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吉利”,企业价值观进化的中国样本

智谷趋势Pro

3周前

这一价值体系,不仅决定了微观企业发展和个体命运,正如启蒙运动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一般,新能源车企的价值观塑造也依然决定着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最终成效。...从企业的集体利益关注到个体的成长价值,这是现代企业ESG理念的进化。

作者 |斯丝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逃不开廉价二字。
以前,我们对外输出廉价劳动力,中国最低年收入水平一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甚至低于32个非洲国家。
现在,我们的“廉价产品”畅销国内外,Temu和Shein让9.9包邮购成了国际潮流,新能源汽车的一路降价让这一大宗商品都顶上了“低价倾销”的帽子。
虽说低价不代表廉价,但这至少会让人产生某种错觉:中国制造怎么还在用价格,这一初级手段来换市场?
前者尚能归因于历史遗留因素。在全社会受教育水平低的特殊时期,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就是抗压和训练有素。库克就曾说过,在中国,哪怕是午夜,一通电话、一包饼干一杯茶就能调动几万名富士康工人。
但后者又如何解释?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市场竞争中用价格举大旗显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毕竟从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豹到吉利极氪,日本业界已经拆解学习了遍。当然也不全因成本降低,毕竟在贴身肉搏的价格战里,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几乎都在“流血”冲锋。   
排除了技术和成本,剩下的就是思想问题,也就是价值观。
说到底,企业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决定了消费者在为什么买单。比如买耐克,消费者买的就不只是一双鞋,而是在支持“曼巴精神”。买Lululemon,瑜伽服之外,消费者买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这与“习惯性降价”的新能源汽车形成了鲜明对比。前后相较起来,消费者会持续为“曼巴精神”买单,却不会因“价低”而成为某家车企的忠实用户。因为低价之后,还有更低价。
所以,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回到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解决思想问题就是前提。今天,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5年新年致辞也中提到:
“吉利不简单地打价格战,而是要长期坚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以及企业的道德战”。
以怎样的姿态攻坚技术、提高品质、构建品牌、提升服务和道德,就决定了企业会形成怎样的价值体系。
而这一价值体系,不仅决定了微观企业发展和个体命运,正如启蒙运动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一般,新能源车企的价值观塑造也依然决定着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最终成效。
价值观决定行业高度
具体而言,企业的价值观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革命的进程?
先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犹太人在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火爆。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来加油的人很多,就在边上开了个餐馆。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小镇人流太大,就开了家酒店。第四个犹太人来了,察觉到住宿的人要买生活用品,于是开了超市……
同样的剧情放在中国,一个中国人在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来加油的人很多,就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开了第三个加油站……最后几座加油站打起了价格战,大家都亏本甩卖,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为什么一样的场景在中外语境里会有完全相反的结局?
虽然并不情愿承认,但事实就是,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太多,看到风口就一拥而上,结果同质化相当严重。而同质化市场里要取胜,最简单也最不费脑子的做法就是降价。
这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尤为相似。电动车成为蓝海时,上百家新势力一哄而上。特斯拉准入后,对标Model 3/Y成为了流量密码。一旦有人开始降价,行业立刻撕碎“不打价格战”的口头承诺。   
在“降价可耻但有效”的价值观裹挟下,本应是主流的技术竞争、品质竞争、服务竞争,都让位给了价格竞争。
但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最终目的,或碳中和战略的本质,就是要以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从而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能源体系,摆脱传统石油体系的限制。
这一目的的实现进度,并不以终端产品的降价幅度为转移。相反,连续不断的价格战只会让消费者持币观望,反而拖累了清洁能源的普及速度。
更为关键的是,今天的电动汽车并不代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车的最终形态,但当价格战已经威胁到车企生存时,只会导致企业丧失技术创新或路线创新的动力,从而将新能源革命终结在毫无意义的价格战里。
也就是说,微观企业的价值观凝聚在一起,最终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高度。而若新能源车市仍以价格战为主流,不仅行业偏离发展轨道,新能源革命同样失去其应有之义,中国新能源的“生产-传输-利用”链条也将因利用端新能源车的发展停滞,而中断良性循环。
那么,价格战之外,今天的中国新能源车企,理应以怎样的价值理念,方能托举起中国新能源革命和汽车制造业明珠?
