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受益于生成式AI爆发,英伟达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英伟达GPU“一芯难求”的同时,不少国产GPU企业也走在了奋起直追的路上。
2024年12月20日,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图形显卡驱动,这次升级可让包括《黑神话:悟空》在内的多款游戏体验感大增。忙着技术升级的同时,摩尔线程也在积极冲击着IPO的大门。
不久前的11月中旬,摩尔线程启动了A股IPO辅导备案。由于其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担任英伟达高层多年,摩尔线程也被打上了“中国英伟达”的标签。
相关信息披露,摩尔线程目前估值255亿元,启动上市前已完成数轮累积数十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深创投、中银国际、建银国际、招商局创投、红杉资本等知名国资和风投机构。
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已经是2024年以来,国内第三家开启上市进程的国产GPU企业了。今年8月、9月,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也相继取得了资本进展,宣布启动IPO进程。
2016年,黄仁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提到,从来没想过GPU会被用于游戏以外的领域。此后,英伟达陆续推出了AI加速卡,并战略性地布局了CUDA(利用GPU并行计算加速的编程模型)软件生态。黄仁勋也未曾想到,这个一度不被业内看好的决策,让英伟达意外扼住了人工智能的产业命脉。
当英伟达坐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时,国产GPU企业却因技术阻断,遭遇了严峻挑战,也让“国产替代”变得迫在眉睫。
2019年到2020年,国内掀起了芯片创业的第一轮浪潮。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沐曦等初创公司纷纷涌现出来。
摩尔线程便踩中了这波风口。其创始人张建中,曾在英伟达担任了十余年的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因此,摩尔线程也被称为最像英伟达的中国公司。
身为摩尔线程创始人的张建中,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后曾在戴尔、惠普等IT巨头公司担任要职。但他履历的高光时刻,还是在英伟达时期。
2005年,张建中加入英伟达,一干就是15年,一直做到了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这期间,张建中的主要职责,便是不断开拓英伟达GPU在中国的生态系统。其任职期内,英伟达GPU在中国的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升到了2020年的80%。
摩尔线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建中
2020年10月,当英伟达进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时,张建中却选择离任,转而创办了摩尔线程。凭借深厚的经验和人脉,张建中聚拢了一批拥有英伟达、微软、英特尔、AMD、ARM等背景的技术人才,摩尔线程CTO张钰勃也来自英伟达。
《财经天下》在招聘平台上发现,摩尔线程发布的职位中,不少职位都要求有GPU开发经验。因张建中的背景与销售资源积淀,摩尔线程在创业之初,融资便颇为顺利,资本方囊括了国资、大厂战投、知名创投。
据《财新》梳理,2020年12月摩尔线程获五源资本、红杉中国等天使轮投资。2021年2月、11月先后完成了Pre-A轮数十亿元、A轮20亿元的融资,股东包括了联想创投、腾讯投资、深创投、纪源资本、招商局创投、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等。
2022年12月,摩尔线程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股东包括中国移动旗下产业基金等。2023年11月,摩尔线程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厚雪资本、中和资本等。
2023年11月,由于国际环境变化,摩尔线程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张建中发布全员信称,唯有主动求变才能对抗外部的不确定性,表示摩尔线程将聚焦于GPU研发。“这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必选项,也是个艰难的抉择。”
目前,摩尔线程客户已覆盖了头部运营商、大型国有银行、大模型创业公司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客户是相对更注重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企业,它们也是“国产替代”芯片核心的客群。
客观来说,目前国产GPU与英伟达的技术沉淀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内科技创企又是如何在其间,找到英伟达的市场罅隙的?
