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即将到来,近期多家券商发布了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的年度策略报告,多家券商同时看好创新药、出海、CXO、医疗服务等赛道。
创新药、出海、CXO和医疗服务等赛道被看好
近期,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银国际、西南证券、国元证券、浙商证券、方正证券、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等10余家券商发布了2025年度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
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增加以及政策的不断推动,多家券商同时看好创新药、出海、CXO以及医疗服务等赛道。
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自2017年以来,国内创新药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从政策层面看,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力度空前,政府持续推出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包括提供研发资金、加速审评审批流程等。
新政分别从支付端、融资端、审评端、考核端等多个维度全链条助推创新药的研发及商业化,彰显国家对创新药物全链条支持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随着创新药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进入收获期,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和获批的新药明显增加。
资料来源:国家药监局,光大证券研究所
1. 创新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从国内创新药企创新平台不断迭代、海外BD授权合作、国内商业化放量等多个维度来看,国产创新药在各自细分病种领域的市占率不断提升。
如在CLL/SLL,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放量迅速;诺诚健华奥布替尼国内三项适应症纳入医保,2024年前三季度奥布替尼国内实现销售6.93亿元,同比增长45%,2024年第三季度奥布替尼实现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75.5%。
在CML,江苏豪森氟马替尼作为二代BCR-ABLTKI,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第三代BCR-ABLTKI上市后销售放量,在国内BCR-ABLTKI药物市场中,国产创新药的份额不断提升。
2. 创新药liscense-out创新高
据医药魔方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相关交易中license-out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8%,其中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交易数量达3笔,占已披露金额的交易6%;大于10亿美元的交易数量13笔,均为license-out。
从金额来看,恒瑞医药领衔十余款创新药以超10亿美金成功出海,其中5款的总金额超过20亿美金,涉及的适应症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病、减重等。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年初至12月初已有超30款创新药成功出海,涉及恒瑞医药、康诺亚、亚盛医药、康宁杰瑞等。
医药产品出海周期上行
出海是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海外客户的付费将为国内公司创造更多利润来源。
除了创新药的liscense-out之外,原料药、高端制剂、器械出海是重要方向。
1. 专利悬崖密集到来,国内特色原料药企业出海迎来窗口期
根据IQVIA数据,2024-2028年,全球面临专利悬崖而损失的药品销售额约1920亿美元,相比2019-2023年的810亿美元,损失大幅增加。
仿制药制剂占比提升,带动仿制药特色原料药用量提升。2022-2027法规市场多款重磅大单品专利到期,国内原料药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阿哌沙班、恩格列净、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维格列汀、替格瑞洛、米拉贝隆、依度沙班、卡格列净等销售额峰值过十亿美元品种的法规市场核心专利也将陆续在2022-2027年间到期,9个品种合计销售额峰值超477亿美元,在2022-2027年专利到期品种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9-2028E全球面临专利悬崖风险的药品销售额(十亿美元);2022-2027 年部分原研大单品专利到期及销售情况
2. 海外制剂市场需求大,国内高端制剂出海企业逐步增多
美国等法规市场药品短缺水平仍处高位。根据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SHP)数据,2018年后美国药品持续短缺数量持续提升,2024Q3美国持续短缺的药品数量为277个。
根据FDA分析,美国药品短缺主要归因于FDA严格的GMP要求和原材料外部依赖。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药品短缺以注射剂品种为主,每年新发药品短缺中注射剂占比在50%左右,2024Q1-2024Q3新发短缺药品95种,其中注射剂占比48%。
美国注射剂盈利能力较强,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注射剂出海。截至2024年11月,复星医药拥有119个注射剂ANDA品种,健友拥有72个ANDA注射剂品种,两家国内注射剂领先企业ANDA数量快速增长,且均在美国拥有子公司。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普利制药等也在逐步扩容,分别拥有21、17、11个注射剂ANDA品种。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注射剂出海。
3. 新兴市场快速扩容,国产生物类似药出海前景广阔
新兴市场国家用药需求快速增长,拉美地区增速显著。
根据IQVIA的测算,2022-2026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CAGR为5.4%。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CAGR分别为3.9%、4.9%、0.2%,而南美、中东、东南亚(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CAGR分别为17.4%、6.3%、4.5%,整体增速相对较快,其中拉美地区增速尤其显著。
4. 器械出海:从低端到高端,从新兴市场切入欧美高端市场
随着国产医疗器械技术水平和产品力不断提升,为了寻求更大增长空间和应对国内集采、市场降速等,头部企业纷纷加入出海队伍。