新能源车行业的价值观
事实上,“车企需要怎样的价值观”和“消费者希望新能源车行业如何进步”,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最终都指向行业发展高度。
那么,从行业发展高度的角度来看,一个健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首先,作为一个孕育在“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使命里的新行业,他理应是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的。
而当前以锂电为核心动力系统的新能源车,虽然摆脱了燃油车的尾气黑烟,但从资源获取角度来说,锂并非可再生资源;从补能角度来说,无论是充电补能还是换电补能,源头电力获取仍以非环境友好型的火力发电为主。
所以,新能源车行业要保持进步,就需要企业以可持续的核心理念,探索多能源的动力路线,避免陷入“电动汽车就等于新能源车”的思维局限。
其次,无论核心动能如何变化,新能源车仍然是除房地产之外,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最大宗商品。尤其对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一辆车服务一个家庭”最为常见。
因而,为用户负责,理应是企业和行业的最大关切。   
而用户体验,绝不仅仅关乎价格,更关系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今年商超企业胖东来的爆火也说明一个事实:
消费者不需要企业以极致低价来讨好自己,他们乐意在享受到优质服务和产品的同时,与企业实现双赢。
所以,一个真正为用户负责的车企,也理应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以工匠精神打磨好产品、服务好消费者。
此外,新能源车企既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不论是经济效益的产生,还是社会价值的实现,都必须以“人”为纽带。
换言之,一个健康的新能源车行业和新能源车企业,既要坚持环境可持续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也需要关注员工权益,推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吉利,“让世界充满吉利”
放在全球汽车行业里会发现,车企都曾不同程度地向前述的价值观冲锋。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要选一家兼顾上述三种理念的车企,中国企业吉利控股算得上一个样本。   
一方面,在行业仍处于电动汽车价格竞赛时,吉利已经为中国新能源革命的实现摸索出了另一种解法。
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点燃主火炬的是人们从前不曾预想过的清洁燃料:零碳甲醇。这一零碳甲醇,是由吉利等联合相关各方共同生产制备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由吉利远程甲醇动力重卡提供运输保障。
清洁能源驱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运送清洁能源,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新能源“生产-传输-利用”链条闭环实现的表现。
今年,吉利发起了内蒙古阿拉善盟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项目动工。李书福表示:“这是把风能、太阳能等不稳定绿色电能就地消纳转变成可常温常压存储、运输的稳定液体能源的大型商业项目,只有商业化可行的项目才能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继亚运会后,吉利成为了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官方合作伙伴,将提供950辆智能精品车,其中包括350辆甲醇汽车,提供低温环境下高效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从甲醇驱动的新能源车,到零碳甲醇点燃的亚运火炬,吉利的能源实践其实超出了车企的范畴。
或许可以预想,未来,吉利对甲醇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承载在新能源汽车上,在更广阔的储能、发电等环节都有用武之地。而中国新能源革命,也因实践主体的多元化探索,产生了更大的想象力。   
实际上,在昨天发布的《吉利文化纲要》中,除了明确要以“可油可电可醇”的产品和服务来引领绿色智能通行生态,吉利也重申了“用户至上、战略引领、元动力保障”的核心价值观。
再回溯吉利的一路进化,会发现 “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至上”的价值观早已是他的成长基因。用户主义其实就是这家企业的长期主义。
