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巨头奔向港股!

格隆汇新股

1周前

按Wind一级行业来划分,2024年在港股上市的70家企业中,来自工业和信息技术两个行业的新股数量最多,均为17家;其次是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分别有10家和9家公司上市。

作者 :发哥说新股
来源:格隆汇IPO研究院

2024年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了尾声,港股IPO市场也见证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在各项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港股IPO募资金额较2023年有所回暖;2025年预计在多家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的推动下,港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和金额会有进一步改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4年港股IPO的具体情况。

01

2024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增89%

2024年,港股共70只新股IPO上市,上市新股数量与2023年持平。

不过,2024年新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约876亿港元,远超2023年的463亿港元,同比增长89%,这主要得益于美的集团、地平线机器人、顺丰控股、华润饮料这些大型IPO上市的拉动。

从2024年各月的表现来看,7月和12月是上市数量最多的两个月,均上市了10家。9月IPO募资金额最大,主要是因为美的集团在9月17日登陆了港股。

2024年,港股IPO募资金额排名前三的新股分别是美的集团、地平线机器人-W、顺丰控股,分别募资356.66亿港元、60.87亿港元、58.31亿港元,三家公司合计募了475.84亿港元,占到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的54.3%。

其中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均已经在A股上市,此次赴港实现了A+H双重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是近三年来港股最大的IPO。

速腾聚创以10.59亿港元的募资金额排在第十名,70家新股的中位募资金额为4.2亿元;除美的集团外,其余69家新股的平均募资金额为7.49亿港元。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今年在港股上市的70只新股中,共42家在上市首日收涨,3家收平,25家收跌,上市首日破发率为35.7%,远高于A股市场新股1%左右的首日破发率。

其中,首日涨幅前两名是经纬天地、泓基集团,分别上涨164%、136%;不过,这两家公司募集资金金额较小,均只有1.2亿港元,首发价格也较低,都在1港元左右。首日涨幅前十名的公司中,只有毛戈平和老铺黄金的募资金额超过了10亿港元。

按Wind一级行业来划分,2024年在港股上市的70家企业中,来自工业和信息技术两个行业的新股数量最多,均为17家;其次是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分别有10家和9家公司上市。

据Wind数据显示,与A股相比,港股的中签率分化比较大,今年港股新股共有7家公司整体中签率超过50%。

草姬集团以1216.79倍的认购倍数成为今年港股的“超购王”,整体中签率仅0.08%,上市首日上涨10.4%,不过此后6个交易日下跌了32.85%。晶科电子股份以987.45倍的认购倍数紧随其后,中签率为0.1%。

2024年登陆港股上市的企业中,有许多来自内地,其中北京、深圳分别新增11家港股上市企业,上海新增6家,进入前三名。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有71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2023年也有21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的热度高涨。随着今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情绪有所升温,加上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以及香港在优化上市审核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意愿进一步提升。

12月27日,万亿市值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公告赴港上市计划,有望成为明年港股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彭博社报道称,宁德时代计划在香港二次上市,可能筹集至少50亿美元,约合360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2024年有22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领域。

其中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等已于今年下半年先后登陆港股;康乐卫士1月29日递交了发行H股申请,成为北交所第一家拟赴港上市的企业;歌尔股份、南山铝业、科大讯飞等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02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政策暖风频吹,2025年有望继续回温

政策方面,2024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激活香港市场。

在上市审批流程方面,2024年11月,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曾表示,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时可以进入快速审批流程。

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进一步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的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2月19日,香港联交所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刊发咨询文件,其中包括拟降低A+H股发行人在香港上市的最低H股数门槛。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刘国贤表示,香港联交所此次对公开市场的优化建议旨在为A股发行人赴港上市提供更大的灵活度,并确保他们的股票在香港市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引未盈利、无收入的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在2023年3月底正式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并在今年8月宣布就《上市规则》作出短期修改,进一步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8月23日,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市值门槛,同时下调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并对第三方投资者的独立性做了重新规定。

其中,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下调33%;未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则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下调20%。

如今已有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希迪智驾、越疆机器人、五一视界5家公司根据港交所18C上市规则提交了上市申请。

对于2025年港股IPO市场的前景,德勤中国表示,美国再次降息以及中国内地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将增强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的动力和投资情绪。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估计,2025年香港市场预计会迎来80只新股,融资1300至1500亿港元,直言香港绝对有能力争取打入三甲。

欧振兴估计,2025年香港至少有5只集资规模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以上的新股,当中不少于3只预计是A股公司,亦预计有来自消费及金融的企业;至于集资规模50亿港元的新股预计有5只。

安永团队认为,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支持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政策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共同影响下,2025年香港IPO活动有望重拾升势并有机会重返全球排名前列。同时,内地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18C企业、A+H企业上市或将继续多点开花,推升香港IPO活动。

(正文完)

更专业详细的市场机会分享,欢迎加入《格隆汇研究院群英会》全天候直播:带你厘清真相,识别潜在风险,抓准真机会。

扫码加入《格隆汇研究院群英会》
带你厘清真相,抓准真机会!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本市场资讯~

热门文章



*讯飞医疗:AI医疗领军者今起上市,价值风口上的成长底色
*曾要在A股募资88亿的龙头,排队600多天后终止IPO!
*华为哈勃投出一家智驾IPO!
*44名员工撑起4亿营收,这家夫妻店要上市了!
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按Wind一级行业来划分,2024年在港股上市的70家企业中,来自工业和信息技术两个行业的新股数量最多,均为17家;其次是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分别有10家和9家公司上市。