从品类来看,目前出海进度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其中,新冠疫情显著加快了IVD产品与诊疗设备的出海脚步,高值耗材出海难度最大,近年来逐步取得一定突破,出海产品逐步从低端走向高端,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如高附加值医械产品(高值耗材、高端诊疗设备、常规IVD产品等)有望进入国际市场。
CXO:产业触底,服务价格趋稳,经营有望改善
CXO海外需求复苏,国内有望产业触底+支持政策兑现。
1. 海外市场需求率先复苏
一方面,美国进入降息通道,资金成本下降后投融资转向活跃,biotech类公司现金流改善后,研发、生产需求回暖;另一方面,疫情后各跨国药企主动进行了管线的调整,目前调整阵痛期已基本告一段落,新管线推进需求释放。
2. 产业周期触底
国内医药产业融资下降的影响自2022年开始传导至CXO,并在2023年愈演愈烈,延续至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服务价格逐季下降。
2024年2季度开始,价格竞争趋缓,部分领域服务价格已连续2个季度保持稳定。展望2025年,国内CXO产业的客户需求、价格体系下行空间已非常有限,行业有望触底,而其中的头部企业在份额提升、运营优化后收入、利润将重回增长。
3. 支持政策加码
2024年各政府部门持续推出相关政策,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其中CXO行业的下游——创新药是政策支持的核心方向之一,前述提到的2024年7月出台的《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研发、临床、审评审批、投融资等众多环节。
4. 经营改善,看好向上的趋势已在外向型CXO订单端初步反应
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在手订单(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共计438.2亿元,同比+35.2%,而2023年全年在手订单增长18%。其他如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等也呈现出新签订单金额、项目数逐步改善的状况。
消费复苏,医疗服务业绩有望修复
医疗服务价格近年来没有大规模调整,医疗服务尤其是消费性医疗服务业绩的下降主要系消费疲软所致。
在公立医疗机构的次均费用的下降主要来自药品和耗材的降价。2019年集采实施并逐步扩面,影响渐进,2020年后阶段性受疫情影响增速波动,2021年迄今次均费用持续下滑。
2023年Q2开始,受消费乏力等因素影响,消费属性医疗服务业绩增速放缓,且趋势延续至2024年。
眼科、口腔、体检等偏消费属性医疗服务赛道业绩在2024年前三季度,呈现低个位数增长或负增长趋势。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会议宣布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房贷利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强调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提振资本市场信心,10月继续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刺激经济,2025年经济有望复苏。
医疗服务需求具备较强刚性属性,随着未来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国内需求不断提振,业绩增速有望回升。其中,眼科、口腔、体检和中医馆类相关的消费属性较强的医疗服务有望迎来业绩拐点,是多个券商纷纷看好的赛道。
注:本文参考了多家券商医药行业2025年策略研报,如平安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浙商证券,国信证券、太平洋证券、东海证券等。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
2025年即将到来,近期多家券商发布了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的年度策略报告,多家券商同时看好创新药、出海、CXO、医疗服务等赛道。
创新药、出海、CXO和医疗服务等赛道被看好
近期,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银国际、西南证券、国元证券、浙商证券、方正证券、东吴证券、兴业证券等10余家券商发布了2025年度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
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增加以及政策的不断推动,多家券商同时看好创新药、出海、CXO以及医疗服务等赛道。
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自2017年以来,国内创新药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从政策层面看,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力度空前,政府持续推出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包括提供研发资金、加速审评审批流程等。
新政分别从支付端、融资端、审评端、考核端等多个维度全链条助推创新药的研发及商业化,彰显国家对创新药物全链条支持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随着创新药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进入收获期,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和获批的新药明显增加。
资料来源:国家药监局,光大证券研究所
1. 创新药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从国内创新药企创新平台不断迭代、海外BD授权合作、国内商业化放量等多个维度来看,国产创新药在各自细分病种领域的市占率不断提升。
如在CLL/SLL,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放量迅速;诺诚健华奥布替尼国内三项适应症纳入医保,2024年前三季度奥布替尼国内实现销售6.93亿元,同比增长45%,2024年第三季度奥布替尼实现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75.5%。
在CML,江苏豪森氟马替尼作为二代BCR-ABLTKI,亚盛医药奥雷巴替尼第三代BCR-ABLTKI上市后销售放量,在国内BCR-ABLTKI药物市场中,国产创新药的份额不断提升。
2. 创新药liscense-out创新高
据医药魔方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相关交易中license-out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8%,其中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交易数量达3笔,占已披露金额的交易6%;大于10亿美元的交易数量13笔,均为license-out。