正因看到了用户不追求极致低价,需要领先技术和优质服务的需求,李书福才向生态伙伴喊话:“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坚持长期主义,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精品汽车,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物超所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吉利躬身于技术创新,以大国工匠精神打磨好产品。在核心电池系统上,吉利研发并批量投产了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且搭载这两款电池的车型比例不断提高。

多技术路线上,在纯电技术和甲醇能源之外,雷神超级混动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是在内燃机市场上,吉利与法国雷诺集团及沙特阿美合资成立的HORSE动力总成公司,也在持续研发世界级水平的内燃机动力总成。
尽管多动力的策略未变,但世界形势和行业竞争的变化也要求企业及时调整战略,主动适应环境变迁。   
今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新型全阶段,《台州宣言》也是吉利迎接新阶段挑战,致力实现新发展的战略纲领。

沿着这一战略布局,吉利在三个月时间里快速聚焦回汽车主业,通过战略整合协调内部资源,并围绕汽车主业,强化在“天地一体”、软硬件布局、基础技术与核心部件共享、模块架构升级等科技生态领域的协同。
17年前,吉利《宁波宣言》出台,宣布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的战略转型。如今,“低价”风波再起,在相似的时代节点上,吉利再次顺势而变,抓住汽车行业变革机遇进行战略审视、战略扫描,最终形成战略共识,《台州宣言》的贯彻将有利于把吉利的竞争力和战斗力提升到新阶段。
而不论是提高用户满意度还是企业竞争力,关键都在于“人”的作用。
吉利内部有一个共识:员工的心构成了企业的元气,员工的“自驱力”汇聚一起,就将凝聚为推动企业迅速前进的强大“元动力”。
今年李书福的新年致辞中同样强调:“企业的成败在于企业的元气,企业的元气在于员工的信心”
那么对企业而言,如何提振员工信心壮大企业进步的“元动力”呢?
现代企业最通用的方式是以管理促进生产,这的确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在2019年前,吉利也通过生产管理促进员工创新和技能提升。但当企业逐步壮大,员工与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时,关注员工权利和权益方能留住人才。
2021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李书福就曾表示:“要为一线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好的职业条件,加大培训投资的力度,提升职业能力,让千千万万的一线劳动者工作有奔头、生活有保障、家庭是小康,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沿着自己的专业方向安心稳定的工作,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在产业链上传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收获尊严、成就梦想、成就幸福”。
从企业的集体利益关注到个体的成长价值,这是现代企业ESG理念的进化。
2022年,吉利控股首次发布全球ESG战略,不仅在绿色产品上有电动汽车和绿色甲醇的领先研制,在企业容易忽略的碳管理层面,自主研发的数智化碳管理平台“吉碳云”也覆盖了吉利旗下多个子品牌、制造基地等共90多个主体核算组织层面碳排放,帮助吉利体系100多款车型、上万个零部件核算碳足迹,在产业链上游2,000余家供应商落地应用。
更关键的是,吉利对于ESG和企业责任的思考,已经走过了法律、经济基本层面,正关注更广阔的个体价值实现。
目前,吉利绿跑道助童公益项目已先后走进超过100所小学,助力超5万名学生放飞梦想;由LEVC专业无障碍车型组成的车队,已帮助超过6000名儿童圆梦迪士尼;“AED上车”公益行动,率先完成全国首支AED无障碍爱心车队组建并接入当地急救中心系统,同时搭建车主志愿者体系,线上AED普及超10万人……
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探索、用户至上的理念、因时而变的战略引领、以及关注个体命运的责任担当,这些价值观与行为结合一起,就还原了吉利此次重新强调的企业使命:让世界充满吉利。
这既是指吉利的产品、生态、品牌充满世界,更是指吉利承担社会责任,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向全世界传播真、善、美的共同价值,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带来吉祥美好和顺利快乐。在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实现发展。
结语
回到吉利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其实会发现吉利的价值观与战略并非一成不变。
最典型的表现,李书福前两年的新年致辞更多是围绕吉利,总结吉利过去一年的品牌成绩。而今年的新年致辞,他选择从世界形势和碳中和战略讲起,来讲一个中国企业要如何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中自处。
变化缘何而来?