英伟达如今的发展,也远非两年前那般顺利。虽然富国银行统计,英伟达在全球数据中心AI加速市场中,仍占据98%的份额。但2024年,这家芯片巨头已经先后在法国、欧盟遭遇了反垄断调查。甚至在总部所在地美国,它也被戴上了“反垄断”的镣铐。
这也给GPU创企,留下了成长空间。
成立之初,摩尔线程便喊出了要打造“全功能GPU”的口号。所谓“全功能GPU”指的是,除了游戏图形渲染功能以外,还要实现AI计算加速、视频编解码、物理仿真、科学计算五个功能。
在组织架构上,摩尔线程采用的是与英伟达相似的设计。公司成立了“AISG”(AI战略部)和“MCSG”(元计算战略部)两个部门,分别专注于AI芯片和消费级显卡的研发。这也使得,摩尔线程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它是国内GPU创企中,仅有的在B端和C端均有布局的企业。
在海内外技术交流壁垒不断抬升的背景下,研发速度成了制胜关键。短短四年多时间,摩尔线程已经推出了三款全功能GPU芯片。
2021年,在摩尔线程成立300天后,公司便研制成功了第一款国产全功能GPU——“苏堤”,它同时拥有图形处理和AI计算的能力。2022年,摩尔线程又发布了第二代多功能GPU芯片——“春晓”。2023年,针对大语言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处理能力,摩尔线程再次基于自研架构,推出了最新一代全功能GPU芯片——“曲院”。
2024年11月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摩尔线程展出的国产GPU芯片
针对大模型训练,今年7月,摩尔线程从千卡升级到了万卡规模的国产通用加速计算平台“夸娥智算集群”——由此成为首个挤上万卡牌桌的国产GPU企业。
在C端游戏显卡方面,摩尔线程2022年推出国产游戏显卡MTT S80,被誉为“国产游戏第一卡”,该显卡后来还被《黑神话:悟空》运行使用,这也是国内唯一可以支持DirectX 12的消费级显卡。
努力提升硬件性能的同时,摩尔线程也在尝试用“性价比”路线稳固市场地位,让国产AI芯片的价格变得越来越“香”。
《财经天下》查询京东销售平台发现,摩尔线程在售的MTTS80 游戏显卡售价仅为1499元。它对标的,正是英伟达推出的RTX 3060芯片,其市场价格最高曾突破5000元。因此,不少用户在购买摩尔线程显卡时,都指向了“性价比高”“运行稳定”等评价。
摩尔线程努力闯关的同时,国产GPU企业们也在积极自主创新。不少产品在性能上已经取得了进步,技术参数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比如,成立于2019年的壁仞科技,于2022年推出了算力芯片BR100,其峰值算力超过了英伟达A100 GPU 的三倍。成立于2018年的燧原科技,则于2021年推出了云端AI训练芯片“邃思2.0”。寒武纪于2023年,拿出了智能芯片思元590,性能对标的也是英伟达A100。
不过,也要客观看到,国产GPU在芯片设计、制程技术等多方面,与英伟达还有相当差距。
媒体报道称,在芯片设计上,国产芯片跟英伟达的差距依旧为12~18个月。制程上,英伟达已采用3纳米制程,而国内目前多止步于5~7纳米。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财经天下》分析表示,“国内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在保障基本需求方面是够用的。但在产品的技术积累方面,仍缺乏更多的磨练和校验。尤其在制程方面,还需要更为熟练的工艺和更多的产品测试。”
此外,GPU的竞争目前也开始从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比拼,转变为“硬件+软件”的综合生态能力较量。今年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就直言,“英伟达是一家软件公司”,指的便是其GPU产品“统治”AI的关键因素——CUDA生态。
在张毅看来,“所谓生态指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匹配和应用程度。我们知道,英伟达CUDA生态的应用还是十分广泛的。而国内企业尽管在产品和生态方面的整体投入方面不算低,但摊到每一个厂商,它的投入就显得薄弱了一些”。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在于,GPU是一个极度花钱的行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典型如摩尔线程推出的万卡集群,光造价成本就十分高昂。
张建中曾分享,“几万P(一种算力规模单位)的智算中心成本高达几十亿元,更大算力规模则需投资上百亿元。”
在GPU技术还需要向上攻坚的背景下,研发费用、算力中心的庞大投入,很容易拖垮创业公司,这也让芯片行业的洗牌速度开始加快。
2024年8月30日,曾估值高达150亿元的国产芯片企业“象帝先”召开全员会议,宣布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
而有“AI芯片第一股”之称的寒武纪,近年来研发投入还在持续加大。2023年,寒武纪研发投入11.18亿元,占当年营收比重高达157.53%。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的研发投入再度达到了6.59亿元,占营收比重的355.65%。
与此同时,以华为、阿里、字节等大厂为代表,各家基于资金和人才优势,也在积极酝酿下场。例如,华为曾是寒武纪2017年、2018年的核心客户。但近年来,随着华为开始涉足GPU投入,寒武纪来自华为的业务骤降。
即便拿到算力订单,面对当下to B业务普遍高昂且需要“堆人头”的执行费用,对GPU创企来说,利润率仍存在不小压力。
以“算力龙头”浪潮信息为例,其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合同负债增速为339%至77.25亿元。这也意味着公司订单相对充足,但其同期净利率仅为1.37%。