从金额来看,恒瑞医药领衔十余款创新药以超10亿美金成功出海,其中5款的总金额超过20亿美金,涉及的适应症包括肿瘤、自身免疫病、减重等。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年初至12月初已有超30款创新药成功出海,涉及恒瑞医药、康诺亚、亚盛医药、康宁杰瑞等。
医药产品出海周期上行
出海是国内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海外客户的付费将为国内公司创造更多利润来源。
除了创新药的liscense-out之外,原料药、高端制剂、器械出海是重要方向。
1. 专利悬崖密集到来,国内特色原料药企业出海迎来窗口期
根据IQVIA数据,2024-2028年,全球面临专利悬崖而损失的药品销售额约1920亿美元,相比2019-2023年的810亿美元,损失大幅增加。
仿制药制剂占比提升,带动仿制药特色原料药用量提升。2022-2027法规市场多款重磅大单品专利到期,国内原料药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阿哌沙班、恩格列净、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维格列汀、替格瑞洛、米拉贝隆、依度沙班、卡格列净等销售额峰值过十亿美元品种的法规市场核心专利也将陆续在2022-2027年间到期,9个品种合计销售额峰值超477亿美元,在2022-2027年专利到期品种中占据重要地位。
2019-2028E全球面临专利悬崖风险的药品销售额(十亿美元);2022-2027 年部分原研大单品专利到期及销售情况
2. 海外制剂市场需求大,国内高端制剂出海企业逐步增多
美国等法规市场药品短缺水平仍处高位。根据美国医院药师协会(ASHP)数据,2018年后美国药品持续短缺数量持续提升,2024Q3美国持续短缺的药品数量为277个。
根据FDA分析,美国药品短缺主要归因于FDA严格的GMP要求和原材料外部依赖。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药品短缺以注射剂品种为主,每年新发药品短缺中注射剂占比在50%左右,2024Q1-2024Q3新发短缺药品95种,其中注射剂占比48%。
美国注射剂盈利能力较强,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注射剂出海。截至2024年11月,复星医药拥有119个注射剂ANDA品种,健友拥有72个ANDA注射剂品种,两家国内注射剂领先企业ANDA数量快速增长,且均在美国拥有子公司。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普利制药等也在逐步扩容,分别拥有21、17、11个注射剂ANDA品种。国内头部企业积极布局注射剂出海。
3. 新兴市场快速扩容,国产生物类似药出海前景广阔
新兴市场国家用药需求快速增长,拉美地区增速显著。
根据IQVIA的测算,2022-2026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CAGR为5.4%。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CAGR分别为3.9%、4.9%、0.2%,而南美、中东、东南亚(包括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CAGR分别为17.4%、6.3%、4.5%,整体增速相对较快,其中拉美地区增速尤其显著。
4. 器械出海:从低端到高端,从新兴市场切入欧美高端市场
随着国产医疗器械技术水平和产品力不断提升,为了寻求更大增长空间和应对国内集采、市场降速等,头部企业纷纷加入出海队伍。
从品类来看,目前出海进度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其中,新冠疫情显著加快了IVD产品与诊疗设备的出海脚步,高值耗材出海难度最大,近年来逐步取得一定突破,出海产品逐步从低端走向高端,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如高附加值医械产品(高值耗材、高端诊疗设备、常规IVD产品等)有望进入国际市场。
CXO:产业触底,服务价格趋稳,经营有望改善
CXO海外需求复苏,国内有望产业触底+支持政策兑现。
1. 海外市场需求率先复苏
一方面,美国进入降息通道,资金成本下降后投融资转向活跃,biotech类公司现金流改善后,研发、生产需求回暖;另一方面,疫情后各跨国药企主动进行了管线的调整,目前调整阵痛期已基本告一段落,新管线推进需求释放。
2. 产业周期触底
国内医药产业融资下降的影响自2022年开始传导至CXO,并在2023年愈演愈烈,延续至2024年上半年,行业整体服务价格逐季下降。
2024年2季度开始,价格竞争趋缓,部分领域服务价格已连续2个季度保持稳定。展望2025年,国内CXO产业的客户需求、价格体系下行空间已非常有限,行业有望触底,而其中的头部企业在份额提升、运营优化后收入、利润将重回增长。
3. 支持政策加码
2024年各政府部门持续推出相关政策,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其中CXO行业的下游——创新药是政策支持的核心方向之一,前述提到的2024年7月出台的《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研发、临床、审评审批、投融资等众多环节。
4. 经营改善,看好向上的趋势已在外向型CXO订单端初步反应
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在手订单(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共计438.2亿元,同比+35.2%,而2023年全年在手订单增长18%。其他如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等也呈现出新签订单金额、项目数逐步改善的状况。
消费复苏,医疗服务业绩有望修复
医疗服务价格近年来没有大规模调整,医疗服务尤其是消费性医疗服务业绩的下降主要系消费疲软所致。
在公立医疗机构的次均费用的下降主要来自药品和耗材的降价。2019年集采实施并逐步扩面,影响渐进,2020年后阶段性受疫情影响增速波动,2021年迄今次均费用持续下滑。
2023年Q2开始,受消费乏力等因素影响,消费属性医疗服务业绩增速放缓,且趋势延续至2024年。
眼科、口腔、体检等偏消费属性医疗服务赛道业绩在2024年前三季度,呈现低个位数增长或负增长趋势。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会议宣布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房贷利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强调加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提振资本市场信心,10月继续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刺激经济,2025年经济有望复苏。
医疗服务需求具备较强刚性属性,随着未来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国内需求不断提振,业绩增速有望回升。其中,眼科、口腔、体检和中医馆类相关的消费属性较强的医疗服务有望迎来业绩拐点,是多个券商纷纷看好的赛道。
注:本文参考了多家券商医药行业2025年策略研报,如平安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浙商证券,国信证券、太平洋证券、东海证券等。
END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左下角「关注账号」,右下角「在看」,防止失联