室研制的。
说是贝尔实验室推动了全球通信事业的发展,都不为过。
但公司发展到后来,内部对于无线通信发展前景,有了不同看法。
可惜的是,最后极端保守派占了上风,导致他们错失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几乎可以算作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通信盛宴。
这次通信盛宴,ATT错过了,但是有两家让美国公司“闻风丧胆”的玩家开始飞速成长:中兴。华为。
紧接着,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故事了。芯片,卡脖子。
新时代,总会产生新的方法论。
谁能抓住新的方法,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创新,那么它就能提供更便宜、更好的产品,它就会成功。
这一轮游戏,你抓住了,好,你赢了。但如果你不继续绷紧神经,继续发足狂奔,你是不会一直赢的。
每个时代,都是一个科技水平迭代所带来的时代。
所以说,任何一个企业,它都是在时代上的成功。
这是第三个定理。
写在最后
商业世界里想要成功,就得牢记这一个底层逻辑:“消费者总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东西。”
就像黄峥接受采访时说的那句,“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心里占便宜的感觉”。
一个企业想要在商业中成功,就需要从两个视角来找符合这个底层逻辑的切入口:
消费者视角,是穿进消费者的鞋,去制造更便宜更好的东西。生产者视角,那就是琢磨如何用更少的钱,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如果你想要达到这些目标,创新和效率,必占一个。
同样的价格,产品更好,叫创新。同样的产品,价格更好,叫效率。
怎样才能做到创新和效率呢?科技是第一推动力。
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往前走,去追求创新,追求效率。但是更根本的,是抓住科技。
迭代进步才是进化,才是永恒的。
最后,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适者生存。
祝你,保持进化。
祝你,步履不停。
共勉。


【新秩序·共生】

第十届中国快消品创新大会

时间:2025年3月17日-19日

地点:中国·成都

扫码咨询票务详情

朱女士:19910792575

向下滑动查看

【大会亮点】+【大会议程】

向下滑动查看

【往届盛况】+【往届嘉宾】

演讲及战略合作、展位合作咨询:

陈先生:17710228831(微信同号)

冯女士:17600401279(微信同号)

END

新经销 100人 赵波专辑陈思廷专辑

新经销新爆品文青专辑袁来看经销

行业报告专辑周群专辑经销商B2b

广告/会展/培训/咨询

商务合作:冯女士 17600401279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们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