这也是中小GPU“独角兽”企业,正在遭遇的普遍难题。在越来越大的现金流压力面前,能真正大口吃到技术红利的企业还屈指可数。
因此,GPU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冲击上市仍是“国产英伟达”们获取资金弹药的重要途径。
而在等待资本市场的大门开启之前,它们也需要直面生存的考验。张建中曾直言,“摩尔线程目标为至少先存活10年”。在这场“国产替代”光荣而艰辛的征途中,中国算力企业的竞逐才刚刚开始。
过去两年,受益于生成式AI爆发,英伟达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美元。英伟达GPU“一芯难求”的同时,不少国产GPU企业也走在了奋起直追的路上。
2024年12月20日,国产GPU企业摩尔线程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图形显卡驱动,这次升级可让包括《黑神话:悟空》在内的多款游戏体验感大增。忙着技术升级的同时,摩尔线程也在积极冲击着IPO的大门。
不久前的11月中旬,摩尔线程启动了A股IPO辅导备案。由于其创始人兼CEO张建中曾担任英伟达高层多年,摩尔线程也被打上了“中国英伟达”的标签。
相关信息披露,摩尔线程目前估值255亿元,启动上市前已完成数轮累积数十亿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深创投、中银国际、建银国际、招商局创投、红杉资本等知名国资和风投机构。
截至目前,摩尔线程已经是2024年以来,国内第三家开启上市进程的国产GPU企业了。今年8月、9月,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也相继取得了资本进展,宣布启动IPO进程。
2016年,黄仁勋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提到,从来没想过GPU会被用于游戏以外的领域。此后,英伟达陆续推出了AI加速卡,并战略性地布局了CUDA(利用GPU并行计算加速的编程模型)软件生态。黄仁勋也未曾想到,这个一度不被业内看好的决策,让英伟达意外扼住了人工智能的产业命脉。
当英伟达坐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时,国产GPU企业却因技术阻断,遭遇了严峻挑战,也让“国产替代”变得迫在眉睫。
2019年到2020年,国内掀起了芯片创业的第一轮浪潮。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沐曦等初创公司纷纷涌现出来。
摩尔线程便踩中了这波风口。其创始人张建中,曾在英伟达担任了十余年的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因此,摩尔线程也被称为最像英伟达的中国公司。
身为摩尔线程创始人的张建中,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后曾在戴尔、惠普等IT巨头公司担任要职。但他履历的高光时刻,还是在英伟达时期。
2005年,张建中加入英伟达,一干就是15年,一直做到了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这期间,张建中的主要职责,便是不断开拓英伟达GPU在中国的生态系统。其任职期内,英伟达GPU在中国的市占率从2008年的不到50%,升到了2020年的80%。
摩尔线程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建中
2020年10月,当英伟达进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时,张建中却选择离任,转而创办了摩尔线程。凭借深厚的经验和人脉,张建中聚拢了一批拥有英伟达、微软、英特尔、AMD、ARM等背景的技术人才,摩尔线程CTO张钰勃也来自英伟达。
《财经天下》在招聘平台上发现,摩尔线程发布的职位中,不少职位都要求有GPU开发经验。因张建中的背景与销售资源积淀,摩尔线程在创业之初,融资便颇为顺利,资本方囊括了国资、大厂战投、知名创投。
据《财新》梳理,2020年12月摩尔线程获五源资本、红杉中国等天使轮投资。2021年2月、11月先后完成了Pre-A轮数十亿元、A轮20亿元的融资,股东包括了联想创投、腾讯投资、深创投、纪源资本、招商局创投、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自动驾驶企业小马智行等。
2022年12月,摩尔线程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股东包括中国移动旗下产业基金等。2023年11月,摩尔线程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厚雪资本、中和资本等。
2023年11月,由于国际环境变化,摩尔线程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张建中发布全员信称,唯有主动求变才能对抗外部的不确定性,表示摩尔线程将聚焦于GPU研发。“这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必选项,也是个艰难的抉择。”
目前,摩尔线程客户已覆盖了头部运营商、大型国有银行、大模型创业公司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客户是相对更注重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企业,它们也是“国产替代”芯片核心的客群。
客观来说,目前国产GPU与英伟达的技术沉淀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内科技创企又是如何在其间,找到英伟达的市场罅隙的?