背后的逻辑是:在不确定性加强的当下,从前那套走“低价策略”的主流价值观无法适应一个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叉的时代。无论汽车行业或其他行业,都是如此。
比如,中国跨境电商企业Temu和Shein先后宣布,企业业务在越南被叫停。当中国低价产品威胁到他国中小企业生存问题时,一向爱“摸着中国的石头过河”的越南都开始“婉拒”中国企业进入。
再比如,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成长往往以“绿水青山”为代价,这是历史发展的局限性问题,我们无从避免。但如今,若企业仍未建立可持续发展路线,那么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价值高地,将没有中国企业的立足之地。出不了海,只能出局。
而保护劳工权益更加是现代企业面向海外市场的隐形规则。不仅是因为企业的名誉脆弱且珍贵,而且因为只有和最广大的劳动者站到同一边,企业才被全球市场准入。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上述种种理念,每一个都比价格战更能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
因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企业需要向内突破,以价值观的重塑进化指引战略布局,才能穿越周期,增强韧性。
不过,回到吉利身上,他的价值观既有变化,也有不变。
比如,关于不打价格战,坚持打““技术战、品牌战、品质战、服务战、企业的道德战”的战略,李书福早在2007年的《宁波宣言》就提出了。17年的实践与发展,证明了吉利的核心价值理念经得起历史检验与时间洗礼,奠定了吉利保持领先的思想基础。
其实,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都曾有健康的价值体系,但高度内卷式的市场环境让许多企业都走向了迷思。
而要避免无意义竞争和两败俱伤的庸俗结局,今天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思考清楚,如今的全球环境,企业还有多少技术升级、理念转型的窗口期?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这一价值体系,不仅决定了微观企业发展和个体命运,正如启蒙运动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一般,新能源车企的价值观塑造也依然决定着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最终成效。...从企业的集体利益关注到个体的成长价值,这是现代企业ESG理念的进化。

作者 |斯丝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人的一生似乎逃不开廉价二字。
以前,我们对外输出廉价劳动力,中国最低年收入水平一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甚至低于32个非洲国家。
现在,我们的“廉价产品”畅销国内外,Temu和Shein让9.9包邮购成了国际潮流,新能源汽车的一路降价让这一大宗商品都顶上了“低价倾销”的帽子。
虽说低价不代表廉价,但这至少会让人产生某种错觉:中国制造怎么还在用价格,这一初级手段来换市场?
前者尚能归因于历史遗留因素。在全社会受教育水平低的特殊时期,中国劳动力的优势就是抗压和训练有素。库克就曾说过,在中国,哪怕是午夜,一通电话、一包饼干一杯茶就能调动几万名富士康工人。
但后者又如何解释?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市场竞争中用价格举大旗显然不是因为“技不如人”,毕竟从五菱宏光MINIEV,比亚迪海豹到吉利极氪,日本业界已经拆解学习了遍。当然也不全因成本降低,毕竟在贴身肉搏的价格战里,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几乎都在“流血”冲锋。   
排除了技术和成本,剩下的就是思想问题,也就是价值观。
说到底,企业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决定了消费者在为什么买单。比如买耐克,消费者买的就不只是一双鞋,而是在支持“曼巴精神”。买Lululemon,瑜伽服之外,消费者买的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
这与“习惯性降价”的新能源汽车形成了鲜明对比。前后相较起来,消费者会持续为“曼巴精神”买单,却不会因“价低”而成为某家车企的忠实用户。因为低价之后,还有更低价。
所以,要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回到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解决思想问题就是前提。今天,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5年新年致辞也中提到:
“吉利不简单地打价格战,而是要长期坚持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以及企业的道德战”。
以怎样的姿态攻坚技术、提高品质、构建品牌、提升服务和道德,就决定了企业会形成怎样的价值体系。
而这一价值体系,不仅决定了微观企业发展和个体命运,正如启蒙运动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一般,新能源车企的价值观塑造也依然决定着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最终成效。
价值观决定行业高度
具体而言,企业的价值观如何影响中国新能源革命的进程?