作者 :发哥说新股
来源:格隆汇IPO研究院

2024年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了尾声,港股IPO市场也见证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在各项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港股IPO募资金额较2023年有所回暖;2025年预计在多家A股公司赴港双重上市的推动下,港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和金额会有进一步改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4年港股IPO的具体情况。

01

2024年港股IPO募资总额增89%

2024年,港股共70只新股IPO上市,上市新股数量与2023年持平。

不过,2024年新股首发募集资金累计约876亿港元,远超2023年的463亿港元,同比增长89%,这主要得益于美的集团、地平线机器人、顺丰控股、华润饮料这些大型IPO上市的拉动。

从2024年各月的表现来看,7月和12月是上市数量最多的两个月,均上市了10家。9月IPO募资金额最大,主要是因为美的集团在9月17日登陆了港股。

2024年,港股IPO募资金额排名前三的新股分别是美的集团、地平线机器人-W、顺丰控股,分别募资356.66亿港元、60.87亿港元、58.31亿港元,三家公司合计募了475.84亿港元,占到今年港股IPO募资总额的54.3%。

其中美的集团和顺丰控股均已经在A股上市,此次赴港实现了A+H双重上市,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团是近三年来港股最大的IPO。

速腾聚创以10.59亿港元的募资金额排在第十名,70家新股的中位募资金额为4.2亿元;除美的集团外,其余69家新股的平均募资金额为7.49亿港元。

从上市首日表现来看,今年在港股上市的70只新股中,共42家在上市首日收涨,3家收平,25家收跌,上市首日破发率为35.7%,远高于A股市场新股1%左右的首日破发率。

其中,首日涨幅前两名是经纬天地、泓基集团,分别上涨164%、136%;不过,这两家公司募集资金金额较小,均只有1.2亿港元,首发价格也较低,都在1港元左右。首日涨幅前十名的公司中,只有毛戈平和老铺黄金的募资金额超过了10亿港元。

按Wind一级行业来划分,2024年在港股上市的70家企业中,来自工业和信息技术两个行业的新股数量最多,均为17家;其次是可选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分别有10家和9家公司上市。

据Wind数据显示,与A股相比,港股的中签率分化比较大,今年港股新股共有7家公司整体中签率超过50%。

草姬集团以1216.79倍的认购倍数成为今年港股的“超购王”,整体中签率仅0.08%,上市首日上涨10.4%,不过此后6个交易日下跌了32.85%。晶科电子股份以987.45倍的认购倍数紧随其后,中签率为0.1%。

2024年登陆港股上市的企业中,有许多来自内地,其中北京、深圳分别新增11家港股上市企业,上海新增6家,进入前三名。

中国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有71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2023年也有21家企业获境外首发备案和全流通备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上市公司赴港双重上市的热度高涨。随着今年9月美联储开启降息,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市场情绪有所升温,加上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支持,以及香港在优化上市审核机制等方面的努力,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意愿进一步提升。

12月27日,万亿市值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公告赴港上市计划,有望成为明年港股市场最大的看点之一。彭博社报道称,宁德时代计划在香港二次上市,可能筹集至少50亿美元,约合360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2024年有22家A股上市公司筹划或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有色金属等领域。

其中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等已于今年下半年先后登陆港股;康乐卫士1月29日递交了发行H股申请,成为北交所第一家拟赴港上市的企业;歌尔股份、南山铝业、科大讯飞等公司计划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

02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政策暖风频吹,2025年有望继续回温

政策方面,2024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了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激活香港市场。

在上市审批流程方面,2024年11月,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曾表示,对于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时可以进入快速审批流程。

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进一步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的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2月19日,香港联交所就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市场定价及公开市场规定刊发咨询文件,其中包括拟降低A+H股发行人在香港上市的最低H股数门槛。

毕马威中国资本市场及执业技术主管合伙人刘国贤表示,香港联交所此次对公开市场的优化建议旨在为A股发行人赴港上市提供更大的灵活度,并确保他们的股票在香港市场保持充足的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吸引未盈利、无收入的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在2023年3月底正式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并在今年8月宣布就《上市规则》作出短期修改,进一步下调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8月23日,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时的市值门槛,同时下调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并对第三方投资者的独立性做了重新规定。

其中,已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下调33%;未商业化公司市值门槛则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下调20%。

如今已有晶泰科技、黑芝麻智能、希迪智驾、越疆机器人、五一视界5家公司根据港交所18C上市规则提交了上市申请。

对于2025年港股IPO市场的前景,德勤中国表示,美国再次降息以及中国内地推出更多经济刺激措施将增强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的动力和投资情绪。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估计,2025年香港市场预计会迎来80只新股,融资1300至1500亿港元,直言香港绝对有能力争取打入三甲。

欧振兴估计,2025年香港至少有5只集资规模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以上的新股,当中不少于3只预计是A股公司,亦预计有来自消费及金融的企业;至于集资规模50亿港元的新股预计有5只。

安永团队认为,在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支持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的政策以及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共同影响下,2025年香港IPO活动有望重拾升势并有机会重返全球排名前列。同时,内地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18C企业、A+H企业上市或将继续多点开花,推升香港IPO活动。

(正文完)

更专业详细的市场机会分享,欢迎加入《格隆汇研究院群英会》全天候直播:带你厘清真相,识别潜在风险,抓准真机会。

扫码加入《格隆汇研究院群英会》
带你厘清真相,抓准真机会!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本市场资讯~

热门文章



*讯飞医疗:AI医疗领军者今起上市,价值风口上的成长底色
*曾要在A股募资88亿的龙头,排队600多天后终止IPO!
*华为哈勃投出一家智驾IPO!
*44名员工撑起4亿营收,这家夫妻店要上市了!
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