英伟达如今的发展,也远非两年前那般顺利。虽然富国银行统计,英伟达在全球数据中心AI加速市场中,仍占据98%的份额。但2024年,这家芯片巨头已经先后在法国、欧盟遭遇了反垄断调查。甚至在总部所在地美国,它也被戴上了“反垄断”的镣铐。
这也给GPU创企,留下了成长空间。
成立之初,摩尔线程便喊出了要打造“全功能GPU”的口号。所谓“全功能GPU”指的是,除了游戏图形渲染功能以外,还要实现AI计算加速、视频编解码、物理仿真、科学计算五个功能。
在组织架构上,摩尔线程采用的是与英伟达相似的设计。公司成立了“AISG”(AI战略部)和“MCSG”(元计算战略部)两个部门,分别专注于AI芯片和消费级显卡的研发。这也使得,摩尔线程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它是国内GPU创企中,仅有的在B端和C端均有布局的企业。
在海内外技术交流壁垒不断抬升的背景下,研发速度成了制胜关键。短短四年多时间,摩尔线程已经推出了三款全功能GPU芯片。
2021年,在摩尔线程成立300天后,公司便研制成功了第一款国产全功能GPU——“苏堤”,它同时拥有图形处理和AI计算的能力。2022年,摩尔线程又发布了第二代多功能GPU芯片——“春晓”。2023年,针对大语言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处理能力,摩尔线程再次基于自研架构,推出了最新一代全功能GPU芯片——“曲院”。
2024年11月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摩尔线程展出的国产GPU芯片
针对大模型训练,今年7月,摩尔线程从千卡升级到了万卡规模的国产通用加速计算平台“夸娥智算集群”——由此成为首个挤上万卡牌桌的国产GPU企业。
在C端游戏显卡方面,摩尔线程2022年推出国产游戏显卡MTT S80,被誉为“国产游戏第一卡”,该显卡后来还被《黑神话:悟空》运行使用,这也是国内唯一可以支持DirectX 12的消费级显卡。
努力提升硬件性能的同时,摩尔线程也在尝试用“性价比”路线稳固市场地位,让国产AI芯片的价格变得越来越“香”。
《财经天下》查询京东销售平台发现,摩尔线程在售的MTTS80 游戏显卡售价仅为1499元。它对标的,正是英伟达推出的RTX 3060芯片,其市场价格最高曾突破5000元。因此,不少用户在购买摩尔线程显卡时,都指向了“性价比高”“运行稳定”等评价。
摩尔线程努力闯关的同时,国产GPU企业们也在积极自主创新。不少产品在性能上已经取得了进步,技术参数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比如,成立于2019年的壁仞科技,于2022年推出了算力芯片BR100,其峰值算力超过了英伟达A100 GPU 的三倍。成立于2018年的燧原科技,则于2021年推出了云端AI训练芯片“邃思2.0”。寒武纪于2023年,拿出了智能芯片思元590,性能对标的也是英伟达A100。
不过,也要客观看到,国产GPU在芯片设计、制程技术等多方面,与英伟达还有相当差距。
媒体报道称,在芯片设计上,国产芯片跟英伟达的差距依旧为12~18个月。制程上,英伟达已采用3纳米制程,而国内目前多止步于5~7纳米。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财经天下》分析表示,“国内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在保障基本需求方面是够用的。但在产品的技术积累方面,仍缺乏更多的磨练和校验。尤其在制程方面,还需要更为熟练的工艺和更多的产品测试。”
此外,GPU的竞争目前也开始从硬件为主、软件为辅的比拼,转变为“硬件+软件”的综合生态能力较量。今年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就直言,“英伟达是一家软件公司”,指的便是其GPU产品“统治”AI的关键因素——CUDA生态。
在张毅看来,“所谓生态指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匹配和应用程度。我们知道,英伟达CUDA生态的应用还是十分广泛的。而国内企业尽管在产品和生态方面的整体投入方面不算低,但摊到每一个厂商,它的投入就显得薄弱了一些”。
另一个严峻的事实在于,GPU是一个极度花钱的行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典型如摩尔线程推出的万卡集群,光造价成本就十分高昂。
张建中曾分享,“几万P(一种算力规模单位)的智算中心成本高达几十亿元,更大算力规模则需投资上百亿元。”
在GPU技术还需要向上攻坚的背景下,研发费用、算力中心的庞大投入,很容易拖垮创业公司,这也让芯片行业的洗牌速度开始加快。
2024年8月30日,曾估值高达150亿元的国产芯片企业“象帝先”召开全员会议,宣布与员工终止劳动合同。
而有“AI芯片第一股”之称的寒武纪,近年来研发投入还在持续加大。2023年,寒武纪研发投入11.18亿元,占当年营收比重高达157.53%。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的研发投入再度达到了6.59亿元,占营收比重的355.65%。
与此同时,以华为、阿里、字节等大厂为代表,各家基于资金和人才优势,也在积极酝酿下场。例如,华为曾是寒武纪2017年、2018年的核心客户。但近年来,随着华为开始涉足GPU投入,寒武纪来自华为的业务骤降。
即便拿到算力订单,面对当下to B业务普遍高昂且需要“堆人头”的执行费用,对GPU创企来说,利润率仍存在不小压力。
以“算力龙头”浪潮信息为例,其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合同负债增速为339%至77.25亿元。这也意味着公司订单相对充足,但其同期净利率仅为1.37%。
这也是中小GPU“独角兽”企业,正在遭遇的普遍难题。在越来越大的现金流压力面前,能真正大口吃到技术红利的企业还屈指可数。
因此,GPU企业想要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冲击上市仍是“国产英伟达”们获取资金弹药的重要途径。
而在等待资本市场的大门开启之前,它们也需要直面生存的考验。张建中曾直言,“摩尔线程目标为至少先存活10年”。在这场“国产替代”光荣而艰辛的征途中,中国算力企业的竞逐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