先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犹太人在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生意火爆。第二个犹太人来了,发现来加油的人很多,就在边上开了个餐馆。第三个犹太人来了,想到小镇人流太大,就开了家酒店。第四个犹太人来了,察觉到住宿的人要买生活用品,于是开了超市……
同样的剧情放在中国,一个中国人在小镇上开了个加油站,第二个中国人来了,发现来加油的人很多,就开了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开了第三个加油站……最后几座加油站打起了价格战,大家都亏本甩卖,所有人都赚不到钱。
为什么一样的场景在中外语境里会有完全相反的结局?
虽然并不情愿承认,但事实就是,中国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太多,看到风口就一拥而上,结果同质化相当严重。而同质化市场里要取胜,最简单也最不费脑子的做法就是降价。
这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尤为相似。电动车成为蓝海时,上百家新势力一哄而上。特斯拉准入后,对标Model 3/Y成为了流量密码。一旦有人开始降价,行业立刻撕碎“不打价格战”的口头承诺。   
在“降价可耻但有效”的价值观裹挟下,本应是主流的技术竞争、品质竞争、服务竞争,都让位给了价格竞争。
但中国新能源革命的最终目的,或碳中和战略的本质,就是要以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从而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能源体系,摆脱传统石油体系的限制。
这一目的的实现进度,并不以终端产品的降价幅度为转移。相反,连续不断的价格战只会让消费者持币观望,反而拖累了清洁能源的普及速度。
更为关键的是,今天的电动汽车并不代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车的最终形态,但当价格战已经威胁到车企生存时,只会导致企业丧失技术创新或路线创新的动力,从而将新能源革命终结在毫无意义的价格战里。
也就是说,微观企业的价值观凝聚在一起,最终决定了行业的发展高度。而若新能源车市仍以价格战为主流,不仅行业偏离发展轨道,新能源革命同样失去其应有之义,中国新能源的“生产-传输-利用”链条也将因利用端新能源车的发展停滞,而中断良性循环。
那么,价格战之外,今天的中国新能源车企,理应以怎样的价值理念,方能托举起中国新能源革命和汽车制造业明珠?
新能源车行业的价值观
事实上,“车企需要怎样的价值观”和“消费者希望新能源车行业如何进步”,这两个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最终都指向行业发展高度。
那么,从行业发展高度的角度来看,一个健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首先,作为一个孕育在“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使命里的新行业,他理应是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的。
而当前以锂电为核心动力系统的新能源车,虽然摆脱了燃油车的尾气黑烟,但从资源获取角度来说,锂并非可再生资源;从补能角度来说,无论是充电补能还是换电补能,源头电力获取仍以非环境友好型的火力发电为主。
所以,新能源车行业要保持进步,就需要企业以可持续的核心理念,探索多能源的动力路线,避免陷入“电动汽车就等于新能源车”的思维局限。
其次,无论核心动能如何变化,新能源车仍然是除房地产之外,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最大宗商品。尤其对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一辆车服务一个家庭”最为常见。
因而,为用户负责,理应是企业和行业的最大关切。   
而用户体验,绝不仅仅关乎价格,更关系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今年商超企业胖东来的爆火也说明一个事实:
消费者不需要企业以极致低价来讨好自己,他们乐意在享受到优质服务和产品的同时,与企业实现双赢。
所以,一个真正为用户负责的车企,也理应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以工匠精神打磨好产品、服务好消费者。
此外,新能源车企既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不论是经济效益的产生,还是社会价值的实现,都必须以“人”为纽带。
换言之,一个健康的新能源车行业和新能源车企业,既要坚持环境可持续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也需要关注员工权益,推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吉利,“让世界充满吉利”
放在全球汽车行业里会发现,车企都曾不同程度地向前述的价值观冲锋。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要选一家兼顾上述三种理念的车企,中国企业吉利控股算得上一个样本。   
一方面,在行业仍处于电动汽车价格竞赛时,吉利已经为中国新能源革命的实现摸索出了另一种解法。
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点燃主火炬的是人们从前不曾预想过的清洁燃料:零碳甲醇。这一零碳甲醇,是由吉利等联合相关各方共同生产制备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由吉利远程甲醇动力重卡提供运输保障。
清洁能源驱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运送清洁能源,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新能源“生产-传输-利用”链条闭环实现的表现。
今年,吉利发起了内蒙古阿拉善盟50万吨绿色甲醇首期10万吨项目动工。李书福表示:“这是把风能、太阳能等不稳定绿色电能就地消纳转变成可常温常压存储、运输的稳定液体能源的大型商业项目,只有商业化可行的项目才能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继亚运会后,吉利成为了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官方合作伙伴,将提供950辆智能精品车,其中包括350辆甲醇汽车,提供低温环境下高效绿色出行解决方案。
从甲醇驱动的新能源车,到零碳甲醇点燃的亚运火炬,吉利的能源实践其实超出了车企的范畴。
或许可以预想,未来,吉利对甲醇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承载在新能源汽车上,在更广阔的储能、发电等环节都有用武之地。而中国新能源革命,也因实践主体的多元化探索,产生了更大的想象力。   
实际上,在昨天发布的《吉利文化纲要》中,除了明确要以“可油可电可醇”的产品和服务来引领绿色智能通行生态,吉利也重申了“用户至上、战略引领、元动力保障”的核心价值观。
再回溯吉利的一路进化,会发现 “以用户为中心”和“用户至上”的价值观早已是他的成长基因。用户主义其实就是这家企业的长期主义。
正因看到了用户不追求极致低价,需要领先技术和优质服务的需求,李书福才向生态伙伴喊话:“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坚持长期主义,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精品汽车,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物超所值。”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吉利躬身于技术创新,以大国工匠精神打磨好产品。在核心电池系统上,吉利研发并批量投产了金砖电池、神盾短刀电池,且搭载这两款电池的车型比例不断提高。

多技术路线上,在纯电技术和甲醇能源之外,雷神超级混动科技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是在内燃机市场上,吉利与法国雷诺集团及沙特阿美合资成立的HORSE动力总成公司,也在持续研发世界级水平的内燃机动力总成。
尽管多动力的策略未变,但世界形势和行业竞争的变化也要求企业及时调整战略,主动适应环境变迁。   
今年9月,吉利发布《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新型全阶段,《台州宣言》也是吉利迎接新阶段挑战,致力实现新发展的战略纲领。

沿着这一战略布局,吉利在三个月时间里快速聚焦回汽车主业,通过战略整合协调内部资源,并围绕汽车主业,强化在“天地一体”、软硬件布局、基础技术与核心部件共享、模块架构升级等科技生态领域的协同。
17年前,吉利《宁波宣言》出台,宣布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的战略转型。如今,“低价”风波再起,在相似的时代节点上,吉利再次顺势而变,抓住汽车行业变革机遇进行战略审视、战略扫描,最终形成战略共识,《台州宣言》的贯彻将有利于把吉利的竞争力和战斗力提升到新阶段。
而不论是提高用户满意度还是企业竞争力,关键都在于“人”的作用。
吉利内部有一个共识:员工的心构成了企业的元气,员工的“自驱力”汇聚一起,就将凝聚为推动企业迅速前进的强大“元动力”。
今年李书福的新年致辞中同样强调:“企业的成败在于企业的元气,企业的元气在于员工的信心”
那么对企业而言,如何提振员工信心壮大企业进步的“元动力”呢?
现代企业最通用的方式是以管理促进生产,这的确适用于企业发展的前期阶段。在2019年前,吉利也通过生产管理促进员工创新和技能提升。但当企业逐步壮大,员工与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时,关注员工权利和权益方能留住人才。
2021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李书福就曾表示:“要为一线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好的职业条件,加大培训投资的力度,提升职业能力,让千千万万的一线劳动者工作有奔头、生活有保障、家庭是小康,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沿着自己的专业方向安心稳定的工作,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在产业链上传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收获尊严、成就梦想、成就幸福”。
从企业的集体利益关注到个体的成长价值,这是现代企业ESG理念的进化。
2022年,吉利控股首次发布全球ESG战略,不仅在绿色产品上有电动汽车和绿色甲醇的领先研制,在企业容易忽略的碳管理层面,自主研发的数智化碳管理平台“吉碳云”也覆盖了吉利旗下多个子品牌、制造基地等共90多个主体核算组织层面碳排放,帮助吉利体系100多款车型、上万个零部件核算碳足迹,在产业链上游2,000余家供应商落地应用。
更关键的是,吉利对于ESG和企业责任的思考,已经走过了法律、经济基本层面,正关注更广阔的个体价值实现。
目前,吉利绿跑道助童公益项目已先后走进超过100所小学,助力超5万名学生放飞梦想;由LEVC专业无障碍车型组成的车队,已帮助超过6000名儿童圆梦迪士尼;“AED上车”公益行动,率先完成全国首支AED无障碍爱心车队组建并接入当地急救中心系统,同时搭建车主志愿者体系,线上AED普及超10万人……
可持续发展路线的探索、用户至上的理念、因时而变的战略引领、以及关注个体命运的责任担当,这些价值观与行为结合一起,就还原了吉利此次重新强调的企业使命:让世界充满吉利。
这既是指吉利的产品、生态、品牌充满世界,更是指吉利承担社会责任,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向全世界传播真、善、美的共同价值,为客户、员工、合作伙伴带来吉祥美好和顺利快乐。在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实现发展。
结语
回到吉利三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其实会发现吉利的价值观与战略并非一成不变。
最典型的表现,李书福前两年的新年致辞更多是围绕吉利,总结吉利过去一年的品牌成绩。而今年的新年致辞,他选择从世界形势和碳中和战略讲起,来讲一个中国企业要如何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中自处。
变化缘何而来?
背后的逻辑是:在不确定性加强的当下,从前那套走“低价策略”的主流价值观无法适应一个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交叉的时代。无论汽车行业或其他行业,都是如此。
比如,中国跨境电商企业Temu和Shein先后宣布,企业业务在越南被叫停。当中国低价产品威胁到他国中小企业生存问题时,一向爱“摸着中国的石头过河”的越南都开始“婉拒”中国企业进入。
再比如,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成长往往以“绿水青山”为代价,这是历史发展的局限性问题,我们无从避免。但如今,若企业仍未建立可持续发展路线,那么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价值高地,将没有中国企业的立足之地。出不了海,只能出局。
而保护劳工权益更加是现代企业面向海外市场的隐形规则。不仅是因为企业的名誉脆弱且珍贵,而且因为只有和最广大的劳动者站到同一边,企业才被全球市场准入。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上述种种理念,每一个都比价格战更能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
因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企业需要向内突破,以价值观的重塑进化指引战略布局,才能穿越周期,增强韧性。
不过,回到吉利身上,他的价值观既有变化,也有不变。
比如,关于不打价格战,坚持打““技术战、品牌战、品质战、服务战、企业的道德战”的战略,李书福早在2007年的《宁波宣言》就提出了。17年的实践与发展,证明了吉利的核心价值理念经得起历史检验与时间洗礼,奠定了吉利保持领先的思想基础。
其实,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都曾有健康的价值体系,但高度内卷式的市场环境让许多企业都走向了迷思。
而要避免无意义竞争和两败俱伤的庸俗结局,今天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思考清楚,如今的全球环境,企业还有多少技术升级、理念转型的窗口期?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一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智谷趋势为中产阶级的资本觉醒服务,帮助更多人获得财富。宏观经济、商业逻辑、企业兴衰、产业转型……这里有最真实的中国,有许多人难以察觉到的趋势信号。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